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儿 第318页

小儿 第318页

  • 小儿脱肛

    小儿脱肛

    脱肛,是直肠粘膜或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外脱出于肛门之外的病证,多见于13岁以下的小儿。本病多因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大肠而致的 1。八角枫(干根)6~10克,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小时,去渣,加入蜂蜜15克,调匀,分3次服,每日1剂。 2。臭茉莉根30克 配猪腸头炖服,每日或隔日一剂。 3。可用五倍子研成细末,铺在纸上卷成筒状,放在便盆内点燃,让小儿坐上使气熏入肛门,肛门可自行收回。也可用五倍子煎汤熏洗。最后取白矾末搽在肛门上,可预防脱肛复发。 4。芒硝30克,甘草10克。上药一起水煎备用。待药液温时,坐浴肛门,每日早...

  • 小儿过敏性紫癜

    小儿过敏性紫癜

    【简介】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急是它的突出特点。近年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6~14岁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患病儿童多数是过敏体质。 【治法】 方一   [药物组成] 防风15克,乌梅9克,生甘草9克,大枣15克。  *热重,加犀角粉、生石膏、鲜生地、紫草、茜草、赤芍、丹皮;  *湿重,加苍术、白术、薏苡仁;  *腹痛较甚,加川楝子、元胡;  *便血,加地榆炭、侧拍炭、荆芥炭;  *关节肿痛,加桑枝、络石藤、伸筋草;  *阴虚内热,加六味地黄九。  [适应证] 过敏性紫癜。  [...

  • 小儿百日咳(秘方数:10)

    小儿百日咳(秘方数:10)

    小儿百日咳: 小儿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最为多见。病程分3期。卡他期主要以流涕、头痛、咽痛、发热、轻度咳嗽等感冒症状为主。约1周左右进人阵咳期,此期长短不一,数天到2个月不等。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阵咳后伴有高调的吼声,似鸡鸣,咳嗽时常面红耳赤、涕泪交流、口唇紫绀、表情痛苦,每日发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于夜间发作。部分患儿可因气管水肿痉挛及粘痰阻塞而窒息引起死亡。阵咳期过后进人恢复期,大约2个月左右痊愈。接种百日咳疫苗后可以预防百...

  • 小儿丹毒5方

    小儿丹毒5方

    【简介】小儿丹毒:小儿体表忽患焮赤如丹涂之状者 【治法】   1方(桑白皮汤)   [药物] 桑根白皮适量。  [制法] 上药煮汁备用。  [用法] 取汁浴儿。主治小儿火丹  [出处] 《干金方》。   2方(苎根汤)   [药物] 苎根适量。  [制法] 上药煮浓汁备用。  [用法] 取药汁浸浴患儿,每日3次。主治小儿五色丹毒。  [出处] 《外台秘要》。   3方(大黄液)   [药物] 将大黄浸泡于30毫升水中1夜,取液备用。  [用法] 取药液,1岁左右患儿日服一半,余液涂于囟门及头项上。用于治小儿丹毒。 ...

  • 小儿急性喉炎4方

    小儿急性喉炎4方

    【简介】小儿急性喉炎常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由于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喉腔狭小,喉软骨柔软,会厌软骨舌面、杓状软骨、杓状会厌襞、室带和声门下区粘膜下组织松弛,粘膜淋巴管丰富,发炎后易肿胀发生喉阻塞。 【治法】 方一   [药物组成] 炙麻黄6克,杏仁12克,荆芥6克,射干25克,天冬30克,石膏30克。  [适应证] 小儿痉挛性喉炎。  [ 用法 ] 每日1剂,水煎两遍取药液约250毫升,分数次服用(要求在晚上8时前服完),一般服2—4剂可愈。 方二   [药物组成] 胖大海9克,金银花9...

  • 小儿单纯性阑尾炎

    小儿单纯性阑尾炎

    处方与用法:大黄、芒硝、大青叶各30克,冰片 3克。共研细末,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外敷患处,纱布固定,每日挟药1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止痛,治小儿单纯性阑尾炎,右下腹疼痛,发热,无肠穿孔或腹膜炎表现者。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儿童约占各年龄人群患者的10%。6~12岁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幼儿较少见1岁以下发病率更低,可能与幼儿阑尾以育有关,此期阑尾在盲肠的开口较广呈瓣斗状,不易形成梗阻,所以发生急性阑尾炎的机会也小有学者报告,小儿阑尾炎的发病和季节有关,34月初春上呼吸道感染多的季节和7、8月...

  • 小儿舌下囊肿 清热解毒化痰活血方

    小儿舌下囊肿 清热解毒化痰活血方

      笔者自拟清热解毒化痰活血方,治疗小儿舌下囊肿多例,效果满意。   所治患儿年龄3~5岁,病程3个月至一年。临床表现:舌下见1~2个囊肿,质软、边缘清楚微触痛。逐渐增大,妨碍言语、咀嚼,舌被囊肿挤歪斜。穿刺及手术后一段时间囊肿又起,舌苔白厚稍黄,舌质暗脉滑。   方药组成:金银花3克,夏枯草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半夏6克,炒白芥子3克,紫背天葵3克,姜黄3克,陈皮3克,舌蛇草6克,山甲珠3克,山慈姑3克,土鳖虫3克,炙僵蚕3克,水蛭2克。上药研为细末,装胶囊吞服。每两日一剂,每日服3次,连服5剂...

  • 治小儿汗多症方

    治小儿汗多症方

    小儿汗多症中医则认为这是某些小儿肤理疏松、表虚不固、营卫不调所致。小儿汗多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宝宝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中医将白天无故出汗称为“自汗”夜间睡眠出汗,醒后停止出汗为“盗汗”无论自汗还是盗汗,多是体质虚弱有关。 治方:乌梢蛇 10克,生姜2片,水煎服,日1剂。 功效:补气止汗,治小儿多汗、身冷,汗粘腻者。 (曲家丰) 小儿盗汗(阴虚):黄芪 30克 ,防风 30克 ,白术 12克 ,太子参 12克 ,薏苡仁 20克 ,煅牡蛎 12克 ,麻黄根...

  • 小儿热喘治疗秘方

    小儿热喘治疗秘方

    热性哮喘(简称热喘)的症状 咳嗽气促,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口渴喜冷饮,大便结,小便黄,舌苔薄黄或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宜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治疗方: 蜜麻黄3~5克,杏仁5~6克,石膏10~15克,苏子10克;葶苈子5~10克,浙贝母10克,前胡10克,鱼腥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共服5~7剂。 方 解 : 麻黄、杏仁宣肺;石膏清泄肺热,以达平喘;佐以苏子、葶苈子以加强化痰、降气平喘之功。喘重加地龙解痉,平喘;咳甚加勾藤清热解痉止咳。从而咳止喘平,热喘可愈。...

  • 中医治疗小儿夏季热

    中医治疗小儿夏季热

    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证。因其多发生于夏季,故名夏季热。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关系。一般多集中在每年的6、7、8三个月,而南方各省,因夏季炎热时间较长,故发病时间亦相应较长。秋凉之后,症状自然消退。部分患儿可连续发病几年,但再发病时症状较轻,病程亦较短。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炎夏暑气侵袭,故而发病。入夏之后,注意小儿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保持住房空气流通与凉爽,适当服食一些健脾益气、养阴清热药物等...

  • 小儿营养不良 中医疗法详解

    小儿营养不良 中医疗法详解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由于摄入不足或由于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组织。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本病在贫困地区较多见,随着人民生活条件改善,本病的发病减少,目前主要由于喂养不当引起。   相似于中医的“疳证”,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辨证论治   1.疳气证   [证候]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萎黄,食欲缺乏,或食多便多,大便于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舌苔腻,脉细滑,...

  • 治小儿疳积并发症方

    治小儿疳积并发症方

    小儿疳积是病后失调,或脾胃素弱,慢慢积累为极度营养不良所致。在其发病过程中,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眼疳、低热等。兹介招二款单方: 1.决明子10克,研细末,与鸡肝或猪肝25克,共捣烂,调成饼,蒸熟食之、治疳积并发眼疳,目暗.视力下降或角膜模糊,甚至出现翳障者。每日1 次,连服1 5天为1个疗程。幼儿酌减用量。 2.五倍于10克,焙黄,加醋捣烂如膏状,涂敷于囟门,或敷于脐腹。可治小儿疳积并发低热,长期不退,瘦弱不堪,手足出汗者。 (黎健广) ·小儿疳积(疳症)·小儿疳积...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简介】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方一   [药物组成] 银花10克,连翘10克,黄芩6克,滑石10克,茯苓10克,草豆蔻3克,大腹皮6克,通草2克,薄荷3克,杏仁6克。  [适应证] 脊髓灰质炎前驱期和瘫痪前期,发热以夜晚为甚,咽痛而红肿不显,倦怠,嗜睡,睡中易惊或烦躁不安,纳呆,汗多呕吐,腹泻腹痛,全身肌肉疼痛,感觉过敏,拒绝抚抱,舌质淡胖,苔白腻或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数,...

  •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治疗4方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治疗4方

    【简介】睾丸鞘膜积液是围绕睾丸的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病变。 【治法】 1   [药物组成] 甘遂10克,昆布10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  [适应证]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 用法 ]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2剂后肿胀开始缩小,1周左右积液完全吸收。 2   [药物组成] 小茴香5克,乌药9克,青皮9克,川楝子9克,鱼腥草20克,黄芪20克,车前子(包)9克,防己8克。  [适应证] 小儿宰九鞘膜积液。  [ 用法 ] 水煎,饭前温服,每日1剂。 3   [药物组成] 茯苓10克...

  • 小儿阴茎包皮水肿

    小儿阴茎包皮水肿

    小儿阴茎包皮水肿 过度摩擦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就会引起包皮水肿 1方(蝉蜕散)   [药物] 蝉蜕15克,水一盅。  [制法] 上药加水煎汤备用。  [用法] 取药液趁热熏洗。主治小儿阴茎肿大。  [出处] 《世医得效方》。 2方(蛇床子汤)   [药物] 蛇床子12克,白矾12克,川连3克。  [制法] 上药煎汤备用。  [用法] 取药液趁热熏洗患处,每日2次。用于治疗小儿阴茎包皮水肿。  [出处]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备注] 本法可同时配合内服药,如车前子12克,六一散12克,赤芍9克,猪苓9克,泽泻9克,...

  • 小儿惊厥(秘方数:4)

    小儿惊厥(秘方数:4)

    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惊厥又称抽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紧急症状,各年龄小儿均可发生,尤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特别多见于婴幼儿。多由高热、脑膜炎、脑炎、癫痫、中毒等所致。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脑缺氧性损害、脑肿,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初发的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同时有全身的或局限于某一肢体的抽动,还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也可伴有吐白沫和大小便失禁。而新生儿期可表现为轻微的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如凝视、面肌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中医学认为惊厥是惊风发作时的证候。...

  • 夏天小儿高热中药验方

    夏天小儿高热中药验方

      【方名】清络饮加味。   【治法】清热涤暑。   【辨证】暑热伤阴,阴虚火旺。   【组成】青蒿3克,黄芩3克,银花5克,扁豆花3克,竹叶3克,荷叶3克,西瓜翠衣5克,丝瓜络3克,益元散5克,鲜小青(爵床)10克,五叶莲(蛇含)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张芝芳方...

  • 小儿支气管炎(秘方数:10)

    小儿支气管炎(秘方数:10)

    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炎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喘息型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痰多或干咳,或伴气喘,或见发热等为主要特征。凡能引起上感的病原体皆可引起支气管炎,而细菌与病毒双重感染颇为常见。急性支气管炎多为流感、百日咳、麻疹、伤寒、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并发症,而慢性支气管炎则多由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不当或未加治疗转变而成。本病属中医“咳嗽”、“咳喘”等范畴。临床上常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痰热型,痰湿型,阴虚肺燥型和肺虚久咳型等。...

  • 小儿夜啼(秘方数:4)

    小儿夜啼(秘方数:4)

    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夜哭是指婴儿白日嬉笑如常而能人睡,人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少则数日,多则经月,故又称夜啼。其原因有多种,如腹部受寒、过食炙烤之物、暴受惊恐,体质较弱及父母体质素虚等。有的因营养过多、运动不足,有的因怕黑;而处在兴奋状态的小孩,也会常常夜啼,尤其是有神经质或腺病质的小孩,更有夜哭不停的情形发生。 方 名...

  • 小儿发热4效方

    小儿发热4效方

    【简介】正常人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一般腋窝温度为36-37.4℃,所以人们经常将体温超过37.5℃定为发热。并进一步划分,37.5-38℃为低度发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40.4℃为高热,超过40.5℃为超高热。 【治法】 方一   [药物组成] 生石膏(打碎)100克,麻黄3克,桂枝2克,炙大黄5克。  [适应证] 小儿高热。  [ 用法 ]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方二   [药物组成] 青蒿10克,银柴胡10克,丹皮10克,白薇10克,野菊花15克,大青叶10克。...

  • 小儿疳积(疳症)

    小儿疳积(疳症)

    【简介】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组成】白胡椒7粒,葱白7根,杏仁、桃仁、皮硝、山栀子各10克,研末 【制法】加入1个鸭蛋蛋清,白酒5毫升调拌成饼状,敷于神阙、命门穴位,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用法】每天一次,每次1~12小时。 【中医之“挑疳积】本疗法系...

  • 小儿厌食的验方与食疗

    小儿厌食的验方与食疗

    小儿厌食,系指小儿较长时期内食欲低下,甚至拒食为主症的疾病,是儿科门诊常见病之一。此病多发生于1—6岁的小儿,尤以城镇儿童最为多见。引起厌食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等 当宝宝已经患了厌食病后,那该怎么办呢?在此向大家介绍几则简便有效而又易为小儿接受的验方与食疗方。 异功散加味:陈皮3克,鸡内金 9克,党参 12克,白术 6克,茯苓 8克,麦芽 10克,山楂 10克,神曲 10克,苍术 9克,枳实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多由经常贪吃零食,饮食偏嗜,或饥...

  • 小儿遗尿(尿床)外治7方

    小儿遗尿(尿床)外治7方

    小儿遗尿: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常见于三岁以上的小儿。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 1.葱白7个切碎,与硫黄粉3克共捣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2.五倍子、肉桂各等分,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3.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后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4.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 小儿惊风5秘方

    小儿惊风5秘方

    【疾病】小儿急慢惊风 【简介】小孩突然四肢抽动、摇头瞪眼、唤之不醒、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西医称惊厥,中医称之为抽风。 【治法】   1、全蝎3克,蜈蚣3克。上药炒枯研细末,每次0.6克,每日两次,用薄荷6克煎汤送服。治急惊风。   2、石菖蒲适量。将鲜菖蒲捣烂,过滤取汁,取2匙,加老姜汁液和匀灌服。治痰热惊风。   3、鸡冠血,每次1匙,日3—5次,治小儿惊风有效。   4、鱼腥草、黄荆条各30克,钩藤9克,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治疗小儿高热惊厥。   5、睡莲根9克,水煎服,日分2次服下。治小...

  • 小儿虚泻

    小儿虚泻

    病证名。因脏腑虚弱所致的泄泻。见《医学入门》卷五。又称虚泄。多属脾肾虚弱。症见困倦无力,自汗,消瘦,大便溏泄清稀,甚至完谷不化,四肢清冷,脉多细弱。轻者属脾,重者属肾。治宜健脾补肾,选用参苓白术散、理中汤、升阳除湿汤、四神丸、椒附丸等方。参见脾泄、肾泄、气陷泄泻等条。 小儿虚泻食疗方:茄子0~30克,生姜3片,煎服,每日1~2次。 【验方】小儿痘疮,虚泻。【组成】黄耆、人参、甘草(炙)、陈皮、白术、木香、白芍(炒)、白茯苓、诃子(煨,去核)、肉豆蔻(面裹煨,纸包捶去油)各等分。【来源】《古今医鉴》卷十四。【制备】上...

    秘方方剂 2024-03-07 14 0 小儿
  • 小儿腹痛(肚疼)方

    小儿腹痛(肚疼)方

    【方名】用于小儿腹痛方 【组成】莱菔子、皂角、韭菜根、生姜、葱白各适量。 【制法】上药煎汤两次,混合两次药液备用 【用法】让患儿伏在药盆上,蒸熏腹部,其周围以毛巾盖严,减少热气散溢,待药液温热时,用毛巾蘸药水洗浴腹部,每日1-2次。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蝉蜕治小儿阴肿

    蝉蜕治小儿阴肿

    蝉蜕(即知小壳) 20克,煎汤500毫升,先熏后洗耳恭听患部,每次20分钟,每熏洗2次。 治小儿阴肿 (阴囊或阴茎包皮水肿,不痛不痒者),数日即可消肿。 (刘光泉) 小儿阴肿治疗便方 1、阴囊水肿。用牡蛎煅粉二两、干姜(炮)一两,共研为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为愈。又方:改冷水调糊为葱汁,白面同调。不儿不用干姜。 2、治小儿阴肿(阴茎肿大。或缩小,很痛)。用木香、枳壳(麸炒)各二钱半,炙甘划暗无天日钱,水煎服。 3、阴肿。用雄黄、矾...

  • 小儿腹泻外治方

    小儿腹泻外治方

    小儿腹泻除了内服药物之外,还可以辅助外治药物,促进康复。 1.大黄、丹参各50 克,干姜7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少许,以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固定5小时后取下。日1次,以愈为度。 2.小儿秋季腹泻的外治方:苍白术20克,白胡椒6克,荜茇6克,赤石脂10克,石榴皮15克,草豆蔻6克,山药15克。共研细末,置密封容器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以生姜汁调之,将其涂在无菌纱布上,覆盖于脐部,外用绷带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每晚用热水袋加温15-20分钟。 3.云南白药1克,用白汤调为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包扎,再用热水袋装...

  • 小儿尿床肾气不足 主生长发育

    小儿尿床肾气不足 主生长发育

      《幼科发挥》有云:“诸虚不足,胎禀怯弱者,皆肾之本脏病也。”意思是说各种虚证、禀赋不足的病证都责之于肾。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肾精的充盛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尿床——肾气不足   小儿尿床并不稀奇,正常情况下,小儿1岁后白天已渐渐能控制小便,随着小儿经脉渐盛,气血渐充,脏腑渐实,排尿的控制与表达能力逐步完善。若3岁以后,小儿还不能在熟睡时自主控制排尿,就是遗尿症,就是俗称的“尿床”。到底尿床的背后隐藏了什...

  • 小儿夏季热足浴疗效好

    小儿夏季热足浴疗效好

    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 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 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 汗为主症。本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 系。一般发病时间集中在夏季,秋凉之后, 症状自然消退。部分患儿可连续发病几 年,但再发病时症状较轻,病程亦较短。小 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功能未 发育完善,炎夏暑气侵袭,故而发病。入夏 之后,应注意小儿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 保持住房空气流通与凉爽。适当选用一些 中药足浴,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方一:芦根、生地各50克,西瓜皮100 克。将芦根洗净,切段;生地...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