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滞 第15页

气滞 第15页

  • 前列腺增生 气滞血瘀中医论治

    前列腺增生 气滞血瘀中医论治

    甘肃中医药大学周信有教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工作,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有独到经验。他认为,本病以肝肾亏虚、气化失司为本,痰瘀内结、腺体增生为标,应分清标本缓急而治之。可根据病情分为气滞血瘀、肾气亏虚、湿热下注 3 型进行论治。   气滞血瘀型   药用:丹参20克,赤芍20克,泽兰、泽泻各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王不留行20克,青皮15克,香附9克,川楝子9克,白芷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败酱草20克,蒲公英20克,石韦20克,车前子15克(包煎),水煎服。   此方有活血化瘀,...

  • 更年期综合征肝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更年期综合征肝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陈某,女,41岁。2014年12月15初诊,症见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色黑,有血块,两胁胀痛,情绪欠佳,心烦易怒,眠差,大便可,无腰困。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涩。 辨证:更年期综合征,肝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处方以逍遥散加减:当归12克,生白芍18克,炒白术9克,茯苓12克,柴胡6克,炙甘草6克,怀牛膝9克,丹皮9克,远志6克,水煎服,10剂,两天1剂。 按:此患者月经量少,色黑,有血块,两胁胀痛,心烦易怒,舌黯红,脉弦涩为肝郁气滞血瘀之证,故投逍遥散加减。《本草...

  • 气滞血瘀不孕症 治法健脾除湿化瘀行滞

    气滞血瘀不孕症 治法健脾除湿化瘀行滞

    诊断:不孕症。 辨证:痰湿阻滞下 焦,气滞血瘀。 治法:健脾除湿,化 瘀行滞。 处方:当归10克,川 芎lO克,白芍10克,白 术10克,茯苓10克,泽 泻10克,刘寄奴15克, 泽兰10克,苏木10克, 路路通10克,红枣10 克。10剂,每日l剂,水 煎服。 二诊(1992年5月 11日):上药服后自我 感觉良好。近日来胃纳 欠佳,舌淡红,苔薄白, 脉细。效不更方,守上方 加健胃消食之生谷芽 20克。7剂,每日,1剂, 水煎服。 三诊(1992年5月 18日):乳房作胀,带下量 少,纳、寐、二便正常,...

  • 气滞血瘀不孕 中医详解

    气滞血瘀不孕 中医详解

    本型以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为多见。输卵管阻塞,在中医学文献中,虽无专门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在月经不调、带下、痛经、断绪、瘕瘕等病中,都有散在的论述,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输卵管阻塞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多为急性或慢性输卵管炎、慢性偷腔炎、输卵管肿瘤、盆腔手术后附件粘连或子宫内膜异位等病所致输卵管腔粘连、僵硬,或受周围疤痕组织的牵拉、扭曲或闭塞,使输卵管丧失其输送精子、卵子、孕卵的生理功能,导致不孕。 班老认为,根据经络学说和审证求因的理论,输卵管位于少腹,属胞脉的范畴,其所以阻塞不能通行,与以下几种因素...

  • 气滞血瘀乳痛案

    气滞血瘀乳痛案

    刘某,女,48岁。2011年12月2日来诊,诉经前乳房胀痛二年,伴畏寒,全身不适,背痛,腰痛,月经色暗挟有血块,口干口苦,大便偏干。舌尖边微红苔薄黄,脉细弦。处方:柴胡10克,枳壳10克,赤芍12克,桔梗10克,淮牛膝15克,生地黄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芩10克,法夏10克,茯苓15克,青陈皮各10克,瓜蒌仁3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全身症状好转,后嘱患者值每次月经来临之际服药,连续调理几个周期,病告愈。。 本例仍为气滞血瘀证。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女子以...

  • 治乳腺增生气滞血瘀型方

    治乳腺增生气滞血瘀型方

    治乳腺增生方药:柴胡、夏枯草各12克,白芍、荔枝核、橘核各20克,浙贝母、通草、丝瓜络、郁金各10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温服。1个月为 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主治:乳腺增生气滞血瘀型。 疗效:治疗 66例,治愈10例(肿块消失,疼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显效32例 (肿块缩小,乳痛消失);有效20例(肿块缩小,乳痛减轻);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4%。 许世平...

  • 主治月经后期气滞型方

    主治月经后期气滞型方

    方药:柴胡、白芍、丹参各15克,茯 苓、当归各12克,白术、香附各10克,三 七6克,甘草3克 加减:肝郁气滞者 加枳壳、元胡各9克;月经量过多去 当归、丹参;月经量过少加鸡血藤10 克,川芎6克;肝郁化热加丹皮、栀 子各9克;血虚者加熟地12克。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后期气滞型。 疗效:治疗36例,临床治愈30例, 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 率97.22%。 方永凡...

  • 治经闭方用气滞血瘀兼见寒湿凝滞

    治经闭方用气滞血瘀兼见寒湿凝滞

    方药组成:乌药15克,桂枝10克,枳壳10克,香附12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牛膝10克,鸡血藤30克,甘草6克。 加减运用:此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兼见寒湿凝滞。偏气滞重者,去桂枝加青皮15克,川楝子15克;伴寒甚者加附片30克;偏湿重者加苍术10克,茯苓20克,法半夏15克;伴气血虚者加党参10克,黄芪20克,枸杞15克,阿胶15克;伴少腹痛者加元胡10克,郁金10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周为1疗程,连服1~2个疗程。...

  • 名医李瀚治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方

    名医李瀚治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方

    名医治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方 处方:当归、柴胡、乌药、赤芍、香附各lO克,益母草15克,川芎、桃仁、红花、川楝子、枳壳各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经前l~2天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闷不舒,行经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四肢不温,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涩。 创方者:李瀚 名医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方 处方:川芎、赤芍、茯苓各12克,肉桂、小茴香、当归、元胡、五灵脂、干姜各8克,甘草6克。 用...

  • 治痛经气滞血瘀型方

    治痛经气滞血瘀型方

    方药:当归、姜黄、小茴香、沉香、 五灵脂、广木香各10克,白芍20克, 元胡、川芎各15克,橘核12克,没 药、甘草各9克。 加减:痛甚加乳香10 克;血瘀甚加三棱、川牛膝各10克; 气滞甚加香附10克;寒甚加乌药、肉 桂各10克。自月经前3日开始服用, 每日1剂,连服5日。 主治:痛经气滞血瘀型。 疗效:治疗60例,临床治愈 43例,好转31例,无效6例。总有效 率为92.50%。 黎志清...

  • 当归四逆汤治寒凝气滞型痛经疗效显著

    当归四逆汤治寒凝气滞型痛经疗效显著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病因较多,其中寒凝气滞型多见。寒凝胞宫,气血运行受阻,经血流通障碍,导致“不通则痛”。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寒凝气滞型痛经96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96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48 岁,多数在15—35岁之间,均为门诊病人,病程3个月—5年之间,1年以内46例,2-3年39例,4-5年11例。患者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苔白;脉沉紧。 治疗方法 治则:温经散寒,行气...

  • 寒凝气滞之痛经治方

    寒凝气滞之痛经治方

      柴胡10克,桂枝6克,川芎15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丹皮10克,川牛膝15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元胡15克,没药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7剂。等下次月经来之前再服7剂,连服3个月。适用于寒凝气滞之痛经。...

  • 江淑安治气滞血瘀型痛经经方

    江淑安治气滞血瘀型痛经经方

      处方:乌药15克,元胡10克,郁金10克,益母草3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丹参15克,香附15克,五灵脂15克,白芍20克,丹皮15克,甘草6克。   加减运用:伴少腹冷或喜暖喜按者加肉桂6克,茴香10克,以温阳行经活血;伴气血不足者,加当归15克,首乌15克,党参10克,黄芪15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周为1疗程,在月经来期前8天开始服用,连服2~3个月,1月1个疗程。   说明:本证型的痛经是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少、淋漓不净、血紫暗、伴有瘀血块,或伴胸肋乳房胀痛...

  • 痛经(肝寒气滞)方药:吴茱萸汤合金铃子散合方加减

    痛经(肝寒气滞)方药:吴茱萸汤合金铃子散合方加减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如因某种因素,使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临床患者多表现为剧烈痛经。笔者习惯于从肝经入手,治疗此病。今举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一例,具体如下: 患者,女,35岁。初诊时间:2017年2月28日。患者自述经前期及经期剧烈腹痛一年余。痛时有如大锤锤击,痛不欲生。伴头痛,畏寒肢冷,下腹坠胀,倦怠乏力,眼干,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曾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口服镇痛药稍有缓解,但是病情反复,效果不佳。查见舌胖大、尖红、...

  • 治妇女气滞便秘方

    治妇女气滞便秘方

    处方:枳实10克,木香5克(后下),槟榔5克,乌药5克,牛蒡子25克(打碎),水煎服,日1剂。 功效:行气化滞,润肠通便.治妇女便秘,每因情志不遂而发,粪便不硬结但难以、解下,腹胀痞闷,脉弦细。...

  • 治肛门瘙痒(肝郁气滞)方

    治肛门瘙痒(肝郁气滞)方

    处方:黄柏、苍术、牡丹皮、栀子各10克,车前子(包煎)20克,刺蒺藜、白僵蚕、防风、茯苓、当归、柴胡各12克,龙胆草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理气健脾,燥湿止痒。用于治疗肛门瘙痒症,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脾虚湿热型。症见肛周皮肤瘙痒,肛门有液体溢出,局部皮肤色红湿滑,甚者破溃渗液,范围扩大,瘙痒时轻时重,口干渴,大便稀,每天2-3次,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 临床应用中药熏洗治气滞血瘀型腰突症

    临床应用中药熏洗治气滞血瘀型腰突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 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临床应用中药熏洗,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10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 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外科门诊就诊的腰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中医辨证为气滞 血瘀型,共106例,其中男62例,女44 例,年龄28岁~65岁,病程5天一6年。均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查体及影像学检 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为 气滞血瘀型(症见腰部疼痛,牵扯左下肢 疼痛如刺,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舌暗红, 脉涩滞)。 二、治疗方法 处方:黄芪...

  • 外治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方

    外治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方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 临床表现为颈、肩、背和四 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 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夜 间痛甚,头晕等。可采用中 药热敷熏洗法治疗。 取独活、秦艽、防风、 透骨草、刘寄奴、苏木、赤 芍、红花、威灵仙、乌梅、木 瓜各9克,水煎25分钟, 取液,用干净毛巾浸蘸药 液趁热外敷并擦洗患处, 注意水温,勿被烫伤,每次 30分钟,每日2次。 (刘谊荐) ■相关链接 【这些中药渣也是“宝" 】 煎煮中药后都会剩 下大量的药渣,治疗骨 科、脾胃疾病的中药渣其 实可以再利用。骨科方面 的药渣可...

  • 治疗气滞血瘀的痔疮方

    治疗气滞血瘀的痔疮方

      木耳25克(野生的最好),香米250克。将木耳泡发洗净后切成小块,香米加水熬熟,再将木耳块添入,并用大火煮开,开后小火再煮20分钟开锅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各食用1次(1~3碗),连续服用15~20日。   本方除了可以治疗气滞血瘀的痔疮外,对各种出血症,包括咳血、妇女月经过多等也有很好的疗效。(胡佑志)...

  • 肝郁气滞型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的中医治疗

    肝郁气滞型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的中医治疗

    胆囊炎与胆囊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多发的胆囊疾病,且胆囊炎与胆囊结石二者在病理上常常互为因果。胆囊结石可诱发胆囊炎,胆囊炎又是促使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胆囊炎、胆囊结石属中医之胁痛、胃脘痛、结胸、黄疸等范畴。临床上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灵活化裁,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本病的肝郁气滞型多见于发病初期的胆绞痛或单纯性急性胆囊炎,疼痛以胀痛为主,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反复发作,胸闷食少,时有嗳气,右上腹局限性压痛,腹壁尚软,体温正常或伴有低热,口苦,食欲减退,或有恶心呕吐,厌油腻,多无巩膜或皮肤黄染,舌质红或暗,舌苔薄黄。...

  • 北京名医治慢性肝炎(气滞血瘀)方

    北京名医治慢性肝炎(气滞血瘀)方

    处方:柴胡、党参、白术、木瓜各10克,当归12 克,白芍、泽兰、丹参各15克,香附、砂仁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胸闷气憋,抑郁不舒,两胁痛或周身串痛,气短乏力,善太息,纳呆腹胀,因情绪变化或劳累而加重,胁下痞块,妇女痈经、经血夹有血块或闭经,舌苔白,舌质暗或有瘀斑。 创方者:张俊桥...

  • 邵铭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胆囊炎经验

    邵铭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胆囊炎经验

    慢性胆囊炎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是临床 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的特 点。西医内科治疗病程长、易反复,腹腔镜胆囊 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 0. 83% [1 ] 。邵铭教授师从国 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治疗胆系疾病临床经验丰富, 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对慢性胆囊炎认识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和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应 用疏肝利胆活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胆囊炎的 学术主张。 1 临床表现 慢性胆囊炎多表现为持续右上腹钝痛或不适 感,有恶心、腹胀、嗳气、泛酸等消化道症状, 病程较长,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可为肝气郁结...

  • 主治慢性胆囊炎 肝郁气滞型方

    主治慢性胆囊炎 肝郁气滞型方

    治慢性胆囊炎方 处方:自芍、当归各12克,枳壳 10克,柴胡8克。每日l剂,水煎分 3次服。 主治: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 肝郁气滞型;症见右胁或右上腹短 暂绞痛或钝痛,反复发作,胸闷,嗳 气,脘腹胀满,食欲欠佳,大便干结, 舌淡红,苔自,脉弦。 钟丽英 治慢性胆囊炎方 柴胡、半夏、川楝子、海金沙、鸡内金、郁金、金银花、砂仁各10克,黄芩12克,延胡索、白芍各15克,金钱草30克。水煎后于餐前30分钟服,每日1剂,连续4周,症状可消。 骨质疏松喝猕蕉汁 骨质疏松患者在补充钙剂...

  • 胁痛(肝经气滞血瘀证)活血止痛之法

    胁痛(肝经气滞血瘀证)活血止痛之法

    导读:本文重点介绍知名中医专家张洪义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的经验。张教授将活血化瘀药按其效力归纳为几组药对,临证时根据患者气滞血瘀的程度、部位、性质等不同进行辨证加减,在治疗中获得良好效果。张教授对活血化瘀药物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可资借鉴和参考。 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现代医学中体现为抗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可见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该方面均非常重视。全国名老...

  • 李培疏肝解郁治气滞便秘

    李培疏肝解郁治气滞便秘

    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李培擅长诊治胃肠肝胆胰等脾胃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疾病。气滞型便秘是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病证,属功能性便秘范畴,病程缠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亦无特效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李培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形成了气滞便秘经验方,临床应用多年,获得了满意疗效。综观全方,组方精妙,谨守病机,以调气为主,调中有润,以润促通。反映了李培治疗气滞型便秘不一味强用其“通”,而在调畅气机和润肠通便的学术思想指导下,...

  • 香姜汤治气滞腹痛

    香姜汤治气滞腹痛

    古人云:“生姜与良姜,半夏甘松香,陈皮香附子,不怕痛得叫爹娘。”故不论腹痛因寒还是因气滞者,均可用“香姜汤”治疗。 取香附子、甘松香、生姜、高良姜、陈皮、半夏各6-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无甘松香,可用小茴香代替。...

  • 文武百官中征集治疗气滞痢疾的验方

    文武百官中征集治疗气滞痢疾的验方

    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患了气滞痢疾,经过御医反复治疗,都不见效。太宗只得在文武百官中征集治疗气滞痢疾的验方,有效者将给予重赏。 此时,朝中有一个执铜棒的卫士长官,名叫张宝藏,也擅长医学,他以前也曾患过这种病,后来用“牛乳煎荜茇(牛乳半斤,荜茇三钱,同煎,空腹顿服)”治好了,于是,张宝藏将这个验方献给太宗。太宗服药之后,病果真好了。太宗大喜,告诉宰相魏征,要他提升张宝藏为五品官职。 过了一个多月,太宗突然想起那个献验方的张宝藏来,问魏征:“你是否给张宝藏办理了提升的手续?&...

  • 河南名医治脑萎缩(气滞血瘀)方

    河南名医治脑萎缩(气滞血瘀)方

    河南名医治脑萎缩(气滞血瘀)方 处方:桃仁、川芎、赤芍、生地、枳壳、牛膝各10克,桔梗、葛根各9克,银杏叶15克,黄芪30克,红花、当归、三七粉(吞服)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理气导滞,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脑萎缩,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神情呆板,失眠健忘,头痛胸闷,甚至偏瘫失语,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河南名医治脑萎缩(痰浊阻窍)方 处方:茯苓、陈皮各9克,半夏、竹茹、枳实、石菖蒲、远志、郁金各10克,薏苡仁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 气滞胃痛服螵蛸粉

    气滞胃痛服螵蛸粉

    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 溃疡、胃下垂等疾病,均可引起胃 痛。中医辨证为肝胃气滞型的患者, 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连及两胁或 后背,每遇精神刺激时疼痛加重, 嗳气频作,或泛酸水,饮食减少, 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解郁, 理气和胃。服用海螵蛸等中药治疗, 效果满意。 方法:取海螵蛸3份,白芍、 川楝子、甘草各2份。共研细粉, 每次服2克,日服3次,空腹温开 水送下。据报道,本方有止痛之效, 胃溃疡患者持久服之,可使溃疡面 逐渐愈合。 周德烨...

  • 克罗恩病 腹泻口疮痹证 气滞痰结案

    克罗恩病 腹泻口疮痹证 气滞痰结案

    脾虚湿阻,气滞痰结案 李某,男,45岁。2012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腹泻,间歇性腹痛,伴关节痛5个月。现病史:5月前逐渐出现间歇性腹泻,右下腹疼痛,便血2次,关节疼痛,口舌生疮,午后发热,曾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诊治,肠镜检查示结肠节段性溃疡、炎症;病理报告示(降结肠)黏膜组织慢性炎症、结节样肉芽肿;血常规:白细胞 7.26×109/L,血红蛋白 69.5g/L,血沉24mm/h,超敏C反应蛋白2.61mg/L。诊断为克罗恩病。住院治疗1月,发热消失,腹痛减轻而出院。出院...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