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 第5页
-
无恒难以做医生 国医节说岳美中
03-17 是国医节,开设【大医精诚】栏目,志在缅怀矢志岐黄,心系苍生的大医们,愿中医之魂薪火相传。 我出生在河北省滦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父亲早年扛活,后来靠种几亩薄田兼做挑担叫虫支撑家计。我们兄妹五人,我是老大。八岁上,父母看我体弱多病,难务耕事,也为将来添个识文断算的帮手,咬咬牙送我上学,东挪西借地巴结着供我读了八年私整。我看家里作难,跑到濠县城考进半费的师范讲习所学了一年多。这种求学的情况,我在《六卜初度》的诗中,有一首写到过: 少小家贫病不休, 学耕无力累亲忧。 因规夜课迟安...
-
“编外”医生代守奎
30多年来脚踏实地、静静贡献,扎根山村医疗卫生事业,为患者传递爱的正能量,他就是贵州省金沙县西洛街道申家街社区桐子湾乡民组村医代守奎。 1974年,代守奎第一个小孩出世,70年代弹尽粮绝,因为自己不懂医,妻子产程过长,导致小孩窒息逝世。惨痛的一幕长时刻显现一家人的脑海里。从那以后,代守奎就决议了走行医这条路。他买了中医药书本自学,那时是人民公社大集体年代,因为文化知识少,代守奎白日劳作,使用晚上在煤油灯下边学医学知识,边悟医学之道。他使用农闲时上山挖采草药,试着给家人、街坊治病,处理村庄的一些常见病。1979年,...
-
王烈泉:从“赤脚医生”做起的名医
王烈泉是原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现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他从医49载,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和揭阳市名中医、省劳动模范,是广东省第八届党代表,广东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揭阳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王烈泉出生于农村普通家庭。青年时目睹农村缺医少药,不少家庭因病致贫,逐步萌发学医救人理想。1970年高中毕业后,他到村合作医疗站学医,一面当药童,一面向当时医疗站医生学医。在合作医疗站工作这几年间,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大力推广中草药治常见病,很受群众欢迎。几年后,王烈泉到揭阳县卫生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