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虎汤 第3页

白虎汤 第3页

  • 治脂膜炎 用柴胡桂枝汤合白虎汤加味

    治脂膜炎 用柴胡桂枝汤合白虎汤加味

      安某,男,34岁,银行职员,1997年3月6日初诊。   诉:皮下结节,发热,反复发作2年,加重4个月。患者2年来无原因,胸、腹、背、四肢不断散在发生皮肤红斑,皮下结节,伴有发热。初期局部红肿斑块,疼痛,小如钱币,大如掌面,伴有畏寒,发热,肌肉关节疼痛,倦怠,纳减,恶心等症状。7~10天后红肿面积缩小,局部变硬,颜色变暗,形成皮下结节。小者如花生米大,大者如核桃,少数局部化脓感染。一般3~4周,少数1年以上消退。   患者每年冬季发病少,其他季节天气变化加重。素常自汗,易患感冒,饮食可,两便调。近4...

  • 白虎汤加减运用治疗多种疾病

    白虎汤加减运用治疗多种疾病

      白虎汤药物组成及功效   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清透阳明胃热的作用,是中医清热泻火的代表方剂。   张仲景说白虎汤是治“表里俱热”的,即从里到外,由外到里都热透了,病人在身热(多是高热)的同时,出汗,不怕冷反怕热,口干舌燥,欲饮水、脉大有力。后世将白虎汤类证总结为四大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石膏清热效极佳   白虎汤方中石膏是大寒之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石膏的清热作用无与伦比,尤其是治疗外感发烧,更是药到病除,因为石膏不仅寒凉,...

  • 中医清法 代表方:白虎汤

    中医清法 代表方:白虎汤

    所谓清法,就是用寒凉性质(如苦寒、甘寒等)的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石膏等,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火热之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一切热性病和杂病,以及脓疡症出现热象者,以达到祛火解毒的目的。《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热者寒之,温者清之”,就是其立论依据和应用原则,汉代大医家张仲景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治疗温热疾病的著名方剂,至今仍应用不衰。 虽然不同的里热证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都常见有发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 灵活用白虎汤常能收到较好疗效

    灵活用白虎汤常能收到较好疗效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有清热生津之功,常用于大汗、大热脉洪大的阳明气分热盛证。但笔者通过辨证论治,将本方灵活用于其他疾病常能收到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王某,男,46岁,烫伤19小时入院。 患者全身多处烫伤,总面积70%,其中Ⅱ度、深Ⅱ度占51%,西医诊断为重度烧伤。入院5天后,患者创面渗出多,口渴喜冷饮,呕吐不能进食,大便3天未解,请中医会诊。诊见:舌质红,苔黑而干,脉滑数,体温37.5℃,脉搏88次/分, 血压168/103毫米汞柱。 辨证:阳明经腑实热盛。治宜清热生津,...

  • 白虎汤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伴发热中的应用

    白虎汤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伴发热中的应用

    在医疗技术迅猛发展及医疗资源深度挖掘的今天,许多危重症患者得以救治的同时,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多重耐药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而且常伴有发热症状[1]。因此使患者的病情更复杂、病程更长,使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2],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多重耐药菌感染所致炎症的治疗,需要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一方面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另一方面治疗效果也不理想[3]。笔者临床观察发现,应用白虎汤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伴发热患者,其体温明显下降,病情好转,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

  • 高热温热病 高烧不退烦渴多饮 白虎汤

    高热温热病 高烧不退烦渴多饮 白虎汤

    高热大渴多见于各种温热病中,表现为高热(体温在39℃以上)和大量汗出同时出现,伴见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脉洪大有力,中医称之为阳明经热盛。 中医学认为,引起高热大渴的病因为外感寒邪,入里化热,迫津外泄,属气分实热,因热邪炽盛,故见壮热面赤,内热熏蒸,迫津外越,则见大汗出,热灼胃津,则见烦渴引饮。常以《伤寒论》之白虎汤治疗。 组成 生石膏100克,盐知母15克,粳米30克,甘草10克。 功用 滋阴降火,清热生津。 主治 高烧不退,出汗较多,烦渴多饮。 组方依据 阳...

  • 清胃护肾 白虎汤和增液汤

    清胃护肾 白虎汤和增液汤

    叶天士在《温热论》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本意是,在用甘寒之品清阳明气分热邪时,应该适当加入咸寒之品固护肾液,因为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所以在清阳明气分热邪护胃津的同时,要注意在甘寒清气的药方中适当加入滋补肾阴的咸寒之品,即“清胃护肾”。这就是“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含义,其中包含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学思想。 用这种“清胃护肾”的观点来分析一下白虎汤和增...

  • 白虎汤证是阳明证三阶段之一

    白虎汤证是阳明证三阶段之一

    笔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坐诊带教时,常有跟诊学生问怎么理解《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以下为笔者对此条文的理解。 古今医家多认为176条有误 关于176条,自古以来,颇多争议。 有认为是“白通汤证”者,如《金匮玉函经》云:“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王叔和注:“旧云白通汤,一云白虎汤,恐非。”近代医家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ldquo...

  • 白虎汤的方证

    白虎汤的方证

    全国名中医黄煌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他重视方证相应、药证相应,主张从仲景原文入手,剖析每一经方乃至其中每一味药物的关键指征,掌握经方的配伍规律和主治特点。笔者有幸侍诊,观其在临床上灵活化裁经方治疗疑难杂病屡获良效。兹将黄煌对白虎汤的认识与应用经验介绍给读者。 白虎汤的方证 白虎汤证白虎汤的适应症,虽历代医家认识不一,但一般均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为应用依据,黄煌认为这种归纳比较简略,不便于初学,强调要认识白虎汤汤证,必须了解石膏证与知母证。 白虎汤以...

  • 同行泯恩仇 一剂白虎汤

    同行泯恩仇 一剂白虎汤

    乾隆年间,叶天士和一位叫薛雪的医生在当时都享有很高的声望。有一年,苏州流行大瘟疫,官府为救治百姓,在当地设立医局,规定名医轮流坐诊。这一天,医局里来了一名更夫,全身浮肿,皮肤肿成了黄白色。 薛雪给这更夫诊脉后,对他说:“你的病很重,没法治了。”当这位更夫正要出门的时候,正好碰上叶天士来医局。叶天士听了更夫的讲述后,便说:“你这病是由于烧蚊香中毒引起的,不用害怕,吃两剂药就会好的。” 薛雪认为叶天士这是在有意让他难堪,心中又恼又恨,回家后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

  • 清热利尿防暑伤  果品之中白虎汤

    清热利尿防暑伤 果品之中白虎汤

    果品之中白虎汤, 清热利尿防暑伤。 翠衣更是生津剂, 多食助湿脾不康。 【注解】白虎汤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制的治疗气分热盛的千古名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药组成。把西瓜比作“白虎汤”,是说西瓜清热解暑的效果神奇。《本草逢原》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rd...

  • 腰背冰凉,全年背凉处方,四逆散合白虎汤

    腰背冰凉,全年背凉处方,四逆散合白虎汤

    验案 腰背冰凉 2007年5月间,一中年男性,三十六七岁,系街道上联防队员,人身高体壮,慕名找到我,说: 全年背凉,尤其是腰以下冰凉似铁,晚上睡觉要盖两三床被子,还不热,再要加用暖水袋才行。 曾在中医研究所,市中医院专家门诊看过吃过半年的药都治不好。 又寻访民间老中医看过几位也是没有效果。这一片大家都说你看病还行,不瞒你说,就是想找你试一试。 看来又是一个老江湖了,我又遇到怪病了。 吃过人参、鹿茸、黄芪、当归、干姜、附子;特别是附子一味药曾用到过100g;...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