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 第2页
-
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卷上。)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卷上。)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卷上。)的秘方制作方法,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卷上。)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卷上。)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
-
中医治湿温暑温 三仁汤
夏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身重酸楚、肢体困倦、气短汗出、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不适症状,中医称之为湿温或暑温。究其原因,一为外感夏季湿热之邪,一为贪凉饮冷,湿饮内停,复感外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治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方用《温病条辨》之三仁汤辨证论治。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渗湿利水而健脾,令湿热从下焦而去,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诸药合用宣上、畅中、渗...
-
湿温病 分证型予以治疗
湿温病是感受湿 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 外感热病。本病多发于 夏秋之交多雨潮湿季 节。临床以起病缓慢, 身热不扬,胸痞身重, 舌苔腻,脉缓,病势缠 绵,病程长为主要特 点。现代医学的伤寒、 副伤寒、胃肠型感冒、 钩端螺旋体病的某些 类型,临证时可参照本 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 上,笔者将本病分为六 种证型予以治疗,均获 得了良好的效果。 1.湿遏卫阳型:证 见恶寒无汗,头身困 重,肌肉疼痛,胸痞,或 有咳嗽,不口渴,舌苔 白,苔白腻,脉濡缓。治 宜芳香化湿,解表和 中。方用藿朴夏苓汤或 三仁汤加减(藿香叶、 厚朴、半夏...
-
夏秋季之湿温病 柴葛解肌汤立为主治之方
新订柴葛解肌汤系笔者老师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将《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增各药之剂近3倍并加炒地榆、连翘、青蒿而成。《伤寒六书》载柴葛解肌汤治风寒感冒,郁而化热,恶寒渐轻,身轻增盛,无汗头痛,心烦不眠等证,其病理为太阳经风寒未解,已渐次传入阳明经。石恩骏认为,夏秋季之湿温病,典型者如肠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可将新订柴葛解肌汤立为主治之方。 方药组成:柴胡18克,黄芩12克,白芍12克,炒地榆15克,生姜2片,葛根20克,羌活9克,桔梗9克,连翘15克,大枣5枚,甘草9克,白芷9克,生石膏30克,青蒿18克。水煎...
-
治疗湿温疫疠名方——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原载于《续名医案》引叶天士名方.又名普济消毒丹。 药物组成: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等11味中药组成。共研成细末,每次服9 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也可以神曲糊热,如弹子大,开水化服。 功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湿热并重。证见发热肢软、无汗神烦,或汗热不退,胸腹闷胀,咽痛项肿,口渴便秘,或泻而不畅,小便淋涩,或身目发黄、舌苔白腻而厚或干黄者。 方中连翘、薄荷辛凉疏表,清热解毒;射干、贝母清泄肺气,利咽喉,与黄芩清泻肺火于上;滑石、木通、茵陈清利湿...
-
湿温病治疗方
湿温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脘痞闷、苔腻脉缓为主要表现。我根据湿温病的特点自拟湿温汤进行治疗,常取得良效。 方药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金银花、连翘、苍术、薏苡仁、木通、天花粉、石膏。 该方能清热利湿健脾培土。法取五味异功散(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健脾培土,加薏苡仁、木通利湿,加天花粉、石膏清热生津,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与异功散共凑淡渗利湿,清热解毒培土之效。在临床上,湿重于热者苍术、白术、薏苡仁可用至30克,若热重于湿则金银花、连翘、天花粉、石膏可用至30克。□ 李经中 四川...
-
辨证湿温(湿热郁蒸)三仁汤加麻黄苍术
付某,女,89岁,2013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因不明原因发热在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一周,经消炎抗感染治疗发热已退,但见大汗淋淋,胸脘满闷,端坐呼吸,腹胀如鼓,二便不通,口干思饮而不得饮,饮水后腹胀更甚,该院专家会诊后由该院专家处以行气宽中之剂治疗后诸症加剧,其女遂来我院邀笔者前往诊疗。患者面色淡黄,略见烦躁,脉弦略数,舌淡苔白厚腻。 辨证:湿温(湿热郁蒸)。治法:芳化淡渗,清热利湿。主方:三仁汤加麻黄、苍术。 处方:杏仁9克,白蔻仁6克,薏苡仁18克,厚朴9克,通草3克,姜半夏9克,滑...
-
从风热解析荆防方 从风寒解析麻黄方 从湿温解析全虫方
在赵炳南先生拟定的内服经验方中,有三首经验方特色明显,疗效突出,它们分别为荆防方、麻黄方和全虫方,以下统称为“治风三方”。此三方收录于《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经验方与常用方》部分,原书中三方主治,同中有异,其中荆防方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痒的功效,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麻黄方有开腠理,和血止痒的功效,主治慢性荨麻疹;全虫方有息风止痒,除湿解毒的功效,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其中“若病程短,皮疹鲜红,病在表者,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