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 第10页
-
颈部受凉 头晕恶心 增结肠炎风险
小叶是个爱美的女孩,经常穿一些大领子的T恤、吊带裙,把修长、白皙的脖子展示出来。可最近,她总感觉头晕、恶心、不愿睁眼,有时一转头便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不得已去看医生,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告诉她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她的头晕是脖子受凉引起的。 在神经内科,每天因头晕就诊的人达到门诊量的1/3左右。有的头晕一闪即逝,让人并不在意;有些则持续难消,多数情况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出了问题。事实上,颈椎病变、颈部受凉、颈部肌肉劳损等,也可能引起头晕。 穿衣太少、空调直吹、开窗睡觉等,都可能...
-
中医经典名方治尿路感染肾虚头痛头晕
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钱乙首创“六 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 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成 为滋补肾阴的中医经典名方。黄芪,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 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 “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 故名。”现临床上多把六味地黄丸改为 汤剂应用,临床加减运用黄芪六味地 黄汤(即六味地黄汤+黄芪)临床辨证 施治,常获得显著临床效果,现将验 案2则介绍如下。 一、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病案:张某,女,62岁。1周前 因游泳时憋尿,回家...
-
治头晕目眩 清肝利胆和胃降逆
患者,男,55岁。2007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于初诊前一日上午发病,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口苦咽干,胸脘痞闷,呕吐苦涩绿水,自觉气短,身肢无力,视物则天旋地转,呕恶更甚,大便秘结,小便色黄,嗜卧欲睡,懒于言语,形体肥胖。患者素日嗜酒、嗜食甘辛食品,面赤如醉,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细而滑。辨证:肝胆湿热,胃失和降。治法:清肝利胆,和胃降逆。处方:青蒿12克,黄芩12克,陈皮12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竹茹10克,枳壳12克,青黛6克,滑石15克,连翘12克,甘草10克。 二诊:上方连服3剂,...
-
中医临床治肝肾阴虚之头晕头痛
一贯煎出自清代魏之秀所著的《柳州医话》,其方主治由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所引起的胸胁疼痛,口苦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或细弦等证。其方药组成为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当归三钱、生地六钱至一两五钱,枸杞子三钱至六钱,川楝子一钱半。陈宝贵教授在临床遇到肝肾阴虚之头晕头痛,常用一贯煎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枸杞子20克,川楝子6克,女贞子15克,薄荷6克,陈皮3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每日1剂。 方解:...
-
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头晕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陈宝贵老师在临证中不仅应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呕吐、胃痛等,还治疗眩晕、寒疝诸症。具体临证需灵活加减。如恶寒甚者加制附子,呕吐甚者加丁香、半夏,腹胀者加白豆蔻,吞酸者加海螵蛸,气虚甚者改党参为人参,血虚者加当归。举案如下: 病案1 张某,男,65岁,2008年6月初诊。患者诉头痛10余年,每遇天气变化或受凉后头痛加重,以右侧头痛为著,疼时有跳动感,头部怕凉。现时值夏季,患者仍头戴厚帽子,患者口淡,食纳差,小便清长,大便溏硬不调。曾多次查CT均无异常表现,西医诊断为神经性...
-
自制黄芪健身茶 预防头晕胸闷
在闷热的天气里,只要在相对封闭一点的环境里呆的时间稍长一点,有的人就会出现头昏、胸闷、心慌、气促等不适。这些症状虽然明显,却这些人往往不需用药,只需改变一下环境,换到一个通风的地方,症状即可自行缓解。西医对此情况往往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治疗起来亦感非常棘手。 亲身经历 巧用黄芪防头晕胸闷 那么,具有以上情形的人是不是就非得上医院治疗不可呢?是不是就非得买回大包小包的中药来煎熬呢?有一种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只需去附近的中药店买点生黄芪回家,每次用15克泡水代茶饮,2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疗程即可见效...
-
治头晕目眩 旋转不定方
方药:姜半夏、川芎二丹参各12 克,天麻15克,白术20克,茯苓、钩 藤、陈皮、当归、白僵蚕各10克,全 蝎、甘草各6克。 加减:眩晕,呕吐频 作加代赭石15克,竹茹6克,生姜10 克,以镇逆止呕,心悸、汗出,加黄芪 20克,以补气生血;耳鸣重听加郁金、 石菖蒲各10克,以通阳开窍。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15天为1疗程。 主治:眩晕痰浊阻络,气血亏虚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旋转不定,重者恶 心呕吐,不能站立,伴心悸、耳鸣,汗 出等。 疗效:治疗36例,治愈27例, 好转7例,无效2例。 张倩颖...
-
不寐头晕案 主方当归六黄汤合三甲散加味
不寐头晕案 彭某,女,48岁,门诊病例, 2009年6月12日初诊。 患者长期失眠,头晕,潮热,盗汗,心烦易怒,手足心热;舌苔薄黄,脉细数。绝经已2年。 辨证: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当归六黄汤合三甲散加味。 组方:当归10克,生地15克,黄芩6克,黄柏6克,黄连2克,熟地15克,黄芪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炒龟板30克,地骨皮10克,炒酸枣仁30克,炒浮小麦30克,丹皮10克。15剂,水煎服。 6月26日二诊:诸症减轻,但仍潮热,盗汗,心烦,易感冒,畏风,视蒙;...
-
民间治疗头晕、眩晕验方
1.六棱菊30克,石仙桃30克,苍耳根15克,水煎服。治头晕、眩晕 2.白背黄花稔30克,鸡蛋1个,水煎服。用于头晕。 3.锦鸡儿花30克,天麻2克,水煎服。用于头晕,也可用于头痛。 4.麦斛30克,向日葵 15克,菊花10克,钩藤 10克,水煎服。用于头晕。 5.鲜三张叶全株15— 30克,煎水频饮。用于高血压头昏。 6.三铃子嫩叶10克,蒸鸡蛋吃。用于虚证头晕。 7.水杨梅60克,猪肉适量,加水炖,取汤煮青壳鸭蛋吃。用于老年头晕。 8.水杨梅30克,仙桃草30克,研末,每次服15 克,用肉汤或米汤送...
-
头晕头胀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法
病案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法 李某,女,50岁,2004年5月12日诊。 患者头晕头胀,头皮麻木、胀痛,双上眼睑下垂,上睁无力已一月有余。经多方治疗无效,舌暗淡,苔薄白,脉弦。患者自诉晚间洗头后当风受凉,次日即发病。 证属风寒客络。治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处方:羌活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秦艽15克,菖蒲30克,蝉衣15克,葛根20克,全蝎5克,蜈蚣2条,白芷10克,细辛3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 5月19日):服药后诸症大减,睁眼较前有力。效不更方,继服原方7剂。后来电告知已痊...
-
头晕10年加重5日 小柴胡合五苓散加葛根
我有幸侍诊于中日友好医院、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任医师冯世纶教授,受益良多,现就个人临床治验一则总结如下,以答谢恩师教诲,敬请同道指正。 阿某,男,蒙古族,56岁。2014年1月5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晕10年,加重5日。患者10年来头晕、心悸时作,如坐舟车,恶心呕吐,头身颤动,时欲仆倒,四肢关节疼痛,右肩尤甚,身倦乏力。平素头晕、心悸发作时,以复方降压片、盐酸普萘洛尔片控制,初服1~2片即可缓解,后逐渐加量方可缓解,近年来每有发作,甚则一次口服上药各约50片,方觉身适,亦无其他副作用。平素嗜酒(26年饮...
-
老人头晕 分型食疗
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男性头晕的发病率高达39%,女性高达.57%。中医治疗头晕,按照其病因,可分为以下多个证型,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证食疗。 一、肝火旺盛型 常表现为头晕且痛,伴有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脉弦数。由于经常忧郁恼怒,以至于肝火旺盛,上扰清窍而发病,治宜清肝泻火。 白菊茶取白菊花(杭白菊为佳)6 克,开水冲泡,当茶频饮,每日1剂,连续 5日。白菊味甘、苦,性寒,功善平肝养目,对肝火上炎引起的头晕有很好的疗效。 二、肝阳上亢型 常表现为头晕耳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