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呕吐 第59页

呕吐 第59页

  • 中医“呕吐忌甘”小议

    中医“呕吐忌甘”小议

    “呕吐忌甘”,即呕吐病人不宜使用甘味之药,如蜂糖、甘草、大枣之类。在临床实践中,过食甘味之药或甜食而引起呕吐者,时有发生;呕吐而食甘味之药或甜食而致病情加剧者,也屡见不鲜。说明“呕吐忌甘”,确有事实依据。但是象六君子汤、大半夏汤、旋复代赭石汤,这些治呕吐的常用方中却有甘草、大枣等甘味药物,这又是为何?因为甘味之药大多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脾胃虚弱而呕吐的患者用之,能使脾气健运,呕吐自,止。但是,甘味之药,其性粘滞,用之尚有助湿生痰之弊。故《伤寒论》云:“若酒...

  • 呕吐 用旋覆代赭石汤加生石膏治之

    呕吐 用旋覆代赭石汤加生石膏治之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方由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半夏、甘草、大枣组成,主治太阳证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病案 1980年前后,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医院的一位护士前来找我,哭着对我说:“我妈不行了!已经住院10多天,用了很多西药,但呕吐的症状有增无减,吃饭吐饭,喝水吐水。现在只能躺在病床上靠输液维持生命了。”到了病房一看,老人面色苍白,气息奄奄,说话的声音十分微弱。观其舌象,光红无苔;诊其脉象,滑数弦长。《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rd...

  • 呕吐由气机上逆所引起 外敷疗法

    呕吐由气机上逆所引起 外敷疗法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引起。中医认为,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因为临床上呕与吐常常同时出现,故一般合称为呕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性主降,若是胃被外邪所伤,或因脏腑病邪干扰,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发生呕吐。临床表现有寒吐、热吐之分。寒吐表现为呕吐清涎,喜热,口不渴,四肢厥冷。热吐表现为呕吐物热臭或酸苦,喜冷饮,口渴,小便短赤。在脾胃虚弱时,由于饮食难化,所以也常有呕吐发作。 方1 活地龙(蚯蚓)数条。将活地龙捣烂如泥,外敷两足...

  • 反复呕吐 补脾莫忘调气机

    反复呕吐 补脾莫忘调气机

    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家礼主任医师,临证多崇脾治,善用调气,燮理中焦,取得良好疗效,兹举一案,以供品鉴。 张某,女,40岁。于2015年3月16日前来就诊。患者主诉反复呕吐,纳食不佳两月余。两月前因家中有事突发呕吐,后纳食不佳。平素脾胃虚弱。现症见形瘦神疲,夜寐不安,时或心慌,眼睑色淡,头发稀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呕吐,证属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证。 治法:健脾益气,调肝和胃降逆。 处方:以香砂六君子加减治疗。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8...

  • 糜烂胃炎胃热呕吐中药方

    糜烂胃炎胃热呕吐中药方

    胃热呕吐服连翘水 胃热呕吐是幼儿(3岁以下)常见病 症,主要表现为口渴喜饮、烦躁少寐、食 入即吐、吐物酸臭、大便秽臭、小便黄少、 唇舌发红等。用单味连翘煎服,止呕效果 奇佳。 方法:将连翘6克,放入小锅内,加 水150毫升共煎煮,水沸后再煎3分钟。 取药汁约100毫升,分2~3次服完,每 日l剂。 连翘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功效。小 儿呕吐常与胃热、食积有关,连翘既能清 胃热而利枢机,使脾升胃降,又擅长清食 滞之热。故连翘治小儿常见胃热、食积等 呕吐有奇效。 佚名 糜烂胃炎中药治愈 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不...

  • 胃酸热入食呕吐治疗方

    胃酸热入食呕吐治疗方

    湿热犯胃主要表现:食入即吐,吐物酸臭,或伴身热,口渴喜饮,烦躁少寐,大便秽臭或秘结,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方法:竹茹、蒲公英各 30克,白糖适量,前2味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加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代茶分次饮用。 解析:恶心呕吐在中医看来,是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胃失和调、气逆而上所致。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霄经,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效.用于烦热呕吐、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

  • 主治脾胃失调之厌食呕吐腹痛验方

    主治脾胃失调之厌食呕吐腹痛验方

    宋氏悦脾汤由原北京中医院儿科主任宋祚民老中医所创,基本方为:藿香10克,苏梗10克,竹茹10克,佛手10克,天花粉10克,乌梅6克,焦三仙10~30克,砂仁3~6克。其功效是调脾和胃,升清降浊,主治脾胃失调之厌食、呕吐、腹痛等疾病。 方中多为芳香平和之剂,调理中焦,协调升降,使阴阳平和,脾胃功能达到平衡,其中藿香辛微温为方中主药,《本草纲目》所记:藿香主治风水囊肿,助胃气、开胃口、为脾胃吐逆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苏梗畅气和胃,升降枢机;佛手疏肝理气,砂仁芳香醒...

  • 顽固呕吐不可忍 挑刺放血寻胃俞

    顽固呕吐不可忍 挑刺放血寻胃俞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引起的病症。有声有物称之为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干呕。呕吐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肠炎,贲门、幽门痉挛、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本病可有外感、内伤之邪,侵犯胃腑,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呕吐。 辨证要点 1.寒邪客胃 呕吐清水或痰涎,喜暖恶寒,胸脘胀满,大便溏薄或腹泻,苔白脉迟。 2.痰饮内阻 呕吐清水或痰涎,胸闷纳差,头晕目眩,苔白腻,脉滑。 3.肝气犯胃 呕吐随情志不遂而发,嗳气频繁,两肋胀满,舌苔白腻,脉弦。 4.脾胃虚弱 病史较长...

  • 生姜治反胃、呕吐便方

    生姜治反胃、呕吐便方

    医生表示,所谓“脾胃阳虚”,在中医的描述为:“腹胀满冷痛,喜热饮,喜暖喜按,呕吐清水,食少便溏,气短无力,舌淡,苔白滑,脉沉细”。通俗地讲,就是吃东西比较容易腹泻、腹胀,尤其吃冷东西时,有时还会回清水、反胃作呕。 脾胃阳虚的人虽然没有胃病,但特别容易出现反胃、腹泻、胃痛、唾液分泌多的情况。 对这种体质的人,煮汤煮粥时可加入少量干姜、胡椒、陈皮,这几样食物性平辛温,能去寒邪、保胃气。 另外,生姜是对付反胃、呕吐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如果反胃想呕吐,可以切一片薄薄的生姜含...

  • 半夏泻心汤治呕吐

    半夏泻心汤治呕吐

      半夏泻心汤出于《伤寒论》。原文:“但满而不痛,此为痞,半夏泻心汤主之。”又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用半夏泻心汤。”方由人参,半夏,干姜,生姜,黄芩,黄连,甘草,大枣组成,笔者用其治疗呕吐,效果良好。   叶某,男,83岁。暮食晨吐1周,当地治疗无效,后诊断为胃癌,行胃癌切除术后呕吐更频繁,观其精神憔悴,骨瘦如柴,说话低沉无力,舌红干,苔薄腻,脉虚沉细数,此乃气阴虚竭、阴阳欲脱,生命危在旦夕,而胃气还是上逆不降,故急拟加减半夏泻心汤先止呕吐,以挫其胃气上逆之势。  ...

  • 治呕吐验案

    治呕吐验案

    病例:患者,男,46岁。胃癌根治 术后2个月,做术后辅助化疗。化疗第 3天出现呕吐,每天10多次,吐出胃内 容物或清水,伴中脘痞闷,无食欲,饮 食不舒,食入难化,口干不欲饮,大便 稀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 舌红少苔,脉细弱。辨证为:气阴两虚, 痰浊中阻。治拟益气养阴,降气化痰。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麦冬、 石斛、白术、茯苓各12克,半夏、旋覆 花、代赭石各10克,砂仁、生姜、炙甘 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多次少量 频服。服药8剂,呕吐消失,食欲增加。 点评:大病术后导致气阴亏耗,化 疗所致...

  • 治妊娠气逆呕吐 小儿厌食症方

    治妊娠气逆呕吐 小儿厌食症方

    治妊娠气逆呕吐方 砂仁35克,干姜25克,研为细末混均。每次服6克,每日2次,5天为1疗程。主治: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梁敏 治小儿厌食症方 砂仁、茯苓、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各lO克,共研为细末,每次取适量药粉,用米醋调成糊,用麝香止痛膏贴敷于中脘、气海穴上,每2天换药1次。主治:小儿厌食症。 王倩文 治消化不良方 砂仁、炒苍术各30克,炒车前子10 克,共研为细末。每次口服6克,每日2 次。主治:消化不良。 左英芳 治胃下垂方 黄芪、太子参各30克,白术、砂仁各 10克,陈皮15克,...

  • 胃下垂头痛眩晕 激烈呕吐头痛案

    胃下垂头痛眩晕 激烈呕吐头痛案

    胃下垂头痛眩晕 女, 24 ~25 岁, 平素身虚体弱。属阴虚证体质。即体格瘦削, 面容苍白, 唇口血色缺乏,身体手足易冷。宿有 胃病, 容易膨满疝痛, 动辄下水泄痢。口内经常冷淡, 绝对不敢饮冷,此外则居恒头重眩晕耳鸣。此乃中年常有之 病, 大抵用人参汤一二剂便得小康。此次再发, 除腹满腹痛以外, 更具腹中雷鸣下痢完谷, 头眩体疼。桂枝人参汤 合厚朴温中汤服二剂, 症状去十之七八。然翌日眩晕更甚, 全身手足振颤如欲仆地状, 乃转用单方真武汤, 二剂 全治。 — — —《中医...

  • 长期失眠中药热敷 神经呕吐中医巧治

    长期失眠中药热敷 神经呕吐中医巧治

    长期失眠中药热敷 处方:磁石(先煎)、刺五加各 20克,茯神15克,五味子10克。 用法:先将磁石煎煮30分 钟,然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30分 钟,去渣取汁;取·块洁净纱布浸 泡于药液中,趁热敷于患者前额 及太阳穴,每晚1次,每次20分 钟,该法适合于各类失眠。 主治:失眠。 曾国庆 神经呕吐中医巧治 处方:党参15克,代赭石(先 煎)20克,煨姜(纸包鲜姜片置于 炉火旁烘烤,直至外表焦黄为度) 8克,法半夏12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 晚饭前半小时服用。一般服药 1~3...

  • 叶天士治呕吐的常用方剂

    叶天士治呕吐的常用方剂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我国清代著名 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约成书于清代乾 隆二十九年 (1764),是由叶天士门人华岫云根据 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该书按证分类,搜 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较为全面地展现了 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证方面的诊疗经验,充 分反映了叶天士融汇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 对后世中医温病学、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临 床医学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 《清史稿》记 载 : “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百余年 来,私淑者众” ,可见叶天士医学...

  • 甘蔗治疗慢性胃炎、反胃呕吐

    甘蔗治疗慢性胃炎、反胃呕吐

     甘蔗不仅是冬令佳果,而且还是防病健身的良药。祖国医学认为,甘蔗味甘性寒,甘可滋补养血,寒可清热生津,故有滋养润燥之功,适用于低血糖症、心脏衰弱、津液不足、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虚热咳嗽等病症。  民间常用蔗汁、葡萄酒各50克混合服,早晚各一次,对治疗慢性胃炎、反胃呕吐有很好的疗效。...

  • 呕吐频繁发作 治以柔肝和胃以芍药甘草汤加味

    呕吐频繁发作 治以柔肝和胃以芍药甘草汤加味

    梁某,男,40岁。下岗工人。呕吐频繁发作半年余。常因进食而诱发,故常无法进食,其身心备受折磨,曾遍访名医,中药西药针灸治疗罔效,经多种检查,并无器质性病变。西医诊为胃神经官能症。于2004年9月15日经人介绍前来门诊。首诊见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晦暗,心情烦躁。自诉半年不能进食,食物一入,便立即呕吐。惟有啤酒能饮入少量,故半年来靠啤酒生存。体重由原来80多千克降至现在不足50千克。且平素常觉胃脘痞塞嘈杂,酸痛胀满。情绪不稳定,易怒,易于与他人争执,睡眠不足,双下肢浮肿,小便色黄。望其舌色晦暗无华有苔垢,脉象浮大无根。...

  • 经行呕吐治验一则

    经行呕吐治验一则

    孙某,女,26岁,2017年9月12日初诊。主诉:每月经期吐逆不止,接连2~3日,不能饮食,胃部隐痛不适。吐逆多为清稀水浆之物,遇食即吐。面色洁白,手足厥冷,随着月经间断,吐逆逐步缓解。细问病史,患者述其一次在田间劳作,因饮冷水较多,回家遂感胃痛不适,其时正值经期,次日即发作吐逆。尔后,每遇经期即发吐逆,至今已半年有余。每月痛苦不堪,体质日渐虚弱。观其舌淡苔白,脉沉而缓。此乃妇人经期感寒,寒中太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加经期气血盟动之时而引发。治当以温阳健脾,和间断呕。理中汤加减:党参18g,附子10g,炒干姜10...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呕吐
  • 胃痛呕吐案 头痛案 抽搐案 癃闭案

    胃痛呕吐案 头痛案 抽搐案 癃闭案

    杨健武系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从事中医工作50年,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现将杨健武临证验案介绍如下。 抽搐案 病因涉及多方面,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因素相关,病位涉及五脏,主要责之于脾,小儿病理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易脾虚,脾主运化,脾虚水湿运化失职,水湿内停,痰浊内生,阻滞气机,气机不畅,筋脉失养,经筋拘急而发抽搐。 2014年11月29日接诊10岁男孩。10天前过生日,到公园游玩,当晚突发头摇手抖。曾到两家三甲医院诊治,做头颅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及化验,住院多日未能控制...

  • 治神经性呕吐验方

    治神经性呕吐验方

    验方一:竹茹10g,半夏10g,陈皮10g,五味子10g,合欢皮10g,生姜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治神经性呕 验方二:党参10g,白术10g,旋覆花10g,半夏10g,茯苓10g,生姜15g,夜交藤10g,远志6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验方三:柴胡10g,香附10g,竹茹10g,代赭石12g,半夏10g,陈皮10g,生姜15g,五味子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治神经性呕吐 验方四:陈皮10g,半夏10g,...

  • 中医“吐下”指的呕吐和腹泻

    中医“吐下”指的呕吐和腹泻

    中医中的“吐下”,指的是呕吐和腹泻。有生病导致的自然反应,比如患了胃肠道传染性疾病的上吐下泻;另外还有治病的手段,比如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子和就特别擅长汗吐下三法,即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让患者发汗、呕吐、腹泻,这样可以使得邪气随之而去。但是,无论吐泻属于哪种类型,在吐泻之后人会变得气机虚弱。清代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痰饮》中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这句话特别明确地说出了这个特点。首先,人生病的过程中,身体与邪气抗争会消耗正气,尤其在急病的过程中,这...

  • 呕吐哕的治疗及预后

    呕吐哕的治疗及预后

    呕吐哕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上冲的一类病症,其中,呕吐为呕出胃中食物、痰涎和水液,或仅有干呕恶心;哕,又称呃逆,是指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内经》论呕吐哕,虽无专篇加以阐述,但散见于各篇中的有关内容已十分丰富,基本涵盖了病症名称、病因病机、病症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等诸多方面,从而对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列“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专篇论述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后世医家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名】   《内经》论呕吐,有单称呕...

  • 中药灌肠治疗反复呕吐

    中药灌肠治疗反复呕吐

    呕吐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中很常见的一个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呕吐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严重者很难口服药物治疗,这为常规治疗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为中医外治法提供了契机。 脾胃者,仓廪之官,共居中焦,生理上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化生精微,胃主收纳,腐熟谷物,脾胃纳运相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成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素问·五脏别论》曰:“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些理论都在强调六腑以通为顺,为...

  • 洋医无奈呕吐症 锡纯自制半夏愈

    洋医无奈呕吐症 锡纯自制半夏愈

    清朝末年,英国军医患呕吐症,“屡屡呕吐,绝食者久矣”,故邀请日本医生和美国医生治疗,然“呕吐卒不止”。在两位医生都束手无策之后,他选择求治于名医张锡纯。经过详细诊视后,张锡纯说:“余有一策,姑试行之。遂辞归检查汉法医书,制小半夏加茯苓汤……一二服后奇效忽显”。仅数日,顽固呕吐症痊愈了,这让三位洋大夫对张锡纯敬佩不已。 仅用了半夏、生姜、茯苓三味药,为何有如此疗效呢?张锡纯认为:“从来呕吐之证,多...

  • 吴茱萸汤治疗呕吐涎沫

    吴茱萸汤治疗呕吐涎沫

    患者俞某,女,36岁。2017年因呕吐涎沫就诊于我中心,之前曾就诊当地某医院,西医治疗无效,故求治于中医。刻诊见呕吐涎沫、连续不止、头痛、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自述半年前因感寒后发病。 处方:吴茱萸10g,党参10g,大枣12枚,生姜20g,3剂,水煎服。患者3日后来诊,其母诉,患者第1天,服药1次,呕吐涎沫频率减少;服药第2次,呕吐涎沫停止。 此例病例疗效明显是因为使用了吴茱萸汤原方。《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厥阴肝...

  • 《伤寒论》对呕吐的辨治简述

    《伤寒论》对呕吐的辨治简述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 气逆于上, 迫使胃中之物从口 中吐出的病证。其病名最早见于《 内经》 , 并对其发生原 因论述甚详。如《 素问·举痛论篇》 曰: “ 客气客于肠胃, 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 。《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曰: “ 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 而详于辨治者, 当推崇仲景。 现就《 伤寒论》 对呕吐的辨治简述如下。 ( 1 ) 和解少阳, 降逆止呕 该法适用于少阳有热、 胆 胃气逆之呕吐。呕吐虽...

  • 呕吐黄色黏稠痰涎方药

    呕吐黄色黏稠痰涎方药

    肾虚水泛痰涌喘,反清其上气脱亡 肾为水脏,内含真火以温煦诸脏,并主二阴而通调水道。水道之开阖实以肾气为本,肾气充则膀胱之气旺,“膀胱之气旺,则能吸引胸中之气下行。”肺气降则水自通下。这正是“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而绝其生痰之源。然而如果肾中真火虚衰,可以使肺气失元火之温煦,下降之气不能,致水湿之气失于排泄;还能使膀胱之气衰,化气失司而下利水湿之功能异常,水湿内停,化而为饮为痰。痰饮积聚于上,阻塞气道,故喘急、胸闷、咳嗽吐痰。此类痰饮,多以形寒肢冷,腰背酸痛...

  • 反复胃脘部疼痛食后呕吐予以大承气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反复胃脘部疼痛食后呕吐予以大承气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全国名中医袁今奇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对冠心病、慢性肝病及各种疑难病症诊治多有独到之处。他提出精锐直击、综观合围、培元固本的学术见解,重视中医处方思维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实效性。 袁今奇学贯古今,善于继承创新、博采众长,尤善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症,笔者有幸随袁今奇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感悟深刻。今列举典型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医案一 患者,女,18岁,因反复胃脘部疼痛,食后呕吐,曾于2003年4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

  • 呕吐验方 家庭实用集锦

    呕吐验方 家庭实用集锦

    生姜川椒糊止吐 取川椒3~5克,生姜3片,白面粉100克。先将晒干的川椒研成细粉状,与白面粉搅拌均匀,慢慢调入水中煮粥,待粥沸腾后再加入生姜片,稍煮即可。每天服用1剂,分数次食用,可治呕吐。 姜汁砂仁粥止吐 取生姜汁20克,砂仁30克,粳米100克。先将砂仁、粳米淘洗干净,加水煮粥,待粥成时加入生姜汁即可。每天服用1剂,分数次服下。此方通滞气,散寒饮,温肝肾,可有效治疗呕吐。 萝卜蜂蜜止吐 取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白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入蜂蜜,用小火...

  • 呕吐(秘方数:5)

    呕吐(秘方数:5)

    呕吐: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和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返流出口腔的一种反射性动作。多由胃寒、胃热、伤食、痰浊、肝气犯胃等导致。胃寒多见呕吐清稀、口中多涎、喜热恶冷、舌苔白润等,治宜温胃降逆。胃热多见食人即吐、吐物酸苦、口臭、喜冷恶热、舌苔黄腻等,治宜和胃清热。伤食引起的多见胃脘胀满不舒、暖气腐臭、呕吐宿食、舌苔厚腻等,治宜消导和胃。痰浊引起的多有眩晕、胸闷、心悸、呕吐痰涎或清涎、舌苔清腻等,治宜和胃化痰。肝气犯胃,多见胁痛脘胀、呕吐酸苦等,治宜泄肝和胃。本症可见于胃炎、幽门梗阻、颅内压增高等多种疾患。...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