金匮要略 第2页
-
《金匮要略》中茯苓的配伍及主治
1.配桂枝,通阳化气行水、止逆气,见苓桂术甘汤证、五苓散证、苓桂草枣汤证、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桂枝茯苓丸证等; 2.配泽泻,淡渗利水、开通水道,见肾气丸证、猪苓汤证、茯苓泽泻散证、当归芍药散证等; 3.配白术,健脾渗湿、利水,见肾着汤证、茯苓戎盐汤证、猪苓散证等; 4.配甘草,健脾化饮、泄满,见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苓甘五味姜辛汤证、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证等; 5.配半夏,化痰降逆,见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半夏厚朴汤证、赤丸证等; 6.配薯蓣,补益脾土、输运水津于中,见薯蓣丸证、栝楼瞿麦丸证; 7.配知母,宁...
-
《金匮要略》版本简说
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刊行《金匮要略》凡两次。榜首次刊行于治平三年(1066年),为大字本,见北宋治平三年国子监牒文:“治平三年三月十九日进呈,奉圣旨镂板实施(下为名录从略)”此牒文附于北宋绍圣三年牒文后。 第二次刊行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为小字本,见于绍圣三年国子监牒文,其间部分内容为:“朝旨开雕小字《圣惠方》等共五部出卖,并每节镇各十部,余州各五部。本处出卖今有《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王氏脉经》《补注本草》《图经本草》等五件医书,日用不行阙。本监虽见印卖,皆...
-
《金匮要略》“弦则为减”新解
“弦则为减”分别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妇人杂病”三篇。如“妇人杂病”篇第11条曰:“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减”字的解释目前有两种。其一是“减少”之义。清代医家尤怡曰:“脉弦者,阳不足...
-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学科教学特色与成果
195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办校之初,由陶葆荪教授组建了内科诊断金匮教研室,《金匮要略》作为首批课程设立。1981年本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我国首批被批准的硕士点。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在陈纪藩教授、廖世煌教授、黄仰模教授、林昌松教授、刘晓玲教授等历届和现任教研室主任带领下,历经60年发展,学科稳步前进,教学、科研、医疗共促共进,优势明显。 团队设置合理,突出特色 以陈纪藩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其学术继承人林昌松教授为团队负责人,以刘晓玲教授、关彤教授、陈光星教授为团队学术骨干,以及刘清平、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