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疮疡 第10页

疮疡 第10页

  • 猪胆大葱治疮疡

    猪胆大葱治疮疡

    疮疡多由外而起,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壅滞而成,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葱及苦胆均有较强的解毒消肿作用,局部用药借渗透作用能达到解毒消肿、止痛的目的,是治疗疮疡很好的药物。西医认为疮疡为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而葱所含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辣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方法是取大葱1棵,猪苦胆1个,将葱和苦胆捣成泥,外敷病变部位,厚度在1—2厘米,面积应超过红肿边缘,先用塑料纸覆盖,再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 (杨岚)...

  • 天花粉治疗疮疡肿毒初起

    天花粉治疗疮疡肿毒初起

    天花粉与知母并用,善止消渴,如玉液汤;与黄芪并用,能生肌排脓,如内托生肌散;与连翘、穿山甲并用,解一切疮家热毒,如仙方活命饮。 天花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功效实堪赞之,不容忽视。治疗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者,余常用《外科发挥》仙方活命饮,每收良效。 方用: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乳香、白芷、赤芍、贝母、防风、没药、当归尾、陈皮各15克,金银花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防风、白芷疏散消肿,用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用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止痛,用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贝母...

  • 治疮疡肿痛(止痛方)

    治疮疡肿痛(止痛方)

    【简介】主治疮疡肿痛难忍、局部红热抽痛或胀痛者。对骨折疼痛或肿瘤疼痛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功效】止痛止痒 【组成】鲜曼陀罗叶适量 【制法】加熟米汤适量共捣烂 【用法】敷于患处,6小时换药1次,以痛止为度。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仙方活命饮合排脓散治疮疡

    仙方活命饮合排脓散治疮疡

    殷银霞,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甘肃省第二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收获颇多。殷银霞教授临床治疮疡病,辨证论治,灵活施药,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疮疡病的优势,故屡屡颇有效验。现将其论治疮疡的思路与经验介绍如下。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阳证疮疡多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而成。《灵枢·痈疡篇》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热毒壅聚,营气郁滞,气滞血瘀,聚而成形,故见局部红肿热痛。导师...

  • 唐汉钧:内外合治疗疮疡

    唐汉钧:内外合治疗疮疡

    •“益气养荣、清化托毒”药物除直接抑菌外,更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间接杀灭病原体。通常认为在感染严重阶段同时使用中药辨证治疗,可避免因抗生素长时间应用所致的毒性反应、二重感染,以及细菌产生耐药性等毒副反应。 •唐汉钧提出“祛瘀补虚生肌”的原则治疗皮肤溃疡的规律,并将此内治理论运用到外治方法上,在此理论基础上自创了外用药物“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因为采用液体的油剂,在创面的浸渍湿润疗法和窦道的灌注、拖线...

  • 疮疡 养血通络息风止痒 组方

    疮疡 养血通络息风止痒 组方

    皮肤病常见病由于风、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等。其治疗办法不外散风透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养血通络、息风止痒。 组方:麻黄50g,薄荷60g,白芷60g,天仙藤100g,钩藤100g,鸡血藤100g,夜交藤100g,地肤子80g,白芍100g,苦参200g,连翘120g,龙脑60g,甘草80g,炉甘石120g,僵蚕100g,五倍子80g,花椒80g,诸药爆干,粉碎成粗末,每次50g用布包好,扎紧口,放热水浸泡20~40分钟,用浸泡好和药液洗患处,或热敷于疮上,药袋拧干后放存,次日再用,法如前,每50...

  • 风热所致上焦疮疡 疏风清解汤

    风热所致上焦疮疡 疏风清解汤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10g,防风10g,当归10g,赤芍30g,甘草10g。 功效:疏风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所致上焦疮疡,反复发作、缠绵难消者尤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乳痈或疮疡,自拟溃坚消痈汤加减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乳痈或疮疡,自拟溃坚消痈汤加减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又称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在某些诱因下迅速进展的乳房疼痛性肿块,内部可形成复杂性窦道及微小脓腔,严重者可波及全乳,部分患者可伴肢体结节性红斑、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绝大多数是已婚经产妇女,尤以产后数月或数年多见,少数可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极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经多年临床探索,首届全国名中医林毅教授认为,本病以外治为重中之重,并据此提出运用...

  • 顾氏外科 治疗疮疡

    顾氏外科 治疗疮疡

      顾氏外科提出,治疗疮疡不论阴阳、寒热、虚实,均应以扶正托毒,补养气血,顾护正气,透表达邪外出为宗旨,并贯穿始终。气血充足,运行有序,则能使毒邪移深出浅,早日液化成脓,使扩散的证候趋于限局;邪盛者,脓毒不致旁窜深溃,正虚者,不致毒邪内陷,从而达到脓出毒泄,肿消痛止,疮疡消散的目的。   3法治疮疡 清热活血、扶正托毒、通里攻下   顾氏外科第二代传人顾筱岩、第三代传人顾伯华教授认为疮疡系火毒为患,治疗总宜凉血清热解毒法为要,汲取古方七星剑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有效方药,衍化提高,创研...

  • 治外科疮疡方

    治外科疮疡方

    取七厘散5克,大黄粉50克,混合均匀,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备用。将药膏外涂患处,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严重者每日换药2次,7天为1疗程。适用于外科疮疡,化脓性指头炎、腱鞘炎、乳痈、跌打损伤等。...

  • 治疗阳证疮疡的常用二方

    治疗阳证疮疡的常用二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吕小琴   四妙勇安汤与五神汤都是外科治疗阳证疮疡的常用方,大剂金银花为主药,清热解毒力强,也被后世广泛用于多种疾病,但是两者的立方之意以及主治病症有很大区别,加减使用也不同,下面就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两方的异同点。   四妙勇安汤   多数医家认为本方出自《华佗神医秘传》,主治脱骨疽,原书描述“此症发于手指或足趾之端,先痒而后痛,甲现黑色,久则溃败,节节脱落”,而在清·鲍相璈收录的《验方新编·卷二》中对本方所治之...

  • 刘完素疮疡证治特色 张从正疮疡证治特色

    刘完素疮疡证治特色 张从正疮疡证治特色

    疮疡为中医外科尤其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等。笔者通过对金元四大家著作的研读,发现其中不乏有关于疮疡的论述,且治疗各有特点。现经整理,将其择要探讨于下。 1 刘完素疮疡证治特色 论疮疡病因病机,乃因怫热郁结 对于疮疡的病因病机,刘完素根据《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疮疡的产生,是因为阳热怫郁于内,而致疮疡发于外。即“人之疮肿,因内热外虚所生也,为风湿所乘,则生疮肿&rdqu...

  • 口舌疮疡或糜烂中医论治

    口舌疮疡或糜烂中医论治

      口疮是指口舌疮疡或糜烂的一种病症,局部灼痛,常反复发作久久不愈。传统理论认为多有心脾积热,外感热邪,阴虚阳亢或虚阳浮越而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疮多发生于口、唇、舌、颊等黏膜,多由于精神紧张,熬夜睡眠不足,经期前后,便秘等诱发。肝郁化火,劳倦伤脾,饮食伤脾胃,久病多虚,脾虚失运,水湿内生,湿邪重浊黏滞,易阻气机,气郁日久化热,热灼血络而生口疮,木郁克土是口疮反复不愈的病机关键。笔者受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脾胃病思想的指导,结合自己多年临床观察验证,认为复发性口疮应从脾虚,肝脾胃失调论治,应用李振华自拟的经验方香...

  • 治扁平疣 疮疡偏方

    治扁平疣 疮疡偏方

    白醋泡鸡内金治扁平疣 生鸡内金100克,白醋300毫升,将鸡内金浸泡入白醋中30小时后备用。使用时以消毒棉球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 自制小蓟膏治疮疡 取新鲜小蓟适量,先后经0.1%过锰酸钾溶液和0.5%食盐水冲洗数次,压榨取汁,静置1小时,倾去上层清液,取底层深绿色沉淀液20毫升,与药用凡士林80克调成药膏,涂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一般连用4-7次可愈。 五倍子、蝉蜕、冰片治脱肛 五倍子(炒黄)10克,蝉蜕5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大便后,先用温水洗...

  • 张赞臣积数十年临床经验 耳鼻咽喉部疮疡之治法

    张赞臣积数十年临床经验 耳鼻咽喉部疮疡之治法

    张赞臣(1904~1993),字继勋,晚号壶叟、蓉湖老人,江苏武进人,著名中医学家,精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兼擅大小方脉,且尤以外、喉科见长,临床诊疗强调“五官疾病整体论”,首倡“舌下经脉诊察法”,注重“咽喉局部望诊”及“鼻衄衄色辨证”等。 治疗上,创制了“金灯山根汤”“养阴利咽汤”“前胡玉屏汤”及“喉疳清解汤&rd...

  • 治口疮 疮疡溃 牙髓炎 淋巴结核

    治口疮 疮疡溃 牙髓炎 淋巴结核

    治复方性口疮单方 处方与用法:硼砂20克,溶于1000 毫升冷开水中,配成 2%溶液。饭后以此药液漱口或刷牙,坚持用药10天,大多见效。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止痒,治复发性口疮(口腔溃疡),局部红肿疼痛者。 (李丰林) 治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用白芨粉加少许白糖调匀,涂于伤口处。并以白芨20克、黄芪40克煎汤,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10~15日。 治急性牙髓炎 生地20克,元参20克,生石膏15克,升麻2克,细辛2克,槐花10克,丹皮9克,地骨皮10克,黄芩10克,川芎6克,白芷6克,荆芥9克,防风3克,甘草3克。...

  • 治深部疮疡方

    治深部疮疡方

    【简介】疮疡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瘰疬等。 【治法】清热解毒,止痛消肿 【主治】肌肤深部脓肿作痛,以及骨髓炎初期。 【组成】 鲜黄药子适量.捣烂外敷于患处,日换药2-3次。伴发热者;另取金银花 50克,金银花藤150 克 【制法】共水煎服 【提示】疮疡也有由内而发的,比如好发于青壮年的青春痘,中医称为痤疮。寒湿外裹为外因,而内因则是心胃郁火,大多是由于饮食过于醇厚、肥腻、辛辣,加上酒色的催化而成。...

    秘方方剂 2024-03-07 17 0 疮疡
  • 津沽疮疡学术流派传承创新纪实

    津沽疮疡学术流派传承创新纪实

    天津作为中国较早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凭借着河海联运的优势地位,积累和沉淀出海河文化带独特的地域文化。津沽疮疡学术流派即创始于此,至今历时一百三十余载,历经五代人,以中医内外结合方法治疗各种疮疡类疾病为主,兼治外科杂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天津及周边地区地域特色的、疗效肯定的疮疡治疗体系,并迸发出勃勃生机。 学派源流 津沽疮疡学派起源于清末民初津沽地区,此时中国政局动荡,外忧内患严重,天津作为最早一批通商口岸对外开放,西方医学迅速传入,加之津沽地区地处九河下梢,为重要交通枢纽,在此特定的...

  • 记津沽疮疡学派学术思想

    记津沽疮疡学派学术思想

    津沽疮疡学派起源于清末民初津沽地区,至今历时一百三十余载,以中医内外结合方法治疗各种疮疡类疾病为主,兼治外科杂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天津及周边地区地域特色的、疗效肯定的疮疡治疗体系。笔者作为第四代传承人,率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团队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疮疡病学重点学科,并被评为天津市中医糖尿病足重点专病建设单位,担任学科及专科专病带头人至今。2008年5·12汶川地震期间,笔者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派,作为专家组成员,发挥津沽疮疡学派优势,在四川指导伤口治...

‹‹ 1 2 3 4 5 6 7 8 9 1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