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 第8页
-
朱良春创“浊瘀痹”治痛风
朱良春 ( 1917—2015) ,男,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教 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治学严谨,学术精湛,锐意 创新,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用虫类药 治疗疑难杂症,尤擅治疗各类风湿顽疾,经验独特,效果 显著,出版学术著作 1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180 余篇。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产生 过多或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增高,尿酸盐结晶在 关节腔内沉积,反复发作的一种炎性代谢性疾 病 [1 ] 。朱良春根据本病的特征提出 &l...
-
治脑梗中医有良效
脑梗塞是由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神经细胞坏死,引起脑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出现偏瘫、失语、口歪眼斜等众多症状的一种疾病。脑梗塞发病后,经过2~3周的治疗,病人就进入了恢复期,这一时期病人可做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防止以后肢体功能的畸形恢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不用药只锻炼也能使偏瘫的肢体恢复正常。 这是因为脑神经细胞死亡后就不能再生。由于神经细胞坏死导致的人体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要依靠没有死亡的脑梗塞周围正常的神经细胞建立新的神经联系来代替已经死亡的神经细胞的功能,而这种神经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全靠肢体功能的锻炼来刺激...
-
朱良春指导救治心肺衰竭案
我们曾救治一80岁心衰男患者,因呼吸衰竭,严重缺氧,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已4个月余;肺部感染,发热不退,嗜睡神糊,多次病危通知,治疗殊感棘手。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间,笔者作为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弟子,先后两次向朱良春老师求助,一度曾转危为安,出现生机,后终因肺、心、肝、肾多脏器衰竭不治而亡。今公诸于众,供同道参考。 呼吸衰竭,严重缺氧,气管切开,吸氧,使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已4个月余;肺部感染,发热汗出不退已2个月余。自2007年8月1日至9月1日历经6诊,经西药抗菌消炎,退热,洗肺吸...
-
推足的方法治疗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腐气味,大便次数增多、稀溏发黏等不适症状。除了采用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选用一些自然疗法来辅助治疗,达到健脾养胃,改善胃肠功能的目的。从神经反射理论来说,对相关部位的良性刺激,能产生强烈的神经冲动,阻断其他病理冲动传入神经中枢,从而能使病理的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通过神经反射启动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活化各器官组织的机能,释放各种治疗因子,从而起到消除疲劳、健脾养胃的治疗作用。 用推足的方法治疗消化不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推足时,患者坐在床上,两条腿向前伸直,然后—条腿膝...
-
顽固性失眠 顾植山临证良方
范某,男52岁,2014年10月16日首诊。 半年前因惊吓后出现顽固性失眠,每夜口服安定片后,仅能睡2~3小时,乱梦纷纭,痛苦难忍,近半年体重下降约10公斤,外院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刻见夜不能寐,需口服安定辅助睡眠,四末发凉,精神紧张,时有口苦,盗汗,纳呆,二便尚调。舌淡衬紫,脉沉小弦。少阳枢机不调,则阳明不能阖,阳不入阴,故不寐,予转枢调阖为治,以观效否。 处方:桃仁泥15克,杜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干生地黄15克,大川芎10克,赤芍药15克,玉桔梗10克,川牛膝15克,北柴胡10克,炒枳...
-
消化不良用香连丸
香连丸(包括胶囊剂)是夏季常用的一种中成药,由木香、黄连两味药组成,方中黄连苦寒,入心、肝、胆、胃、大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木香能行气止痛、调理胃肠气机而止痢。现代药理研究指出,香连丸中所含小果碱、黄连碱等,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气胀所致腹痛。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还可治疗以下疾病。 ●单纯性消化不良香连丸(水丸)口服,每次2-3克,每日3次,3天为1个疗程。该药能健胃,促进消化液分泌,故能用于消化不良的治疗。 ●急性胃肠炎香连胶囊口服,每...
-
肠胃功能不良 补脾益肠丸
由于饮食不注意等各种原因,肠胃功能不良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大药房药士苏小宁介绍,调理肠胃,市民可以尝试用补脾益肠丸。 市民张小姐28岁,身体瘦弱,平时饮食清淡,只要吃的食物油腻一些,她就会拉肚子。此外,天气变化时,张小姐的肚子就会咕噜咕噜响,她常常感觉肠子硬或胀痛。服用三个月的补脾益肠丸后,这种症状消失了,她也胖了起来。 苏小宁介绍,补脾益肠丸主要成分为白芍、白术、补骨脂、赤石脂、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止痛止血、生肌消肿等功效,副作用较小。特别提醒,孕妇忌用,普通人如服用,须...
-
消化不良 胀气打嗝 小饮方
冬天人们为了驱寒进补吃火锅或大餐,吃多了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肚子胀气、打嗝等问题。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多与脾胃有关。人们在暴饮暴食、过食生冷后,易产生食谷不化,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不运等问题,聚成痰湿,进而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从而造成消化不良。 中医将消化不良分为四种类型:肝气犯胃型,饮食停滞型,脾胃虚弱、痰湿停止型和寒热互结、气不升降型。 由此出发,中医认为消化不良应从肝、脾、胃论治,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肝郁是发病的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诸症的原因,健脾、疏肝、降胃为治疗的基本法则。 例如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