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中汤 第5页

理中汤 第5页

  • 白术理中汤治疗脏中积冷,立夏后泄泻时作,或小腹疼痛。白术理中汤秘方制作方法。

    白术理中汤治疗脏中积冷,立夏后泄泻时作,或小腹疼痛。白术理中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术理中汤的秘方制作方法,白术理中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脏中积冷,立夏后泄泻时作,或小腹疼痛。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术理中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脏中积冷,立夏后泄泻时作,或小腹疼痛。...

  • 安蛔理中汤治疗蛔厥。,安蛔理中汤秘方制作方法。

    安蛔理中汤治疗蛔厥。,安蛔理中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安蛔理中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安蛔理中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蛔厥。,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安蛔理中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蛔厥。...

  • 安蛔理中汤治疗蛔厥,手足冷。,安蛔理中汤秘方制作方法。

    安蛔理中汤治疗蛔厥,手足冷。,安蛔理中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安蛔理中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安蛔理中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蛔厥,手足冷。,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安蛔理中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蛔厥,手足冷。...

  • 安蛔理中汤治疗小儿吐蛔,虫死不能动者,脾败不能养虫也。,安蛔理中汤秘方制作方法。

    安蛔理中汤治疗小儿吐蛔,虫死不能动者,脾败不能养虫也。,安蛔理中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安蛔理中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安蛔理中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小儿吐蛔,虫死不能动者,脾败不能养虫也。,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安蛔理中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小儿吐蛔,虫死不能动者,脾败不能养虫也。...

  • 口渴年余 予附子理中汤加味

    口渴年余 予附子理中汤加味

    黄某,男,71岁,2012年5月初诊。 口渴年余,屡经西医治疗乏效。改予中医养阴清热剂仍无效,且腹泻不止。于重庆某医院多次系统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刻诊:口渴,入夜尤甚,然饮水不多,全身乏力,稍怕冷,腹胀,纳差,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证属脾肾阳虚,痰湿内停,宜温肾健脾,祛痰除湿,予附子理中汤加味。 处方:制附片10克,党参10克,焦白术12克,干姜6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石菖蒲6克,苍术12克,藿香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二诊:服药5剂,口渴略减,全身稍觉有力,腹胀、便...

  • 肛门潮湿(寒湿下注)附子理中汤加味

    肛门潮湿(寒湿下注)附子理中汤加味

    柯某某,男,62岁。2017年3月21日初诊。诉头晕,伴肛门潮湿、有黏液且质稀量多、偶有坠痛感、神疲乏力、腹胀纳呆、食后嗳气、舌红、苔薄黄润、脉细滑等症。有头晕病史。 诊断:肛门潮湿(寒湿下注)。 治法:温补脾肾、芳香化湿。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味:苍术30克,麸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大腹皮15克,山药20克,芡实20克,木瓜20克,木香(后下)10克,马齿苋30克。10服,每日1服,水煎服,分2次温服。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

  • 疼痛验案从脾胃论治 附子理中汤为主

    疼痛验案从脾胃论治 附子理中汤为主

    董筠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五批学术继承人,先后师从俞荣青、徐景藩、周仲英等名医,长期致力于脾胃病的学术及临床研究,临证经验丰富。董老师常告诫我们“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其深谙医理,精于辨证,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常可揆度奇恒,知常而达变,善用变法布阵处方,帅药征病,多药到病除。兹就董老师用附子理中汤为主,从脾胃论治消化系统以外的疼痛验案,撷取3则。 1 . 痛热似表却里证,虚阳上浮病不同 男,39岁,职员。2014年8月14日首诊。患者自诉2周前出现头痛目...

  • 主治便秘病 方由理中汤枳术汤化裁

    主治便秘病 方由理中汤枳术汤化裁

    章浩军,福建中医药大学隶属龙岩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优异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承继作业辅导老师、“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30余载,善用经方医治久利(溃疡性结肠炎)、胃痞(缓慢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胃脘痛(胃溃疡)、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掌管并参加省、市科研课题8项,主编《伤心疼悟》《六经辨治脾胃病》等专著,并在国家级、省级揭露宣布60余篇...

  • 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胃气上逆

    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胃气上逆

    病案:胡某,女,48岁。患者近半年 胃脘部时常有气逆上冲感常伴振水声, 不容易消化,排气多,大便不干,量少,多 梦,腰酸,行走时间长则酸困难忍,无法 继续行走,劳累后眼睑及下肢浮肿,怕冷 甚,舌质淡胖或舌边齿痕,舌苔白滑,舌 底瘀滞,脉偏沉细无力。既往史:患糖尿 病5年,子宫切除术后3年。胃镜示:反 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示: 胃窦幽门型黏膜呈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用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处方:附子 15克(先煎4小时),云苓60克,炒白术、生 姜各30克,红参6克(另煎兑人),炙甘草 15克,桂枝12...

  • 进食后呕吐丁蔻理中汤治

    进食后呕吐丁蔻理中汤治

      李某,女,40岁,村民。2002年5月25日初诊。患者自诉进食后呕吐已持续半年。既往无胃病史,于发病前无明显诱因,每于进食后2~3小时则呕吐,多在一次内吐出全部未消化之胃内容物乃止。且胃脘部有阵发性膨胀,进食后尤甚,但无疼痛;每餐只能进食稀粥少许,每日多餐;大便溏而量少,1~2天一次。发病至今已消瘦十余斤,月经亦未见来潮,自觉神差肢乏,屡经中西医药治疗未效。经X线胸部透视及胃肠道钡餐透视和摄片示为:胃位置较低,蠕动较弱,胃幽门梗阻。   观患者见其倦怠,消瘦,面色萎黄,肌肤枯槁。腹部平软,胃脘部无明显压...

  • 自创柴胡桂枝理中汤合三才封髓丹医治口腔溃疡

    自创柴胡桂枝理中汤合三才封髓丹医治口腔溃疡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方得祚,自创柴胡桂枝理中汤合三才封髓丹医治口腔溃疡。 患者安某某,女性,45岁。因间断性口腔溃疡重复发生2年于2018年4月10日初诊。自述近2年来口腔溃疡重复发生、疼痛,溃疡发生于舌、齿龈、唇内侧等处,位置不固定。曾服甘草泻心汤有所减轻,但仍重复发生。查其口唇内侧及齿龈处,可见3处片状溃疡,舌红、苔白,双关脉弦紧,双尺脉虚。此乃水火失济。法当散中焦之寒,收敛在上浮游之火。方药如下: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半夏6g,桂枝12g,白芍12g,干姜8g,白术10g,生地15g,黄...

  • 腹泻四个月方用附子理中汤化裁

    腹泻四个月方用附子理中汤化裁

    钟某,男,54岁,2015年6月16日初诊。主诉:腹泻四个月。 现病史:大便不成形,每日4~5次,无腹痛,无肛门灼热感,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紧。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无药物以及食物过敏史。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患者腹泻乃因脾胃虚寒所致,治当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为主,方用附子理中汤化裁。 方药:熟附子15克,党参20克,炒白术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10克,花椒10克,山药30克,海螵蛸20克,陈皮15克,生麦芽15克,黄芩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合理中汤,黄芪建中汤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合理中汤,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指不同疾病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且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1]。慢性胃炎按照胃镜形态学观察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及伴随其他疾病的胃炎。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对胃炎的研究更加深入,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是肠道慢性疾病,多数与冷饮、冰镇食物进入肠胃后由于温度太低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有关。研究认为,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是抑酸止痛、保护胃黏膜、抗菌,但疗效一般,复发...

  • 理中参梅汤是理中汤和参梅养胃汤的合方

    理中参梅汤是理中汤和参梅养胃汤的合方

    赵某,男,24岁,学生。2020年7月31日初诊。诉:胃脘部隐痛,善食易饥,腹胀易腹泻。头胀,人乏力。2018年饮食不适始,至今有加重。舌红略开裂,苔薄白,面色略黄,平时不出汗。腹部胀气,遇冷大便不成形。脉左右轻取脉濡,中深取寸关有力伴有珠滑,尺无力。患者素体口干舌燥,为胃阴不足,饮食不节,中焦虚寒,伴外感风寒。 方药:理中参梅汤加九味羌活汤。乌梅10 g,北沙参15g,山楂12g,红花6g,蒲公英15g,丹参12g,甘草6g,炒白芍15g,当归10g,补骨脂15g,炒木香6g,羌活6g,独活6g,白芷6...

  • 理中汤治疗咳嗽从“胃气”论

    理中汤治疗咳嗽从“胃气”论

    咳嗽, 是肺病科最常见的症状[1], 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1], 西医关于咳嗽的分类、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同时还增加了中医中药治疗, 肯定了中医药在治疗咳嗽这一病证时的独特疗效。 在中医中, 咳嗽既是症状, 又是病名, 是指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作声, 咯吐痰液的病证。临床上咳嗽常见的证型有肺阴亏虚证、肺肾阳虚证、胃气上逆证、肝火犯肺证、风邪伏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等[2]。除了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的方药外, 各临床医师也在临床...

  • 中医治寒证 代表方剂:理中汤

    中医治寒证 代表方剂:理中汤

      中医的寒证大体分为外寒、内寒两大类,外寒由于感受外界的风寒所引起,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寒感冒,麻黄汤就是治疗外寒的代表方。内寒由于人体的阳气不足引起,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人就会怕冷、乏力困倦、精神不振、大便溏泻、小便清长等等,根据所虚的脏腑不同,又有脾阳虚、肾阳虚、表阳虚等区别。温补脾阳、治中焦虚寒的代表方剂——理中汤。   理中汤药物组成及功效   先来看个病例:   一女性病人,25岁,患腹胀如鼓,每到夜晚加重,胀得难以入眠,晚饭也不敢吃,不停地放屁,放屁后腹胀稍...

  • 扁桃体肿大处方理中汤加黄连

    扁桃体肿大处方理中汤加黄连

    □ 张英栋 郭冉冉 张瑞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扁桃体是全身淋巴系统的一部分,通常被视为防御细菌和其他外来致病因子入侵的“屏障”。如果切掉扁桃体就等于是破坏了“屏障”,从人体的整体和长远健康来看,显然是弊大于利。选择手术的患者多数认为即使是“屏障”,但是扁桃体肿大后会影响呼吸,带来潜在风险,应该切除。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扁桃体消肿,同时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还会选择“扁桃体切除术”吗? 病案...

  • 罗天益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

    罗天益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

      在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中,有“初为热中,末传寒中”之说,李东垣对“热中”论述多而对“寒中”较少论述。   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载一案,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可供参考。   “真定府武德卿,年四十六岁。至元丙子三月间,因忧思劳役,饮食失节得病,肢体冷,口鼻气亦凉,额上冷汗出,时发昏愦,六脉如蛛丝……今德卿形证,乃阴盛阳虚,苦寒之剂,非所...

  • 用独参汤与附子理中汤救治虚脱

    用独参汤与附子理中汤救治虚脱

      中医挽危救急,气脱多用人参,阳亡多用附子,代表方剂分别为独参汤和四逆汤。通常认为救急之方多宜药单力纯,配伍过多反有掣肘之嫌,故附子理中汤较少用于阳亡、气脱者。喻嘉言在《寓意草》中载一案,用独参汤与附子理中汤救治虚脱,可供参考。   “袁继明素有房劳内伤,偶因小感,自煎葱姜汤表汗,因而发热,三日变成疟疾。余诊其脉豁大空虚,且寒不成寒,热不成热,气急神扬,知为元阳衰脱之候。因谓其父曰:令郎光景,窃虑来日疟至,大汗不止,难于救药。倘信吾言,今晚急用人参二两,煎浓汤预服防危。渠父不以为意。次日五鼓时...

  • 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

    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

    通常认为,四逆汤是治疗少阴病的主方,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   四逆汤可用于治疗太阴病,但理中汤一般不用于治疗少阴病。即使是附子理中汤,也是以治疗太阴病为主的。   读清代医家郑重光《素圃医案》,见郑氏治疗三阴病,每以理中汤收功。更见书中有用理中汤和附子理中汤治疗少阴病者,录之可供参考。   “又如汪君,庚申年在瓜镇,时九月杪,得伤寒。初幼科医治,先发表,即大汗如水。继和解而热不退,益增烦躁。再投白虎、凉膈,即神昏默睡,唤亦不醒,摇之惟开目而已。病至十九日,自郡迎余至瓜...

  • 理中汤与桂枝人参汤

    理中汤与桂枝人参汤

      《伤寒论》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别切)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治疗表里同病,《伤寒论》中有先表后里法,有急当救里法,也有表里同治法。本证表证未解,里证又起,外有发热,内有利下,治以桂枝人参汤解外温里,属表里同治法。   从药物组成看,桂枝人参汤即由理中汤...

‹‹ 1 2 3 4 5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