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 第832页
-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与治疗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辛温解表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辛凉解表药,代表方剂为银...
-
位按摩治疗感冒
搓手掌取坐位或站位,两手掌相对迅速搓动,搓到发热而止。经常这样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点压迎香穴先用两手中指擦鼻的两侧数十次。然后用中指尖点迎香穴,即鼻翼两旁的凹陷处。先用力点住迎香穴,使之有酸胀感,再慢慢揉动该穴数十次。点后有鼻子通气畅快的感觉。 揉大椎穴用一手食、中两指,按住大椎穴。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力按住后揉动100~200次。在按揉过程中,可用两手交替揉。 按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
-
推拿穴位饮食疗法治感冒
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感冒虽以风邪多见,但随季节不同,多夹时气或非时之气,如夹湿、夹暑等。 饮食疗法 1.风寒感冒,可以用葱白10克、豆豉15克、生姜3片,水煎热服,取微微汗出即可。 2.风热感冒,可以取山楂10克、银花30克加水煎煮,取汁,调入蜂蜜,随时饮用。 3.咳嗽痰多的,频频饮用白萝卜汤,可以起到化痰作用。 4.咽喉肿痛...
-
烟熏疗法治疗头痛
方法一 取位:鼻孔 操作方法:取大枣1枚,红矾0.9克研末、放入大枣肉内,以镊子挟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药味,即用鼻孔吸,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左边头痛,用左鼻孔吸;右边头痛,用右鼻孔吸;满头痛,则左右鼻孔同时吸。以上为1个鼻孔的吸药量,左右俱吸时,可再加1枚大枣。一般可连熏2次。熏几次后有口鼻发干感。熏后仍痛不减,连熏几次不愈者应停用。本方法用于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方法二 取位:鼻孔 操作方法:取冰片3克、白芷3克,研粗未卷成药捻,点燃后放鼻下熏吸。本方用治风寒头痛,亦可用治牙...
-
中药擦浴治疗外感发热
中医将发热分为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多由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临床上退热方法虽有很多种,但用中药擦浴不仅降温快,还能消除高热带来的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痛等,比酒精擦浴效果更好,用中药擦浴治疗外感发热首先要对症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发热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一、外感风寒:主要症状是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可用荆芥、羌活、防风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20分钟。 二、外感风热: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脓涕,...
-
董幼祺治疗流行性感冒经验方
董幼祺,全国名老中医,著名的董 氏儿科第六代传人,其临床上以推理论 病、推理论治作为指导思想,并运用董 氏儿科的独特经验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 难杂症。本期举验案介绍董老治疗流行性感冒经验,以飨读者。 1.湿温(湿热并重):王某某,女,15 岁。发热2天。前天起发热,体温39~(2 以上,伴咽痛,轻咳,流涕,恶心纳呆,稍有 恶寒。昨天在外院就诊,予阿洛西林、 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及退热剂等,发热不 退。今晨起呕吐3次,无明显腹泻,同上 输液1次,发热反剧,呕恶不食,体温 39.8~C,服退热剂汗出而热不退,求助中 医。诊...
-
三根汤 小儿感冒食疗 祝肇刚
小儿感冒由于小儿冷暖不知调节,肌肤嫩弱,腠理疏薄,卫外机能未固,故易于罹患。受病以后,因脏腑嫩弱,故传变较速,且易兼夹痰壅、食滞、惊吓等因素而使证情复杂。证治仍分风寒、风热为主。可用小儿感冒食疗 三根汤 组成:葛根15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 用芦根,中用葛根,下用茅根,三药合用使三焦通利,气机通畅,邪出有路,邪去则正安。白茅根性味甘寒,清血分之热并可利小便。葛根味甘性辛平,可解肌退热生津。芦根味甘性寒,清气分之热,且可养阴除烦。芦根茅根用鲜品更佳,需用量加倍,干品味淡。煎成汤后,味亦甘甜,有利于小儿服用,注意...
-
中医治疗体虚感冒(上)
素体虚弱之人易患感冒,且感冒反复难愈。中医对体虚感冒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将体虚感冒分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型。 阳虚感冒症见平素自汗怕冷,易感冒(天寒尤甚)。患者恶风寒,不发热或低热,头身疼痛,甚则骨节酸楚,或头晕目胀,无汗或自汗,面色白光白,喷嚏流涕,咳嗽痰稀而白。舌淡胖,苔薄,脉沉细弱。治宜扶阳解表,散寒疏邪。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基本方:麻黄10克,制附子12克(单独先煎1小时),细辛3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羌活10克,甘草3克。头身困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