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热 第36页

风热 第36页

  •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最近天气渐渐变凉了,早晚温差很大,有些人开始感冒。一谈到秋天的感冒,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会想起“秋燥”这个词,其实,一年四季的感冒,大抵相似,只是其中有各个季节的特点而已,但是我们必须把大的规律掌握好,才能真正应对感冒。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四季感冒,多数是寒邪入侵,少数是燥热伤津,期间也有湿邪的作用,而在其中,风邪是载体,是平台,会承载着邪气来袭。所以,中医把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火(热)。其中“风”为载体,其他的分为:&ldquo...

  • 风热感冒别吃感冒清热颗粒

    风热感冒别吃感冒清热颗粒

    很多人乐于自己用药治疗感冒,像“感冒清热颗粒”就是人们常用的感冒药,但这种药并非包治感冒,如果是风热感冒,吃了“感冒清热颗粒”可能反会火上浇油。 冬天也有热感冒 白丽君主任介绍,中医将感冒分成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等临床类型,前两种最为多见。风寒感冒,主要是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引起,一般起病较急,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无汗、咳痰稀而白等症状;风热感冒即热伤风,是风热之邪侵袭肌表、肺气失和所致,表现为...

  • 风寒感冒足浴方 风热感冒外敷方

    风寒感冒足浴方 风热感冒外敷方

    风寒感冒足浴方 麻黄15克,胡椒20克,生姜10片。水煎取汁,药液与热水同入木盆中,先熏后浸泡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1次,用后微微汗出即愈。主治风寒型感冒,有价廉、方便、小孩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一试。 风热感冒外敷方 桑叶30克,菊花15克,生石膏50克,共捣成泥,敷肚脐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全身外盖棉被取汗。主治风热型感冒,也适宜于发热患者,一般用药30分钟后可退烧,对儿童效果尤佳。 感冒鼻塞饮荆防汤 处方: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各 10...

  • 中医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中医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中医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荆芥粥 原料 荆芥5~10克,薄荷3~5克,淡豆豉5~1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 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煮沸5分钟(不宜久煮),取汁去渣。另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同煮为粥。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2~3日为1疗程。 功效 发汗解表,清利咽喉,退热去烦。适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心烦失眠以及面神经麻痹初期。 防风粥...

  • 风热感冒贯众可治

    风热感冒贯众可治

    风热型感冒,症见恶寒轻,发热重,咽喉肿痛,咳嗽痰黄,口干欲饮,身热有汗,苔白而燥,脉浮数。用贯众治疗可清热解毒,对风热感冒有较好疗效。 方法:取贯众30克,加水700毫升,煎至300毫升左右,过滤取液,加白糖适量,每次服100毫升左右,每日 3次,连服6天。 汪燕...

  • 辛凉宣透、清肺泻胃法治风热侵犯肺胃

    辛凉宣透、清肺泻胃法治风热侵犯肺胃

    辛凉宣透、清肺泻胃法治风热侵犯肺胃 周某,女,9个月,2009年9月13日诊。 天气酷热,母携外出,归家后即发热,体温39.3℃,自服退热药,药力过后旋即又起。医院诊为幼儿急疹,于第二日来诊。症见:发热有汗,咳嗽,神疲,饮食欠佳,大便热泄,肛门红肿,咽红,脉浮数。 证属:风热侵犯肺胃。 治法:辛凉宣透,清肺泻胃。 处方:蝉衣3克,牛蒡子3克,金银花5克,僵蚕3克,麻黄1克,枇杷叶3克,杏仁3克,炒麦芽3克。2剂,水煎10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温...

  • 风热感冒者不宜吃红枣

    风热感冒者不宜吃红枣

    红枣在中医处方里是一味最常见的药食同源方药,味甘性温,主要功能为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临床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血虚萎黄、血虚失眠多梦等症的治疗。常喝红枣水对于经血过多而引起贫血的女性可起到改善面色苍白和手脚冰冷的补益作用。但红枣作为方药是有禁忌症的,如在月经期间,一些女性常会出现眼肿或脚肿的现象,其实这是湿重的表现,这类人群就不适合服食红枣。这是因为红枣味甜,多吃容易生痰、生湿导致水湿积于体内而加重水肿症状。同时,以服用红枣进补而又属于燥热体质的女性也不适合在经期服食,因为这极可能会引起经血过多而伤害身体健康。此外,由...

  • 主治风热感冒 贵州名医程云深的经验方

    主治风热感冒 贵州名医程云深的经验方

    组成及用法:薄荷3克(后下),牛蒡子6克,荆芥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荷叶15克,杭菊15克,竹叶10克,芦根25克,甘草6克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风热感冒。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程云深的经验方。程云深(1900年~1980年),其高祖、曾祖均以医为业。程氏自幼继承家业,随父亲习医,1930年领取湖北省中医执照,公余行医,1937年始在贵州领取中医执照行医。程氏诊治疾病以内科见长,妇、儿科次之,虽师法叶、薛、吴、王、何诸家,却无门户之见,临证处方以轻清灵动为主旨...

  • 感冒(风寒型风热型)穴位疗法

    感冒(风寒型风热型)穴位疗法

    验案1:感冒(风寒型) 李某,男,23岁,工人,2011年3月2日初诊。 头痛、流清涕两天。两天前,脱衣干活受凉,当晚即头痛、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脉浮紧。证为风寒型感冒。治宜祛风解表。选列缺穴针刺,用泻法捻转,约1分钟,头痛、恶寒、流清涕即可缓解,5分钟捻转1次,捻转3次,诸症悉除,次日用上方巩固治疗1次,其后告愈。 验案2: 感冒(风热型) 马某,女,37岁,干部,2011年7月14日初诊。 发热、咳嗽、咽痛两天。两天前,连续加班劳累,又加受凉,...

  • 感冒分风寒风热型中成药

    感冒分风寒风热型中成药

    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热型和内热外寒型四种。 风寒型感冒表现为身感头痛无汗、四肢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白,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中成药可选择感冒冲剂、小柴胡片等,还可用鲜姜切碎和葱白一块煮水,趁热喝下,微汗出病即可自愈。 风热型感冒表现为发热重、轻微发冷、头胀疼、鼻流黏涕或黄涕、咽喉肿疼、咳嗽、痰黄稠、口渴、舌苔黄或薄白,治宜宣肺清热、辛凉解表,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热冲剂。 暑热型感冒也叫胃肠型感冒,除有感冒症状外,伴有较重的胃肠腹泻...

  • 风热感冒按按孔最穴

    风热感冒按按孔最穴

    风热感冒按按孔最 感冒是 最常见的上 呼吸道感染 疾病。中医认为,感冒从证型上 可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与感 受风寒引起的感冒不同,风热感 冒是因风热之邪犯表,以致肺失 宣降,表现出一些“上火”症状, 相应的治疗原则为清肺泻热、凉 血利咽。 临床上治疗风热感冒有一 经验穴即孔最。孔最穴位于前臂 掌面桡(大拇指那边)侧,尺泽与 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它 是手太阴肺经上的郄穴,同“隙” 穴,是肺经上气血深聚之处。 肺主皮毛,肺气宜清宜降, 风热之邪首先犯肺,热邪...

  • 中医教你来辩证风寒风热感冒 食疗小贴士

    中医教你来辩证风寒风热感冒 食疗小贴士

    什么是感冒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中医认为是因风邪侵袭所致,临床上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该病全年都有,主要以冬末初春为多。流行性感冒又称时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认为是由感受温邪疫毒所致,症状较重,以头痛、发热寒战、周身痠痛、肢体乏力为主要特点。其流行的特征是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感染众多和流行过程短,一般冬春季节流行的机会较多。 如何自我诊断 √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

  • 外感风热咽痛发热 利咽解毒处方

    外感风热咽痛发热 利咽解毒处方

    闫某,女,12岁,学生,2014年5月21日诊。 患者发热、咽痛3天就诊,3天前在学校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咽痛,现就诊于我处:发热38.5℃,咽痛,头痛,乏力,微恶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 外感风热。 治则 疏风清热,利咽解毒。 处方 银花藤30克,连翘30克,青蒿15克,黄芩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柴胡15克,神曲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公英15克,羌活6克,白茅根15克,赤芍10克。5剂,水煎服,愈。 按 本例中医治疗外感发热,重用大剂量银花藤、...

  • 常用银翘散加生大黄医治风热伤风

    常用银翘散加生大黄医治风热伤风

    国医大师熊继柏常用表里双解法医治伤风高热,跟熊继柏学习期间,见他临床上常用银翘散加生大黄医治风热伤风引起的高热,每获良效。 临床验案 颜某,男,4岁,2019年2月16日初诊。刻诊见高热3天,夜间更甚,伴有咳嗽、咽痛、扁桃体红肿、大便4日未解,舌苔薄黄,指纹青紫等症状。 辨证:风热伤风。 治则:疏风解表,通腑泻热。 主方:银翘散加大黄。 方药:银花12g,连翘12g,竹叶8g,荆芥8g,牛蒡子8g,淡豆豉10g,芦根6g,薄荷5g,桔梗6g,生大黄4g,生...

  • 风热咽炎,急性单纯性咽炎,兹举二例中医病案

    风热咽炎,急性单纯性咽炎,兹举二例中医病案

    咽炎是指表里邪毒结聚经脉不通而致的咽喉部红胀痛苦,或有异物感,或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喉部疾病。本病在人群中分布较广,男女老幼均可患病,好发于冬春与秋冬之交。依据咽炎的病因病机及咽部形状不同,又有风热咽炎、风寒咽炎、阴虚咽炎、阳虚咽炎炎等不同。 由风热邪毒而致的咽炎,称风热咽炎(急性单纯性咽炎),以咽部红胀痛为其主要症状。又有风热喉、红喉之称。因为咽喉疾病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经脉痹阻的病理改变,又多呈现咽喉红胀痛苦、堵塞等现象,故又称喉痹。风热咽炎,常因气候急剧改变,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而...

  • 藿香正气治风热型感冒 治寒湿

    藿香正气治风热型感冒 治寒湿

      藿香正气类药物有4种剂型:   藿香正气丸:为浓缩剂型,易吞咽、服用量小。   藿香正气水:服用方便、携带容易。   藿香正气胶囊:具有药味淡的特点,对胃肠道刺激作用轻。   藿香正气片:传统剂型,药力均匀,剂量易掌握。      生活实例      7月,天气十分炎热,在某银行工作的汪小姐自觉身体不适,发热、头痛,口干咽痛。她想,可能是感冒了,就找出家中的藿香正气胶囊,按说明书服用。第3天早晨,汪小姐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出现咯黄稠痰。汪小姐很疑惑:“这藿香正气胶囊不是治疗夏季感...

  • 瘰疠高热 疏风热泻胆火

    瘰疠高热 疏风热泻胆火

      杨某,女,14岁,学生,2005年4月5日初诊。   主诉:发热5天,测体温39℃~40℃之间,双耳下及颈项下淋巴节肿痛明显,医院诊断为急性淋巴节炎,用西药治疗后热势不减。伴恶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浮弦而数。   辨证:风热夹胆火,瘰疠高热。   治法:疏风热,泻胆火。   主方:龙胆泻肝汤合银翘散。   处方:龙胆草6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川木通6克,泽泻6克,车前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尾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牛蒡子10克,板蓝根15克...

  • 温病初期如何演变成风热表证

    温病初期如何演变成风热表证

    《伤寒论》第1条和第6条互相矛盾、《温热论》中“在卫汗之可也”、《温病条辨》中银翘散方证的不统一,给温病初期演变成“风热表证”留下了伏笔。 表证的特征是恶寒,恶寒的形成机理是寒邪束缚了卫气,使卫气不能温分肉。温病初期是肺热证,温病的病因是热邪,热邪没有收引、凝滞之性,不可能束缚卫气,不可能导致恶寒,故不是表证。温病初期是怎么演变成“风热表证”的呢?实则源于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三位大师的错误。 《伤寒论》第1、6条互相矛盾...

  • 夏季外感风热疏风解表 夏饮茶

    夏季外感风热疏风解表 夏饮茶

      薄荷茶薄荷5克;将薄荷入杯中,加少量热水略泡,滤去水,然后冲入沸水,浸泡数分钟即可饮用。边饮可边加沸水,至薄荷味淡;此茶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适用于夏季外感风热,头昏目眩、咽喉肿痛等。   银花茶金银花10克,白糖适量;将金银花入壶中,冲入沸水500毫升,待凉加适量白糖,代茶饮用;此茶能清热解毒,疏风解表,适用于夏天热毒疮疖、痱子等症。   西瓜皮茶西瓜皮250克;将西瓜皮洗净切成细条,加水1升,煎煮至沸,再略煎数分钟,取煎液加少许白糖,待凉当茶喝。不拘时,可常饮。此茶具有清热解毒、除烦利尿的...

  • 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鉴别

    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鉴别

      定义   风热犯肺证:风热之邪,侵犯肺系,肺失清肃,卫表失宣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咳嗽,咳痰质稠色黄和发热,恶心,鼻塞,咽干等风热表证。   热邪壅肺证:邪热壅遏肺金,肺失宣降,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咳痰黄稠和壮热,汗出,口渴,烦躁等里实热证。   病因   风热犯肺证:多因外感所致。风为阳邪,百病之长,其性升散,外邪多易与风相合,侵入人体,风与热合,而成风热之邪,经口鼻皮毛侵袭人体,则肺卫失宣,形成风热犯肺证。张景岳认为:“夫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盖皮毛为肺之合。而凡...

  • 风热感冒 食疗偏方药膳

    风热感冒 食疗偏方药膳

    风热感冒主要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鼻涕黄稠,咽喉肿痛,咳嗽痰黄稠。用辛凉解表药膳。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 桑菊饮 【配方】菊花、桑叶各6克,白糖30克。 【制作】 1.将桑叶、菊花挑选干净,洗净,除去杂质; 2.将桑叶、菊花放人大杯内,加入白糖和沸水,浸泡3~5分钟即成...

  • 风热咳嗽药膳五方

    风热咳嗽药膳五方

    风热咳嗽 多由于风热之邪犯肺,肺失肃降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咳声粗亢,痰稠色黄,咯痰不爽,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咽干口渴,鼻流黄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此类咳嗽患者宜吃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 蝉衣牛蒡子桔梗茶   原料:蝉衣、生甘草各3克,牛蒡子9克,桔梗5克。   制作:将上药共研末,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   功能主治:该方有疏散风热、止咳的功效。 茅桑汤   原料:白茅根15克,桑白皮10克,冰糖15克,将上药洗净。   制作:同冰糖一...

  • 六气应脉 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变化

    六气应脉 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变化

    刘完素运气脉法理论及临床价值探讨 气象阴阳的变化, 可以影响血脉的运行。人体对四季气候的适应会相应地反映在脉象上。早在《黄帝内经》时期, 古人已察觉到平人应四时, 有春微弦、夏微洪、秋微浮、冬微沉的脉象变化[1]118-120。故后世医家, 尝试用五运六气医理探讨四时脉法, 通过考察运气的流行, 结合六部脉象常变, 推断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在这些医家中, 刘完素的运气脉法理论最具代表性。其脉法理论, 涵盖主气应脉、客气应脉、客主加临、南北政问题以及司天不应脉等诸方面内容, 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 从风热解析荆防方 从风寒解析麻黄方 从湿温解析全虫方

    从风热解析荆防方 从风寒解析麻黄方 从湿温解析全虫方

    在赵炳南先生拟定的内服经验方中,有三首经验方特色明显,疗效突出,它们分别为荆防方、麻黄方和全虫方,以下统称为“治风三方”。此三方收录于《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经验方与常用方》部分,原书中三方主治,同中有异,其中荆防方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痒的功效,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麻黄方有开腠理,和血止痒的功效,主治慢性荨麻疹;全虫方有息风止痒,除湿解毒的功效,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其中“若病程短,皮疹鲜红,病在表者,首先...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