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 第11页
-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治方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胃阴虚)方 处方:砂仁、桔梗各8克,莲子肉、白芍、香橼片、檀香、谷芽、白术各10克,山药、扁豆、茯苓、薏苡仁、沙参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益气,行滞消满。用于反胀辨证属脾胃阴虚型。症见脘腹痞满,饥饿时反饱作胀,心下灼热,嘈杂,嗳气不舒,干呕呃逆,饥不欲食,口干鼻燥,精神不振,身体倦怠,言语轻微,睡眠欠佳,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乏津,脉象弦细数。 专家点评:心下灼热、嘈杂、饥不欲食、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脾胃气阴两虚;饥时反饱作...
-
效方良法疗脘腹痞满
脘腹痞满,多属于中医脾胃疾病。该症迁延难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病机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1.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劳伤、久病、大病,损伤中气,胃气不得和降,浊气上逆,出现胃脘胀满,嗳气呕吐。 2.饮食不节,脾胃素弱:食滞胃肠难化,阻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痞满,吐酸、呃逆等。 3.情志不舒,肝郁气滞:久郁伤肝犯胃;或因脾土虚而肝木乘,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出现嗳气痞满等症。 4.内伤外感,湿热中阻:或因外感,或因过食辛辣,皆可致湿热内阻胃腑,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出现痞满烧心等症。 5.日久失治,寒热错杂...
-
大承气汤治胃痞满燥实一得
76岁老母刘淑芬2 月前在妹家因气患上了胃气病。其症状为口干欲饮,但水液难进,胸憋难受。接到家中精心调治,输液服药半月,不见效。满脸发青,手心出汗,舌苔焦黑燥裂,痛苦状很吓人。一摸胃部仍有一些硬块始终贴腑下不去。为了让老母早除病患之苦,笔者又查阅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关大承气汤治胃痞、满、燥、实的方子。原方:大黄9克,炙川厚朴 9克,炙枳实9克,芒硝 3克(冲服)。 考虑到目前的中草药多为人工栽培药效低,在原方中,又增加了一倍的剂量,调整后方为:大黄18克。炙川厚朴18克,炙枳实18克,芒硝9克。因药店卖的川厚...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痞满)治法处方
张杰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专攻内科疑难杂症,对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脂肪肝研究颇深,对哮喘、肺心病、高血压、慢性肾炎、妇科疾病及肿瘤康复等疾病诊治,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侍左右,受其指导颇多,现举其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经验,以飨同道。 王某,女,47岁。刻下见胃胀、嗳气、神疲乏力、胃部畏寒、喜温喜按、急躁易怒、口吐涎沫、伴咽喉不利等症状。苔薄白,脉沉迟。 诊断:痞满(太阴厥阴寒湿气结)。...
-
从气的角度浅析胃痞满的发病与治疗
痞满又称胃痞,是由多种原因或诱因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致使脾失健运、胃气壅塞,进而出现以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1]。痞满的记载始见于《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明确了痞证的临床表现为满而不痛,即不见或少见疼痛,仅胀满不适。痞满是脾胃系统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好发年龄广,病情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痞满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个亚型,以早饱感、餐后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不振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且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