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痒 第7页

痒 第7页

  • 冬天皮肤痒 内外要兼调

    冬天皮肤痒 内外要兼调

      冬天出现皮肤瘙痒,除了天气的错,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也是血虚血燥的一种表现。专家指出,血充足皮肤才会红润,而血虚血燥,皮肤就会失去滋养。加上天气寒冷,人体血液循环也会较差,综合上述各种因素,肌肤容易缺氧、缺水,出现干裂、瘙痒。   既然造成皮肤瘙痒的原因有内外之分,那调理也得内外兼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内:养血滋阴补水   1.多喝水。多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成人每天从饮食以及喝水中摄取的水分至少需要4000毫升,而在冬天更要多喝水。虽然没有规定每天喝多少杯水,但应该养成饮水习惯,...

  • 润肤止痒 马建国治疗皮肤瘙痒方

    润肤止痒 马建国治疗皮肤瘙痒方

    名医治皮肤瘙痒(阴虚肺热)方 处方:沙参25克,麦冬15克,生地18克,玉竹、知母、地骨皮各12克,天花粉、百合、黄芩、桑白皮、白鲜皮、蛇床子各10克,浮萍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肺滋阴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阴虚肺热型。症见全身皮肤呈阵发性瘙痒,痒剧时难以人眠,并有口咽干燥,皮肤发干无润感,触之肌肤有明显热感,伴抓痕血痂,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数。 创方者:马建国 名医治皮肤瘙痒(气血亏虚)方 处方:黄芪25克,白芍、熟地各20克,党参18 克,当归、酸枣仁...

  • 结节性痒疹 除湿热止痒疏风散熏洗

    结节性痒疹 除湿热止痒疏风散熏洗

      结节性痒疹是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多为夏秋季节被蚊虫叮咬有关。由于瘙痒难忍,经常不断搔抓,使皮损表面粗糙,角质增厚,呈现出黄豆至樱桃大小圆形坚实结节,淡褐色或灰褐色,有些伴有抓痕血痂及少许黏液渗出。数目不一,多散在分布,贯发于四肢,以小腿伸侧多见。   该病常规用抗组织胺西药内服,外搽激素类霜膏,不少患者认为收效甚微。中医认为属湿热久蕴肌腠,感受风邪,聚成痒性结节所发。据其发病机理,笔者在临床中治疗此病,采用除湿热止痒疏风散结中药水煎后熏洗,获效比效显著,介绍如下。   组成:土茯苓50克,苦参50克,...

  • 秋冬季节皮肤更容易干燥瘙痒

    秋冬季节皮肤更容易干燥瘙痒

    每到秋冬季节,皮肤瘙痒就成为困扰老年人的常见问题之一,虽然不算什么严重的疾病,但它的的确确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老年人,在这个时期皮肤更容易干燥,瘙痒症状更加明显。 秋冬季节易发作或加重 据西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田润安介绍,一般来说,瘙痒与老年人的皮肤干燥和萎缩有关,所以往往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尤其是以下肢,特别是小腿为好发部位。瘙痒剧烈时,人们常常不停搔抓,因而在皮肤上会出现抓痕、血痂等继发性皮肤病。除了和季节因素有关外,诱发瘙痒的因素也因人而异,如饮酒之后,情绪发生变化,近期使用碱性过强的...

  • 预防和缓解皮肤瘙痒食物

    预防和缓解皮肤瘙痒食物

      秋季天气干燥,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皮肤瘙痒的情况比较多,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医师邓翠荣称,预防和缓解皮肤瘙痒,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包括菠菜、韭菜、油菜、胡萝卜、荠菜、香菜、小白菜、辣椒、柿子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瓜子、葵花仔、核桃、杏仁、薏苡米等。也可以单纯食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E。   皮肤瘙痒,用热水烫则会加重瘙痒症状。邓翠荣提醒,皮肤瘙痒的人,应减少洗澡次数,或洗澡时水温温热即可。瘙痒严重者,可以买尿素软膏涂抹患处。...

  • 治皮肤瘙痒中医传统灸法的敷灸

    治皮肤瘙痒中医传统灸法的敷灸

    取荆芥穗适量,揉碎后放入锅中炒热,迅速装入布袋内,待温度合适后,敷在瘙痒部位上。 每日1次,每次15 分钟,7天为1疗程。荆芥穗灸属于中医传统灸法的敷灸,荆芥穗是一味中药,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 可治疗皮肤瘙痒。需要注意,荆芥穗炒热后应稍凉再敷灸患处,以防止烫伤皮肤。一般情况下,施灸后,灸处仅出现红晕,如出现小水疱,不需挑破,禁止抓挠.应令其自然吸收。此外,感染性或过敏性皮肤病、皮肤癌等均禁用本法。 (赵菲)...

  • 治外阴瘙痒方五则

    治外阴瘙痒方五则

    方一陈鹤虱30克,苦参、威灵仙、当归尾、蛇床子、狼毒各15克。上药煎汤熏洗(若临洗时加入猪胆汁2个,疗效更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外阴并发溃疡者忌用。 方二蛇床子、花椒、明矾、苦参、百部各15克。上药煎汤趁热先熏后坐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若外阴破溃者去花椒。 方三透骨草10克,蒲公英、马齿苋、紫花地丁、防风、羌活、独活各5克,艾叶6克,甘草3克,煎水熏洗。 方四蛤粉3克,冰片0.3克,共研细末,备用。清洗外阴后,将此药粉撒在外阴部,或用香油调和涂敷,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方...

  • 豌豆苗汁涂抹于皮肤瘙痒治之

    豌豆苗汁涂抹于皮肤瘙痒治之

    春季多风且干燥.加上中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减少.极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 瘙痒时最好不要抓挠,以免刺激皮肤导致瘙痒更甚.可涂一些豌豆苗汁来缓解。现代研究发现.豌豆苗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成分豌豆素.具有杀菌止痒的功效。另外.豌豆苗中还有丰富的维生素 A.维生素A对皮肤的表皮层有保护作用,能使皮肤柔润、光泽,防止其干燥瘙痒。 将豌豆苗100克洗干净后绞成汁.用消毒棉签蘸豌豆苗汁涂抹于皮肤瘙痒处.自然风干即可.无须清洗。每日3~5次,轻症者一般连续涂抹一周即可见效。 (中医硕士刘云丽)...

  • 外阴瘙痒用药“夏痒”方

    外阴瘙痒用药“夏痒”方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多雨.又到了妇科炎症高发的季节.很多中老年女性被外阴瘙痒的问题困扰。妇科专家解释.“痒”只是一种表现,导致女性“痒”的原因多数是妇科的炎症或外阴部的病变。受夏季气候的影响。女性体能消耗较大.同时细菌异常活跃,侵袭力增强。平时如果缺乏运动、抵抗力较差的话,多种妇科疾病会乘虚而入.尴尬的夏季之“痒”随之而来。针对引起“夏痒”的不同原因,可采取以下4 招。 霉菌 一旦感染上霉菌性阴道炎.女性外...

  • 散寒止痒 主治荨麻疹用全蝎

    散寒止痒 主治荨麻疹用全蝎

    处方:黄芪、乌梅各15克,蝉蜕12 克,荆芥、桂枝各10克,防风、炙甘草 各9克,蛇蜕6克,麻黄4克,细辛3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扶正祛风,散寒止痒。 主治:荨麻疹,中医辨证为风寒束表 型,症见水肿性斑块白色或皮肤色,瘙 痒,遇寒加剧,得暖则减,伴周身畏寒, 舌淡苔白,脉浮紧。 罗亚男 全蝎鸡蛋 治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为临床常见皮肤病,一 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常反复发作,时轻 时重,可迁延数月或更久,患者深感苦 恼。临床验证,采用全蝎鸡蛋治疗,有较 好的疗效。 全蝎鸡蛋做法:取散...

  • 自拟“鬼藤煎”止瘙痒

    自拟“鬼藤煎”止瘙痒

      鬼藤煎组方:鬼箭羽100克,忍冬藤150克,均用鲜品。煎取药液2000毫升。视疮之部位大小,取适量药液浸洗患处。连用5~7次,或5~7日。   王某,男,56岁。一年前夏天,因穿衬衫,后项部受衬衫标签摩擦,遂致皮肤发红、发痒。初发时为小的丘疹,逐渐向外扩大,呈圆形或多环形,在四周有丘疹、水疱,结痂或鳞屑组成的高出于皮面的环状边缘,境界清楚,迭经搔抓,遂渐扩散至后项、双肩边,愈搔愈痒,缠绵不愈。曾用多种软膏涂抹,无效。用鬼箭羽100克,忍冬藤150克,均用鲜品。煎取药液2000毫升,取适量药液浸洗患处。每...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瘙痒
  • 熄风祛风止痒 骆常义治皮肤瘙痒方

    熄风祛风止痒 骆常义治皮肤瘙痒方

    名医治皮肤瘙痒(血热内蕴)方 处方:生地、赤芍各15克,槐花、煅龙骨、牡蛎、白鲜皮各20克,丹皮、玄参、地榆、僵蚕、刺蒺藜各 10克,蝉蜕8克,蜈蚣l条,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疏风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血热内蕴型。症见皮肤瘙痒,抓破之处呈条状血痕,每于遇热、躁烦或饮酒后瘙痒加剧,伴有口干心烦,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创方者:骆常义 名医治皮肤瘙痒(血虚风燥)方 处方:北沙参、黄芪各20克,麦冬、白芍、生地、当归、制首乌...

  • 治外阴瘙痒方

    治外阴瘙痒方

    处方:苦杏仁150克,鲜桑叶50克。 用法:苦杏仁炒枯研成细粉,加麻油75克调成糊状,用时先将桑叶煎水冲洗外阴、阴道,然后用杏仁油糊涂搽,每日1次;或用带线棉球蘸杏仁油糊塞入阴道,24小时后取出。主治外阴瘙痒。 廖叶...

  • 杏仁治外阴瘙痒方

    杏仁治外阴瘙痒方

      方药杏仁150克。   用法炒枯研成细末,加麻油75克调成糊状,用时先将桑叶煎水冲洗外阴、阴道,然后用杏仁油糊涂搽,每日1次;或用带线棉球蘸杏仁油糊塞人阴道,24小时后取出。   说明《滇南本草》谓杏仁“治疳虫”,《本草纲目》谓之“杀虫,治诸疮疥”。外阴瘙痒多因湿热虫蚀所致,杏仁能杀虫,虫匿则痒不作矣。(程宝书)...

  • 身痒荨麻疹 六经辨证思想

    身痒荨麻疹 六经辨证思想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有20%左右的人在一生中患过荨麻疹。其损害皮肤表层,表现为红色葡行边缘、中央苍白的团块皮疹,有时可融合成巨大风团。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疹块损害,瘙痒剧烈。   因身痒是荨麻疹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故属于瘾疹范畴。《黄帝内经》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李中梓《医宗必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医家多从热、从血治疗,多采用养血活血、清热消风之法,如四物消风散等。   临床实践中以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

  • 中成药治肛门瘙痒

    中成药治肛门瘙痒

    肛门瘙痒多由肛瘘、肛裂、痔疮、肛门疮毒、癣、疣、蛔虫、蛲虫等多种疾病引起,常因抓破皮肤继发感染所致。中成药治疗此症简便易行。 风油精晚间睡前用棉球蘸浸风油精少许,塞入肛门或肛周涂擦,1-3次即可消除瘙痒症状。过敏体质者不宜用。 肤阴洁洗液先用水洗净肛周,温开水稀释成20%溶液500毫升左右,坐浴15分钟,每日2次,10天1疗程。 祁增年...

  • 外阴瘙痒要对症治疗

    外阴瘙痒要对症治疗

    外阴瘙痒是女性常见症状,多见于中老年女司女。常发生瘙痒的部位是阴蒂和小阴唇,严重者可波及大阴唇、会阴部及肛门周围。外阴瘙痒不但使人坐卧不宁,影响工作、生活和睡眠,还会影响性生活,导致夫妻感情不和。因此,外阴瘙痒是女司女不可忽视的症状,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早治疗。引起外阴瘙痒的常见病因及治法如下。 1.霉菌性阴道炎:外阴潮红,阴道瘙痒伴豆腐渣样白带,有异味,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霉菌。可用制霉菌素阴道栓,塞人阴道深部,早晚各1次,每次1枚,共2周。 2.滴虫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灼热,白带增多呈黄绿色,可有泡沫样...

  • 烤火取暖皮肤干痒有效缓解方

    烤火取暖皮肤干痒有效缓解方

    冬季寒冷,在没有供暖的南方,用烤火器取暖成了许多桂林市民的取暖途径。然而,随着取暖时间的延长,皮肤干痒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有效缓解此类皮肤问题呢?市民们不妨试试专家提供的“四部曲”。      第一部曲   饮食清淡少辛辣   冬季,人体皮肤的皮脂腺分泌会减少,加上空气干燥,市民在烤火后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皮下末梢神经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瘙痒。而辛辣食物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刺激干燥的皮肤。因此,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的市民在冬季应尽量少吃辛辣刺激、口味较重的...

  • 常用夏枯草治皮肤瘙痒等症

    常用夏枯草治皮肤瘙痒等症

    近年来,夏枯草药之治顽癣之功,已为现代医学证实,有抗真菌之显著药理作用。笔者常用夏枯草治皮肤瘙痒等症,疗效显著。 用法:取鲜夏枯草50克,川椒10克,麻油适量,捣拌后外擦即可。 陕西宝鸡 张 豪 点评:夏枯草又名筋骨草、金疮小草,性味苦寒,归肺、肝、心三经。《本草拾遗》云:“主金疮,止血,长肌,断鼻中衄出,取叶捣碎敷之。”《本草纲目拾遗》云:“专清肝火。”《植物名实图考》更直言可“捣敷疮毒”。其功效总不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结消肿。故夏...

  • 关幼波治疗皮肤痒疹的经验方

    关幼波治疗皮肤痒疹的经验方

      关幼波治疗皮肤痒疹有较丰富的经验,临证常见的有风疹和湿疹,二者均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其病因与风、湿、热、毒有关。凡外受风邪而见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之疹块,瘙痒、焮红,但不充水、不溃破者为“风疹”,古称“阅癗”,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荨麻疹”,古称“浸淫疮”。   中医学认为“无风无湿不作痒”,《内经》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记载,又“心主血&...

  • 丘疹性荨麻疹(急性单纯性痒疹)治方

    丘疹性荨麻疹(急性单纯性痒疹)治方

      丘疹性荨麻疹,又名急性单纯性痒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此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与昆虫叮咬、食物过敏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笔者推荐几则简便易行且行之效佳的中药验方,供参考使用。   1.赤小豆、茯苓、鸡内金各10克,白鲜皮、防风、金银花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薏苡仁、赤小豆各50克,大枣15枚,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路路通30克,苍术、百部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4.川椒10克,野菊花、苦参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5....

  • 长期皮肤瘙痒用蝉蜕

    长期皮肤瘙痒用蝉蜕

    许多患有慢性荨麻疹的老年人,经常会有皮肤瘙痒,起扁疙瘩,搔抓后堆积成片的症状。这些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急性发作时自觉剧痒、烧灼或刺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中医认为本病为老年人卫气不足不能固表,毛孔疏松或汗出受风所致。治疗宜疏风解表止痒。蝉蜕为蝉的幼虫变为成虫肘蜕下的壳,其味咸性寒;入肺、肝经,具有散风除热、透疹、解痉的功效,为治疗风疹瘙痒的常用药。 长期患有皮肤瘙痒的老人可用蝉蜕5 克,加水250毫升,水煎30分钟左右取汁饮用。或将其研末,每次取3克,每日 3次冲水服。(中医主治医师 罗旭)...

  • 中医认为琥珀除瘙痒

    中医认为琥珀除瘙痒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弹性降低,尤其在秋冬季.皮肤角质层水分过度丢失、干燥。 因而易发生瘙痒。皮肤瘙痒的老人不妨戴块琥珀。琥珀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凝结而成的碳氢化合物。在天然琥珀中含有极微小的琥珀粒子,容易与皮肤接触形成保护膜,不仅是很好的美容品,而且这层保护膜还能有效缓解因人体皮肤干燥、皮屑较多而造成的局部瘙痒,甚至可以通过和瘙痒部位接触来止痒。 中医认为,琥珀有镇惊安神作用,用于惊悸、健忘、多梦、失眠、癫痫等症。尤其对皮肤的保养有着一定的效果。 (刘华花)...

  • 皮肤瘙痒多吃梨

    皮肤瘙痒多吃梨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皮肤瘙痒的症状,这是因为年龄大了,皮脂腺分泌出的油脂减少,皮肤就会很干燥。所以,补充水分是最重要的,梨就是个补水的好水果。皮肤痒了,可以每天吃两个梨,不需要太多讲究,生吃即可,当然如果你胃不好的话,可以蒸熟了吃。梨最好放在两餐之间,也就是距离正餐一到两个小时,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正餐的营养吸收。如果痒得厉害,可以把梨削一下,用梨皮的内侧擦擦皮肤,过几分钟,瘙痒的感觉也会好转一些。 此外,有便秘的人因为不能及时排毒,皮肤瘙痒的症状会加重,多食梨不但可止痒,对通便也有好处。 吃得太咸、...

  • 醪糟汁 止皮痒

    醪糟汁 止皮痒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用醪糟汁外洗可以有效地祛除干燥、瘙痒。 取酿成的醪糟汁(不加糖) 50毫升,兑入200毫升约37℃ 的温水(与人体温度接近,过凉过热都会刺激皮肤)。用无菌纱布浸醪糟汁轻轻擦冼瘙痒的皮肤,每次3~5分钟,然后用温水冲净。每晚1次。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醪糟可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多与风燥、血虚或局部经常受压、摩擦有关,导致血脉阻滞,肤失濡养,使皮肤干燥、瘙痒。醪糟汁可使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肤组织得以濡养,从而祛燥止痒。此法经济简便,老年朋友不妨一试。 (张光河...

    精品偏方 2024-03-08 16 0
  • 老人春天谨防皮肤瘙痒

    老人春天谨防皮肤瘙痒

    进入春天.万物复苏.气温也逐渐回升.渐渐远离了寒冷干燥.但仍要注意预防皮肤瘙痒的发生.特别是老年人。 春季容易发生皮肤瘙痒的原因是:第一,春天的气温不稳定.尤其是初春时节.时暖时寒.早晚温差仍较大.老人的皮肤较难适应这种冷热交替的刺激。第二,春天仍较干燥.老年人由于激素水平下降、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使得皮肤水分减少、皮脂缺乏,从而加重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第三,春季人体皮脂分泌较冬季略有增加.人们会不自觉地增加洗脸及洗澡的次数.洗浴品也会选择去脂力较强的.会加重皮肤干燥而引起瘙痒。最后。春季的紫外线照射强...

  • 痒疹两种证型予以论治

    痒疹两种证型予以论治

      痒疹是一组以小风团样丘疹、结节、奇痒难忍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与变态反应有关,部分患者具有家族性遗传过敏史,另虫咬、精神因素也可引发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素虚,风热、湿热之邪内侵,或阴虚亏损,肌肤失养所致。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风热挟湿型发病较急,风团性丘疹,色淡红或黄褐色,质地较硬,瘙痒剧烈。舌苔薄,脉浮数。处方:蒲公英、连翘、茵陈各12克,白蒺藜、土茯苓、车前子(包煎)、黄芩、栀子、白鲜皮、牛蒡子、荆芥各10克,桑叶、蝉蜕各5克。每日1...

  • 外阴瘙痒伴阴股潮湿治方

    外阴瘙痒伴阴股潮湿治方

      汪某,女,39岁。2011年5月18日就诊。外阴瘙痒已2月余。阴部瘙痒,伴有阴股潮湿,苦不能眠,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辨证为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外阴瘙痒证,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处方:龙胆草、苦参、黄柏各20克,黄芩、山栀、生地、泽泻、柴胡、苍术、木通、当归各12克,甘草9克。2剂,1日1剂,水煎服。复诊:服药后阴部瘙痒大减,阴股潮湿有明显好转,入夜已能入睡,故效不更方,原方再服2剂,随访已痊愈。   本证为肝经经脉的湿热不得宣泄,而随经脉下注之外阴瘙痒、阴股潮湿之证,方用龙胆草、山栀、黄芩,苦寒清泻肝经湿...

  • 荨麻疹 瘙痒剧烈 辨证分型治疗

    荨麻疹 瘙痒剧烈 辨证分型治疗

      荨麻疹为最常见多发皮肤病,瘙痒剧烈,抓后起大小不一条状丘疹团块,时起时消,无定时发作,有的短期内治愈,部分迁延时间较长。其病因机较为复杂,在临床中对此病辨证分型治疗,获效明显。   胃热炽盛症见瘙痒难忍,抓后皮疹色红,烦躁不宁,胃脘灼热,口苦口渴欲饮,溲黄便干,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证属胃火炽盛,风邪侵袭。治宜清胃泻热疏风。方取:生地30克,丹皮12克,黄连10克,石膏10克,天花粉10克,知母10克,大黄12克,木通6克,蝉蜕9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0克。水煎服,日1剂。   脾胃虚寒症见皮肤...

  • 外阴瘙痒怎么办 中医验方

    外阴瘙痒怎么办 中医验方

      郭某,女,39岁。2011年8月25日初诊。无明显诱因会阴部瘙痒2月余。会阴部阵发性瘙痒,搔抓数日后有少许黏液渗出。在两家医院妇科进行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对症予氯雷他定、赛庚定、维生素C等内服,外用皮炎平软膏、肤轻松、肤乐乳膏,痒感当时减轻,过后依然痒剧。患处有抓痕,黏痂及色素沉着,且具灼热不适感。近来头目时常眩晕,耳鸣,口苦口黏,纳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略腻,脉弦数。诊断为会阴部湿疹,为肝经湿热下注,蕴结所发。处方: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9克,车前子10克,木通5克,白术10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