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第9页
-
风团性皮损,荨麻疹,隐疹,凉血燥湿方药
马某,女,34岁,2009年6月26日初诊。 全身反复性红斑、风团伴剧烈瘙痒多年,加重1周。患者每年夏季出现风团性皮损,在西医院诊断为“荨麻疹”,每服西药皮损即消,停药即发,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四肢散在性红斑、风团,遂来就诊。查:颜面(以额部为主)、四肢深红色风团样皮损,部分皮损互相融合成斑块。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纳可,夜寐欠安,便秘,舌红苔黄,脉细。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中医诊断:隐疹(血热夹湿)。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凉血燥湿。药用:地肤子15,连翘15,生地15,苦参1...
-
急性荨麻疹风寒束表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之
患者,男,52岁。因苦于患荨麻疹,曾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其效不显。随后在日本读研究生三年中,历用抗过敏中西药及激素等医治,其病时缓时发,未得根除。回国后在乌鲁木齐某医院以中药清热凉血祛风之剂合熏洗疗法,间断治疗数月,仍未能解除全身起风疹疙瘩之痛楚。2010年10月20日,因饮酒过多,复感风寒之邪,周身起红色大小不等风团伴发烧3天,邀袁今奇诊治。初诊:患者3日前因上述原因,突然四肢出现红色风团,胸背及臀部相继出现。昨日恶寒发热,体温在38℃左右,全身大片风团时起时落,瘙痒尤为明显。新发风疹露出肌肤,陈旧性皮疹留有红斑,...
-
脱敏汤治人工荨麻疹
王琦教授的经验方脱敏汤只有四味药,乌梅、蝉衣、赤芝、防风,益气祛风脱敏,可作为一切过敏性疾病的基础方。在此方基础上随症加减,标本共治,虽方小药简,却效如桴鼓。 家住江西南昌的周阿姨五十多岁了,刚刚退休不久,一向喜欢热闹、闲不下来的她觉得退休生活分外无聊,总觉得闲得发慌,心情也变得不好起来。偶然的一次机会,周阿姨跟着一个老姐妹学会了打麻将。周阿姨一下子就上瘾了,自从学会打麻将之后,周阿姨觉得自己的生活又重新鲜活起来。每隔几天,周阿姨都会好好打扮一番,约几个姐妹出来打麻将,麻将桌上,聊聊家常,说说笑笑。周阿姨...
-
荨麻疹偏方 祖传根治荨麻疹神效方 湿疹偏方
治疗荨麻疹偏方; 扑尔敏3片压成面,把米醋适量倒在小瓶里,把扑尔敏放进去搅匀融化外抹,再按说明书服用扑尔敏,几天就好了!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我治好后八年了再没出现过!献方人:宋老师 祖传根治荨麻疹神效方; 僵蚕12克,蝉蜕6克、大黄25克、姜黄2克。共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10克,黄酒100毫升、蜂蜜15克冲服。发汗避风两日,孕妇禁用。大多一剂可愈。有道是患了荨麻疹,全身痒难忍,中药吃一付,立马就断根。 *带状疱疹特效方: 川黄连,青黛,冰片各60克,朱砂15...
-
基于发病特点探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法则
荨麻疹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 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组织内水肿的皮肤疾病,病程 超过 6 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荨麻疹在中医学中又 称 “隐疹”或 “瘾疹” ,运用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 历史由来已久。既往古籍资料多从外邪尤其是风邪 论治本病,而近代则更为注重该病发生的内因 [1 ] , 且对荨麻疹的治疗无论从病机理论、治法、证型及 方药的分类都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现代医学已提出 慢性荨麻疹并非急性荨麻疹的单纯延续,两者的发 病机制不尽相同,许多现代中医名家也根据慢性...
-
全身起风团 慢性荨麻疹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例一:徐某,男,24岁,1992年5月7日初诊。 半月前,遍体突然泛发风团,每日午前和夜晚则发。骤起骤消,瘙痒剧烈。发则伴有腹痛,曾在某医院诊为“胃肠型荨麻疹”经治无效。诊见:全身泛发稠密红色风团,瘙痒颇剧,伴有脘腹疼痛,咽干口燥,胃呆纳少,便秘溲黄,苔薄腻黄燥,舌质红,脉滑数。形瘦之体,质偏阴虚,阴虚生内热,又外感风邪,两邪相搏,郁久热盛,致邪热里结,营卫失调而发。本例阴虚是本,热结和风邪是标。现风团泛发,热结于里,腹痛便秘等标证甚急,当先治标病。治拟苦辛泄降,通腑泻热,佐以祛风...
-
慢性荨麻疹治验
颜某,男,34岁,职 工。患者自诉患风疹5 年余,发疹前背部发冷, 腹中冷痛,大便溏泄,继 则周身瘙痒,疹块遍及 全身,大者如银元,小 者如麻疹,多于晚饭之 后发作,天气寒冷更易 发作,全年几无宁日。 先后服过许多中西药及 使用注射、熏洗诸法, 难以控制。 阅其病历,激素、钙 剂、维生素类均为常用 之品,中药多为散风、凉 血、祛湿之剂;诊见四肢 及躯干见有大小不等之 疹迹,色淡,并有搔破之 爪痕,舌淡苔自多津。诊 断为虚寒型风疹。治宜 温中健脾,养血祛风。拟 黄芪建中汤合玉屏风散 加味治之:生黄芪、饴糖 (分2次...
-
金匮肾气汤治荨麻疹验案
颜某,女,36岁。2014年1月4日初诊。述其平时即喜热恶寒,每遇寒冷后腹部、腰、臀部、双下肢皮肤觉有凉感即开始瘙痒,抓后起大小不一淡白色丘疹团块,腹部觉有胀感,得温热后舒适且痒感明显减轻,皮疹见消,反复迁延50余天。期间某院诊断为荨麻疹,经交替内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盐酸赛庚定、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当时症状能有缓解,过后依然如故。患者体质较差,近些日来小便较频,舌质淡,苔薄,脉弱。诸症辨属肾阳不足,风寒侵袭而发。治以温补肾阳,散寒疏风。金匮肾气汤加减。 处方:熟地15克,山药10克,山茱萸12克,茯...
-
临床运用中医验方治疗急性荨麻疹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主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无汗,身痒者。 从组方来看具有疏风散寒的功效,主治寒邪在表,发热恶寒,气喘,以及一切感冒。麻桂各半汤组成较简单,看似平常,但是临床使用对证确实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报道对此方治疗疾病...
-
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自拟凉血清热疏风止痒汤治疗
人工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是最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无定时皮肤自觉灼热和刺痒,搔抓后迅速起大小不一红色条状丘疹团块,高出皮肤,且愈抓愈多,时起时消,不留痕迹。本病反复发作,有些迀延不愈。中医称其为瘾疹,认为是血热兼受风邪侵袭所致。 针对其发病机理,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用自拟凉血清热疏风止痒汤治疗,获效显著。 药物组成:生地20~30g,丹皮10g,紫草9g,地骨皮10g,赤芍10g,蝉蜕6g,槐花9g,浮萍9g,牛蒡子9g,白鲜皮10g,白蒺藜6g。口渴、舌红苔黄加知母10g、石膏10g,小...
-
荆防调卫饮 主治急慢性荨麻疹 皮肤瘙痒
张存龙,1967年出生,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中医医院中医全科主任医师,甘肃省基层名中医,定西市名中医,甘肃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第一、第二、第四批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33年,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症及皮肤疾患。 组成:荆芥9g,防风9g,麻黄6g,桂枝6g,白芍6g,生姜6g,炙甘草6g,杏仁6g,刺蒺藜12g,何首乌12g,浮萍6g,地肤子12g,大枣2枚。 功效:调卫和营,祛风止痒。 主治: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症见皮肤过敏、丘疹、潮红、刺痒兼恶风、恶热...
-
慢性荨麻疹药用赤小豆当归散加减
慢性荨麻疹 患者,女(年龄不详),全身起风团伴瘙痒1年,2017年12月11日就诊。刻诊:风团数小时自行消退,近2周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次,3次/天,艾叶泡水外洗,诉可稍减轻。口干欲冷饮,身热遇热加重,嗳气,大便稍稀,胸闷心慌,夜尿0~1次,月经推迟量少,舌淡红苔黄腻,脉弦。 诊断:(寒热错杂之厥阴证并血虚水盛型)慢性荨麻疹。 治则:平调寒热,养血利水。 药用半夏泻心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姜半夏15g,党参10g,干姜6g,大枣10g,炙甘草6g,黄芩10g,黄连3g,生石...
-
四物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经验
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型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色鲜红或苍白且大小不等的风团, 泛发全身, 也可在四肢处、胸腹部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 24 h内风团消失不留痕迹, 但常反复发作, 难以治愈, 病程在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环境影响、饮食多样化的改变, 导致荨麻疹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现代临床研究证明, 肥大细胞是荨麻疹发病的核心环节[1], 在物理或精神因素的刺激下肥大细胞易发生脱颗粒反应, 引起组胺及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 导致...
-
慢性湿疹 肠胃型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 银屑病
慢性湿疹:车前草15g,冬瓜皮30g,薏米30g。共同煮后喝汤、吃薏米。每日1剂,7~10天为1个疗程。具有健脾利湿,行水的功效,对慢性湿疹有较好的调治作用。 肠胃型荨麻疹:薏米30g,玉米须(另包)10g,红糖适量。前2味同煮为粥,加入红糖适量调味即可。每日1剂,早晚服食。连服7~10天为1个疗程。 慢性荨麻疹:杏仁4.5g,干姜皮、麻黄、浮萍各3g,陈皮、丹皮、白僵蚕各9g,白藓皮、丹参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辛开腠理,和血止痒之功效,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银屑病:土...
-
神阙拔罐治荨麻疹 跖筋膜炎中药外洗
神阙拔罐治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顽固性 及过敏性皮肤病。神阙穴拔罐是利用拔罐对神 阙穴及其周围皮肤产生良性刺激,通过穴位皮 部一络脉一经脉一脏腑的关系,传达治疗信息, 发挥祛风散热、调整脏腑阴阳、经络气血的作 用,泻蕴结在肌肤之风热邪毒,达到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痒的功效,从而达到治 疗荨麻疹的目的 方法:取神阙穴(肚脐),嘱患者取仰卧 位,取真空拔罐器施罐于神阙穴上,3~5分钟 后取下,用同样方法连拔3遍,以所施术穴位 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疗程为1个月。 汤华 跖筋膜炎中药外洗...
-
治颈椎病 荨麻疹 支气管炎方
治颈椎病方 当归、红花、三七粉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服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血活血,主治颈椎病,颈项僵硬,常落枕,或伴有手臂发麻,头痛眩晕等表现,X线检查颈椎有明显增生。 治荨麻疹方 蝉蜕15克,糯米100克,黄酒60克。蝉蜕焙酥或晒干研细,糯米用火炒至焦黄。加水150毫升,文火炖15分钟,再将蝉蜕末和黄酒加入,武火煎1~2分钟即可。一次服完,临睡前服,马上盖被取微汗,效果较好。 治慢性支气管炎方 陈皮12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
-
治过敏性鼻炎 咳嗽 荨麻疹中医方
组成桂枝15~30克,白芍15~30克,蝉蜕15~30克,僵蚕15~30克,白土苓15~30克,地肤子15~30克,白鲜皮15~30克,炒乌梅15~30克,生百部15~30克,炙甘草15~30克。 功效调营和卫,驱风燥湿,缓冲激惹,解除过敏。 主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疹及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各种过敏与变态反应相关性疾病。 用法将上药一剂入砂罐,取生水750毫升,浸泡半小时,大火至水沸,中火煎煮15分钟,取汁约300毫升,再加开水600毫升,水沸后煎煮20分钟,约...
-
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临床应用
方药组成: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一剂,早晚服。功效解表和里,主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方解:祝谌予所制“过敏煎”组方简单,药味平淡,但立方确有巧思,非常严谨。方中银柴胡味甘性凉,清热凉血;防风味辛甘性温,祛风胜湿;乌梅味酸性平,收敛生津;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生津,滋肾涩精,甘草味甘性平,清热解毒,调和逐药。五药配合,寒热共济,有收有散,收者顾其本,散者祛其邪,故对过敏性疾患有良效。五药组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在临床应用中随症...
-
冻疮,慢性荨麻疹,腰腿痛,肛裂,小验方
冻疮 生姜、当归、川芎各10g,同浸于500ml白酒中,1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ml,每天2~3次,直至治愈。 慢性荨麻疹 红枣250g,猪胰1个,食盐适量。加水炖熟,饮汤,吃猪胰、红枣,每天1次,2个月为1个疗程,适治慢性荨麻疹气血不足者。 窦性心动过速 炙甘草6g,五味子6g,麦冬9g,党参12g,淮小麦15g,牡蛎30g,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效果显著。 腰腿痛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20g,白芍6g,茯苓15g,杜仲15g,...
-
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证经验 荨麻疹 过敏性鼻炎 咳嗽变异性哮喘
国医大师吕景山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已达半个世纪,精研“对药”,创用“对穴”和“同步行针法”。临证倡导辨证论治,针药并举。笔者有幸忝列吕景山门墙,受益匪浅。 过敏性疾病,病因繁多且错综复杂,主要与患者体质及生活环境关系密切。过敏体质的人,往往是承自父母亲,另一方面与饮食、压力过重导致抵抗力变差、免疫功能不足有关。过敏体质的人主要出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细支气管气喘及过敏性皮肤炎等症状。一般是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得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