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治 第70页

方治 第70页

  • 肉豆蔻方治虚寒久泻五更泄泻

    肉豆蔻方治虚寒久泻五更泄泻

    肉豆蔻,温中散寒而不燥,涩肠止泻而不滞,止泻之良药也。余治疗虚寒久泻、五更泄泻,常用自拟四神三仙散,每收良效。   方用: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大枣(去核)、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共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服5克。   本方有温肾暖脾、固涩止泻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等症。...

  • 呕吐怎么办 经方治案

    呕吐怎么办 经方治案

      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夜间3次,舌淡红,苔白,脉弦弱。方用五苓散合吴茱萸汤加味。处方:桂枝15克,茯苓20克,猪苓12克,泽泻20克,苍术12克,吴茱萸10克,党参12克,生姜20克,大枣10克,陈皮15克,干姜10克,制半夏12克,炙甘草6克。3剂,水煎服。   二诊:恶心呕吐已,仍夜间鼻中流清水,但量减少,饮食稍增加,大...

  • 自拟方治胃下垂一则

    自拟方治胃下垂一则

    王某,女,43岁,教师。患胃下垂多年, 2009年7月25日初诊。患者脘腹胀满,有下坠感,嗳气频发,纳呆,大便不爽;舌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弦缓。笔者认为系脾虚气滞,升降失调所致。方用:黄芪20克,白术15克,枳壳15克,防风lO克,木香5 克,砂仁5克。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服药3剂后,腹胀明显减轻,再服3剂后,腹胀及诸症消除。后用补中益气丸调理,随访2年未复发。 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本方除去木香、砂仁,治疗胃扩张、脱肛、子宫下垂、内脏下垂均有良好的疗效。 (朱时祥)...

  • 名方治胃炎今举典型病例

    名方治胃炎今举典型病例

    曾定伦主任中医师是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针对脾胃病阴阳并病,寒热错杂的病机,采用寒热并施,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应用半夏泻心汤为主方治疗效果甚佳,体现了《素问·标本病传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宗旨。今举典型病例如下。 曹某,47岁,男性,2013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反复胃脘疼痛1年余,2月前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A2期);HP(2+)。服用制酸、保护胃黏膜、抗HP药物治疗1月症状缓解。3天前因食用火锅、饮酒...

  • 该方治胃炎 清胃化瘀行气止痛

    该方治胃炎 清胃化瘀行气止痛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心口痛”、“胃痞”、“肝胃气痛”、“嘈杂”等范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常伴嘈杂、恶心、脘痞、纳差等兼症,一般发病率高,与人的饮食、情绪、体质和感受外邪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改变的一种常见病,包括各种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以及溃疡病等。中医认为,胃脘痛属标实本虚之证。标实为邪、毒、寒、湿、热互结,...

  • 患痰咳病单方治之

    患痰咳病单方治之

      宋代李某,汴梁人,在宫中任防御史,人称李防御。他做宫廷医官时,遇上受宋徽宗宠爱的嫔御阁里的一个妃子患痰咳病,整夜难以入睡,脸浮肿得像盘子似的。宋徽宗看到她病得如此严重,甚为忧虑,于是立刻派人骑马去叫李防御来诊之。   李防御在这之前已给她服过好几种药物,但均无有效果。这次皇帝命令他到宫中东门立下保证书:倘若三天之内治疗不见效,就要把他斩首。   李防御因自己医技已穷而感到忧虑,与妻子相对哭泣。忽然听到门外卖药的叫卖声:“咳嗽药一文一帖,吃了当夜就能入睡。”李防御派人买了10帖...

  • 久咳不已 经方治咳

    久咳不已 经方治咳

      案例   张某,女,54岁。2010年4月6日初诊。   咳嗽1月余,呈阵发性呛咳,晚上较甚,咳时遗尿,有痰不利。伴见头痛,流清涕,讲话有鼻音,咽痒,恶风,虚汗出,大便干。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半夏厚朴汤加桔梗、炙枇杷叶证。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厚朴10克,炒苏子10克,茯苓12克,桔梗10克,炒杏仁10克,炙枇杷叶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13日二诊:咳嗽明显减轻,鼻窍清利,头痛已,畏风、汗出不...

  • 家传秘方治顽固咳嗽

    家传秘方治顽固咳嗽

      方药组成:当归12克,白芍15克,泡参18克,山药15克,天花粉12克,炙紫菀12克,牛蒡子9克,天冬12g,炙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已故贵州名医石玉书先生所撰,为其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久咳难愈者之常用家传良方。   支气管炎之咳嗽常年多见,于抗生素滥用之今日,迁延月余者众多。《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有肺、肝、心、脾、肾诸咳之分。古贤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如《景岳全书》谓咳有外感内伤之别。然凡久咳者,无不始于外邪袭肺,时日稍...

  • 润肺祛痰处方治干咳无痰

    润肺祛痰处方治干咳无痰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   笔者在临证中常遇到此类病例,如李某,女,28岁,因外感风寒,干咳不止,经输液,中药治疗无效,缠绵近两月无效,阅前医治疗诸方,西医皆以消炎对症治疗,中药皆治以祛风散寒,宣肺清热,敛肺止咳,治疗用药符合病情,然先后服药30余剂罔效,症见干咳无痰,动则气促胸闷,舌燥苔薄白,脉小数。该患者虽因风寒而起病,然几经治疗...

  • 补肺固表方治慢性咳喘

    补肺固表方治慢性咳喘

      慢性咳喘是指反复发作的以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纤维化、阻塞性肺气肿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中,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早晚咳嗽较甚,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随病情进展渐出现喘促、气急,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鼻翼煽动、甚至张口抬肩等症状,由于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咳喘,作为病名首先于《内经》,《灵枢·经脉》称:“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素问·五...

  • 食疗方治慢性支气管炎

    食疗方治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急,甚至气喘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病情进展可并发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大,可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健康。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咳喘”、“痰饮”、“肺胀”等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外邪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关。病变主脏在...

  • 中药验方治疗小儿肺炎

    中药验方治疗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常见为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发病率较高,表现为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咳泡沫浓痰或血痰,伴有畏寒、寒战、高热、精神萎靡等。可采用以下几下中药验方治疗小儿肺炎: 1、麻黄3克,杏仁、生石膏各6克,甘草1.5克(1-3岁小儿剂量)。加水适量,煎成30-60毫升,分3次服,每次10-20毫升。本方对身热无汗或有汗、口渴、烦躁、舌红等症有良效。 2、竹叶3克,生石膏、粳米、沙参各9克,麦冬、半夏各4.5克,炙甘草3克。将上药加水淹没中药用小火煎至30-60毫升,分3次服,每次10-20毫升。本方对微热或潮热、...

  • 百日咳方治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百日咳方治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百日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其中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型者,可见微热,咳嗽,喷嚏,流涕,咳嗽以晚上较重,但尚未出现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兼见面赤,唇红,咳吐粘痰,口干喉燥,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用车前草治疗效果好。 处方:鲜车前草150克。水煎2 次,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l 剂,连服7日。 危武...

  • 冬季咽喉干燥咳嗽简方治疗

    冬季咽喉干燥咳嗽简方治疗

    冬季空气比较干燥,容易阴虚肺燥,咽喉干燥痰少导致咳嗽的发生。 冬季咳嗽虽然不是大病,但是咳嗽起来让人很难受。快速有效的治疗冬季咳嗽的方法是大家都在寻找的,吃姜敷蒜就能治疗冬季咳嗽。 大蒜敷脚心治疗冬季咳嗽 把大蒜洗净,切薄片,然后在睡觉之前,敷在脚心涌泉穴处,再以药用胶布贴好,敷8小时左右,再取出大蒜片。如此连续敷7~10天时间,除了可以治疗咳嗽外,对于便秘、鼻衄等问题也适用。 吃生姜片治疗咳嗽 喉咙瘙痒咳嗽时,可以在嘴里含一片新鲜生姜片,然后再慢慢吃掉,能够起到止痒止咳作用。在第一天,在白天吃一片,睡前...

  • 验方治痰热咳嗽多例疗效显著

    验方治痰热咳嗽多例疗效显著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亦名血见愁、活血丹等。味苦,性寒,入心、肝经。功能凉血止血,化瘀,通经。笔者临床上除用治血瘀、出血证外,亦治疗痰热咳嗽多例,疗效显著。   王某,男,63岁,2008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近日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查:白细胞12.5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8.0%,胸部X线片检查示:肺纹理增粗。经抗感染、化痰治疗,疗效不明显。刻诊:咳嗽,咳大量黄色黏痰,无腥臭味,无发热,伴胸闷胁痛,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西医诊断:...

  • 小儿哮喘方治疗方法:

    小儿哮喘方治疗方法:

    1.北芪50克,龙眼肉 25克,羊肉250克,加水适量慢火炖1小时,得浓汤即可分次服。 治疗小儿哮喘 2.露蜂房6克,地龙 10克,桔梗6克,苏子12 克,白果10克,百部10 克,天竺黄3克,诃子6 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 2次温服。 治疗小儿哮喘 3.白僵蚕150克,焙干研末,分成60份,每日早晚各服1份,冲茶调红糖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小儿哮喘...

  • 小方治病五则

    小方治病五则

    1.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三七粉30克,白及 15克,乌贼骨20 克,共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 3克,温开水送服。 2.治干咳:茯苓15克,牡蛎 15克(先煎),陈皮15克,杏仁15克,半夏10克,薏苡仁15克,甘草3克,冰糖50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睡前服。 3.治疮疡肿痛:半边莲、旱莲草、红花、地桃花、羊咪青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4.治牙痛:生地60 克,大黄15克(后下),水煎服。 5.治疗疮:鲜半边莲、鲜犁头草各适量,加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蓝献伟)...

  • 偏方治好我的下丘脑综合征

    偏方治好我的下丘脑综合征

      十多年前我刚退休时,觉得自己身体状况很差,于是到附近小医院就诊。医生告诉我,我得的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还说小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建议我转院治疗。我只好转到市人民医院,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院,病情仍不见好转。市人民医院给我的诊断是下丘脑综合征。医生建议我回家休养,并告诉我,我的大脑司令部已经不起作用了。   那年冬天我又回到了小县城。县城医院对我这种病已经失去了信心,我硬着头皮又住了6个月医院,仍无效果,只好出院回家听天由命。当时,我全身浮肿,眼睛肿得睁不开,只能进食少量食物,呕吐得很厉害,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在这种...

  • 春天眼睛干涩 耳朵痒 妙方治

    春天眼睛干涩 耳朵痒 妙方治

    春天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浮游物增多,暴露在空气中的五官最容易过敏了。现介绍一些简单的中医方法,可以保护五官安全过春天。 很多人到了春天就爱耳朵痒,如果用手指或挖耳勺刺激止痒,会导致局部灼热、疼痛,有个简单的方法,即用苦参和白矾泡水后,用棉签蘸一点涂抹耳道,能够有效防止耳道炎症引起的发痒。 春天眼睛容易干涩,最简单的保护眼睛的法宝是常喝菊花茶,菊花能清肝明日,缓解春季容易出现的干涩和发痒。鼻子过敏的朋友,可以用棉签蘸一点香油涂鼻腔,以滋润鼻腔黏膜;春天特别容易出现咽部干痒或有歼物堵塞感,除?吃一些比润多汁的水果如梨...

  • 偏方治 咽喉肿痛 小儿鹅口疮

    偏方治 咽喉肿痛 小儿鹅口疮

    鹅口疮,又叫“雪”口,俗称“白口糊”,是2岁以内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炎症。它是由一种白色念珠菌?霉菌的一种感染后引起的。鹅口疮见于上、下唇,颊部,舌,上腭及咽等部位。表现为乳白色或灰白色奶瓣样,或呈片状斑膜或白色斑点。当用力擦白膜时,易引起粘膜出血。 小儿鹅口疮治疗方:细辛3克,研细末置患儿肚脐内,以平脐为度,用胶布覆盖固定,2日后去掉。 咽喉肿痛治疗方:生地50克,牛膝10克,生石膏50克。水煎服,每日1剂,宜慢慢含服。...

  • 民间妙方治夏日多种小病

    民间妙方治夏日多种小病

      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炎炎夏日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夏日酷暑难耐、人体的抵抗力会相对下降,蚊虫叮咬、中暑、痱子、呕吐腹泻等夏季常见病也会不时地找上门来,如果在家中的小药箱里备一些中成药,关键时刻也许会给您解决一些燃眉之急。那么,药箱里究竟该准备哪些中成药呢?出现小毛病时,又该如何对付呢?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蚊虫也相应增多,而人们衣着单薄,肢体多在外暴露,极易被蚊虫叮咬。因此具有驱蚊止痒作用的风油精以及清凉油在夏季是不可缺少的,如被蚊虫叮咬,可局部外擦风油精或清凉油。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以及新生儿忌用。皮...

  • 民间方治口眼歪斜

    民间方治口眼歪斜

    1.蓖麻子30克,冰片1克,共捣烂如泥状,左歪斜贴右.右歪斜贴左,以绞布封盖,2天一换,注意勿入眼内。 2.以鳝鱼血加面粉适量调和成糊状,贴敷脸上,向左歪贴敷右面,向右歪贴敷左面。3—5天可愈。如尚未复原,可再贴敷一次。 3.取马钱于湿润后切成薄片,排列于橡皮膏上,贴敷患侧面部。 7日一换,至恢复正常为止。一般轻者贴敷2次可痊愈。 4.鳝鱼血涂抹歪斜的患面,不出几次效验。 5.蝉蜕2m克,研为细末,每次服7克,每日服 3斗次,连续服7日。 (睛野)...

  • 中药验方治复发性口疮

    中药验方治复发性口疮

    口疮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小溃疡,疼痛,能自愈。反复发作者,称复发性口疮。本病属中医“口疮”、 “口疳”范畴。认为其发病多与火热上炎有关。这里提供几则行之有效的中药验方,供患者参考使用。 1.明矾10克,加开水200毫升溶解。每次用15~20毫升漱口2~3分钟,每日3—5次。一般治疗3—7天可愈。 2.大黄30克,加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饭后温服,每日2次。 3.吴茱萸15—30克,研细末,以醋调和为膏,敷双足涌泉穴,每日换...

  • 中药单方治牙痛

    中药单方治牙痛

    牙痛与肾、脾胃、大肠等脏腑有关,辨证首先辨牙宣的虚实,属何脏腑。虚证多表现为肾阴、气血的亏虚,实证多由于胃火上炎所致,并可出现虚实挟杂的情况。中药单方治疗五款: 1、五倍子30克,水煎含漱,日5次以上。功效:收敛止痛,用于各种牙痛,效果较好。 2、取山茶花 (油茶 ) 30克,日1剂水煎服,此为流传于民间治疗牙痛的小方,经济简便,疗效满意,不妨一试。 3、白胡椒10克研成末,加酒精调成糊状,分4次放入牙洞内。 4、杏仁15克(去皮尖)加盐少许,煎汤含漱,日3~4次(注意不要咽下去)。 5、乌梅12个,分别含于口中,...

  • 中药单方治疗腮腺炎

    中药单方治疗腮腺炎

    1.鲜白头翁20 克,先煎数沸后,再将鸡蛋3个打入药中,勿搅动,以免蛋散。待鸡蛋熟后,捞出鸡蛋,,吃蛋喝汤;使患者微微汗出。腮腺炎一般1剂即愈;病重者,翌日可再服1剂。 2.板蓝根30克,加水500毫升,煎成 400毫升,共煎2次,总量约700毫升,分2 次服,每日3~4次,连续服2剂,治腮腺炎。 3.生半夏末与蛋清调成糊,外敷患处,每日2次。板蓝根20 克,僵蚕10克,水煎内服,每日3~4次,治腮腺炎。 4.鲜侧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取其绿叶泥浆加鸡蛋清和匀外敷患处,每日7~8次,治腮腺炎。 5.赤小豆约70 粒,...

  • 中药酒方治半身不遂

    中药酒方治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又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偏瘫的原因是由于湿痰内盛,气虚吹盛,以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并把凡是偏瘫又见昏迷的叫中脏腑;颜面局部或颜面与肢体的偏瘫,但无昏迷的叫中经络。 中医验方桑枝酒临床验证,医治半身不遂疗效颇佳: 药方:炒桑枝100克、当归、菊花、五加皮各60克,苍术、地龙、夜交藤各30克,川牛膝25克,丝瓜络15克,木瓜12克,木通、炮附片各10克。以黄酒5千克密封浸泡10天后,将药渣取出,焙干研为细末,装入...

  • 甘肃民方治抑郁失眠

    甘肃民方治抑郁失眠

    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 甘肃流传着一个偏方,能很快解除失眠痛苦,不再复发。正月时采摘祁连山脉野生的山萸肉和黄芪,在阴凉处干燥45天,把麦冬和茯苓隔水蒸煮3个小时晾干,研成粉末,在火炉上烘干、搅匀。 每日取20克服用,2~3天就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进入自然睡眠30天后可停药。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

  • 古方治头痛验案

    古方治头痛验案

    病案:顾某某,女,24岁。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近三年。曾4次住院治疗,发作期间渐趋缩短,多次脑电图、脑血流图及颅片检查无异常发现。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经治疗无效而收入本科病房,拟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诊见头痛欲裂,入夜益剧,甚则四肢捶床,抱头痛哭,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予清热平肝,祛风涤痰之剂不应。细询之,知其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故撇开头痛一症,但从口干渴饮,小便反不多人手,用五苓散原方: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各10克。...

  • 中医妙方治混合型高脂血症15例

    中医妙方治混合型高脂血症15例

    一、临床资料 治疗5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 年龄32~64岁,平均44岁;单纯高甘油三酯血 症31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6例,胆固醇和甘 油三酯同时增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15例。 临床症状:形体肥胖,眩晕,头重如裹,肢 体沉重,苔厚腻,脉滑或濡缓,辨证属痰湿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蒲黄、丹参、泽泻各12克,瓜蒌、薤 白、半夏、五灵脂、山楂各10克。 加减:如兼腰背酸痛,形寒肢冷,加巴戟 天、肉苁蓉各10克;如口臭,苔黄腻,加黄芩 10克,龙胆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4 周...

  • 曾学文活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

    曾学文活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

    曾学文,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六十余载,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急危重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提出心脏病演变与证治规律——气血水厥说,在心系疾病诊疗方面具有很大影响。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其运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临证经验整理如下,与同道研讨。 炙甘草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5克,人参5克,生地黄30克,桂枝10克,阿胶(烊冲)10克,麦冬10克,火麻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20枚,...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