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下 第2页

胃下 第2页

  • 胃下垂治疗方法 中药方三则

    胃下垂治疗方法 中药方三则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一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各10克,砂仁、蔻仁、谷芽、木香、山楂各9克,甘草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二白术20克,党参30克,茯苓、枳实、陈皮、半夏、川厚朴9克,莱菔子、槟榔各10克,砂仁、黄连、干姜各5克,炒麦芽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三黄芪50克,党参、白术各15克,砂仁、炒麦芽各10克,鸡内金、炙甘草各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 教授蒋改苏献方...

  • 偏方治胃下垂

    偏方治胃下垂

    治胃下垂偏方(食滞肠胃) 处方:炙甘草5克,升麻、柴胡各8克,桂枝、附片(先煎)、干姜各6克,白芥子12克,姜半夏、苍术、白术各15克,茯苓30克。 用法:常规煎2遍,取药汁1200毫升。每次服 200毫升,每日3次,2天服完。 功效主治:温阳化饮,运脾举陷。用于治疗胃下垂,中医辨证属食滞肠胃,清气不升型。症见进食少、消瘦、头昏、欲呕,站立时症状加剧,平卧时缓解;动则脘中有水荡漾声,收腹吸气则肠中漉漉而鸣,舌偏大或正常,脉细濡。 创方者:张琼林 治胃下垂偏方(脾虚气滞) 处方:枳壳、苍术、白术各16...

  • 每天做做操 防止胃下垂

    每天做做操 防止胃下垂

      胃下垂是困扰不少中老年朋友的常见疾病。下面这套操结合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对胃下垂等由“中气下陷”引起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在床上仰卧,臀部下铺上一个厚度30厘米左右的垫子,然后缓慢地进行腹部呼吸100次,同时闭眼,并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腹部。接下来,两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向头部收起50次。做这个动作时,臀部位置尽量不要发生改变,争取保持在垫子之上。   上述动作完成后,两腿保持屈膝,以髋关节为轴做蹬自行车的动作100次,幅度尽量...

  • 胃下垂如何食疗

    胃下垂如何食疗

    胃下垂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中气虚衰,升降失常所致。患者感到腹胀f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胃痛 (无周期性、节律性),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中医认为.胃下垂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造成的。这种病机的形成与其特殊的体质有关,一般容易患胃下垂者多为瘦长体型,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低血压、食后胀满、食欲差、嗳气、恶心、心悸等症状。所以,胃下垂的防治在于有易患体质的人要“未病先防”,已患有此病的患者要配合药物、手术等治疗,其中,食疗也是必不可...

  • 老人胃下垂可用补中益气丸

    老人胃下垂可用补中益气丸

    上了年纪,尤其是因慢性病导致体质虚弱的人,常会觉得身上没劲,懒得活动,连说话都提不上气,面色苍白,还时有头晕、腹泻等症状。去医院检查,会发现很多人存在胃下垂、脱肛、女性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病症,中医认为,他们属于“中气下陷证”。治疗这类病症最经典的中成药当属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来自我国著名医家李东垣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方中不仅有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益气健脾药,还配有升麻、柴胡,能帮助主药升提下陷之阳气。...

  • 疏肝和胃 尚学瑞治疗胃下垂数方

    疏肝和胃 尚学瑞治疗胃下垂数方

    河南名医治胃下垂(阳虚饮停)方 处方:茯苓12克,桂枝、白术、半夏各10克,生姜5克,炙汁草6克,党参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阳化饮,千胃降逆。用于治疗胃下垂,中医辨证属阳虚饮停型。症见脘腹坠胀不舒,食后甚,喜暖喜按,心下悸动,胃内振水声或水走肠问辘辘有声,或呕恶清水痰涎,或兼头晕目眩,便溏,舌淡胖齿痕,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 创方者:尚学瑞 河南名医治胃下垂(肝胃不和)方 处方:白芍15克,柴胡、枳壳、川芎、香附、元胡、陈皮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 防风(炒)治胃下垂

    防风(炒)治胃下垂

    1.防风(炒)30克。黄芪30克,白术、炒当归各10克.红参5克(另煎,冲服),升麻、柴胡各 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5日为1个疗程。 2.白术、党参、石菖蒲、黄芪各60克,山药 90克,陈皮30克,当归 15克。上药共研成细末.每日2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 3.柴胡10克.黄芪 60克,白术10克,云苓 10克.升麻5克。水煎服.每日1剂。 4.炙黄芪50克.知母10克,桔梗10克。柴胡、升麻各5克,丹参、乌药、香附、五灵脂、元胡、蒲黄、桃仁、乳香、没药:甘草、浙贝母、海螵蛸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 补气健脾 调理胃下垂

    补气健脾 调理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x线检查中发现胃整体的位置低于正常(站立位,胃的下缘达盆腔),同时临床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的一种慢性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胃下垂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是由于胃壁及腹部肌肉松弛的结果。此外,十二指肠溃疡、饱食后立即长途行走或劳动等也可成为胃下垂的发病原因。其临床主要症状为持续性腹胀腹痛,多在饭后发生,进食越多胀痛越剧,可伴有恶心、嗳气、便秘、呕吐、排尿困难等,女性患者可见痛经,月经不调,此外还可产生失眠、头痛、头昏、忧郁等一些神经精神症状。   胃下垂属中医“胃痛&rdquo...

  • 胃下垂患者 试试按摩食疗法

    胃下垂患者 试试按摩食疗法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被确诊胃下垂的患者,通过以下按摩、食疗,可以达到一定的缓解病情的作用。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医师孙令军就给这类患者提供了几种按摩方法和食疗方剂。      经络按摩治疗法   这个动作最少每天做一次。   1、预备式:坐在椅子上,腰微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百...

  • 卧床运动治胃下垂

    卧床运动治胃下垂

    胃下垂是瘦弱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正常人胃的位置在左上腹,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上面由食管牵引,下面由小网膜托起,周围还有韧带支持,腹壁的肌肉和脂肪在保持胃的位置方面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胃的位置较低,在站立时胃的下缘进入骨盆腔,胃小弯曲线最低点到左右髂嵴连线以下时,就是胃下垂。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主要和体质有关,身体虚弱、腹壁脂肪薄、肌张力减弱、脏器韧带松弛就容易发生胃下垂,且女性多于男性。患胃下垂的病人,自感中下腹胀痛不适,尤其是在饱餐后更为明显。因胃移到下腹部,所以吃完饭下腹膨隆,上腹部胃区下陷,并且可以看到主动...

  • 调理脾胃 用于治疗胃下垂方

    调理脾胃 用于治疗胃下垂方

    名医治胃下垂(脾运不健)方 处方:生麦芽、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各100克,枳壳、砂仁各50克,甘草、升麻各30克。 用法:共研成粗粉,每日取25克,水煎分3次服。 功效主治:调理脾胃,复元举陷。用于治疗胃下垂,中医辨证属胃纳已复,脾运不健型。症见食欲良好,食后不适或作胀,消化迟滞,或嗳、或嘈、或泄,舌脉基本正常。 创方者:张琼林 名医治胃下垂(血少气虚)方 处方:炙黄芪、葛根各25克,白术12克,当归、陈皮各10克,炙甘草5克,升麻、柴胡各8克,党参、黄精各15克。 用法:水煎...

  • 防治老人胃下垂练仰卧起坐

    防治老人胃下垂练仰卧起坐

    不少老年人患有胃下垂,容易出现腹胀、腹痛、嗳气、反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是因为膈肌的悬吊力不足,肝胃韧带松弛、腹内压下降等原因所致。 治疗胃下垂的关键是增强体质.加强对腹部肌肉的锻炼。不妨试试仰卧起坐锻炼 法:患者从仰卧 位坐起,双手不 能借助其他物 体,只凭腰腹部 的肌肉收缩拉起 上半身。 双腿仍 保持原位:坐起 后,上半身前倾,双手尽量摸足尖,稍停顿;然后上身后仰,再慢慢还原成仰卧位。每次可连续做 8~10次。 每天早晚各练习1次。老年人初练时可降低一些动作标准,如请他人协助按住其双腿、牵拉其双臂,...

  • 胃下垂患者选择不同的运动锻炼

    胃下垂患者选择不同的运动锻炼

    内脏器官的下垂与机体衰老、肌肉松弛有关,也和个人的体质、所患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肠道和胃部下垂,体形较瘦者多见,比如,有的感觉吃完东西腹胀,有的感觉身体疲乏无力,有的感觉便秘,有的则会腹泻。如不早调节,容易引起严重胃肠道疾病,加速衰老。为了防止内脏下垂,老人应选择不同的运动锻炼。 胃下垂患者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 分钟的休息时间,因为餐后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餐前散步餐后卧是胃下垂病人最好的保健方式。另外,最适宜胃下垂治疗的运动项目是柔软体操、单杠、双杠、游泳等,这些运动有...

  • 自拟方治胃下垂一则

    自拟方治胃下垂一则

    王某,女,43岁,教师。患胃下垂多年, 2009年7月25日初诊。患者脘腹胀满,有下坠感,嗳气频发,纳呆,大便不爽;舌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弦缓。笔者认为系脾虚气滞,升降失调所致。方用:黄芪20克,白术15克,枳壳15克,防风lO克,木香5 克,砂仁5克。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服药3剂后,腹胀明显减轻,再服3剂后,腹胀及诸症消除。后用补中益气丸调理,随访2年未复发。 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本方除去木香、砂仁,治疗胃扩张、脱肛、子宫下垂、内脏下垂均有良好的疗效。 (朱时祥)...

  • 每天5个仰卧起坐 缓解胃下垂

    每天5个仰卧起坐 缓解胃下垂

    胃下垂的治疗,要以康复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着重锻炼腹肌,可采取仰卧起坐的方法,每日做3~5次,以有累感为止。饮食要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并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餐后,应左侧卧或仰卧,休息45分钟至1小时,以减轻胃的负担。尽量减少站立,避免过度劳累。 如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可服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有腹胀、恶心症状者,可服用吗丁啉、为力苏以增加胃的动力,促进胃蠕动。...

  • 治胃下垂方

    治胃下垂方

    处方:防风(炒)30克,黄芪30克,红参5克(另煎,冲服),白术、炒当归10克,升麻、柴胡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健脾益气,升提中阳,治胃下垂,脘腹痞满,嗳气厌食,脉虚无力。...

  • 麦麸治骨质增生 鸡内金治胃下垂

    麦麸治骨质增生 鸡内金治胃下垂

    麦麸治骨质增生 麦麸250-500克,生姜、葱须各适量。麦麸用米醋拌湿(以不滴水为度),生姜、葱须切碎,一起装入白粗布口袋,放入锅内蒸热,将麦麸袋敷患处,冷后蒸热再敷,每日敷1-2次,轻者1-2日可愈,重者3-5剂也可收效。 鸡内金治胃下垂 鸡内金15克,米糠500克。先将鸡内金洗净研成末,再将米糠置锅内炒至黄褐色后,与鸡内金末混合,成年人每次服3-5克,黄酒送服,每日2-3次。一般服药半个月后即可见效。 治寒冷性荨麻疹 荆芥、防风各8克,白蒺藜、胡麻仁、生地、地肤子、苦参各10克,忍冬藤、苍耳子、白...

  • 胃下垂用苍术泡水治疗

    胃下垂用苍术泡水治疗

    胃下垂是指在X线检查中,发现霄的位置低于正常而言。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病症,先是上腹部不适,小腹坠胀,饭后饱胀明显,时有嚏气、厌食,井伴有悉心、便秘,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头昏失眠等症状。特别是在站立过久、劳累过度时,腹部有隐痛感觉。 将15-20克苍术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每剂可煎煮两次或冲泡2-3杯。每日一剂,可像品茶、那样慢慢饮服该药的药汁或浸汁,可连续服用1-3 个月。该方具有升阳燥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症见: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嗳气不舒、泛酸、呕吐清水痰涎、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

  • 百会敷饼可升胃:治胃下垂

    百会敷饼可升胃:治胃下垂

    胃下垂多发于年老瘦长体型者,以及经产妇、长期卧床少动者和患慢性消耗性疾病体质虚弱者。老年人因生理功能衰退,韧带松弛,胃固定不良,所以容易出现胃下垂。事实上,只要存在能够引起固定胃的韧带和腹部肌肉松弛或隔肌悬吊不足、腹内压下降等因素,都可以导致胃下垂。一般治疗用加强腹部肌肉锻炼、增加腹腔压力、少食多餐、食后平卧、放置胃托等保健方法来改善症状。这里有一种百会穴外敷药饼的方法,对改善胃下垂症状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治疗时先制作药饼,用蓖麻子仁10克,捣烂如泥,拌人升麻粉10克,制成直径2厘米,厚1厘米的圆形药饼。患者取坐...

  • 胃下垂的功能锻炼

    胃下垂的功能锻炼

    仰卧起坐仰卧在床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头向上抬,用腹肌的力量使身体坐起来,然后再躺下。如不用手扶床坐不起来,可用手稍加帮助,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按摩腹部先静坐20 分钟,再平躺于木板床棉垫上,闭目意感垂胃慢慢回缩。静卧双掌摩腹,双掌紧贴下腹部,循顺时针方向掌揉全腹部(自下腹起经右下腹向上,横过上腹,转向左侧,向下至左下部,循环全腹部),连续摩揉10 至20遍。 蹬自行车双足空中蹬车法屈膝曲髋在空中作瞪自行车动作1-2分钟。 腹壁运动配合呼吸运动,每顿饭前做一次,每次 30-50下。仰卧床上,双脚伸直,...

  • 胃下垂病人宜补中益气

    胃下垂病人宜补中益气

    浏阳市 刘信清问:我患胃下垂多年,治疗效果不佳。请提供中医药治疗方法。 湖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刘钟敏答:胃下垂是指在X线钡餐检查时,发现胃角明显低于双髂嵴联线,有时可达小骨盆腔。以妇女多见,生育过多者尤甚。此外,瘦长体型的人亦常见。胃下垂诊断标准:胃角低于双髂嵴联线1—5厘米为轻度,6—10厘米为中度,11厘米以上为重度。 一般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少数病人有食后上腹胀痛(立位时较重,卧位时可减轻或消失)、嗳气、消化不良等。 胃下垂一般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胃下垂多见于身体瘦弱、中气...

  • 老中医治胃下垂经验方

    老中医治胃下垂经验方

    朱良春,全国名老中医,擅长治疗疑难杂病。下面介绍其运用苍术治疗胃下垂经验。朱老指出,“久患胃疾,脾胃虚弱,中气久虚,水谷精微无力推动,日久则水湿中阻,故胃虚之证多见夹湿,湿浊不得宣化,清阳岂能上升。”基于此,朱老治胃补虚,必兼宣化湿浊,如治胃下垂,每以辨病用药为主,自拟苍术饮,即一味炒苍术,每日20克,沸开水冲泡,少量频饮代茶,配合“升阳举陷,疏肝解郁”组成基本方如下,苍术、白术、炙黄芪、炒枳壳、升麻、柴胡、元胡、炒白芍、茯苓、白术、陈皮、甘草。以此12味平淡药治胃下...

  • 重症胃下垂案治验

    重症胃下垂案治验

    胃下垂为脏器下垂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多见于形体消瘦,高年体弱或是长期负重之人,临床表现为体乏无力、食后胀满、推腹有震水声、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心悸等。笔者在跟随曾定伦教授随诊过程中见其诊治一重症胃下垂证,病机相对复杂,非临床单纯之中气下陷。曾定伦教授心思缜密,烛明幽微,辨证论治,精准全面,两诊而大获痊效,现将病例总结如下。 陈某某,女,64岁,2013年5月11日首诊。患者来诊时诉小腹坠胀,尿频,尿急明显,日解数十次,无明显尿痛,乏力气短,纳呆食少,大便稀溏,肛门灼热,进食后尿频急症状加...

  • 胃下垂康复锻炼应有度

    胃下垂康复锻炼应有度

    治疗胃下垂目前尚没有特效药,一般只是对症治疗,疗效欠佳。体育锻炼疗法以卧位锻炼腹肌和腰背肌肉为主,并配合腹部的按摩活动,效果比较显著。 仰卧起坐:仰卧在床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头向上抬,用腹肌的力量使身体坐起来,然后再躺下。如不用手扶床坐不起来,可用手稍加帮助,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仰卧挺胸:仰卧在床上,以头和腿支撑身体,用力将胸腹部挺起来,一起一落,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仰卧抬头:仰卧在床上,双手扶住头的后脑勺,头尽量往上抬,停两秒钟后落下,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仰卧抬臀:仰卧在床上,双手放...

  • 胃下垂康复操

    胃下垂康复操

    胃下垂多见于形体较瘦的老年人。患有胃下垂的病人,自感中下腹胀痛不适,尤其是在饱餐后更加明显。以下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健康操,对防治胃下垂有不错的效果。准备动作:平卧床上。 1.腹式呼吸举腿法。(1)两腿交替抬举法。配合腹式呼吸,两腿交替伸直,抬举90度停片刻放下,反复数次。(2)两腿一齐抬举法。配合腹式呼吸,双腿伸直,一齐抬举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放下,反复数次。 2.双足空中蹬车法。屈膝曲髋在空中作蹬自行车动作l—2分钟。 3.双手抱膝屈腰法。双腿举至90度屈膝,然后两手抱膝,屈膝抬髋使腰部屈曲,复原休息...

  • 胃下垂的防与治

    胃下垂的防与治

    胃下垂是指整个胃的位置下移的一种疾病,发生胃下垂的原因与体质有关,其发病患者以瘦弱无力型体质者为多,女性发病率更高,主要是由于禀赋薄弱,平时缺乏锻炼,加之饮食失节、暴饮暴食,或七情内伤、劳役过度等,进而出现胃下垂。妇女由于生育较多,或患有消耗性疾病,或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因为易使腹壁肌肉松弛,脂肪消失,腹压降低而引起胃的位置下移,也可引发胃下垂。 胃下垂在祖国医学中属“胃缓”范畴,虽非危险疾病,但由于胃的正常位置改变,会引发各种消化系统症状,如饮食不易消化,食后饱胀、压迫感,喜嗳气...

  • 治胃下垂经验

    治胃下垂经验

    经验方:柴胡、升麻、炙甘草各5.克,白芍、元胡、炒川楝子、白术、炒神曲、山楂、党参、黄芪、鸡内金各10克,枳壳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55例,服药10—65天,痊愈42例,有效9例,无效4例。...

  • 吊呕治疗胃下垂

    吊呕治疗胃下垂

    中老年人群中胃下垂的发病率极高,许多人吃药、使用胃托却效果不佳。其实,有一种自然疗法——吊呕治疗胃下垂,可明显缓解病情。 吊呕治疗胃下垂,是让患者每天早晚用筷子刺激咽部,产生呕恶,刚开始每次3-5下,适应后逐渐增加到8-10下,每天2次。6个月为1疗程,间隔1 个月后再进行第2疗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饱食后吊呕,以防胃内容物吐出而损伤正气。 现代医学认为,呕恶时,食道、胃产生逆蠕动,隔肌上升,附着于胃部的韧带紧张、收缩。如此反复锻炼,使韧带增粗,张力增加,下垂的胃上升。 (中医硕士 刘云丽...

  • 治胃下垂 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治胃下垂 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治胃下垂方 处方:黄芪20克,白术、升麻、 枳实、青皮、女贞子、构杞子各lO 克,砂仁、甘草、西洋参(研粉冲服) 各6克。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苍 术、藿香各lO克,黄连6克;胃胀 者,加苏梗、木香各6克;伴溃疡者, 加乌贼骨20克,白及15克。每日l 剂,水煎分3次服,19剂为1个疗 程。 主治:胃下垂。据报道,本方治 疗胃下垂患者lOl例,其中治愈者 (胃下垂恢复正常,主症消失)95 例;显效者(主症基本消失,胃上提 3。5厘米以上)4例;无效者(治效前 后无明显变化)2例。服药期最短者 1个疗程,最长者3...

  • 治疗胃下垂经验

    治疗胃下垂经验

    经验方:鲜石榴皮、升麻(研粉)各等量。 用法:上药共捣烂至粘结成块状,制成一直径约1厘米的球形物。患者仰卧,放凇腰带,将球形物放置于神厥穴(穴耻脐中),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水温约60度)熨烫脐部,每次半小时以上,每天3次,10天为1疗程。熨敷以饭前为宜,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精绪波动,勿暴饮暴食。 禁忌: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早期妊娠及咯血者,忌用本方。 疗效: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50例,临床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