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胆囊炎 第2页

胆囊炎 第2页

  • 胆囊炎的治疗偏方

    胆囊炎的治疗偏方

      1、胆囊炎,胁肋疼痛可采用利胆丸:猪苦胆10个(连同胆汁),绿豆250克,甘草50克。将绿豆分别装于苦胆中,用线缝紧,洗净苦胆外污物,放入锅内蒸约2小时,取出捣烂,再用甘草煎汁混合为丸10克,烤干备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丸10天为1疗程。2、慢性胆囊炎、胆道阻塞、胆囊疼痛、大便燥结可采用丹参郁金蜜:丹参500克,郁金250克,茵陈100克,蜂蜜1000克,黄酒适量。将丹参、郁金、茵陈入锅,冷水浸2小时,中火烧开,加黄酒1匙,文火煎1小时,约制药汁1大碗,滤出;再加水煎1次,约制药汁半大碗;将2次药汁与蜂蜜同入盆...

  • 坚持按摩手脚穴位治胆囊炎与胆结石效果均好

    坚持按摩手脚穴位治胆囊炎与胆结石效果均好

      胆囊炎与胆结石是常见的争腹症,胆囊炎可引发胆结石,胆结石又可使胆道发生急性阻塞而致急性胆囊炎。两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   辩证参考:胆脏出现炎症时,人的脸部和皮肤会有一种脏污感,手上6穴点上有紫色淤血现象,精神萎靡不振。指压33穴点,如有压痛,即可证明可能有胆结石。如果33穴点处出现紫色淤血状或皮肤硬化,说明手少阳三焦经出现障碍,亦可证明有胆石症。   脚部选穴:16、18、19、39、40、41。(见807条图1)   按摩方法:16穴双脚取穴,用按摩棒大头按摩,每次每脚每穴按摩5分钟。18、19两穴要连...

  • 患胆囊炎27年服猪胆江米3剂真的痊愈了

    患胆囊炎27年服猪胆江米3剂真的痊愈了

      胆囊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胆囊炎起病急,暴饮暴食或油腻食物可为其诱因。发作时表现为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肩背部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厌油腻等。慢性胆囊炎可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饱胀不适,进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或出现慢性腹泻,甚至引起急性胆囊炎发作。   我患胆囊炎达27年之久,经多方治疗,只获暂时缓解,始终不能根除病痛之苦。   后来,从《老年报》上看到一治疗胆囊炎的秘方,我便照秘方服用3剂,效果甚为明显,使我多年的胆囊炎得以痊愈。现已8个月过去,没有复发,而且饮食也不用忌口。   配方及...

  • 我用蒲公英治好患了4年的慢性胆囊炎

    我用蒲公英治好患了4年的慢性胆囊炎

      4年前,我觉得腹胀,胃右下方疼痛,到医院做B超,确定患有慢性胆囊炎,吃了许多药也不见效。前不久,我采用蒲公英泡茶的方法试治,想不到竟收良效:胆囊炎不疼了,腹胀消失了,到医院做B超检查,慢性胆囊炎居然好了。   方法:从中药店买来蒲公英1000克,每次用药50克(鲜蒲公英全草100~150克),凉水浸泡,火煎5~7分钟,饭后当茶饮。每日3次,2天换1次药,连喝1个月。(吕岗清)   百姓验证:上海闵行汉川东路装卸公司陈良晶,男,69岁。他来信说:"本人于4年前做B超检查发现患有胆囊炎及胆结石,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疼痛...

  • 一味药威灵仙煎服治胆囊炎效果佳

    一味药威灵仙煎服治胆囊炎效果佳

      苏某,女,24岁。1972年11月6日初诊。主诉右上腹经常胀闷不适,持续钝痛1年,食欲差,伴有恶心,空腹时进油腻及蛋类饮食后症状明显加重,经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时好时坏。过去无肝炎病史。患者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厘米,脾未触及,胆囊点、腹上区及右侧峰部明显压痛,诊为慢性胆囊炎。经服威灵仙煎剂(每日取威灵仙30克,水煎分2次服,10日为1疗程)治疗后症状消失,迄今8个月未复发。   引自:《新中医》(1974年第5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我用蒲公英治胆囊炎4剂收到痊愈效果

    我用蒲公英治胆囊炎4剂收到痊愈效果

      刘某,男,45岁。右肋下胀痛,时寒热,在某医院确认为胆囊炎。因家居农村,时值盛夏,医生嘱其以意味鲜品蒲公英250克余煎服,每日1次。他遵医嘱连服10余日痛止,5年来病未再发。   百姓验证:贵州遵义市遵义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朱伟来信说:"周扣3年前在市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胆囊炎,住院治疗1个月,输液吃药共费2000多元,病情仍然时好时坏。后来我用本条偏方为她治疗,只花50多元钱,吃4剂药就好了。"   引自:《中医杂志》(1992年第5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治老年胆囊炎方

    治老年胆囊炎方

    处方与用法:白及、生大黄各50克,云南白药5克;前2 味药研为细末;与云南白药调匀。每次5 克,凉开水送服,日4- 5次。大便潜血阴性后,继续用药7天巩固效果。少量出血者,一般不需要禁食。 功效:止血生血,治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者。(幕锦)...

  • 治慢性胆囊炎方

    治慢性胆囊炎方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 处方:砂仁、黄连、木香各10克,柴胡、枳实、白芥子、大黄各15 克,虎杖18免;金银花、白芍各20克,吴莱萸、甘遂、大戟各3克。水煎服, 日1剂10 天为1个疗程。 功效:理气活血,开瘀排石,治慢性胆囊炎,或伴胆石梗阻,右胁隐痛,或伴黄疸、纳差等,舌苔黄腻,脉弦数。 许多水果都对人们的健康有益,水果中大量的维生素和各种养分,可...

  • 中药外用治疗胆囊炎

    中药外用治疗胆囊炎

    夏季气温很高,身体的水分会随着汗水、呼吸、皮肤蒸发大量流失,使得血液浓缩、黏稠,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相应增加;而夏季老年人饮食常减少,使得胆汁分泌减少,胆囊收缩减弱或收缩不完全,不易排空胆汁,造成淤积。因此,夏季是胆囊炎、胆结石的高发季节。胆石以及慢性炎症的刺激,可使胆囊萎缩或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肥厚,终致囊腔缩小、功能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消化功能,甚至演变成胆囊积脓诱发全身感染。因此,夏季要积极防治胆囊病变,除了注意足量饮水外 (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约7—8杯),还可采用中药的熨擦贴敷等...

  • 胆囊炎中医治疗验方

    胆囊炎中医治疗验方

    中医认为,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中医治疗方如下:   组方:茵陈20克,虎杖15克,广木香15克,金钱草30克,蚤休10克,广郁金10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10克,平地木15克,车前草15克,车前子15克(另包)。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三次,取汁,混匀,早、中、晚各服1次。   注:在服药结束后八个月内忌食动物脂肪、蛋类、辛辣、生冷等食物。 胆囊炎饮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为宜,忌食辣椒、洋葱、萝卜等刺激性强,含粗纤维的食物;忌少餐多量,应少量多餐,并多饮汤水,以...

  • 胆囊炎的症状及中药外用治疗

    胆囊炎的症状及中药外用治疗

    胆囊炎症状、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 1.取柴胡、黄芩、陈皮、木香、大腹皮、焦山楂各9克,砂仁3克,用水煎汤后饮服,再将药渣装人布袋内,摩擦胃脘和腹部,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主要用于两侧胁肋胀闷不舒,走窜不定,甚至连及胸肩背,且情绪激动时疼痛加剧,伴有食少纳呆,大便不爽。 2.取乌药、青皮、木香、干姜、茴香各10克,青盐250克,将药在锅内炒热,装入布袋里,将药袋放在...

  • 茵陈治急性胆囊炎

    茵陈治急性胆囊炎

      茵陈擅退黄疸众所周知,《别录》谓其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也进一步阐述其清热利湿退黄之功。但茵陈尚有宣湿郁之功,善治湿温病往往为世人所忽视。吴鞠通云:“茵陈宣湿郁而动生发之气。”甘露消毒丹中即以茵陈宣湿郁,配合蔻仁、藿香、滑石、木通以化湿泄浊,配合连翘、黄芩以清热解毒,清热化湿治湿温病。茵陈的宣湿郁作用在加减正气散中也有体现。茵陈五苓散中茵陈更有开郁而清湿热之功。   笔者在临床应用茵陈,除用于湿热黄疸外,也常治疗湿阻中焦之无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症...

  • 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5验方

    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5验方

    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多发生在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并向右肩胛下区放射。腹痛常发生于餐后,但亦可于饮食无关,疼痛常呈持续性。可伴有反射性恶心,少有呕吐及发热、黄疸等症状。可伴有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于进油腻食物后加重。 方一:陈皮10克,佛手或拧檬(鲜品)、山楂、金钱草各15克。将其中的一种中药代茶饮,每日换一味。用法为:先将中药洗净,加入沸水中一杯或冷水煮服15分钟, 随时喝,随时加入开水。 方二:山楂250克,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60克。先将前三味药浸泡2小时后煎成药液...

  • 胆石症胆囊炎验方治疗

    胆石症胆囊炎验方治疗

    加味大柴胡汤药物组成:柴胡15克、大黄5-10克、枳实15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白芍20克、郁金15丸、姜黄15克、川楝15克、元胡15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甘草10克、生姜5片、大枣5枚,水煎2遍,取汁300-4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服。忌酒、油腻、辛辣食物。加减:若为胆结石或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则用上方加金钱萆20克、鸡内金20克、石苇50克、威灵仙50克、海金砂20克(包煎);若伴恶心、呕吐、纳呆加藿香15克、竹茹15克;若伴脾虚之证,如乏力、气短、纳呆、腹胀、便溏,去大黄,加党参20克、茯苓2...

  • 收集治胆囊炎数方

    收集治胆囊炎数方

    白芍30克,郁金10克,茯苓15克,玄胡索15 白术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12克,青皮10 木香10克,乌药15克,川楝子10克,寄生15 杜仲15克,牛膝15克,甘草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连用7剂。注意:禁煎炒、油炸食品。献方者:江西刘声璋 1.阳亢湿热型: 脉象:左关脉浮,中脉洪,沉脉实。舌象:舌质淡白,舌苔厚、腻、黄。 处方:柴胡8克,秦皮15克,黄连3克,黄芩10 克,黄柏10克,龙胆草10克,金钱草10克,茵陈.10 克,枳子10克,木通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气...

  • 胆石症、胆囊炎中药验方

    胆石症、胆囊炎中药验方

    胆囊炎、胆石症:即胆囊及胆管的炎症、结石。为急腹症之一。多因情志忧郁,饮食失节,过食油腻,或蛔虫上扰,致使肝胆气郁,湿热蕴结而成。证见右侧脘胁部隐痛,胀闷走窜,痛牵肩背,恶心呕吐;甚则恶寒发烧,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少赤,面目俱黄;或右上腹部有包块,或能触及,大小不一,触痛拒按。若热入营血,则有高热神昏、瘀斑衄血、舌绛苦燥;如邪热内陷可致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出现亡阴亡阳之危候。 处方与用法:白术 12克,生黄芪12克,陈皮6克,厚朴6克,桂枝5克,柴胡3克,麦冬6克, 白芍30 克,生姜10克.炙甘苹 20克,延...

  • 胆囊炎的各种治疗方法

    胆囊炎的各种治疗方法

    胆囊炎 胆囊炎系感染、胆汁刺激、胰液向胆道反流,以及胆红蓑和类脂质代谢失调等所引起的胆囊炎性疾病。胆囊炎又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炎。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右上腹持续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角放射,胆囊区压痛或反跳痛,肌紧张,发热,恶心呕吐,或有黄疸及血白细胞增高;而慢性胆囊炎表现为反复发作且轻重不一的腹胀,右上腹及上腹不适或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伴嗳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油腻食物症状加剧。常用的临床有效偏方、验方如下。 [方一] 鲜嫩小麦秆100克(采取春天已灌浆,尚未成熟的小麦),白糖少许。麦秆加水煮半...

  • 葡萄乌梅饮防治胆囊炎

    葡萄乌梅饮防治胆囊炎

      鲜葡萄100克或葡萄干30克,乌梅7个,加水煎,代茶饮。用于胆囊炎急性发作时饮服,连葡萄及乌梅一起吃。若无发作及疼痛不适,可适当减少用量,乌梅3~5枚即可。日一剂,连服或间服均可。   药理研究表明:葡萄有某种维生素P的活性,其种子油有明显利胆作用。还因其含有0.5%~1.5%的果酸等有机酸,故能增加风味有助消化,国外有专门食用鲜葡萄以治疗胃痛的医院。   乌梅是由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以小火炕至干燥,再焖至色黑而成。性味酸、温。含丰富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药理研究表明,乌梅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

  • 龙胆草清肝胆实火 治疗胆囊炎

    龙胆草清肝胆实火 治疗胆囊炎

    龙胆草善清肝胆实火,见效甚速,治疗胆囊炎余常用之。2009年夏的一天,余胆囊炎急性发作。 方用:柴胡、枳壳、白芍、龙胆草、川楝子、延胡索、栀子、蒲公英各15克,大黄、甘草各5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服1剂而痛减,服用3剂,疼痛消失。 方中用龙胆草、栀子、蒲公英、白芍清热利湿,用大黄通腑泄热,用甘草以调和之。药证相符,故收捷效。...

  • 陈洪干辨治中医“胁痛”慢性胆囊炎

    陈洪干辨治中医“胁痛”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多属于中医“胁痛”范畴, 江苏淮宿名中医、江苏泗阳县中医院创立 者陈洪干先生业医60载,对慢性胆囊炎 的分型治疗,经验颇丰。现将其分型辨治 慢性胆囊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湿热内蕴型症见胁肋胀痛,连 及肩背部疼痛,胃脘饱胀,口中黏腻乏味, 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小便黄染甚至巩膜 黄染,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脉 数。治以清利肝胆湿热,通腑泄浊法,用大 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 实、山栀子、大黄、藿香、砂仁、金钱草、元 胡。腹胀盛加大腹皮,巩膜黄加茵陈,湿热 既衰...

  • 胆结石 胆囊炎验方:芍茵五金汤

    胆结石 胆囊炎验方:芍茵五金汤

      方药:生白芍60g,茵陈15g,炙甘草15g,鸡内金15g,醋郁金15g,醋元胡15g,海金沙20g,金钱草30g,川楝子12g。   功效:疏肝清气,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胆囊炎(不同阶段所致的热、痛、结石之三大主症)。   用法:上药首煎加水800ml,浸泡5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汁约250ml,再加水600ml,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约250ml,两煎药汁混匀,分早晚两次,饭后1小时服。   方解: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结胸&rdqu...

  • 浅析胆囊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

    浅析胆囊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

    常见胆囊炎虽有急性,慢性之别,但都是饮食和情志所致。或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肝胆气滞,湿热壅阻中焦,损伤脾胃,滋生湿热,热毒熏蒸肝胆,气滞血瘀,肝失疏泄,胆失通降,土壅木郁,或肾气不足,水不涵木。西医认为是胆汁被细菌感染,或返流入胆囊的胰液之化学刺激等而引起该病。慢性胆囊炎有部分患者是由于急性病期未能及时治愈,迁延日久而致,常伴有胆石症。 治则:疏肝利胆,泻火解毒,理气化瘀,开郁通络。 方药:柴胡15克,蒲公英150丸,鸡内金30克,大黄15克,杜仲20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温服。 加减:疼痛甚加玄胡15克,...

  • 中医将急性胆囊炎分型辨治

    中医将急性胆囊炎分型辨治

      胆囊炎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属中医学“胁痛”、“腹痛”、“黄疸”等范畴。中医认为胆是六腑之一,以通降下行为顺,如因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引起肝胆气郁,疏泄失常,通降失调,即产生“不通则痛”的症状。如湿热熏蒸,浸淫肌表,则可发为黄疸。治宜理气活血,清热燥湿,通里攻下。中医可将急性胆囊炎分为以下三型辨治。   气滞型胁脘隐痛,闷胀痛或窜痛,并牵引肩背,伴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寒热往来,食少腹胀,发热不重,苔薄白,脉弦紧...

  • 治胆囊炎中药外敷

    治胆囊炎中药外敷

    山栀子、生大黄、芒硝各10克,冰片1克,乳香3克,共研为细末,加蓖麻油30毫升、75%酒精10毫升、蜂蜜适量,调成糊状。每次取适量(约10克)外敷于右侧肋下的胆囊区,并用纱布和胶布固定,敷8-12小时,每日1次。 此方具有清肝泻火、解郁止痛的作用,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适用于右肋部灼热疼痛伴有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烦失眠者。...

  • 治胆囊炎经验

    治胆囊炎经验

    经验方:金钱草20克,虎杖、白芍、赤芍、 郁金、佛手各12克,元胡、川楝子、枳壳各10 克,柴胡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胆囊炎患者120.例, 治愈72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 26例。...

  • 治疗慢性胆囊炎单方

    治疗慢性胆囊炎单方

    组成与用法:桂枝10克,炙甘草5克,吴茱萸5克,竹茹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枳实5克,茯苓15克,郁金15克。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理气疏肝,通胆止痛,治慢性胆囊炎,右上腹疼痛,得热则舒,无发热,舌淡,苔白,脉弦细者。...

  • 胆囊炎的饮食治疗

    胆囊炎的饮食治疗

    ??胆囊炎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多走动,多运动。并且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如果能按照以上要求去做,并进行适当的饮食治疗,对胆囊炎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可以采用以下的食疗方案:   1、胆囊炎,胁肋疼痛可采用利胆丸:猪苦胆10个(连同胆汁),绿豆250克,甘草50克。将绿豆分别装于苦胆中,用线缝紧,洗净苦胆外污物,放入锅内蒸约2小时,取出捣烂,再用甘草煎汁混合为丸10克,烤干备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丸10天为1疗程。   2、慢性胆囊炎、胆道阻塞、胆囊...

  • 急、慢性胆囊炎共20方

    急、慢性胆囊炎共20方

    方剂1 当归、白术、柴胡、黄芩、香附、龙胆草、丹皮、莪术各9克,白芍、郁金、川楝子各12克,云苓、茵陈各15克,甘草3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胆囊炎肝胆气滞证 方剂2 柴胡、黄芩、青皮、枳实、大黄、栀子各9克,郁金、川楝子各12克,茵陈21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胆囊炎湿热壅阻证 方剂3 半夏、栀子、龙胆草、木香、郁金、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各9克,茵陈30克,柴胡、黄芩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方剂4 柴胡18克,大黄、白芍、枳实、黄芩、半夏、郁金、陈皮各9克,...

  • 胆囊结石、胆囊炎 该怎么治疗

    胆囊结石、胆囊炎 该怎么治疗

    张医生: 我前天去体检,肝胆B超结果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正常,未见结石肿块声像。胆囊大小65×17毫米,壁厚4毫米,欠光洁,腔内见强光团伴声影大小16×8毫米,胆总管内径4毫米,内清晰。”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请问,该怎么治疗? 湖南长沙李先生 李先生: 长沙星灿结石病专科医院主任医师龙洪熙回复,B超结果中所描述“腔内见强光团伴声影大小16×8毫米”就是指的胆囊结石,胆...

  • 胆囊炎4

    胆囊炎4

    柴胡12克,白芍15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黄芪19克,黄连6克,半夏]O克,陈皮、茯苓、泽泻各12克,防风10克,羌活、独活各8克,炙甘草、生姜、大枣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为河南中医毛长珍方,功能利胆和胃,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