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苓散 第4页

五苓散 第4页

  • 潜阳封髓丹合五苓散治夜尿频案

    潜阳封髓丹合五苓散治夜尿频案

    龙某,女,53岁,2015年11月17日初诊。该患者因夜尿频影响睡眠来寻求中医治疗,在问诊中得知患者白天小便基本正常,夜间尿意频频,每晚3~4次,以致影响睡眠,偶有头晕,易口腔溃疡,大便先干后稀,舌淡苔薄黄,脉双尺沉弦紧。既往史:糜烂性胃窦炎、胃窦多发性溃疡、低T3综合征、乳腺增生。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志龙教授辨证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浅不养龙;方用潜阳封髓丹合五苓散化裁: 熟附子(另包,先煎)10克,炒龟板10克,川黄柏10克,淡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玉桂皮10克,白茯苓15克,猪苓片20克,建...

  • 肾周炎发热方药 五苓散小柴胡汤

    肾周炎发热方药 五苓散小柴胡汤

    任某,男,30岁。2019年8月3日来诊。诉发热20天。患者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5℃之间,在他院确诊为“泌尿系感染”,经治后效果不佳,遂转诊至北京佑安医院,2019年8月2日查:类风湿因子、抗链O、布氏杆菌测定、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培养及细菌、真菌、抗酸杆菌涂片均正常。予以抗感染治疗,补钾对症处理,但体温不降。随于次日就诊我处寻求中医治疗。 刻下: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5℃,午后为重,纳差,时有呕恶感,口...

  • 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水肿 方用独活寄生汤五苓散加减

    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水肿 方用独活寄生汤五苓散加减

    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水肿为临床常见病,症多见膝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肿胀等,临床上除手术治疗外,中医保守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笔者曾以中药治疗为主治愈数例患者,疗效甚显。兹举一例典型验案如下。 胡某,女,60岁,2023年5月4日初诊。患者左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肿大,行走困难。患者自述1个半月前膝关节受伤,去医院就诊,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患者要求保守治疗,予以活血止痛胶囊、独一味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服用后疗效不显,肿胀未见减轻。又在附近诊所输液15天(具体用药不详),输液时疼痛和肿胀有所...

  • 心悸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减

    心悸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减

      患者2013年5月14日初诊,自述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心悸、抑郁症。服药四月余,效果不佳,故来求诊。   阅其原来的处方,皆是疏肝解郁安神为主的方剂。其主诉凌晨3~5点会自觉心悸不安,晨起时,满口黏腻的感觉,白腻苔布满全舌,食欲不佳,上午9~11点会自觉四肢酸懒无力,咽喉部有痰,咳之不爽,大便不成形,小便不利,自觉怕冷,性欲淡漠。因久病求医效果不佳,所以精神萎靡,不欲与人交流。诊其脉弦滑不齐有间歇,舌质淡白,白腻苔,舌下静脉稍长。   此为水饮痰湿内蕴,阳气失于温化。治以健脾利湿,温阳益气。用五苓散、...

  • 头晕10年加重5日 小柴胡合五苓散加葛根

    头晕10年加重5日 小柴胡合五苓散加葛根

    我有幸侍诊于中日友好医院、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任医师冯世纶教授,受益良多,现就个人临床治验一则总结如下,以答谢恩师教诲,敬请同道指正。 阿某,男,蒙古族,56岁。2014年1月5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晕10年,加重5日。患者10年来头晕、心悸时作,如坐舟车,恶心呕吐,头身颤动,时欲仆倒,四肢关节疼痛,右肩尤甚,身倦乏力。平素头晕、心悸发作时,以复方降压片、盐酸普萘洛尔片控制,初服1~2片即可缓解,后逐渐加量方可缓解,近年来每有发作,甚则一次口服上药各约50片,方觉身适,亦无其他副作用。平素嗜酒(26年饮...

  • 泄泻 肛门有水液渗出 真人养脏汤合五苓散

    泄泻 肛门有水液渗出 真人养脏汤合五苓散

    曾某,男,56岁,门诊病例,2000年3月14日初诊。 患者自去年10月开始泄泻,日泄4~6次,治疗半年之久,泄泻基本控制。但食后腹胀,饮食生冷或食量稍多则大便溏泻;平时肛门处成天有水液渗出,其色略黄,每天都必须易换内裤若干次,肛门部无明显坠感。曾去医院检查数次,既未发现痔疮也未发现瘘管。钡灌肠检查:大肠无器质性病变。舌苔白滑,舌体较胖,脉象虚细。 辨证:脾胃虚寒夹水湿下注。 治法:温中健脾利湿。 主方:真人养脏汤合五苓散。 处方:党参15克,木香6克,诃子肉10克,炒肉豆蔻8克,炒白术10克,...

  • 咳嗽伴有下肢浮肿 五苓散

    咳嗽伴有下肢浮肿 五苓散

      李某,女,56岁,咳嗽伴有下肢浮肿一月余。2013年5月4日初诊。   患者咳嗽,下肢浮肿,口苦,眼睛干涩,全身怕冷怕热,活动后汗出,略头痛,乏力,纳呆,小便灼热,大便欠畅,眠安。舌暗红,苔薄微腻,脉沉细缓。   证属膀胱气化不利,肺失宣降,治以温阳化气,通利三焦气机。以五苓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处方:生白术30克,桂枝9克,猪苓9克,泽泻9克,茯苓15克,柴胡9克,黄芩9克,党参12克,姜半夏6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2013年5月9日复诊:咳...

  • 五苓散治频发室性早搏

    五苓散治频发室性早搏

      五苓散可以利水渗湿,助阳化气,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经典名方。悸、眩、渴、烦、吐涎沫、小便不利、脉浮是本方方证识别关键;脱水与蓄水并存是本方证病机关键。笔者运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肠炎、脂肪肝、慢性肾炎、内耳眩晕症均取得一定疗效,兹举该方验案两则。   案例:频发室性早搏   曹某,男,72岁。初诊日期:2009年7月6日。   主诉:心慌时作5年,乏力思睡半年。患者自5年前开始出现心慌不适,时作时止,活动后减轻,伴胸闷,无胸痛。曾前往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

  • 炎性假瘤 处方栀子清肝散合五苓散加减

    炎性假瘤 处方栀子清肝散合五苓散加减

    炎性假瘤是一种特发性、良性、非特异性的炎症。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病较快,常有反复发作史,眼球突出、眼睑肿胀及球结膜水肿、疼痛,眼球活动受限及复视、视力减退等,因其病变外观类似肿瘤,故称之为炎性假瘤。本病多见于成年患者,高发年龄为40岁到50岁。通常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临床病程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炎性假瘤可以累及眼眶内所有组织结构,也可与眶周鼻旁窦炎性假瘤伴发。 晋某某,女,42岁。2018年4月25日初诊:诉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左眼球突出,左眼睑肿胀、疼痛,视物模糊,历时一年半。后至江苏省某三...

  • 高血压五苓散加味

    高血压五苓散加味

    五苓散加味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28例 高血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危害重, 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2年全国年龄≥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升至25.2%[2]。其中盐敏感性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重要类型, 盐负荷后血压升高明显者称为盐敏感者, 与盐敏感相关联的高血压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3,4]。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中国一般人群中盐敏感者占15%~42%, 在高血压患者中盐敏感者占28...

  • 腹部疼痛伴水样便 五苓散合平胃散

    腹部疼痛伴水样便 五苓散合平胃散

    五苓散合平胃散出自《世医得效方》,其功用为祛湿和胃、行气利水,尤以治疗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泻下如水擅长。我临证四十余年来,无论是伤食饮冷,还是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引起的泄泻,只要具备以下辨证要点:腹痛、泄泻如水注、苔白或略厚腻,屡用屡效。 五苓散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方为“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平胃散为《简要济众方》方,是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五苓散温阳利水,平胃散燥湿和胃,两方和而用之,取长补短,各尽其用,对于治疗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有卓效。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盛,泛溢肌...

  • 五苓散 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

    五苓散 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

    五苓散是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经方,冯世纶教授临证应用五苓散,常信手拈来,疗效卓著。   五苓散中,茯苓、猪苓、泽泻、苍术重在逐内饮,猪苓、泽泻解其烦渴,桂枝解外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   《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临床中医大家如胡希恕、恽铁樵、章太炎,必是精通此书而后有所建树。《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有260余方,其中约50个方子临床应用频率最高,其中就包括五苓散方,所以有必要熟悉和掌握其适应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笔者有幸侍诊当代经方名家、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半年来亲历冯老临证应用五苓散,信手拈来,疗效...

  • 五苓散新用 高脂血症+多汗症

    五苓散新用 高脂血症+多汗症

    五苓散来源于汉·《伤寒论》一书。现代临床已把它制成丸剂、片剂(各地大中型药店一般均有售),是一种价格便宜的常用中成药。 它传统应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水湿停聚所致水肿等病症。近年来发现,五苓散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疗效。高脂血症 方法是内服五苓散丸剂,每次6-9克,每日3次。服药后可使血脂降低,体重逐渐减轻。其治疗机理是配方中白术有降低血糖,利尿,促进胃液分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桂枝能扩张血管,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茯苓、猪苓均有利尿,提高免疫力作用;泽泻...

  • 汗出色黄 黄如柏汁 方选茵陈五苓散

    汗出色黄 黄如柏汁 方选茵陈五苓散

      王某,女,43岁,2013年8月3日初诊。   诉:二周前发现两手发黄,曾来院化验肝功,检查结果各项指标均正常。时逢木耳生长旺季,患者常冒雨劳作采摘木耳,劳累时喜饮酒以解除疲劳,且平素有饮食辛辣之嗜好。后渐出现身困重,乏力、纳呆、发热烦躁,口黏腻,口苦,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黄汗出。遂来中医求诊。   刻诊:形体肥胖,汗出色黄,黄如柏汁,用白色毛巾拭之,毛巾即刻着色染黄。肝胆超声显示:“胆囊壁毛糙。”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属湿浊中阻,蕴久化热,湿热蕴蒸肝胆,胆汁随...

  •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

    处方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此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功效。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如下: 1.腹胀尿频钱某,女,32岁。初诊自诉5天前因乘长途汽车,途中忍尿,之后出现尿频、尿少,小腹坠胀,小便1日解20 余次,脉细,苔薄腻,质淡红。小便常规检查正常。症属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治宜化气利水,以缓其急。方用:桂枝6克,猪苓、茯苓各15克,泽泻、冬葵子各12克,知母、黄柏、白术各10克,肉桂末3克(分吞)。水煎服,每日1齐U。服药3齐0 后,复诊:尿...

  • 五苓散 通调三焦水液的方剂

    五苓散 通调三焦水液的方剂

      临证凡饮水腹胀、水饮水肿、呕吐泄泻、身热头痛,甚或口干、目痒、咽痛、鼻干者老师多用五苓散,每用之似皆得心应手。然其使用之理,细细想来有明了者,有晦涩者,甚至有不知所云者。问及,师曰:“五苓散其实是一张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方剂,全身无论何处出现水液代谢障碍,均可用之。”《本草疏证》记载有桂枝六种功效:“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水,曰补中。”而在五苓散中,桂枝宣通阳气,通津液于周身,最终使得“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看来,桂枝当为本...

  • 五苓散的加减运用临床特点

    五苓散的加减运用临床特点

      《伤寒论》里有一个著名的治水方剂——五苓散,是治疗水蓄于膀胱的,临床非常常用。而要谈五苓散的功效、应用,须从膀胱的的功能说起。   膀胱与“藏津液”   说起膀胱,恐怕大家都知道它是人身上一个储存尿液的袋子,俗语叫“尿脬”。实际上,这只说对一半,膀胱不仅仅只扮演着一个尿袋子的角色,中医对膀胱的功能认识的更深一些。中医认为,膀胱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它所储存的不是简单的尿液,而是“津液”,也就是说,...

  • 陈宝贵治阳虚水肿 用五苓散加减

    陈宝贵治阳虚水肿 用五苓散加减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其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现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各种阳虚水肿等证。陈宝贵教授治阳虚水肿,也常用五苓散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   基本方:猪苓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炒车前子15克,附子6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每日1剂。   方解:方中用茯苓、猪苓、泽泻利水祛湿,更加炒车前子以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走,湿去...

  • 五苓散是张仲景化气利水名方

    五苓散是张仲景化气利水名方

    五苓散是张仲景化气利水名方,关于其病机特点,原书没有记载,后世医家称之为“水蓄膀胱”,如清·吴谦《医宗金鉴》云:“小便不利者,是水蓄膀胱,宜五苓散。”清代徐大椿《伤寒类方》云:“小便不利而欲饮,此蓄水也,利水则愈。”然而观仲景全书,五苓散证共出现10条,在上可见“吐涎沫而癫眩”,在中可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心下痞满”,在下可见“小便不...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

    唐某,女,41岁,2015年3月27日初诊。 主诉:全身乏力一个月。患者皮肤干燥、枯黄,头发无光泽,疲倦貌,现困倦乏力,眼睑浮肿,腹胀,口干口苦,无饥饿感,难于入睡,夜寐梦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既往有甲减、近视、慢性鼻炎以及慢性咽炎病史。 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当于中医的虚劳病证,此案属气滞饮停证,治当疏肝理气,温阳化饮,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5克,党参15克,红枣20克,生姜10克,炙甘草5克,全...

  • 经典名方:五苓散

    经典名方:五苓散

    五苓散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方载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历代被视为经典名方之一,传承研究和使用了两千余年而其用不衰,且代有发展。   原方由常用中药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组成,捣研为散,用米汤和服,用量约为现在的6克左右,并嘱病人多饮温水,使微有汗出,每日3次。原治《伤寒杂病论》中所称的太阳病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同病者。后世归纳总结的功用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下列三类病证,一是太阳膀胱蓄水证,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

  • 仲景名方五苓散临床新用

    仲景名方五苓散临床新用

    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 论》载著名利水渗湿方剂五 苓散,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 气功能。主治:1-夕h有表证, 内停水湿,症见头痛发热,烦 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 利,舌苔白脉浮。2.水湿内停 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 及霍乱吐泻等证。3.痰饮、脐 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 气而咳者。为行水之总剂。 本方由猪苓9克,泽泻 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 桂枝6克等组成。方中重用 泽泻为主药,直达膀胱,渗湿 利水;辅以茯苓、猪苓之淡 渗,增强利水蠲饮之功;佐以 白术健脾以助运化水湿之 功;更佐桂枝,一则外解太阳...

  • 五苓散配伍特点 主治病机

    五苓散配伍特点 主治病机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用以治疗包括太阳蓄水证在内的多种病证,临床使用广泛,效果显著,堪称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在药物组成、配伍特点、主治病机以及服用方法等方面颇具深意,值得中医学者仔细玩味,领会经方魅力之所在。 药物组成比例特点 五苓散中猪苓、白术、茯苓各一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它们之间的剂量比等于3:3:3:5:2。根据汉代与现代度量衡的换算,24铢等于1两,16两等于1斤,1斤等于现在的250克,进行计量换算五苓散一剂方中各药物的剂量约为...

  • 五苓散证治体会

    五苓散证治体会

    “功能五态学说”是门九章教授根据中医学术本体属性提出的创新学说[1]。“功能态”即“整体功能状态”,是人体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整体反应,明确提出“证”的内涵就是患病情况下的人体功能状态。中医之所以有效就在于抓住人体功能态这个核心,认识、调整功能态,针对整体功能态进行综合干预,注重患者自身功能状态的发挥,以调整自身功能状态达到常态为治疗宗旨。“功能五态学说”即功能不足态、功能衰微态、功能不调态、功能...

  • 五苓散证之脉浮发热 乃由表邪所致

    五苓散证之脉浮发热 乃由表邪所致

    《伤寒论》有苓桂术甘汤,而没有苓芍术甘汤,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我认为,如果没有苓芍术甘汤与苓桂术甘汤对应,在治疗水证时则只有通阳之法,而无和阴之法。就象只有真武汤扶阳利水而无猪苓汤的育阴利水一样,是失之有偏的。 桂枝汤中的桂枝和芍药,有“滋阴和阳”之功,在临床上具二分法之义。因此,仲景在桂枝汤加减法中,既有桂枝汤去芍药,又有桂枝汤去桂枝;既有桂枝汤加桂枝,又有桂枝汤加芍药。这种桂芍相互对用规律,符合疾病变化的客观要求。从这一规律出发,仅有苓桂术甘汤,而无苓芍术甘汤,违背了仲...

  • 王玉生应用五苓散治泄泻,焦虑症,疤痕疙瘩,脂肪肝

    王玉生应用五苓散治泄泻,焦虑症,疤痕疙瘩,脂肪肝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该方在书中出现6次,一是在杂病部分中治疗下焦有水气的脐下悸、吐涎沫眩晕症;二是在伤寒论中的蓄水证,其中列有五条。这皆是水仃不行之证。方剂组成: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此方的功效就是温通利水,王玉生临证中即利用它的温通利水之效,治疗不同疾病。此就随山东省德州市首届名中医师王玉生学习时应用五苓散的案例总结如下。 泄泻 患者张某,女,32岁。于2018年2月25日初诊。因饮食不洁而致泄泻1年半。经多次中西医治疗未愈,曾几次去某省中医院诊治,服用中药五六天腹泻会好,但是隔...

  • 五苓散方君药应为茯苓

    五苓散方君药应为茯苓

    五苓散为通阳化气行水之方,古今临床应用较多。对于其命名,民国时期医家左季云认为:“苓者,令也,号令之令矣。通行津液,克伐肾邪,专为号令者,苓之功也。五苓之中,茯苓为主,故曰五苓散。”且不论此说可靠与否,仲景公作此方时是何种心境,只能凭己心去察尔。 《古今名医方论·卷三·五苓散》中引赵羽皇之论述:“人身之水有二:一为真水,一为客水。真水者,即天乙之所生;客水者,即食饮之所溢。故真水惟欲其升,客水惟欲其降。若真水不升,则水火不交而为消渴;客水不降...

  • 五苓散治自汗与盗汗 五苓散治尿崩症,多尿症,遗尿症

    五苓散治自汗与盗汗 五苓散治尿崩症,多尿症,遗尿症

    《伤寒论》中的五苓散是仲景为太阳病蓄水证而设,蓄水证的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不下输,津不上布;证候表现为小便不利、烦渴、舌苔薄白而滑润。本证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小便不利的产生,责之于膀胱气化不利。本方主治太阳病表邪未解,内传膀胱经,致膀胱经气不利,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证。五苓散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通阳功能。 诊疗经验 全国名中医张静生认为临床上凡口渴,小便不利及其兼症汗出、呕吐、癫眩、下利等,是由膀胱气化不行,水液输布不利所致,皆可应用五苓散。小便...

  • 干燥综合征治当化气育阴行水 方用五苓散合猪苓汤

    干燥综合征治当化气育阴行水 方用五苓散合猪苓汤

    从气化角度探讨干燥综合征的辨治 干燥综合征 (Sjögren’s syndrome, SS) 是一类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口干渴为本病最常见也是患者最为痛苦的临床症状,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SS严重口干者通常采用口服毛果芸香碱等副交感胆碱能M3受体的拮抗剂, 该类药物有一定疗效但亦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 且停药后症状反复[1]。中医学古籍对本病无明确记载, 多归属于“燥证”“燥痹”等范畴, 在中...

‹‹ 1 2 3 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