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婴幼儿 第2页

婴幼儿 第2页

  • 蜈蚣粉吞服治婴幼儿腹泻

    蜈蚣粉吞服治婴幼儿腹泻

    临床症状:稀水样便,呈青绿色或黄绿色,有时呈蛋花样,或脂肪样便,每日五至数十次,肠呜,腹胀,食少,不发热(少数可有低热),伴轻度脱水,精神差。 治疗方法:蜈蚣1条,烘干,研成粉,每次0.3—0.5克(约1/4或1/3条),每日2 次,温开水冲服。 典型病例:患儿,2岁,有慢性腹泻病史,本次因腹泻5天来诊,腹泻每天6次以上,水样便,少量黏液,已补液治疗3 天,腹泻不止。嘱服蜈蚣粉0.5克,每日2 次,3天后腹泻停止。...

  • 婴幼儿夏季发热性疾病 简便治方

    婴幼儿夏季发热性疾病 简便治方

      夏季热是婴幼儿夏季特有的发热性疾病。本病可于夏季缓慢起病,最突出的症状是长期迁延且无固定型的发热,体温可达38~40℃。发热可随气温而变化,伴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无汗。笔者介绍一款麦冬甘草蛋治之,简便易行,不妨一试。   取麦冬9克,生甘草9克,鸡蛋两个,白糖少许。先将鸡蛋去黄留清,再将麦冬、甘草加水两碗,文火煎至一碗,冷后将药汁倒入蛋清内,加入白糖搅匀。每日一剂,将一碗药汁分两次服完。一般患儿连服3~4剂即可见效。   治疗期间,宜食有清热解暑作用的蔬菜水果,以及蛋白质含量丰富又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肥甘...

  • 婴幼儿腹泻怎么办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大全

    婴幼儿腹泻怎么办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大全

    婴幼儿腹泻怎么办 【病因与症状】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和 非感染性两大类。2岁以下婴儿,消化功能尚不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尤其容易发生腹泻。夏秋季节是病菌多发期,多种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可随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玩具、用品等进入消化道,很容易引起肠道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及病因不明引起的腹泻,称为消化不良。本症是婴幼儿时期发病较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发病年龄大多在l岁半以内。属中医学“泻泄”的范畴。 婴幼儿腹泻有哪些症状? 轻...

  • 婴幼儿夜间烦躁哭闹不睡 中医治方

    婴幼儿夜间烦躁哭闹不睡 中医治方

    张炜,男,1962年出生,主任医师,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南阳张仲景医院业务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1985年8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儿科工作37年,潜心于仲景学术研究,致力于中医儿科经方临床应用研究。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黄连、黄芩、白芍、炙甘草各2~3g,生龙牡各6~9g,甜叶菊0.5g。(此为中药颗粒剂1剂之量。体重3kg用2g,体重5kg用3g,可视婴幼儿体重、月龄、病情增减。)...

  • 小孩驱蛔虫 婴幼儿腹泻腹胀偏方

    小孩驱蛔虫 婴幼儿腹泻腹胀偏方

    治疗小孩驱蛔虫偏方 生南瓜籽20粒,去壳饭前空服,一次吃下,第二天虫子即可随大便排出。 治疗婴幼儿腹泻腹胀偏方 大蒜一头,连皮烧焦,再与半碗水烧开,加适量白糖服汤,一日一次,一般两三天即可消食止泻。...

  • 治婴幼儿便秘方

    治婴幼儿便秘方

    金银花、菊花各18克,甘草8克,轻煎2次,混合煎液代茶频饮。2岁以下者每日100-200毫升,2岁以上者每日300毫升,每日1剂。一般在24小时内可顺利排出软便。 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师彭骞献方...

  • 婴幼儿便秘治疗方

    婴幼儿便秘治疗方

    婴幼儿便秘多由摄入食物及水量不足,喂养不当或突然改变饮食生活习惯等引起。以下妙方,可供治疗时选择。 1、胖大海3枚,放杯中加沸水150毫升冲泡15分钟,待其发大后,少量分次服用。 2、金银花、菊花各18克,甘草8克。轻煎2次取汁为茶分次服饮,2岁以下饮100-200毫升,2岁以上300毫升,每日1剂。 执业医师张海霞献方...

  • 婴幼儿泄泻中药散敷脐

    婴幼儿泄泻中药散敷脐

    泄泻是因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泻下为主的疾病,临日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质稀薄如水样为主,多发于夏秋两季,一般2岁以下小儿多见。本病主要由于内伤乳食及脾胃虚弱等所致。若暴泻无度或治疗不当,易致耗伤气阴,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甚至导致“慢脾旷。泄泻日久,常影响生长发育而形成疳证。笔者用中药散敷脐,疗效显著,方便易得。 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份,人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 1次,至痊愈为度。 浙江江山 赵昕明 点评:...

  • 婴幼儿长期发热称为夏季热 推荐几款食疗调养粥

    婴幼儿长期发热称为夏季热 推荐几款食疗调养粥

    在炎夏酷暑 季节,婴幼儿常 会患一种长期发 热的疾病,称为 夏季热,‘又叫暑 热症,多见于6 个月到3岁的婴 幼儿。由于婴幼 儿神经系统发育 不完善,体温调 节功能差,加之 发汗机能不健全,以致排汗不 畅,散热慢,难 以适应夏季的酷 热环境,造成发 热持久不退。 这里推荐几 款食疗调养粥: 荷叶冬瓜 粥:取新鲜的荷 叶2张,洗净后 煎汤500毫升左 右,滤后取汁备 用。冬瓜250 克,去皮,’切成 小块状,加入荷 叶汁及粳米30 克,煮成稀粥, 加白糖适量,早晚服用。冬瓜可清 热生津、利...

  • 无明显外感内热症状婴幼儿发热验案

    无明显外感内热症状婴幼儿发热验案

    路某,男,1岁6个月。2015年11月9日初诊。 其母代述:小儿发烧3天,体温高时可达39℃,汗出时烧可退,2个小时左右复烧。刻诊见:身灼热少汗,手心手背皆热,精神可,不思饮食,昨日解大便2次,今日大便未解,无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外感症状,亦无口渴、唇干等内热症状,咽部鲜红伴有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黄略腻,指纹浮紫,脉数。 此乃温病,辨为少阳阳明合病,方选小柴胡加石膏汤合升降散化裁: 北柴胡15克,淡子芩6克,潞党参8克,炙甘草3克,小红枣5克,生石膏20克,白僵蚕6克,净蝉蜕3克,赤...

  • 藿香治急性胃肠炎,婴幼儿腹泻,鼻炎

    藿香治急性胃肠炎,婴幼儿腹泻,鼻炎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性味辛,微温。归经入肺、脾、胃经。功能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临床可以治疗以下疾病。 急性胃肠炎:藿香6g,苍术9g,厚朴6g,清半夏9g,陈皮6g,甘草3g,水煎服。 婴幼儿腹泻:将丁香、胡椒各等份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次用1~2g放入小杯内,再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内,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2~3日即愈。 鼻炎:辛夷3g,藿香10g,开水冲泡,闷5~10分钟,频饮,每日1~2...

  • 迁延性及慢性婴幼儿腹泻(秘方数:5)

    迁延性及慢性婴幼儿腹泻(秘方数:5)

    腹泻病程超过一个月以上,大便次数和性状不稳定者,称迁延性腹泻。 本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病程迁延,超过一个月至数月,反复发作,时泻时止。轻者一日3~4次左右,糊状黄色或黄绿色便,或夹有白色奶片(皂块)和食物残渣,食欲不振。重者多因病程久长,或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久治不愈,或因体弱,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或激素者,可并发真菌性肠炎,大便稀黄,泡沫较多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常伴鹅口疮。患儿营养状况日益恶化,食欲不振,对食物耐受力极差,精神萎靡,消瘦贫血和多种维生素缺乏。...

  • 婴幼儿湿疹(奶癣)

    婴幼儿湿疹(奶癣)

    【简介】婴儿湿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属于变态反应性(或称为过敏性)疾病,至于确切的病因有时很难找到。通常把婴儿湿疹称为"奶癣" 【治法】 方1   [药物] 鲜女贞叶60克,地骨皮30克,生大黄30克,川黄柏15克,松花粉30克,青黛30克、枯矾9克。  [制法] 先将前二味药以水煎汤,待温时使用,后将剩余5味药共研成极细粉,贮瓶备用。  [用法] 先以所煎药液温洗患处,洗后拭干水,再用药粉扑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通常连续洗扑3-5天病即愈。用于婴幼儿湿疹。  [出处] 《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方2  ...

  • 婴幼儿腹泻(秘方数:20)

    婴幼儿腹泻(秘方数:20)

    婴幼儿腹泻又称婴幼儿消化不良为消化道综合征,夏秋两季发病数最高。发病年龄多在1/2岁以下。病初起较急,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轻型腹泻(单纯性),每天排便数次至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并可夹黄白色奶瓣,偶有呕吐,精神较好,体温大多正常,不显脱水症状。重型腹泻(中毒性),每天排便在20次左右,亦可超过40~50次以上,大便呈水状或蛋花汤样,常伴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呕吐较重,精神萎靡,甚则意识朦胧或昏迷。 现代医学认为婴...

  • 婴幼儿发热(秘方数:10)

    婴幼儿发热(秘方数:10)

    婴幼儿发热: 婴幼儿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常见的一种症状。婴儿时期,其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全,对刺激的感受、分析和控制能力较弱,对微弱的刺激即可出现调节失常和体温增高现象,所以婴幼儿时期热度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如温度稍有增高也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只有温度超过其基础体温1℃时才考虑其为病态。小儿在活动或进食后可使体温升高,平时幼儿高子成年人,肛温高于口温0.5℃左右。小儿体温无绝对统一标准,一般以肛温36.2~38℃、口温36~37.4℃为正常体温。发热的原因很多,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有...

  • 婴幼儿营养不良 膳食调理方

    婴幼儿营养不良 膳食调理方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由于蛋白质或总热 量长期不是所引起,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如因喂养不当所致 的营养不良可采用药膳合理调整饮食,增强营养则可;如果为其 他疾病所引起,则应首先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彻底根除诱发疾 病。营养不良的婴幼儿表现为面色苍白、厌食、消瘦,皮下脂肪减 少,头发干枯。严重的营养不良患儿可引起生长及智力发育落后, 常有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影响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现 介绍一些实用的药膳治疗婴幼儿营养不良的膳食调理方法。 水果泥 [配方]土豆1个,红萝卜数片,香蕉1段,苹果、木瓜...

  • 孕妇和婴幼儿不宜使用清凉油

    孕妇和婴幼儿不宜使用清凉油

    清凉油由薄荷脑、薄荷油、樟脑油、樟脑、桉油、丁香油等组成,具有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提神醒脑的作用,适用于蚊虫叮咬、轻度烫伤、头昏头痛等,但有关专家近日表示,孕妇和婴幼儿不能使用清凉汕。 专家表示,樟脑是清凉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樟脑进入人体后,正常人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会很快地与之结合,使之变成无毒物质,然后随小便一起排出体外,所以它的毒副作用不会在正常人身上显现。但孕妇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含量低,怀孕3个月内若过多使用清凉油,樟脑就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腔内作用于胎儿,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者...

  • 婴幼儿最好少用紫药水

    婴幼儿最好少用紫药水

    婴幼儿最好不用或少用紫药水。因为使用不当可出现毒副作用,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怒、哭闹、夜寐不宁、周围皮肤潮红、瘙痒或皮疹等。 英国卫生部门对紫药水的作用范围和说明已作了新规定。规定中将紫药水的使用范围缩小到只能用于局部未破损的皮肤。而且严禁内服,严禁抹于口腔、肛门、尿路等黏膜处或破损的皮肤伤口上,以防诱发癌症。虽然国内还未发现有人因抹紫药水致癌,但用量需严格控制。...

  • 带状疱疹会传染婴幼儿吗?

    带状疱疹会传染婴幼儿吗?

    过去的观点认为带状疱疹是不传染的,但是近年来国内外临床观察发现,带状疱疹还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这是一种好发于小儿的常见传染性皮肤病,在患儿咽喉部、疱液、粪便里含有该病毒,它可以通过空气中飞沫经鼻腔黏膜吸人传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皮肤、疱液、粪便传染。水痘病毒可以在对该病无免疫力的儿童中迅速传染,可以说十个小儿中至少有八九个得过水痘。 小儿水痘痊愈后,该病毒并不离开人体,它对人体神经组织有亲和性。人体受感染后,病毒进人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沿着脊柱...

  • 最好不要给婴幼儿剃光头

    最好不要给婴幼儿剃光头

      孩子夏季剪个光头,方便又凉快。然而,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主任马小玲提醒,最好不要给婴幼儿剃光头。如果细菌侵入婴幼儿头发根部,破坏了毛囊,不仅会导致头部皮肤疾病,还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   李先生自从给8个月大的儿子剃光头后就惹上了麻烦,平时上午和傍晚他都要带孩子散步,现在儿子的光头一见阳光就晒的变红,基本出不了家门。一次偶然外出后,孩子的光头上因为有汗发痒,被小手抓得红一道紫一道,甚至还有血液渗出。   马小玲说,剃光头时如处理不当可能危及婴幼儿健康。因为婴儿头皮娇嫩,屏障保护性较差,而有...

  • 婴幼儿童 养育误区

    婴幼儿童 养育误区

    一、新生儿养育误区 误区一:把婴幼儿绑成棍儿可防“罗圈腿”。在不少农村地区有这样的习俗,即把婴幼儿绑成棍儿可防“罗圈腿”。其实,“罗圈腿”是由于钙缺乏所造成的。捆扎养育婴儿极不科学,不仅限制了宝宝的全身活动,还不利于其身心发育。 误区二:不出满月不洗澡以防伤风感冒。新生宝宝皮肤娇嫩薄弱,防御能力差,皮肤腺体代谢旺盛,如果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积会刺激皮肤,易发生皮肤感染,故应经常洗澡。新生宝宝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或...

  • 婴幼儿服中草药不利健康

    婴幼儿服中草药不利健康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患咽喉痛、扁桃体炎、腮腺炎、疮疖等病,喜欢买些夏枯草、菊花、栀子、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草药或自备六神丸、珍珠丸等中成药给孩子服用。 殊不知这类中草药含有鞣质、生物碱等复杂化学成分,而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服用后,很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假如超量服用还会产生副作用。如六神丸含有一定毒性的蟾酥,服用过量可引起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发生恶心、呕吐,甚至心律失常、惊厥等症;又如珍珠中含有的硫化汞具有毒性,少量服用能解毒、安神、明目、安惊,然而超量服用或长期服用,机体受低浓...

  • 婴幼儿养护 三分饥与寒

    婴幼儿养护 三分饥与寒

      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一辈最在乎的就是儿孙的饱暖健康。然而有的时候家长会感到迷惑不解,明明孩子每天都吃得饱、穿得暖,孩子仍然很容易生病,像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是常见病。   关于婴幼儿养护,明代医家万全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对于这个理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余德钊表示,这“饥与寒”的度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指导专家   余德钊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过饱过杂易伤孩子脾胃   小孩儿的脾胃比较虚弱,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