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第6页
- 
	
	戟芪饮治顽固性荨麻疹顽固性荨麻疹为临床常见皮肤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深感苦恼。中医认为,顽固性荨麻疹多因阴血不足,又感风邪,郁于皮肤腠理,邪正交争,导致皮疹发作。治宜助阳固表。戟芪饮治之.疗效颇佳。患者不妨一试。 方法:巴戟天15克,黄芪30克,龙眼肉8枚,白术、续断、橘核各10 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10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 1—2个疗程即可获痊愈。 方中巴戟天甘温能补,辛温能散,专能入肾鼓舞阳气:黄芪为补气助阳要药,尤擅实卫固表,两药为主药。龙眼肉养血安神,补心益脾;白术健脾益气;脾健则营... 
- 
	
	荨麻疹伴全身瘙痒 轻清宣散治方陈某,女,24岁,1990年生, 2014年5月24日初诊。就诊时令:小满。 患者主诉荨麻疹伴全身瘙痒9个月。患者9个月前因工作压力较大,情绪低落,开始出现荨麻疹,全身皮肤呈风团、红斑伴有瘙痒,遇热发作,并与情绪有关;心情急躁时发作尤甚,温度下降,情绪平稳后约半小时自行消退,有轻度头晕,饮食、睡眠可,大便日1次,黏滞不爽。小便调,月经延期,每次延后约半个月,经量、经色、经质正常,末次月经行于2014年4月17日。望其形体中,舌质淡红、舌尖偏红、苔根部白腻,脉象沉小弦无力。 辨证:肝郁... 
- 
	
	中药散剂治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中丘疹性荨麻疹常见于婴儿与儿童,但青年与成年人也可见到。一般认为荨麻疹与外界环境、食物、蚊虫叮咬等引起的过敏有关。治疗上西医多以内服抗组织胺药及外用洗剂治疗,有一定副作用。笔者以中药散治疗150例丘疹性荨麻疹,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处方:炉甘石45克,黄柏、枯矾各37.5克,冰片15克,樟脑22.5克,滑石粉375克。上药共研细粉,过筛,混匀,贮瓶用蜡密封备用。用时将药物干粉直接撒敷于皮肤患处,适当揉擦。每日2-3次,持续用药1周。如有继发感染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点评:丘疹性... 
- 
	
	荨麻疹发作期 治疗中注重和血养血荨麻疹的病机关键是正气不足,卫气失固,阴血亏损,虚邪贼风侵犯皮肤腠理所致。治疗中注重和血养血,以滋阴润燥,配伍凉血散结、消风止痒之品,正如古人所云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由多因素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局限性水肿,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状皮疹,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老幼都可罹患。根据发病情况,在临床上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两种,一般皮损在短期内消失痊愈者,称为急... 
- 
	
	丘疹性荨麻疹(急性单纯性痒疹)治方丘疹性荨麻疹,又名急性单纯性痒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此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与昆虫叮咬、食物过敏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笔者推荐几则简便易行且行之效佳的中药验方,供参考使用。 1.赤小豆、茯苓、鸡内金各10克,白鲜皮、防风、金银花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薏苡仁、赤小豆各50克,大枣15枚,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路路通30克,苍术、百部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4.川椒10克,野菊花、苦参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5.... 
- 
	
	泻肝清胃法治荨麻疹王某,女,48岁。周身皮肤瘙痒,抓后起大小不一红色条状团块,时起时消,无定时发作月余。其间服息斯敏、氯雷他定、特非那丁、赛庚定、维生素C,外用炉甘石洗剂、皮炎平、肤乐乳膏、肤轻松软膏等,当时皮疹有时消退,但过后仍如前状,痒感不减。患者述其近些天来时常急躁易怒,头痛头胀,口苦口渴,耳鸣目赤,小便色黄,血压正常。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诊断:荨麻疹。辨证:肝胃热盛,蕴于肌肤,兼感风侵所发。治则:清泻肝胃之热,佐以疏风止痒。处方: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9克,夏枯草9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 
- 
	
	荨麻疹治验心得病案举例:杨某,女,26岁,6月5日初诊。两手臂忽起风团,融连成片,自手臂内侧逐渐蔓延至外侧,而以手臂内侧为主,皮疹色淡,瘙痒。接触冷水后风团增多,瘙痒加重。大便较干。舌质淡,舌体稍胖、苔白腻,脉浮、重按无力。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三仁汤加减。处方:麻黄5克,连翘10 克,桑白皮15克,赤小显30克,杏仁10 克,豆蔻10克,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山药10 克,防风10克,车前草10克,牡蛎20克,荷叶30克。每日1 剂,水煎服,并告知患者勿食生冷之物。服药2剂,排出大量稀便,荨麻疹随之消退。 按... 
- 
	
	风寒型荨麻疹中药验方风寒型荨麻疹的特点是:遇风寒周身即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丘疹团块,痒感剧烈,以颜面四肢暴露部位尤甚,得暖则退,与《诸病源候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拆,则起瘙隐疹”所论相符。笔者以《金匮要略》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获效明显。 组方:黄芪20~30克,桂枝9克,白芍15克,干姜9克,羌活10克,防风9克,蛇床子10克,大枣4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至皮损消退,痒感消失。方中用黄芪为君,能助卫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寒邪之力;桂枝辛甘而温,功可温阳散寒;白芍配桂枝功可调和营卫;干姜大辛大热,... 
-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疹块,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良好。 风寒型 皮疹呈白色或淡红色,瘙痒,遇风加剧,得暖则减,伴有恶风恶寒,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用麻黄桂枝汤加减。 麻黄6克,桂枝、羌活、独活、荆芥各9克,白芍、白鲜皮各12克,生姜、甘草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风块型 疹块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剧、日光照射更为明显,得冷则隐,伴有微热恶心、心烦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痒,... 
- 
	
	治疗慢性荨麻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详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可以解表散邪,清热除湿退黄,主治兼有表邪的湿热黄疸病证,原文记载有“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麻黄二两(去节),连翘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其中“黄”即黄疸,言主症,“瘀热... 
- 
	
	一味徐长卿治急慢性荨麻疹荨麻疹于中医有风疹、赤面游风、风丹等病名,乃过敏性疾病。其症表现为皮肤突现风团,瘙痒莫名,急性者骤起而骤消,慢性者反复发作,颇为顽固。笔者老师石恩骏认为其病理固然为风邪挟寒热袭之,内蕴肌表而疏泄不利所致,也可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所发,其瘾疹红多白少,红者固然多与风热有关,白者未必为风寒所客,血虚血瘀及气虚者,常见于慢性荨麻疹。石恩骏曾长期用防风通圣散治荨麻疹有效,后以此方加徐长卿则疗效可增一成,又以单味徐长卿水煎服疗效亦好,再加蜂蜜水煎服,则疗效大增。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徐长卿25克,蜂蜜15克。水... 
- 
	
	中医辨证治慢性荨麻疹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春季多发,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发病多与风有关,如外感风邪、血虚生风、郁热风燥。治疗上以祛风为本,同时还要根据病程、虚实及受邪之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风邪束表型 每于风吹而发,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时隐时现,色淡红或淡白等。多由卫外失固、风邪束表、营卫失和所致。治宜疏风解肌、调和营卫。取防风、知母、苦参各12克,当归、生地、蝉蜕各9 克,甘草、丹皮各6克。水煎服;一日2次。有恶寒症... 
- 
	
	治慢性荨麻疹 祛风散寒活血化痰欧阳恒,男,1939年生,湖南安仁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第二、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全国中医皮肤疮疡专科医疗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顾问等职,曾受聘于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医50余载,中医理论功底扎实,学识造诣颇深,擅长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皮肤癌等皮肤疮疡疑难病症。主编著作10部;参编著作5部,撰写论文50余篇。 组成:当归3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通草15克,白芥子6克,天南星6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