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 第4页

博 第4页

  • 旴江医家谢映庐紧扣病机博采众长

    旴江医家谢映庐紧扣病机博采众长

    旴江医家谢映庐急难病症医案撷要 谢星焕, 字映庐, 号文斗, 清代旴江南城人, 江西 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约生活于1791年-1857年, 家族 三世业医。 谢映庐少年时曾习举子业, 但因家道中 落, 遂继承家学, 在当地行医四十余载, 声誉卓著。 同治十一年《南城县志》卷八《人物志·方技》称: “精通医法, 善治疑难奇险病证, 诸医束手, 焕至, 立辨病源, 决人死生, 叙案立方, 应手即愈” [1] 。 代表 著作《得心集医案》经其子甘澍整理, 于咸丰十一年 (1861年...

  • 面对埃博拉病毒的蔓延

    面对埃博拉病毒的蔓延

    编者按:21世纪以来,继SARS、禽流感、甲流H1N1之后,“埃博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失去控制地蔓延,疯狂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而现代医学却对它束手无策。其实,类似的传染病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中医学的伤寒、温病学说,就是这类传染性疾病相当完备的应对体系。 近几十年来,复杂性科学兴起,整体方法已经逐步取代分析方法,成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主流理念。而现代医学似乎仍沉浸在分析科学的阴影中,对中医学应对急性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和经验视而不见。面对埃博拉的步步进逼,人类如何走向...

  • 薛崇成 少承名师博采众长

    薛崇成 少承名师博采众长

    薛崇成(1919-2015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自1935年拜名医蒲辅周为师起,到2015年96岁高龄时,在杏林耕耘整整80年,其学术涉及针灸、经络、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外科、心理、中医人格体质等诸多领域,治学严谨,硕果累累,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晚年时,薛崇成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凝练为40个字:遵守医道,继承发扬;知己知彼,汇通创新;宏微并重,心身兼顾;主防辅治,务实疾虚;怀仁怀义,自尊自重。这不仅是薛崇成的学术观点,也是他治学为人的真实写照。   ...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 孟河医派 博采众家精研医道 古为今用开拓创新

    孟河医派 博采众家精研医道 古为今用开拓创新

    孟河医派发源于孕育了1600年齐梁文化的孟河两岸,传承数百年,枝繁叶茂,百花齐放,诞生了众多中医大家,创造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及诊疗方法。新时代,孟河医派在传承先贤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集诊疗、科研、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体系,为更多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也为中医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采众家 精研医道 孟河医派起源于孟河流域,发展和繁荣都得益于其独特有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方法。孟河医派学术思想及诊疗方法为何能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其疗效显著、效用如神之外,这和孟河医派...

  • 承槐卿医案畅达博雅

    承槐卿医案畅达博雅

    医案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医案可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广开思路,扩大眼界。笔者近年阅读和整理承槐卿医案,总为其文笔所折服。该医案在中医各家医案中堪称上乘佳作。 承恩诏(1862—1945),字鼎文,又字亦农,号槐卿,以号行,自幼随父习医,才华出众。承槐卿擅长内科,曾说:“余平生无它长,自业医,读书未尝一日闲,顾卷帙或多或少耳。”承槐卿对其诊治疾病的记叙既清楚明白,又生动形象,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几乎可以当作优美的医学散文来品味。有一篇百余字的医案,将&l...

  •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自为家法”思想探析 张元素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开山,他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师法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经验,系统阐述了“脏腑辨证说”和“遣药制方论”,继承创新,承前启后。而《医学启源·张吉甫序》有言:“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每自从病处方,刻期见效,药下如攫,当时目之曰神医”[1]张序。《金史·张元素传》曰&ldqu...

  • 余瀛鳌先生 博采众方 医道之光

    余瀛鳌先生 博采众方 医道之光

    1955年冬,我从中央直属机关第二医院内科报名参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即今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药学,迄今已60余年。 我出生于世医家庭,先祖父奉仙公是伤寒疫病大家,又是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先父余无言先生受教于先祖父,又是百年前“中学西”的医生,在上海长期开业施诊,上世纪30年代曾任中央国医馆名誉编审委员,并在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等校任教,以中医内外科、伤寒、温病和杂病为主,有多种医著传世。父亲晚年又受聘,先后任职于中...

  • 空谷跫音博落回

    空谷跫音博落回

    第一次见博落回的时候,是在豫西南山区的山谷里,车窗外远远近近的不时有株型高大、叶片奇特、颜色泛灰的植物飘过,它们的形态与周围植物迥异,桀骜不驯地挺立在河边滩地和路边石缝,伟岸的身姿仿佛在守护一个遥远的诺言。 等我踏入大学校门,在众多腊叶标本中终于找到它的名字时,反而更加怅然,为什么叫“博落回”这么奇怪的名字?其少见的叶片形状、奇特的植物名称吸引我更加深入地走近它、了解它。 博落回为罂粟科博落回属大型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又名勃勒回、筒青、山号筒、落回、角罗吹等,属于地地道道...

  • 中医博大精深 亘古乃除疾祛患之瑰宝

    中医博大精深 亘古乃除疾祛患之瑰宝

    “中医博大精深,亘古乃除疾祛患之瑰宝,传承和发扬中医精髓是我们中医人和非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天津市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术第四代传承人张冬倾述了他的心愿。 医武相合 博施济众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的一间普通诊室,张冬边为患者治疗边介绍,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术是一门既能诊断又能治疗的中医诊治督脉病(脊椎病和脊源性疾病)的推拿医疗保健康复技术。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流派作为孟河医派的分支,自清末创立,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是一种需要患者呼吸与医者娴熟手法结合的...

  • 走进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走进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山西,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东耸巍巍太行,西临滔滔黄河,北守雁门雄关,南望辽阔中原,构成了表里山河的壮丽画卷;这里,尧舜开天,禹王奠基,夏朝古都,关圣故里,上下五千年,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在这里激烈碰撞,形成了“三晋文化”。在这里,历代医家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医药文化,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就展陈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又名山西省中医药博物馆)于2015年8月13日正式开馆,由中医药史馆、中药标本馆、校史馆三个展厅构成,建筑面积共...

  • 当代新安医学第一家: 走进新安国医博物馆

    当代新安医学第一家: 走进新安国医博物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们记住一处地方,难忘一抹风景,常常是因为那里有灵动符号的存在。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定潭村,山环水绕之间,矗立着一座别具特色的博物馆,它的存在,使这个古徽州村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新安医学、定潭“张一帖”、国家级非遗、国医大师,以及一个传承了460余年、历经16代的中医世家……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关键词,都让人心驰神往,而它们却同时被包罗于一馆之中。 这座博物馆,名叫新安国医博物馆。国医大师邓铁涛曾亲笔题词“当代新安医学第一...

‹‹ 1 2 3 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