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痢疾 第18页

痢疾 第18页

  • 治疗痢疾有效老偏方大全

    治疗痢疾有效老偏方大全

      治疗痢疾老偏方一:莲子薏米粥   【食材】薏米30克,莲子5克。   【做法】先将薏米煮至半熟,再把莲子加进去,煮至烂熟即可。   治疗痢疾老偏方二:干贝炒冬苋菜   【食材】干贝100克,冬苋菜750克,猪油100克。   【做法】冬苋菜取带叶嫩梗尖,去梗皮,洗净,放入开水中焯一下。热锅下油,下冬苋菜稍煸,加干贝、盐、料酒、味精、胡椒粉,烧入味,然后加入适量清水,稍收汁后,即可调味食用。   治疗痢疾老偏方三:赤石脂粳米粥   【食材】干姜6克,赤石脂24克,粳米30克。   【做法】将赤石脂打碎,跟姜一起放...

  • 大蒜治痢疾肠炎

    大蒜治痢疾肠炎

      痢疾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粘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感受外邪和饮食内伤,大肠气血房雍滞,血络损伤,传导功能失司所致。   民间偏方大全网为您提供治疗痢疾的有效偏方:大蒜治痢疾肠炎   [方 剂] 大蒜l头,白糖20克。   [制用法] 大蒜去皮切细末,用白糖拌和。每日早晚各1次,饭前吞服,连用7-10天。   [功 效] 杀菌解毒。   [验 证] 伍xx ,女,16岁,患痢疾,用上方不久即痊愈。   [备 注] 如系菌痢,同时用大蒜液灌肠则效果更佳。...

  • 治疗痢疾有效偏方汇总

    治疗痢疾有效偏方汇总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菌痢,急、慢性阿米巴痢属本病范畴。一些结肠病变如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出现类似痢疾的症状时,也按本病论治。       民间偏方大全网为您收集治疗痢疾有效偏方汇总,如下:   解毒宽肠汤      【组成】当归12克,杭白芍12克,黄连9克(酒炒),莱菔子9克,广木香4.5克,薤白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理气,解毒导滞。      【主治】猝发痢疾,日夜数十行,里急后重,腹中绞痛,壮热烦...

  • 便秘痢疾的治疗偏方

    便秘痢疾的治疗偏方

    免责声明:本站偏方均根据民间及网络流传整理而成,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小便不通:杨柳树叶1两,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2-3天即可通尿无阻。 小便失禁(尿急、控制不住):鸡肠一付,洗净晒干,炒黄研成粉,用黄酒送服,每次1钱,一日三次,服完即愈。忌姜、辣。 尿频(小便次数多):生韭菜籽*3两,研成粉,每次2钱用白开水送服,一日二次,一般需服2-10天。忌浓茶、牛奶。 便秘(大便燥结、排便困难):用煮熟的南瓜一碗,加入猪油5钱和适量的盐吃下,一日一次,一次见效,3日可愈。 痢疾、泄泻:每次用大蒜两头,连皮...

  • 我应用旱莲草治痢疾效果佳

    我应用旱莲草治痢疾效果佳

      民间流传着以单味旱莲草泡水口服治菌痢的方法,其效果之佳绝不逊色于氟哌酸、磺胺类药及芍药汤等方药,常常只需服用2~3次即可治愈。   例一:患者陈某,男,25岁,农民。患者2日前因进食不洁而腹痛,里急后重,解黏液便带少量脓血,日十余次,肛门灼热,伴口干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大便常规检查提示为细菌性痢疾。立即将干旱莲草30克加热开水300毫升,泡15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服药后当天患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为黄色黏液便,无脓血,腹痛减轻,里急后重不显,肛门尚略有灼痛。第二天泻稀便2次,便后有少量黏液,其...

  • 用盐灸法治痢疾不计其数

    用盐灸法治痢疾不计其数

      人患痢疾时,若转为慢性痢疾,请试用盐灸疗法, 既省钱又省力。我利用此法,数年来治愈此病患者不计其数,这里献给大家,遇有此病,不妨一试。   方法:取食盐1克左右,放入神厥(肚脐)凹陷处,再滴入2~3滴湿开水,使盐湿润后,用火罐灸(拔)之。若无火罐,可用二号茶缸代替,为加大杯的拔力,用水涂杯口一圈拔之,不亚于火罐。拔火罐时,为避免火烧肚皮之苦,可把火具做成灯座形放在肚脐边点燃聚热后拔之。   百姓验证:广东吴川市黄坡水潭林xx,男,62岁。他来信说:“湛江市许xx在近10年来,隔两三天就腹泻、腹痛,便有黏液并消瘦...

  • 用此偏方50年治痢疾数百例均霍然痊愈

    用此偏方50年治痢疾数百例均霍然痊愈

      配方及用法:用市售“糖水山楂”罐头,或生山楂30~50克,水煎加食糖适量,每次少则150毫升,多则可服500毫升。一般一次即可止痛止泻。孕妇慎用,泻止则停服。   疗效:经反复验证,本秘方确有温脏止痛、止泻之功,对多种原因所致的腹泻及菌痢均有奇效。   百姓验证:贵州纳雍县饲料厂李xx,男,52岁,工人。他来信说:“我叔叔李龙义患痢疾,日泻8次,吃泻痢停不顶事,随后又到医院打针输液观察,花去医药费400多元仍无好转。后来用本条偏方治疗,服药2剂立见奇效,痢疾停止了,一共才花了10余元钱。”   海北洪湖市医院昌...

  • 治疗拉肚子用白头翁汤偏方【痢疾偏方】

    治疗拉肚子用白头翁汤偏方【痢疾偏方】

    免责声明:本站偏方均根据民间及网络流传整理而成,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如果您拉肚子;如果您拉肚子之后肚子还坠着痛,那么这个治疗拉肚子的偏方太适合您了!痢疾我们俗话叫拉肚子,作为平安健康网的偏方编辑,笔者昨天晚上就经历了一场“拉肚子灾难”,不仅肚子疼,而且全身放射着痛,这个偏方不错,赶紧把这个偏方分享出来。 拉肚子如果因为吃坏了肚子,比如肉之类、或者吃完见了风,一般舌苔淡白根厚腻,用这个白头翁汤治疗拉肚子痢疾偏方最合适: 白头翁3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 秦皮10克葛根15克白芍12克 生甘草6克三剂...

  • 用苦瓜叶的民间偏方可有效治疗痢疾

    用苦瓜叶的民间偏方可有效治疗痢疾

      我老家在农村,上世纪60年代时,我大哥大便带脓血,持续五六天不止。请来的乡卫生所和民间医生都说是患了“红白痢”,但用药后都不奏效。眼看大哥不行了,一个亲戚说用苦瓜叶来试一试。大哥服用此方仅5次,竟好了,全家人都很高兴。具体方法是:取一把鲜苦瓜叶,洗净,放砂锅内慢火焙干,然后搓碎放碗中冲入开水,盖好,十分钟后滤渣取汁服,连服5次。点评:便下脓血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痢疾。红白痢按型来分,当属中医所谓的“湿热痢”。苦瓜叶是苦、寒(凉)的中药,有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治疗疮痈...

  • 山楂与红白糖治痢疾效果也很好

    山楂与红白糖治痢疾效果也很好

      李某,男,32岁。腹痛痢疾,后重异常,服药5天未愈。用山楂150克,红、白糖各50克,水煎,4次分服,1日服完,2剂治愈。   引自:《中医验方汇选》、《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治疗暑热季节出现的带状疱疹及痢疾验方

    治疗暑热季节出现的带状疱疹及痢疾验方

    增损双解散出自《伤寒瘟疫条辨》,“解散阴阳内外之毒,无防不至”,主治“温毒流注,无所不至,上干则头痛目眩耳聋,下流则腰痛足肿,注于皮肤则斑疹疮疡,雍于胃肠则毒利脓血,伤于阳明则腮睑肿痛,结于太阴则腹痛满呕吐,结于少阴则喉痹咽痛,结于厥阴则舌卷囊缩。” 该方组成:白僵蚕9克,全蝉蜕12个,姜黄7克,防风3克,薄荷叶3克,荆芥穗3克,当归3克,白芍3克,黄连3克,连翘3克,栀子3克,黄芩6克,桔梗6克,石膏18克,滑石9克,甘草3克,大黄6克,芒硝6克。水煎去渣...

  • 小儿中毒型 细菌性痢疾 中医疗法大全

    小儿中毒型 细菌性痢疾 中医疗法大全

      中毒型菌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发高热、抽搐、昏迷,或迅速出现休克或呼吸衰竭,以2~7岁小儿多见,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少数病例开始为普通型急性痢疾,1~2天内才转为中毒型。近年来本病有减少趋势。   中医称中毒型菌痢为“疫毒痢”、“疫痢”、“时疫痢”。   病因病机   染有疫毒等不洁之物,从口入腹,蕴伏肠胃,为其主要发生原因。受凉、疲劳、饥饿,以及患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本病的诱因。   辨...

  • 治小儿遗尿 痢疾脱肛2方

    治小儿遗尿 痢疾脱肛2方

    治小儿遗尿单方 处方与用法:补骨脂5 克,红枣15克,猪膀胱1 个。共加水炖至肉烂,饮汤吃肉,每周2次。 功效:补肾止遗,主治小儿遗尿症,多3—6次痊愈。 (寒文昌) 治小儿痢疾脱肛方 处方与用法:黄连 5克,槐花10克,灸黄芪20克,升麻5克,秦皮5克,太了参15克,白头翁5克,藿香5 克,木香3克(后下)。水煎服,日1剂,5天为 1个疗程。 功效:补气升提,清热利漫,主治小儿痢疾,脱肛不能自动回纳,舌红苔腻,脉数等。 (宫建平)...

  • 结肠炎及慢性痢疾用“仙桔汤”

    结肠炎及慢性痢疾用“仙桔汤”

      谈到如何学习中医,朱良春告诫我们,首先是继承,《内经·灵枢》云“其未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学中医必须把基础打好,熟读中医经典,熟谙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气血、药性方剂,犹如胸中有雄兵百万,临证遣方用药,才能运用自如,辨证准确,配伍得当。临床上应该对至少200味药物非常熟悉,作为自己的“子弟兵”,每次出征时,成为精锐部队,克坚攻难,临床上才能应对自如,取得佳效。   在对中医理论创新方面,朱良春谈到自己治疗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的学术...

  • 防治痢疾药粥四款

    防治痢疾药粥四款

      大蒜马苋粥   [来源]民间方。   [材料]大蒜30克,新鲜马齿苋60克(干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大蒜去皮,新鲜马齿苋洗净切碎,然后煮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温热食。   [功效]清热止痢。   [适用]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   陈茗粥   [来源]《食疗本草》。   [材料]陈茶叶5~1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陈茶叶煮汁去渣,加入粳米共煮为粥。   [用法]上、下午温服。   [功效]清热止...

  • 痢疾的治疗 芍药汤合白头翁汤

    痢疾的治疗 芍药汤合白头翁汤

      患者李某,女,40岁,2011年10月16日初诊,因不洁饮食起病,致腹痛腹泻一天,泻下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日十余次,伴里急后重,脘胀不欲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示白细胞(3+)、红细胞(3+)。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之痢疾,给予中药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止痢。方用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黄连、黄芩、黄柏、牡丹皮、白头翁、金银花、山药、藿香、苍术、白术、木香各10克,赤芍、鸡内金各15克,马齿苋、败酱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甘草6克。7剂,每日一剂,分3次服。药渣加水煎取汁120毫升,保留...

  • 治湿热痢疾方

    治湿热痢疾方

      1.金银花50克(焙干研末),白糖50克,混匀,分3次米汤水冲服。   2.鲜马齿苋100克,捣烂取汁20毫升,加蜂蜜20毫升,隔水煮沸,分3次开水兑服。   3.仙鹤草3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   4.鲜凤尾草10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或捣烂取汁,分温3服。   5.苦甘草3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   6.胡黄连10克,烘干研末,每次2克,每天3次,开水冲服。   7.地锦草30克,铁苋菜30克,凤尾草3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   8...

  • 治小儿痢疾推摩捏脊通经

    治小儿痢疾推摩捏脊通经

      魏某,男,2岁半。   就诊日期:2011年7月28日。   痢疾,间断发作一月余,一日四、五次不等,便中带有脓血,便前腹痛,一直口服西药头孢、黄连素、思密达等无效,面色泛青,舌苔花剥,脉细滑,属于湿热痢,宜健脾祛湿。   治疗方法   推五指经,运八卦,运土入水,推三关,捏脊通经。   治疗过程   1.推摩十指指腹各250~300次,从左手到右手,推完后手指指腹泛出少许湿汗。   2.再次从大鱼际推摩至小鱼际50次,运土入水。   3.运八卦,逆时针50圈,顺时针25圈,...

  • 细菌性痢疾用药 中医疗法

    细菌性痢疾用药 中医疗法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起病前有食入污染食物或与痢疾病人有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腹痛、里急后重,每天排便多次,脓血便、量少;左下腹痛伴肠鸣音亢进,严重者表现为中毒型痢疾。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大便培养阳性可确诊。   辨证论治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学对痢疾就有记载:《内经》谓之“肠澼”,《难经》称为“滞下”,均属痢疾范畴;正式...

  • 治急性痢疾肠炎方四则

    治急性痢疾肠炎方四则

    方一 白头翁、石榴皮各15克。水煎服,一日3次,连服3天。 方二 鱼腥草50克(全草),辣蓼草10克。水煎服,一日3次,连服3天。 方四 车前草、鱼腥草、白头翁各15克,野南瓜根10克。水煎服,一日3次,连服3天。...

  • 吃对果蔬赶跑痢疾

    吃对果蔬赶跑痢疾

      蕹菜(连根)500克,地锦草50克。水煎服,每日食2次。   黄花菜、马齿苋各30克,红糖6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生苦瓜200克,捣烂绞汁一杯,加入白糖40克,开水冲服。每日1~2次,5日为1疗程,可连服1~2个疗程。   鲜丝瓜2条,先将其切成3至4寸长,用笋叶或厚纸包裹,放在火灰中煨热后榨汁,加入红、白糖适量,每日1剂,分2次冲服。   新鲜葡萄、生姜若干洗净,分别捣碎,绞汁备用,用开水冲泡浓绿茶1杯,对入葡萄汁、姜汁各50毫升,蜂蜜适量,趁热顿服。   陈石榴皮适量,焙...

  • 痢疾鲫鱼苋菜粥疗

    痢疾鲫鱼苋菜粥疗

      鲫鱼粥:鲫鱼肉300克,粳米100克,盐、花椒、葱适量。先以米和鱼脍煮粥,熟后放入盐椒葱食之。有温中散寒止痢的功效,治脘腹虚冷作痛、下痢赤白。   苋菜粥:新鲜苋菜150克,粳米100克,将新鲜苋菜去根洗净切细,同粳米煮粥,每日于早晚餐服食。有清热解毒、抗菌止痢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急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脾虚便溏者不宜多服。   乌梅粥:乌梅10~15克,粳米10克,冰糖适量先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冰糖少许,稍煮即可。每日两次温热食,有生津止渴、涩肠止泻的功效,适用于久泻久痢等。(吕...

  • 痢疾 简易中医疗法

    痢疾 简易中医疗法

    痢疾多发生在夏天或秋天。多由不注意饮食卫生,随便 吃不干净的生冷瓜果,或吃苍蝇爬过的食物,或受寒受热, 最容易受邪发病。以拉红白冻子,一天拉十几次到几十次, 里急后重,肚子痛得很厉害,肛门胀痛等为主要特征。根据 证候的表现不同,一般可分为热痢,疫痢、虚痢三种。 热痢 大便挟有红白冻子,解得不通畅,肚子痛,肛门 坠胀,小便少或带黄色, 口里发苦,也有怕冷,发烧的。脉 数,舌苔黄。治宜清热导滞。 处方 (1)马齿苋30克 海蚌含珠30克 水煎,每天服2次,连 服3天。 (2)白头翁15克 黄柏10克 水煎服。 (...

  • 治疗痢疾中草药验方

    治疗痢疾中草药验方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为特征的夏秋季常见的传染病。现将笔者临床应用中草药验方经验简介如下: 1.辣蓼10克,马齿苋20克,水煎,一天分 3次服。对菌痢效佳。 2.剌苋菜120克,用3碗水煎至一碗半,一天分两次服,服后即可见效。 3.穿心莲50克,研成细粉,每次2克,每日3次,连服1-2周,对心经火热下移小肠所致痢疾疗效显著。 4.马鞭草30克,晒干研为细末,每次服3 克,每日2次,连服3 日,对湿热型痢疾疗效尤佳。 5.旱莲草60克,晒干研末,每次6克,每日4次,淡水酒送服。本方适用于阴虚兼热型...

  • 急性细菌性痢疾三型辨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三型辨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属中医“痢疾”、“滞下”范畴,是因外感时行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传染病。笔者将本病按以下三型辨治,取得了满意疗效。   湿热下注肠腑   症见腹痛阵作,痛而拒按,痛时欲便,便后痛减,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肠止痛,解毒化湿,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加减,药用黄芩、黄连、大黄、槟榔、木香、当归、芍药、甘草、金...

  • 老药新用 巧治细菌性痢疾

    老药新用 巧治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夏季常见病。一般治疗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呋喃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等,尤其前几种,因其耐药性激增和副作用较大等原因,渐失去其主要地位。而一些老药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今辑介之,供选择使用。 一、谷维素。对菌痢有较好疗效。谷维素用量每次 100-200毫克,每日3次,空腹口服,连用3-4天。不配伍其它抗菌药,腹痛用654-2,发热用退热剂,3天均治愈,治愈率96%。其机理可能是谷维素通过调整、刺激免疫机能或植物神经系统,促进肠道炎症及早修复。 二、碳酸锂。碳酸锂系治疗躁狂症药。用小剂量碳酸锂治疗急性细菌性痢...

  • 文武百官中征集治疗气滞痢疾的验方

    文武百官中征集治疗气滞痢疾的验方

    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患了气滞痢疾,经过御医反复治疗,都不见效。太宗只得在文武百官中征集治疗气滞痢疾的验方,有效者将给予重赏。 此时,朝中有一个执铜棒的卫士长官,名叫张宝藏,也擅长医学,他以前也曾患过这种病,后来用“牛乳煎荜茇(牛乳半斤,荜茇三钱,同煎,空腹顿服)”治好了,于是,张宝藏将这个验方献给太宗。太宗服药之后,病果真好了。太宗大喜,告诉宰相魏征,要他提升张宝藏为五品官职。 过了一个多月,太宗突然想起那个献验方的张宝藏来,问魏征:“你是否给张宝藏办理了提升的手续?&...

  • 治产后痢疾 细菌性痢疾方

    治产后痢疾 细菌性痢疾方

      细菌性痢疾 白头翁15克,黄柏12克,秦皮9克,木香、陈皮、甘草各3克,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产后痢疾 白头翁15克,甘草6克,阿胶6克,秦皮9克,黄连、黄柏各9克,上药除阿胶外,加水700毫升,煎取250毫升,加入阿胶令溶化,分3次温服。   原虫性痢疾 成人每日用白头翁根茎30克,水煎分3次服,7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另用30克,煎成100毫升药液,做保留灌肠,每日1次。 治湿疹验方 芒硝60克(另包)黄柏30克,苦参30克,雄黄10克,蛇床子15...

  • 为什么大蒜治疗痢疾病呢?

    为什么大蒜治疗痢疾病呢?

    一年夏天,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得了痢疾,找了很多郎中都治不好,使很棒的身体垮了下来,家人非常着急,听人说孙思邈治得很好,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了孙思邈。孙思邈看过病人,询问过去治疗情况,家人讲述后,孙思邈暗想,他们用涩肠之药都对,但为啥治不好?涩肠止泻,道理很对,但痢疾毒素还在体内,久痢应补前先泻。孙思邈就开了一付泻药让病人喝下,等到病人泻过三次,孙思邈让病人吃了碗热面条,病人吃得头上直出汗,面条里三分之一是蒜汁。孙思邈又开了两付补药,病人两天就好了。此病治愈,孙思邈的名声大振。后来,孙思邈加以总结,用大蒜治泄泻暴痢,...

  • 细菌性痢疾中医疗法大全

    细菌性痢疾中医疗法大全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本病属中医学的“肠癖”、“下利赤白”等范畴。   病因病机   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内伤饮食生冷不洁之物,湿热积滞交结蕴阻脾胃而致。邪停中焦,阻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搏结气血,熏蒸脂膜,肠道脉络损伤,则痢下脓血。若疫毒炽盛,侵入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则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痉厥的疫毒痢;若湿热疫毒上攻于胃,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不能进食,则形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