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汤 第6页
-
川芎石膏汤(《宣明论》卷三。)治疗风热上攻头面,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满淋闭,眼生翳膜,中风偏枯。目疾时发,壅生翳膜,烦躁多渴,疮癣皴揭。川芎石膏汤(《宣明论》卷三。)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川芎石膏汤(《宣明论》卷三。)的秘方制作方法,川芎石膏汤(《宣明论》卷三。)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风热上攻头面,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满淋闭,眼生翳膜,中风偏枯。目疾时发,壅生翳膜,烦躁多渴,疮癣皴揭。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川芎石膏汤(《宣明论》卷三。)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风热上攻头面,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满淋闭,眼生翳膜,中风偏枯。目疾时发,壅生翳膜,烦躁多渴,疮癣皴揭。...
-
柴胡石膏汤治疗妊妇伤暑,头痛恶寒,身热躁闷,四肢疼痛,项背拘急,口干燥。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柴胡石膏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柴胡石膏汤的秘方制作方法,柴胡石膏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妊妇伤暑,头痛恶寒,身热躁闷,四肢疼痛,项背拘急,口干燥。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柴胡石膏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妊妇伤暑,头痛恶寒,身热躁闷,四肢疼痛,项背拘急,口干燥。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
-
反复头痛十年 方用芎芷石膏汤合止痉散化裁
刘某,男,29岁,2015年7月14日初诊。主诉:反复头痛十年,加重半个月。 现病史:面色红,晨起头痛明显,每日发作一次,每次持续两个小时,以太阳穴附近为主,伴有跳跃性疼痛,发作时手脚发麻乏力,疼痛甚则流眼泪,头痛与气温变化无关。舌质红,苔白,脉滑数。脑部CT检查未见异常,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乃风热头痛,治当祛风止痉,散热止痛,方用芎芷石膏汤合止痉散化裁。 处方:川芎30克,白芷15克,生石膏30克,藁本15克,羌活15克,杭菊花15克,葛根50克,全蝎...
-
牙龈炎处方:竹叶石膏汤
凌某,女,72岁。2018年4月11日初诊。诉平时性情急躁,舌尖自我感觉热,舌边破皮,牙龈冒火肿痛,口唇冒火红肿、疼痛,苔薄黄,脉数。 诊断:牙龈炎(上焦热火炽盛)。 治法:清胃泻肺、平肝泄火。 处方:竹叶石膏汤、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生石膏50g(先煎),知母10g,芦根20g,炒山栀10g,地骨皮10g,露蜂房6g,白芷10g,骨碎补10g,竹叶10g,藿香10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2018年4月18日二诊:药后诸症渐减,牙龈肿痛亦除,前方既...
-
不寐失眠,厥阴阳明合病 处方用竹叶石膏汤
治疗恶梦、情绪烦躁,中医多从肝郁、肝火论治,但临床中有些患者的肝郁、肝火可能只是病理状态下伴见的病机,并非核心病机。本案从厥阴阳明入手,治以辛寒清热、甘寒养津,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关某,女,60岁,2022年2月16日初诊。主诉:眠差、恶梦、烦燥多年。患者多年来眠差,入睡则恶梦纷纭,平时脾气急躁,动则易怒。刻诊:精神尚可,面色潮红,情绪急躁,易发脾气,舌边口唇溃疡,怕冷,夏天汗多,口干口苦,口渴欲饮,饮水多,饮凉无不适,眠差,多梦,尿频,无起夜,大便干结不畅,3~4日一行,舌暗红苔黄腻,右关洪...
-
治外感发热100例“柴芩石膏汤”
外感是指人感受六淫、疫疠之气等外邪。病邪或先侵犯人体皮毛肌肤,或从口鼻吸入,均自外而入,初期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外感发热。对于此类发热虽不算什么大病,但其发热会导致一系列不适,诸如头痛、乏力、呕吐、口渴等,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如心肌炎、关节炎、肾炎一类变证。因此,应及早治疗。自2002年来,我们以经方小柴胡汤为基础,自拟“柴芩石膏汤”,具有退热解毒、外透内清之功,用治外感发热100例,退热效果良好。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0克,石膏30克(先煎),连翘15...
-
小青龙加石膏汤外用灌肠治疗小儿外感
小青龙加石膏汤首载于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方由麻黄、桂枝、白芍、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石膏9味药物组成。该方是为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结而致的咳喘证而设。笔者近年来临床用该药煎煮后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咳而喘逆,饮邪郁而化热者多例,疗效快捷,收效十分满意。现择验案2则报告如下。 典型案例一 付某,男,22个月,2018年3月28日初诊。其母代诉。该患儿于2周前,不慎外感风寒,发热恶寒(体温38.8℃),咳喘,他院诊为肺炎,收入院治疗。经治疗发热退,症状得以缓解,唯咳喘不减,...
-
感染新冠后高烧乏力 方用八味回阳饮合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加减
余某,女,48岁,2023年2月7日初诊。主诉:新冠感染后乏力1个月余。患者自诉2022年12月19日感染新冠后高烧5日,伴见咽痛、鼻塞、咳嗽、乏力等,后诸多症状消失,唯乏力未愈。刻下:全身乏力,四肢酸软,劳累后易喘气,气短,头晕,眠差,眠浅易醒,日间疲劳嗜睡,精力不济。平素常有胃脘隐隐不适,口干、口苦,纳差,易上火,排便不畅,大便干,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质干。因远程,无法脉诊。 辨病:虚劳(津气两伤,脾胃不和)。 方用八味回阳饮合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加减:党参100g,麦冬150g,五味子15...
-
张琪用柴胡石膏汤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
1981年秋天,我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跟随著名的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进行临床实习,张琪经常用柴胡石膏汤治疗无名高热,获得了极好疗效。张琪给我讲了一个治疗烧伤的验案,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他说了这样一段经历:1953年夏天,牡丹江市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烧伤数百人。黑龙江省卫生厅立即组织了一个医疗队前去救援,他作为唯一的一名中医也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救援活动。 当时伤员中因伤口感染而发高烧的十居七八。由于伤员人数太多,打消炎针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他用大铁锅熬柴胡石膏汤给发热的患者服用,每人每次一碗,...
-
浅析叶天士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经验
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家,善活用经方,在《临证指南医案》[1]中选用仲景方近70首,其以《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为理论基础,重视主症主药,顾原方原则而不失灵活运用,扩展了经方的诊治范围及加减用药规律,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活用经方的理论依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伤寒论》的经典方之一。《临证指南医案》共载此方11处,用于治疗咳嗽、喘、失音、肿胀、斑疹等多种疾病。本文从叶氏医案入手,浅析叶天士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经验。 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适应证病因病机分析 纵观《临证指南医案》全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主...
-
竹叶石膏汤适用于里证 阳证 虚证 热证
竹叶石膏汤是《伤寒论》中治疗热病后期阴伤低热、津亏体力不足的方剂,因此被称为清补之方。临床上此方应用十分广泛,为养阴清热补虚之典范,今笔者试从《伤寒论》所述及其方证角度探析阐释这一经典方剂,为临床应用此方提供参考。 《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竹叶石膏汤方由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七味药组成。本方是张仲景用于调理热病后期的清热养阴方,具有退虚热、消烦热、养气力、止汗、解渴、止呕、止咳等功效。 竹叶石膏汤适用于里...
-
痉症温病后期 余热未尽 竹叶石膏汤合益胃汤加味
周某,男性,14岁,2010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发烧,引发病毒性脑炎,在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20天。出院时各项体征基本正常,无头晕、咳嗽、咯痰等症;但四肢及头部无规律性震颤抽搐仍未改善,偶尔有自觉性发烧,测体温正常。为了进一步治疗,寻求中医诊治。 刻诊:患者头及四肢无规律性震颤抽搐,双眼睑跳动;小便黄,大便调,无头晕、纳差、嗜睡、失眠、无步履不稳等症状,无颈项强直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信息,脑电图提示脑电位信号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