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臁疮 第9页

臁疮 第9页

  • 白玉膏治疗臁疮。白玉膏秘方制作方法。

    白玉膏治疗臁疮。白玉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玉膏的秘方制作方法,白玉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臁疮。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玉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臁疮。...

  • 白玉膏治疗久远臁疮。白玉膏秘方制作方法。

    白玉膏治疗久远臁疮。白玉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玉膏的秘方制作方法,白玉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久远臁疮。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玉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久远臁疮。...

  • 白珏膏治疗臁疮。白珏膏秘方制作方法。

    白珏膏治疗臁疮。白珏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珏膏的秘方制作方法,白珏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臁疮。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珏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臁疮。...

  • 白胶香散治疗诸疳侵蚀,日久不愈,下注臁疮疼痛,内外踝生疮。白胶香散秘方制作方法。

    白胶香散治疗诸疳侵蚀,日久不愈,下注臁疮疼痛,内外踝生疮。白胶香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胶香散的秘方制作方法,白胶香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诸疳侵蚀,日久不愈,下注臁疮疼痛,内外踝生疮。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胶香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诸疳侵蚀,日久不愈,下注臁疮疼痛,内外踝生疮。...

  • 白及膏治疗烧、烫伤,下肢溃疡,臁疮。白及膏秘方制作方法。

    白及膏治疗烧、烫伤,下肢溃疡,臁疮。白及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及膏的秘方制作方法,白及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烧、烫伤,下肢溃疡,臁疮。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及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烧、烫伤,下肢溃疡,臁疮。...

  • 白膏药治疗杖疮,臁疮。白膏药秘方制作方法。

    白膏药治疗杖疮,臁疮。白膏药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膏药的秘方制作方法,白膏药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杖疮,臁疮。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膏药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杖疮,臁疮。...

  • 白花膏治疗痈疡痒极见骨者,臁疮孔内发痒者。白花膏秘方制作方法。

    白花膏治疗痈疡痒极见骨者,臁疮孔内发痒者。白花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花膏的秘方制作方法,白花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痈疡痒极见骨者,臁疮孔内发痒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花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痈疡痒极见骨者,臁疮孔内发痒者。...

  • 拔毒膏治疗臁疮,漏疮,一切恶疮。拔毒膏秘方制作方法。

    拔毒膏治疗臁疮,漏疮,一切恶疮。拔毒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拔毒膏的秘方制作方法,拔毒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臁疮,漏疮,一切恶疮。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拔毒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臁疮,漏疮,一切恶疮。...

  • 巴豆膏治疗发背中央肉死,及恶疮、臁疮内有毒根,久不收敛者。巴豆膏秘方制作方法。

    巴豆膏治疗发背中央肉死,及恶疮、臁疮内有毒根,久不收敛者。巴豆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巴豆膏的秘方制作方法,巴豆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发背中央肉死,及恶疮、臁疮内有毒根,久不收敛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巴豆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发背中央肉死,及恶疮、臁疮内有毒根,久不收敛者。...

  • 配制槐柳膏治臁疮50例均有效

    配制槐柳膏治臁疮50例均有效

      发生于小腿内外侧的慢性溃疡,称为臁疮,又称裙边疮、裤口毒。多由于经久站立或担负重物,致下肢脉络淤滞不畅,加之湿热之邪下迫,气滞血凝,蕴酿而成。临床以经久难以收口,或虽经收口,每易损伤而复发为特点。好发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并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配方及用法:当归15克,生地15克,防风10克,双花10克,连翘10克,透骨草15克,穿山甲15克,轻粉30克,五倍子30克,铜绿30克,乳香15克,没药9克,血竭15克,麻油500克,黄丹120克,槐枝、柳枝若干。将上药(黄丹除外)放入麻油中,文武火煎至药枯去渣...

  • 我用单味苍耳子砸猪油治臁疮2剂除根

    我用单味苍耳子砸猪油治臁疮2剂除根

      蒋立顺,男,26岁。右腿下部患臁疮,由膝至踝,皮肤青紫,不时裂纹流黄水,渐渐往四周浸淫,已年余之久,屡治不效。用此偏方2剂除根(第二次加入松香末50克),至今数月未见复发。   配方及用法:苍耳子100~200克炒黄,研成细末;生猪膘油200~300克,放青石板上,用斧子砸如糊状,边砸猪油边掺入药末,使药末与油混匀后待用。用时先将疮面用生石灰水(生石灰500克,开水4000毫升,冲泡1小时,去渣用清水)洗净,然后将药膏摊贴在疮上,外用绷带扎好,冬季5~7天,夏天3日左右取下。   百姓验证:江苏通州机械厂江国妹...

  • 我用博落迴冰片臁疮散治臁疮68例全部治愈

    我用博落迴冰片臁疮散治臁疮68例全部治愈

      主治:臁疮(俗称“老烂脚”)及一切化脓性感染。   配方及用法:博落迴100克,冰片5克。将博落迴闷成炭,研细末加入冰片即成臁疮散。用时取适量敷患处。   疗效:我用此秘方治疗臁疮68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4年,皆获治愈,治愈率100%。   注意:此偏方只准外用,忌内服。   百姓验证:李某,女,58岁,患臁疮14年不愈。经用臁疮散治疗,100天痊愈。   荐方人:江西南昌市农工中草药第一门诊部特药中医师 朱斯龙   引自:《亲献中药外治偏方秘方》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 湿臁疮采用中药湿敷疗法

    湿臁疮采用中药湿敷疗法

      湿臁疮发病多因湿热下注,下肢静脉曲张,经络阻滞,瘀血凝结,气血不通,肌肤失养而导致。笔者常采用中药湿敷疗法治疗效果较佳。   方法是:马齿苋50克,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黄柏30克,甘草10克。上药煎汤冷湿敷,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 臁疮(烂虻脚)民间方

    臁疮(烂虻脚)民间方

    【辨证】臁疮,民间称为烂虻脚。发生于小腿下1/3胫骨脊两旁(臁部)肌肤之间的慢性溃疡。 【简介】本病多由经久站立或担物负重,以致下肢络脉失畅,局部气血郁滞,复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腐烂皮肉而成。 【组成】取活蟾蜍1只(重约150克) 【制法】剖腹除内脏之后,用蜓黄泥包裹它(泥层厚约2厘米),然后放到火里煨之,煨到变炭后,去掉泥层,取出蟾蜍炭研成细末 【用法】调茶油涂患处,每日2次,连涂5—6日,即可取效。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 冰片白糖敷治臁疮

    冰片白糖敷治臁疮

      药物组成及用法  白糖10份,冰片1~1.5份。常规清创,先将冰片研粉兑入白糖混匀敷于创面,一般超过创面边缘0.8~1厘米,略高于皮肤表面,加敷无菌纱布固定。根据气温的高低换药,一般日换药1次。气温高,渗出多,每日换药2次,同时增加冰片的用量。   病例举例  于某,男,70岁。1991年4月3日初诊。左小腿溃疡已40余年,经两次植皮及其他疗法治疗,效果不显。症见左小腿胫前内有约50平方厘米的靴型凹陷溃疡面,肉色灰黯,脓水稀薄有尸臭味,创面周围色素沉着,凹陷性水肿,小腿后面静脉曲张。自服四环素,去痛片(...

  • 药膏外敷治愈老年难愈性臁疮

    药膏外敷治愈老年难愈性臁疮

      笔者于1996年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退休医生缐湧与中医疮疡专科医生苏文翰合办的中医诊所,学习其辨证论治理论及运用传统膏、丹治疗疾病的经验,受益匪浅。笔者曾用加味生肌玉红膏及西药外敷成功治愈1例老年难愈性臁疮,现报告如下。   病例   郭某,男,82岁,2010年4月7日初诊。   患者既往左下肢静脉曲张,1978年合并左下肢静脉炎、瘀积性溃疡,左小腿皮肤紫暗瘀黑,左踝部皮肤时有破溃;曾于某综合医院住院治疗未完全治愈。2010年3月饮用人参酒后再次发作,左踝部溃疡流脓痒痛,经输液抗感染、口...

  • 老烂脚“臁疮”中药湿敷“溻法”

    老烂脚“臁疮”中药湿敷“溻法”

        春三月,雨水多,湿气重,赤脚走路或下农田干活的人群,足部皮肤容易受污水中的病毒感染,造成溃疡破损,出现“老烂脚”。     “老烂脚”是南方地区较为多见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为“臁疮”,主要表现为腿足部皮肤上有豆般大小的疮口,肉芽组织暗红、渗黄液,周围皮肤变黑,有痒痛感。用中药解毒化湿汤湿敷,效果不错。     中药湿敷,古称“溻法”,首见于《肘后备急方》,是将无菌纱布用熬制好的中药药液浸透,敷于患处,通过药液的渗透及冷、热原理,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及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 治久不收口老烂腿(臁疮)

    治久不收口老烂腿(臁疮)

    取1斤豆腐渣炒热后,敷于患处,用布包好, 日换1次,可治愈久不收口的老烂腿。...

  • 大黄甘草治臁疮

    大黄甘草治臁疮

      方药  生大黄15~21克,甘草3~5克。   用法  先将大黄研极细末,另取甘草捶碎,去净纤维,取细粉,共搅匀。先用温开水洗净疮面,揩干后均匀撒布药粉,再用“千层”  (又名“千张”或“百叶”,为纯黄豆制成品,以薄而韧者为良)覆盖包好。如有渗出液外流,可听其自然,第2天再洗。每日换药1次。轻者换药3~5次,重者8~9次,即可新生肉芽。此时不可再洗,药粉可少用或不用,但“千层”必须每日换1次。当结痂牢固时会发生痒感,不可揭去痂盖,隔5~7日或7日以上,痂盖会自然脱落。   说明  大黄有抑菌作用,善治痈疡肿毒、...

  • 大黄甘草 巧治臁疮

    大黄甘草 巧治臁疮

    笔者临床用生大黄、甘草治疗臁疮,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生大黄15克,甘草3克。用法:先将大黄研极细末,另取甘草捶碎,去净纤维,取细粉,共搅匀。先用温开水洗净疮面,揩厂后均匀撒布药粉,再用“千层”(又名“千张”或“百叶”,为纯黄豆制成品,以薄而韧者为良)覆盖包好。如有渗出液外流,叮听其自然,第2天再洗。每口换药1次。轻者换药3-5次,重者 8-9次,即可新生肉芽。此n寸不可再洗,药粉可少用或不用,但“千层”必须每日换1次。当结痂牢固时会发生痒感,不可揭去痂盖,隔5-7 日或7门以上,痂盖 会自然脱落。 江...

  • 臁疮分型辨治 典型医案

    臁疮分型辨治 典型医案

      臁疮是发生于下肢经久不愈的溃疡,常继发于下肢静脉功能障碍性疾病,关于臁疮历代医家均有较详尽的论述,《疡医心得集》载:“臁疮者,生于两臁,初起发肿,久而腐烂或津淫搔痒,破而脓水淋漓……”,其表现为以小腿下部内外侧溃疡,经久难愈,愈后不久又溃为特征,故又称为老烂腿、裙边疮、裤口毒等。多由久立或负重,日久耗伤气血,致小腿筋脉横解,青筋显露,郁阻脉络,影响气血运行,复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而成;或因小腿皮肤破损染毒,虫咬湿疹而诱发。病变部位大多在内踝上三寸处(内臁),内侧多于外侧,以痒痛、红肿、糜烂、溃烂、疮口下陷,...

  • 黄瓜水治臁疮

    黄瓜水治臁疮

    老烂脚又叫小腿慢性溃疡,中医叫臁疮,多由于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 处方:老黄瓜数条,浸雪水中加明矾少许,封置隔年,滤出液体,色呈澄清而黄。用此黄瓜水涂洗患处。 功效:黄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功效。明矾性寒味酸涩,具有燥湿、止血、收敛、止痒功效。故此黄瓜水可治老烂脚。 (马宝山)...

  • 治臁疮方

    治臁疮方

    枸杞子30克烘干,轻粉1克,密陀僧3克,冰片0.5克,分别研极细粉末。凡士林100克,加热熔化,倒入以上药粉,调成软膏。清洁疮面后,外涂药膏,局部包扎,隔日换药1次,治疗4周即可痊愈。 用于臁疮。(注:发生于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为外科常见病;又名裙边疮、裤口毒,俗称老烂脚;其特点是疮面长久难以收口或虽已收口,但每因损伤而易复发。好发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担负重物并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者)。...

  • 四畔理论指导下的行卫围针法在臁疮治疗中的应用

    四畔理论指导下的行卫围针法在臁疮治疗中的应用

    四畔理论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刘明教授提出的中医外科特色理论。“四畔”是指外科病灶周围组织,四畔理论指出疮疡周围可表达疾病的盛衰与转归。该理论不仅重视对疮面的治疗,同时兼顾对疮面四周的处理,以促进疮面愈合。四畔理论包括“四畔辨证”和“四畔疗法”,其中外治疗法包括“膏药疗法”“围敷疗法”“熏洗疗法”“热熨疗法”等,外治药物包括大...

  • 治臁疮 温经散寒除湿

    治臁疮 温经散寒除湿

      杨某,男,77岁,2012年11月7日初诊。   主诉:左胫骨内侧皮肤溃疡6年余。患者因为多年站立劳累,致左下肢静脉曲张,左胫骨内侧1/3处皮肤溃疡。6年来辗转治疗,以中西药物注射内服、外用,溃疡面未愈。   刻诊:患者近2个月来溃疡处疼痛加重,需拐杖方能行走,行走时感小腿胀沉重,休息及抬高患肢后可暂减轻。查:左胫骨内侧有10厘米×5厘米大溃疡面,疮口下陷,疮面色灰白,有污灰色组织覆着,且见较多暗红色渗液;触之易出血,疮面周围形成黑褐色色素沉着;小腿肤色暗红浮肿,触之肤温较凉,中上段有1...

  • 臁疮经久不愈 顾氏外科诊治慢性下肢溃疡

    臁疮经久不愈 顾氏外科诊治慢性下肢溃疡

      臁疮经久不愈,必然有“虚”、“瘀”的存在,且常常“因虚致瘀,因瘀致虚”,互为因果,成为疮面难以愈合的两大原因。以“虚”、“瘀”为本,“腐”为标,“虚甚瘀重”、“瘀甚虚重”作为基本病机。   急性感染期,邪毒(湿热邪毒)炽盛,当用大剂清热利湿解毒之品祛邪外出为先,迅速截断扭转病势;好转缓解期,正虚邪退,当中病即止,清...

  • “老烂腿”也叫“臁疮腿”中医内治外治法

    “老烂腿”也叫“臁疮腿”中医内治外治法

    “老烂腿”也叫“臁疮腿”,是静脉曲张或浅表静脉炎的并发症,也可以发生于深静脉血栓综合征。病变部位多在下肢小腿,在急性期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小腿的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结节或大面积结块,均有色素沉着。一般病程较长,由于皮肤的干燥,脱屑,逐渐发展至破溃,创面逐渐扩大,不易愈合,中医属“恶脉”,多因久劳,热盛湿凉,血瘀络脉而致。文献有“裤边疮”“裙边疮”之称,多发生于长期站立、负重行走,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 臁疮(秘方数:12)

    臁疮(秘方数:12)

    本病是发生于小腿下三分之一胫骨脊两旁、踝部皮肤和肌肉之间的慢性溃疡。因其发病部位在裙边,故又称“裙边疮”。患病后长年不愈,俗称“老烂脚”,现代医学称小腿慢性溃疡。臁疮患者多有经久站立工作史,患肢多有下肢静脉曲张病;溃疡发于小腿下三分之一处,踝骨上端的内外侧,而以内侧为多。溃疡日久不愈,疮口凹陷,边缘形如缸口,疮面肉色灰白,流溢灰黑或带绿色秽臭脓水,若疮面碰伤或损伤血管,容易出血。溃疡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可伴有皮炎、湿疹。本病常反复发作,在发作时先痒后痛,焮红漫肿,继则溃烂蔓延很快。如疮面肉色较红,脓水变稠,此为将敛之...

  • 恶疮臁疮 委中穴放血等针灸疗法

    恶疮臁疮 委中穴放血等针灸疗法

    有些脓液多且严重而顽固的恶疮、溃疡,病程长,病位深,范围大,难敛难愈。这种疾病可以采用委中穴放血等针灸方法,还可参考外用药。豆腐渣就是其中一味良药。 《不药良方》提到:豆腐渣治一切恶疮,无名肿毒,用豆腐渣,在砂锅内焙热,看红肿处大小,制成饼子贴上,冷即更换,以愈为度。《养素园传信方》记载:生豆腐渣捏成饼,如疮大小,先用清茶洗净,绢帛拭干,然后贴上,以帛缠之,一日一换,其疮渐小,肉渐平。 豆腐渣可以单用,也可合用其他药物。《三湘医萃·医话》记载:余行医之初,每见村人患皮肤溃疡,脓水淋漓,终年不愈...

  • 中医治疗痿病,阴吹,异位妊娠,虚劳,臁疮的典型病案

    中医治疗痿病,阴吹,异位妊娠,虚劳,臁疮的典型病案

    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金元时期李杲所著《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立方理论可溯源到《素问·至真要大论》,其中有“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的记载。后原方在《脾胃论·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中有记载,主治“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补中益气汤主治中气不足,脾胃气陷。患者多见面色萎黄,或面白虚浮,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肢软,腹泻便溏,自汗,下血,带下,发热,头痛,渴喜温饮,舌质淡,舌苔薄白等。 李杲立...

‹‹ 5 6 7 8 9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