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立冬
气候特点
气温下降、变化明显
太阳已到达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贮存的热量还有剩余,所以还不太冷,常为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过,此时北方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
老年人这时候要注意加减衣服,尤其是跳惯广场舞的,跳热了,脱个衣服,反而会因为贪凉而感冒。高血压、
冠心病患者更应注意保暖,规律用药,减少出汗的过度体力活动。
易有霜雾
11月江南地区入冬霜降,冷空气过后,温度虽然回升,但易形成烟雾和浓雾。
雾霾严重的地方,过早在外运动反而会造成呼吸道疾病。
空气干燥
立冬后,偏北风多、风力加强,降水减少。
空气、土壤相对缺少水分。
立冬养生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如何调养呢?
老年人
冬季养生应静养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温煦全身,推动血脉运行,冬季不注意防寒养阳, 愧对自己的身体啊!
尤其是人到老年,更加要保护仅存的一点阳气。莫要大冬天还要与大自然抗争。在家做些轻柔运动,又养生又健康。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就是不错的选择。
适当进补
民间有立冬补冬之说,但不可盲目进补哦!
根据地域不同
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西北地区天气寒冷,宜补大温大热之品。
江南地区虽已入冬,气温却温和的多,应补以清补甘温之味。
雨量少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蔬菜水果、木耳、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除了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常规方法外,有些人应以清为补、有些人以通为补、有些人以化痰除湿为补等等,千万不可盲目“进补”。
注意防寒保暖
立冬以后,虽然还有“小阳春”的温暖气候,但切不可贪凉,不宜实行秋天要“冻一冻”的讲法。起居调养强调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相关文章
- 2024-03-07小寒节气时令勤御寒
- 2024-03-07中医退热 无发热汗已止
- 2024-03-07老中医田淑霄治杂病
- 2024-03-07中医养生 适合国人
- 2024-03-07向古人学呼吸
- 2024-03-07养生之道 正如煮一锅腊八粥
- 2024-03-07“雾笼全国”上焦如雾
- 2024-03-07严重口苦 泡脚拍打大腿
- 2024-03-07平衡养生
- 2024-03-07阳虚者食核桃红枣露 补肾阳养气血
最近发表
- 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的精品中药秘方
- 成为VIP用户,免费查看本站99.99%秘方!
- 亲测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 尖锐湿疣和尿道口尖锐湿疣和各类尖锐湿疣的治疗小偏方配方,防复发性极高!亲测防复发!!
- 痛风的中医中药降尿酸配方,亲测,绝对有用!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来自于中医国药大师!!
- 内补黄芪汤治疗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内补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防己黄芪汤治疗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己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痛泻要方治疗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秘方制作方法。
- 参术补脾汤治疗疟疾。参术补脾汤秘方制作方法。
- 人参胡桃汤治疗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人参胡桃汤秘方制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