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 第74页
-
咽喉发痒咳嗽不止 金银花方解
梁万发,男,汉族,1945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人,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成都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临证擅治肺胃系疾病,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1部。 组成:金银花20~30g(后下),连翘20~30g,桔梗10~20g,蜜桑白皮10~15g,蜜枇杷叶10~20g,紫苏叶3~6g(后下),杏仁6~10g,蜜紫菀10~15g,蜜冬花10~15g,蜜白前根10~15g,射干10~15g,浙贝母10~15g,法半...
-
喉乳头状瘤 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支楠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学术思想与经验 喉乳头状瘤 (laryngeal papilloma, LP) 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又称小儿喉乳头状瘤 (juvenile laryngeal papilloma, JLP) 。目前认为本病由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感染所致, 儿童发病以HPV6、HPV11感染为主[1], 其中, 感染HPV11患儿发病年龄更小, 病灶性状及临床症状更严重[2]。JLP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
慢性咽喉炎痛应当从营血论治
杨某,男,26岁,建筑工人,1997年7月29日初诊。述3年前,因咽喉部红肿,打点滴加上口服消炎药3个多月未愈,后经县级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慢性咽喉炎,屡经中西医治疗,然效果不佳,反反复复,近期病情加重。刻诊:咽喉红肿,自觉内热,夜间更甚,久治不愈。大便干燥,小便黄赤。中医辨证:肺肾阴虚。治以养阴清热利咽。自拟养阴清热利咽汤予以治疗。 处方:天花粉15g,玄参12g,牡丹皮10g,瓜蒌皮10g,麦冬10g,赤芍10g,木蝴蝶5g,生甘草5g,知母5g,桔梗5g,射干5g,蝉蜕5g。水煎服,每日1剂。...
-
急慢性咽喉炎喉头结节和声带息肉 水煎茶饮方
谢煜焜,1940年出生,主任医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曾任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中医院院长,1965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现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幼承庭训,并师从岭南名医梁剑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60余年,对《伤寒论》和温病学研究颇有心得,学术上推崇王清任《医林改错》,多从痰瘀论治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及不孕不育症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组成:南沙参10g,救必应10g,桑叶10g,玄参10g,岗梅根30g,土牛膝10g,桔梗10g,生甘草5g,银花藤10g,木蝴蝶10...
-
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 和体内许多脏腑息息相关
时值秋令,越来越干燥的天气让不少人咽喉开始不舒服。咽喉既有防御与保护作用,又是呼吸与消化的必经之路,素有“人体的要塞”之称,我们身上的很多问题都容易体现在咽喉。 中医认为,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和体内许多脏腑息息相关,尤以肺、胃、肝、肾最为密切。 咽喉与肺 肺主气,上接于喉,开窍于鼻,三者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活动。肺主呼吸,通畅则和,失畅则病。喉的正常发音,有赖于肺气的清宣。若喉关失畅,则气息出入受阻,进而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若肺气虚弱或...
-
洪秀珍运用郭氏喉症方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喉源性咳嗽,是因咽喉作痒而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其特点是阵发性喉头奇痒,随之呛咳,难以控制,咳嗽时很不爽快,并愈咳愈不舒服,饮水后可缓解,很少有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提出该病从宣肺散邪、清心泻火、滋阴降火、养阴润燥、活血化瘀、脱敏敛肺六法论治。陕西省商洛市首批名中医、商洛郭氏经方流派第五代传人洪秀珍据多年临证经验,以家传郭氏喉症方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效果显著。笔者曾跟师学医,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验方组成 郭氏喉症方系陕西商洛郭氏医学流派第三代传人郭松亭先生创制,收录于195...
-
咽喉炎引火归原是医治虚阳浮越的办法
刘某,女,42岁,2011年6月10初诊。诉咽部不适,痛苦半年有余,经确诊为缓慢咽喉炎。服中西药多种,罔效。每遇劳累则咽痛加重,咽中有痰难咯,口干喜冷饮,午后低热,常并发口腔溃疡,大便溏薄,小便黄短。现症见:咽部焮红,舌质红,中心光剥,苔薄黄,脉细数。曾服大剂量养阴清热解毒之品,也曾有好转,但停药则转甚。此阴虚为本,虚火上炎为标。《内经》云:“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本证阴虚阳浮,治当以养阴为先,反佐以引火归原。 处方:生地30g,元参24g,...
-
喉痹,慢性咽炎 行气化痰散结治方
廖某,男,60岁,教师。门诊号:004002。咽喉部反复不适 10年,加剧1月。10年前患者始感咽部干燥不适,时有异物感如鱼刺,或如炙肉,干咳。口服螺旋霉素等药物症状缓解,但每受凉或劳累又发,近月来上述症状加剧。伴口腔溃烂。头痛,口干,尿赤,查:咽部充血明显,咽后壁可见多个淋巴滤泡,增生粘膜表面呈颗粒突起,舌尖红苔薄微黄腻,脉弦细。诊断:慢性咽炎一肥厚型。中医诊断:喉痹(虚火上炎)。 治则:滋阴降火,行气化痰散结,方药:厚朴、法夏、橘红、桔梗、知母、薄荷(后下)、木棉花各10g,青果6g,丹皮10g,生石膏30g...
-
经方治疗耳鼻喉病体会
近年来经方在临床的应用多有报道,方证对应疗效显著,但经方在耳鼻喉科的应用却少见报道。笔者今就仲景方之用治耳鼻喉科疾病通过三个医案略述如下。 变应性鼻炎案 唐某,女,33岁。主诉:反复鼻痒、喷嚏、流清涕4年余。患者4年多来反复鼻痒、喷嚏、流清涕,以晨起为甚。平时形寒怕冷,遇冷或环境变化而加重。近受凉后症状加重,伴咳嗽,纳寐可,二便调。过敏原检查未检出,血清总I克E升高。检查:鼻黏膜色淡,双下鼻甲苍白水肿明显。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浮。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证属肺脾气虚...
-
百合固金口服液治咽喉痛 口疮 多汗症 泌尿系感染
【百合固金处方】 百合 100g 地黄 200g 熟地黄 300g 麦冬 150g 玄参 80g 川贝母 100g 当归 100g 白芍 100g 桔梗 80g 甘草 100g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秋季常用的中成药百合固金口服液,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传统应用于秋燥久咳、咽燥口干,痰中带血等症。 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咽喉痛 内服百合固金口服液,每次1支,先含10分钟后再咽下,日服3次,5天为1个疗程...
-
喉癌(秘方数:8)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喉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呈送行性加重,咽喉部异物感;吞咽时不适,咽下疼痛,或伴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严重时有呼吸困难及预部肿块。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明,一般可能与吸烟、接触有害粉尘、口腔卫生欠佳、维生素D代谢夫常,内分泌失调及放射或病毒等因素有关。本病诊断依据不明原因的进行性声音嘶哑,咽喉异物感、咳嗽、痰血、吞咽困难伴疼痛、呼吸不畅,应高度怀疑本病,可作喉镜检查。一般采用间接喉镜观察喉部的变化及声带、会厌等活动情况,局部有无新生物、溃疡等,必要时可涂片或活检。近年来纤维喉镜、...
-
咽喉肿痛治疗36种秘方
1.山豆根噙在口中,咽津自愈。 2.棘针烧灰,水服1.5克。 3.治喉口肿痛,不能进水,鼓捶草捣汁去渣,后倒入乳汁搅匀,将其灌人鼻中,立愈。 4.烧盐,枯矾各等分研细和匀,以筋头点之即消。 5.野荞麦鲜叶捣汁,入醋1匙,以棉或鸡羽蘸扫,涎出即愈。 6.生黑豆8毫升,蜀葵心8毫升,入少许盐同捣为膏,敷肿上,日三两度瘥。 7.龙胆草,擂水服之。 8.白面和醋,涂喉外肿处。 9.治喉痹肿痛不可下药,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嘴,吸烟吞之。 10.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1怀,饮之。 11.治喉痛,以手掣...
-
治疗口腔和咽喉疾病的中药含漱方
含漱疗法是用某些药物做成冲剂或水剂,多次漱口,含漱完后吐出,用以治疗口腔和咽喉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简便经济的特点。现将中药含漱疗法治疗常见口腔和咽喉疾病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北沙参含漱法 使用材料:北沙参15克,黄柏15克,冰片2克。 适应症: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牙龈炎、慢性牙周病,以及复发性口疮溃疡。开水冲泡。温度适中时,每次倒出250毫升含漱,含漱剩下约100毫升时,改为慢慢咽下,滋润口腔咽喉。 黄连水含漱法 使用材料:黄连2&md...
-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标准化工作是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内涵,迫切需要在继承传统、吸收现代研究成果、应用现代科研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具有中医药特色、科学性强、严谨规范、能够为行业内实际应用、能被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诊断及辨证治疗指南,以指导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诊断及辨证治疗,促进耳鼻咽喉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规范和发展。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包括了耳鼻咽喉各类疾病中的常见病种,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特色和优势。2009年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组织领导下,中华...
-
养生转舌头润喉洁牙
中医认为,常转舌头可促进牙龈、舌体的血液循环,防止牙龈尤其是味蕾的萎缩;加速唾液分泌,滋咽润喉,改善口腔卫生;促进面部血液、淋巴循环,增强面部皮肤弹性。 具体方法:轻闭嘴唇,用舌头贴着牙齿和嘴唇之间的牙龈顺时针转8~10圈,再逆时针转8~10圈;然后用舌头在口腔内旋转,与口腔内侧牙龈轻轻摩擦,待舌体有麻木疲劳之感,将产生的唾液分多次咽下。 功效:按以上方法常转舌头可促进牙龈、舌体的血液循环,防止牙龈尤其是味蕾的萎缩;加速唾液分泌,滋咽润喉,改善口腔卫生;促进面部血液、淋巴循环,增强面部皮肤弹性。 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