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息肉 第4页

息肉 第4页

  • 胆囊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中药治方:金钱草、白花蛇舌草、煅蛤壳各30克,炙鳖甲20克,醋香附、当归、桃仁各15克,赤芍、莪术、凌霄花、五灵脂(包煎)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常青...

  • 胁痛,胆囊息肉,柴芩温胆汤合消瘰丸加减

    胁痛,胆囊息肉,柴芩温胆汤合消瘰丸加减

    患者韩某,男,35岁,2019年3月15日初诊。诉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现病史:2018年12月19日做彩超检查时发现有胆囊小息肉,2019年3月7日再次做彩超显示数个胆囊息肉,最大的有4mm。2019年3月15日来就诊,刻下症见:右侧胸部疼痛,油腻或饱餐后右上腹及右肩部疼痛。尿酸494.8umol/L。唇干,饮食可,睡眠、二便均正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胁痛。胆囊息肉。高尿酸血症。 辨证:痰瘀互结,胆腑郁热。 治则:利胆消郁,软坚散结。 处方:柴芩温胆汤合消瘰丸加减。方...

  • 胆囊息肉 柴芩温胆汤合消瘰丸加减

    胆囊息肉 柴芩温胆汤合消瘰丸加减

    韩某,男,35岁,2019年3月15日初诊。 主诉:体检发现胆囊息肉。 现病史:2018年12月19日做彩超检查时发现有胆囊小息肉,2019年3月7日再次做彩超显示数个胆囊息肉,最大的有4mm。2019年3月15日来就诊,刻下症见:右侧胸部疼痛,油腻或饱餐后右上腹及右肩部疼痛。尿酸494.8μmol/L。唇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胁痛(胆囊息肉,高尿酸血症)。 辨证:痰瘀互结,胆腑郁热。 治则:利胆消郁、软坚散结。 处方:柴芩温胆汤合消瘰丸加...

  • 便血,结肠多发性息肉 治法方药

    便血,结肠多发性息肉 治法方药

    医案一 藤某,男,37岁。1991年5月8日初诊。诉大便间断出血1年多。患者近1年来出现大便出血,量少,有时大便伴有少量黏液,大便不成形,无明显腹痛,大便每日1~2次,食欲尚好。1991年3月29日外院X线钡剂灌肠摄片示:全结肠多发性息肉;病理报告示:“直肠管状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急性细胞侵润”;乙状结肠镜检查诊断同上;1991年4月8日GI示:“胃窦部1处息肉,空肠中段3处息肉。”1991年3月在某职工医院用活血行瘀药后,大便带血已止。刻下:一般情况好,神色佳...

  • 从湿热论治胆囊息肉

    从湿热论治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泛指由胆囊壁向腔内突起或隆起的一类局限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胆囊疾病[1]。胆囊息肉属于中医“胁痛”“胆胀”“积证”“痞证”等病证范畴。目前现代医学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胆囊,暂无药物可以根治胆囊息肉。对于直径较小的胆囊息肉,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1]。研究显示,多数医家从气滞、血瘀、湿热论治胆囊息肉,其中以活血、化瘀、消癥为治疗大法者居多,清热利湿法次之[2]。邵华[3]运用自拟...

  • 胆囊息肉处方用消瘰丸合济生乌梅丸加味

    胆囊息肉处方用消瘰丸合济生乌梅丸加味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张雪亮从事中医临床、科研、科普工作30余载,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深厚,同时博采众家,思路广阔,提倡标本辨证、名方合用,擅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张雪亮辨治胆囊息肉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程某,女,59岁。2022年4月26日初诊。主诉: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现病史:患者2022年4月14日于北京某三甲医院行腹部超声,示胆囊息肉大小1.0×0.6cm。不愿手术,遂门诊求治。刻下症:无明显不适。性急,...

  • 肠息肉症状表现 预防方法 治疗手段

    肠息肉症状表现 预防方法 治疗手段

    今年50岁的秦先生,在做肠镜时发现多个肠息肉,最大的直径有8毫米,当时医生建议他在内镜下切除。因为对肠息肉不了解,恐惧手术,秦先生拒绝了医生的提议。 时间一晃4年多,由于一直没啥明显不适症状,秦先生就淡忘了肠息肉这回事。近日,秦先生因为长期便秘到门诊调理,医生了解病史后,建议他复查肠镜,结果发现了一个高度疑似癌变的息肉,病理结果显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 其实像秦先生这样的案例在门诊每天都有发生。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增强,肠镜检查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肠息肉这个病名并不陌生,...

  • 肠道息肉予乌梅丸法施治

    肠道息肉予乌梅丸法施治

    刘沈林,男,1949年生,江苏南京人。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江苏省中医院院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理论研究“973”项目中医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脾胃病)重点病种胃癌研究负责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曾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中医临证近40年,尤以脾胃病和消化道肿瘤辨治见长。受江南孟河医派和吴门医派影响较大,习用古方化裁,遣方用药细腻熨贴。在消...

  • 治鼻息肉 阴囊湿疹经验

    治鼻息肉 阴囊湿疹经验

    治鼻息肉经验 方法:取清凉油适量涂鼻翼,每日2~3次,4 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 主治:鼻息肉。 温如是 治阴囊湿疹经验 方法:取黄柏30克,苦参20克,土茯苓10 克,煎水适量,待温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 次,3日1剂。 主治:阴囊湿疹。 李顾之...

  • 治鼻息肉内服外用方

    治鼻息肉内服外用方

      内服方苍耳子、石膏各30克,川芎、防风、白芷、细辛各20克,荆芥、辛夷、羌活、苏叶、牙皂各10克。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10克冲服,每日服3次,21天为1个疗程。   外用方乌梅肉炭、硼砂各9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涂擦患处,或用香油调涂,每日1次,5日为1疗程,至愈为止。(郭旭光)...

  • 灵验方子 附治鼻息肉方法

    灵验方子 附治鼻息肉方法

    上个月我本人鼻孔内长3 个息肉,呼吸不畅,很不舒服,我 便打开贵网寻找方子, 结果被我找到了一个不花钱又 极灵验的单方,自己进行了治 疗。经过七天治疗,息肉自行脱 落,又在患处继续施药2天,全 好了。贵报有如此灵验方子真 好,,我今后要 好好宣传,让村民们多订阅。 附治鼻息肉方法: 连须藕节数个,洗净泥,切 细晒干炒松,研成细末,用纱布 筛出细粉,将药棉蘸过消炎药 水,又蘸上藕粉末塞进鼻息肉 处,(为什么要蘸消炎药水呢?如 果光是放上藕粉,呼吸进去通向 气管极为难受)。每天换五、六 次,七天后息肉会自行脱落,脱...

  • 鼻息肉 萎缩性鼻炎治疗二方

    鼻息肉 萎缩性鼻炎治疗二方

    鹅不食草汁治疗鼻息肉  方法:取鹅不食草(鲜品)适量捣烂取汁,滴于鼻息肉上,每日数次,连续治疗1~2周,直至息肉变小乃至消退。  点评:鼻息肉多见于成年人,是由鼻部黏膜长期水肿所致,以变态反就和慢性炎症为主要原因。开始为局部黏膜水肿、半透明隆起、无蒂,此时称息肉样变性。病变继续发展,因水肿组织的重力作用,逐渐下垂形成有蒂的息肉。主要症状是鼻塞,常伴鼻窦炎,鼻涕增多,有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可单发或多发,多数为双侧。中医认为是肺经感受风、湿、热邪,蕴久成瘀所致。鹅不食草治疗鼻息肉,具有通窍、行气、化瘀、解毒的功效。...

  • 慢性鼻炎方 过敏性鼻炎方 鼻息肉方

    慢性鼻炎方 过敏性鼻炎方 鼻息肉方

    治慢性鼻炎方 取苍耳子30-40粒,捶破,放入清洁小铝杯中,加麻油50克,小火煮沸;去苍耳子,待冷后,装入小瓶中备用,用时以消毒棉签蘸药油涂鼻腔,每天3次,15天为1个疗程。 治慢性鼻窦炎方 取冰片、细辛各9克,丝瓜络12克,共研成极细末,装瓶备用。用前让患者擤干净鼻涕,取药粉适量,以管吹药粉入鼻腔内,每天2次,连续用2个月。有鼻出血患者禁用。 治过敏性鼻炎方 取鹅不食草100克,研细末,将药棉放入凉开水中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入鼻中,双侧各塞30分钟后取出,每天1次。...

  • 治鼻息肉验方

    治鼻息肉验方

    鼻息肉为在鼻内赘生的良性肿物。中医称本病为“鼻痔”。 患者多因素食辛辣厚味,使湿热内生,上蒸于肺,结滞鼻窍,或风湿热邪侵袭致肺经蕴热,失于宣畅,湿热渐积鼻窍,留伏不散,凝滞而成息肉。 可取生藕节连须60克于新瓦上焙焦,乌梅肉焙焦30克,白矾15克,冰片3克。 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勿令泄气。每取少许药末吹患侧鼻孔,每小时1次,5日为1疗程,至愈为止。...

  • 鼻息肉鼻炎小方

    鼻息肉鼻炎小方

    治疗鼻息肉、鼻寞炎的熏鼻法 [材料] 瑶药:金耳环10克、千打锤10克 可换成中药; 细辛10克、苍耳子10克、 再加中药: 菊花10克、白芷10克、锚爪草10克、川贝10克 [方法] 将药放入药罐,浸泡15分钟,再用大火煮, 烧开后改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熏鼻。熏10到20分钟后,将药盛出晾凉,分早中晚三次喝...

  • 声带息肉喝山楂茶

    声带息肉喝山楂茶

    声带息肉表现为声音嘶哑,每于多言、情志不遂、或妇女经期则加重,甚则失音,伴咽中胀滞不舒,如有痰状,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胸闷不舒,妇女月经紊乱,经量少且有块,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脉弦细。喉镜检查见声带水肿肥厚,有小息肉。 中医认为,声带为筋,肝之所主,肝郁日久则血滞,瘀积形成有形之息赘,已超乎“金实”、 “金破”不鸣之范畴,故宜理气疏肝,活血化瘀。 山楂有活血化瘀之功,善消有形之肉积,故重用山楂活血化瘀消积,加少量柴胡引之入肝经,加少量蝉蜕以开音,诸药合力共奏理气化...

  • 声带息肉怎样防治

    声带息肉怎样防治

    读者问:我的嗓子经常会出现嘶哑,去医院就诊检查,诊断是慢性喉炎并声带息肉,现请问应如何预防此病的发生?应怎么治疗? 河北石家庄廖先生 专家答:声带息肉为慢性喉炎的一种,预防上应做到: 1.及时治疗急性喉炎,防止演变成慢性。2.防止过度用嗓,感冒期间尤需注意。3.加强劳动防护,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害气体、粉尘等需妥善处理。4.发病时要适当禁声,戒除烟酒嗜好,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病变。 声带息肉常带来声音嘶哑、音调低沉单调、失音等症状,在生活中引起不便,大的声带息肉甚至可能导致喉鸣和呼吸困难。因此,患者应积极治疗,一般...

  • 声带息肉 声带小结偏方

    声带息肉 声带小结偏方

    方药:煅牡蛎、煅瓦楞子、仙鹤草各 30克,三棱15克,穿山甲、皂角刺、荆 芥、浙贝母、蝉衣、金果榄、桔梗、赤芍、 山慈姑、诃子肉各10克,木蝴蝶5克。 加 减:若声带息肉较大者加夏枯草15克,海 藻、昆布各10克;湿热内盛,口腻者加藿 香、佩兰各10克,薏苡仁30克;口苦咽干 者加黄芩、焦山栀各10克;阴虚口干者加 旱莲草、芦根各15克,女贞子10克;痰热 凝结加胆南星、半夏、化橘红各10克。每 日1剂,水煎分3次服。15天为1个疗程。 主治:声带息肉;声带小结。 疗效:经过1 个疗程的治疗,56例患者中,显效28...

  • 辨证治胃息肉 胃痞验案

    辨证治胃息肉 胃痞验案

    丁某某,女,56岁。2014年4月24日初诊。诉胃脘胀痛、嗳气胁胀反复发作1月多,饭后和劳累后加重。舌苔白,脉沉弦。当日电子胃镜检查报告:①慢性浅表性胃炎(充血型);②十二指肠炎;③胃底部多发性息肉(0.2×0.2~0.3×0.3cm)。 诊断:胃痞、胃息肉。 辨证:气滞血瘀,湿热痰结,胃失和降。 治法:行气活血,清热除湿,化痰散结。 方药:丹参30g,百合30g,台乌15g,木香10g,白芍30g,延胡15g,黄连6g,瓦楞子30g,浙贝10g,制半...

  • 癥积,多发性结肠息肉 治则养阴清热行瘀散积

    癥积,多发性结肠息肉 治则养阴清热行瘀散积

    时某,男,79岁,初诊2013年6月13日。患者在2003年腹胀肠鸣、便秽不畅,肠镜检查发现多发性结肠息肉。从2003年~2013年,先后4次通过肠镜高频电及氩气刀电凝切除息肉,病理均为肠腺瘤。但切除后息肉反复再生,虽反复切除,终不能治愈。第5次于2013年3月26日,电子肠镜检查所见:距肛门口60cm横结肠终段,见一直径约0.3cm山田一型,表面黏膜光滑,距20cm处以下,共见10余枚直径约0.2cm、0.3cm扁平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色泽正常,仍于肠镜下进行结肠多发息肉电切术。因畏惧息肉复发及恶变,遂于2013...

  • 急慢性咽喉炎喉头结节和声带息肉 水煎茶饮方

    急慢性咽喉炎喉头结节和声带息肉 水煎茶饮方

    谢煜焜,1940年出生,主任医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曾任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中医院院长,1965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现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幼承庭训,并师从岭南名医梁剑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60余年,对《伤寒论》和温病学研究颇有心得,学术上推崇王清任《医林改错》,多从痰瘀论治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及不孕不育症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组成:南沙参10g,救必应10g,桑叶10g,玄参10g,岗梅根30g,土牛膝10g,桔梗10g,生甘草5g,银花藤10g,木蝴蝶10...

  • 牛兴东运用扶正化积法治疗胃息肉

    牛兴东运用扶正化积法治疗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上皮隆起性病变,属于胃癌前疾病,经内镜下切除息肉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目前治疗胃息肉多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活检钳钳除、激光、微波灼切等方法,但并发症多、复发率较高。目前尚没有有效的预防息肉复发的方法。全国名中医牛兴东是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善于治疗脾胃病,对胃息肉治疗有独到见解,创制了治疗胃息肉的胃息化积汤,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息肉”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水胀》谓:“寒气客于肠外,...

  • 声带息肉肺痿 处方治法滋养肺痿降逆和中

    声带息肉肺痿 处方治法滋养肺痿降逆和中

    声带息肉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声音音调的改变,以声音嘶哑为主。长期过度用嗓易导致声带息肉的产生,其程度和息肉的大小、部位有关,息肉大者嘶哑严重,严重者可堵塞声门,引起吸气性喉喘鸣和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加重,声音嘶哑可由间接性发展为持续性。西医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声带息肉属中医“肺痿”范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七》载:“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

  • 治疗声带息肉验方

    治疗声带息肉验方

    声带息肉是指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部边缘的灰白色,表面光滑的息肉样组织,多为一侧单发或多发,有蒂或广基,常呈灰白色半透明样,或为红色小突起,有蒂者常随呼吸上下移动,大者可阻塞声门发生呼吸困难,影响发音。主要是声嘶,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类型而异。小的局限性息肉仅有轻微的声音改变,基底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而单调,不能唱歌,甚至失音。大息肉可致喉鸣和呼吸困难。 治疗方:柴胡12克,白芍药12克,当归10克,栀子12克,枳实12克,桔梗10克,射干12克,蝉蜕9克,苏子15克,半夏12克,前胡10克,白芥子9克,甘草10...

  • 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秘方数:5)

    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秘方数:5)

    声带息肉指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部边缘的灰白色、表面光滑的息肉样组织;声带小结又叫歌者小结,常发生于双侧声带前、中1/3的交界处,即声带膜部的中点,由炎性组织的小块组成,是喉部常见疾病,中青年最常见,职业以歌唱演员、教师、讲解员发病率为高。声嘶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嘶哑的程度视息肉的大小和部位而异,轻者仅有轻微的声音变化,重者可至严重嘶哑,甚至失音。声带小结引起的声嘶程度不一,且与小结大小不一定相称。声带息肉与小结的病因至今尚无统一认识,一般认为与误用或滥用嗓音有关。当发声方法不良或用力发声时,腹部的中点振幅最大,此处最...

  • 鼻息肉切除为何易复发

    鼻息肉切除为何易复发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病。有不少的患者询问,为什么经过手术或激光治疗后,不久又复发,没有达到预想效果?鼻息肉切而复发的原因在于鼻息肉生成的条件是否改变。近年研究发现,鼻息肉的发生过程是鼻黏膜上皮细胞和神经损伤,活性介质释放,使血管通透性增高,间质水肿,细胞浸润,压力增高,最终导致组织增生,发展为一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形成水肿样赘生物。只要没有消除这些条件,鼻息肉就有发生的可能。而手术过程中又极易造成鼻黏膜上皮和神经损伤,给鼻息肉的复发提供了条件。 经组织学研究证明,所谓鼻息肉就是鼻腔、鼻窦黏膜的炎性改变。手术切除...

  • 结肠息肉别听之任之

    结肠息肉别听之任之

    王先生反复便血7年,以为是痔疮,并没有重视。最近半年来,王先生体重降了5千克,隔几天就便秘,但过几天又腹泻,偶尔左下腹还阵阵疼痛。一周前,王先生的腹部又开始疼痛,但这次疼痛难忍,只好到医院就诊。经过肠镜检查,王先生结肠内有息肉发生了恶变,遂立即进行了手术治疗。医生感叹,如果王先生及早就医,也许可以避免息肉癌变。结肠癌多是息肉“变身” 结肠息肉是指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27%,据估计,癌...

  • 鼻息肉

    鼻息肉

    鼻息肉是在鼻内赘生的良性肿物。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鼻涕增多,常有头昏、头痛。检查鼻腔内可见有表面光滑、色灰白或淡红、半透明、柔软的赘生物。长蒂的息肉垂于总鼻道使病者有异物在鼻中移动之感。后鼻孔息肉可使呼气时呼吸困难,阻塞咽管口时可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息肉较大.时可使鼻外形改变。其发病原因是由于鼻变态反应反复发生,在组织胺等化学介质作用下,局部小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增加,使鼻黏膜极度水肿,组织间隙明显扩张、积液;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致鼻黏膜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及淋巴回流障碍;小血管运动神经...

  • 宫颈息肉的病变与治疗

    宫颈息肉的病变与治疗

    宫颈息肉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其好发年龄为30-49岁。宫颈息肉多与炎症刺激、性生活和分娩等因素有关,易形成恶变,倘能及早发现,可以手术摘除,确保平安。 已婚妇女多数在婚后几年中,宫颈息肉易被忽略,因为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根本无明显的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很轻微,阴道出血多是“星星点点”,有时被误认为是“回经”,至于出血量与月经量相似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者则为少见。部分宫颈息肉患者平时可有黄色白带,多伴有异味,或白带中带有血丝。未婚女性常见阴道口肿物脱出。 引起宫颈息肉的原因,一...

  • 发现宫颈息肉应早摘除

    发现宫颈息肉应早摘除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在成年妇女中比较多见,属于妇科常见病。该病常在性生活时,在男方阴茎头部发现血迹而引起患者重视。 宫颈是子宫下端的部分,其内腔呈圆筒形或梭形,称为宫颈管。它的上端为宫颈内口,下端为外口。宫颈管表面有一层黏膜,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使得颈管黏膜不断增生,堆积,并且从黏膜的基底层向宫颈的外口突出,从而形成了息肉。息肉的根部大多附着在宫颈管内或宫颈的外口,一般比较小,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单个或多个。也有较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有蒂,随着生长而突出于宫颈口外。息肉小的,则仍留在宫颈管,仅微现于宫...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