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第96页
-
急性泄泻 急性肠炎 穴位针罐灸
急性泄泻等同于西医的急性肠炎,是一种与饮食不洁有关的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很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多以餐饮后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每天数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转输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位于中焦属土脏,喜燥恶湿,主升清气;胃主受纳水谷,气机为降,喜润恶燥,脾胃二脏一燥一湿,一纳一运,共起健运受纳功能。患者贪食冷凉或误食腐蚀不洁之物致脾胃受伤,升降失司,清浊不分,乱于胃肠,水谷夹杂而下就会发生泄泻。治宜运脾化湿,分利清...
-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医法
消化性溃疡,又称溃疡病、胃十二指肠溃疡,但也包括手术后的残胃溃疡。胃液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条件,胃黏膜屏障和黏液屏障损害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远较胃溃疡多见,前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其典型症状为上腹部节律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疼痛,并伴有泛酸、嗳气、烧心、恶心、呕吐等症。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可确定溃疡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以及判定良恶程度。溃疡多数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胃角,也可位于幽门前区、胃窦及高位...
-
顽固性呃逆 打嗝不止 沈中圭立有一方
2003年夏,我在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一八十老翁患顽固性呃逆,一连数天打嗝不止,声音响亮,不能喝水,不能进食,不能睡觉,不能谈话,痛苦不堪,求余诊治。余察其脉洪滑有力,观其舌光红无苔。诊为胃火炽盛,气逆不降之呃逆。针刺双侧翳风穴,呃逆渐止。针刺以治其标,再服中药以治其本。处以降逆止呃汤。 方药:代赭石30克,陈皮、旋覆花、太子参、天冬、白芍、枇杷叶各15克,竹茹、丁香、柿蒂、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当夜10时许,呃逆又发,又针双侧翳风,立止。患翁睡了一夜...
-
顽固性呃逆 处以降逆止呃汤
2003年夏,我在黑龙江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一80老翁患顽固性呃逆,一连数天打嗝不止,声音响亮,不能喝水,不能进食、睡觉,也不能谈话,痛苦不堪。余察其脉洪滑有力,观其舌光红无苔。诊为胃火炽盛,气逆不降之呃逆。针刺双侧翳风穴,呃逆渐止。针刺以治其标,再服中药以治其本。处以降逆止呃汤。 方药:代赭石30克,陈皮、旋覆花、太子参、天冬、白芍、枇杷叶各15克,竹茹、丁香、柿蒂、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当夜10时许,呃逆又发,又服中药,用药3剂,病若失。...
-
萎缩性胃炎治疗验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多见于中老年人。这种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出现持续或间断性饱胀感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现象。如果患者同时存在胃溃疡、胃息肉、胃黏膜脱垂等症,其症状往往会加重。 治疗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三七粉5克(冲服),丹参15克,砂仁10克,炙升麻10克,陈皮10克。 水煎2次,合2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0天为1个疗程。 血淤重者,重用丹参;气虚甚者,重用黄芪;黏膜血管网显露者,重...
-
慢性泄泻治案一则
杜某,女,25岁。初诊 自述便溏已一年有余,时 带白黏冻状物及血液,日 解3~4次,曾就医进行多 次大便培养,均未见致病 菌生长。一个月前经结肠 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溃疡 性结肠炎,经中西药治疗 效果欠佳。就诊时化验大 便显示:红细胞(+++),脓 球少量;刻诊:面色黄,少 腹轻压痛,情绪易激动, 舌淡,苔薄白,脉沉弦。中 医诊断为泄泻,证属肝郁 脾虚。方用逍遥散加生艾 叶为治。处方:生艾叶30 克,柴胡、当归各10克, 白芍、生白术各15克,甘 草、炮姜各3克。水煎服, 每.日1剂。连服30余剂, 诸症消失,结肠镜...
-
糜烂性胃炎之脾胃气虚治疗验方
单兆伟,男,1940年生,江苏南通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早年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花甲之年又拜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为师,长期从事脾胃病疑难病的证治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主要论著有《中医临证与方药运用心得》《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医胃肠病学》及《孟河医派传人:单兆伟医疗经验集》等10余部。 组成: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麦冬15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薏苡...
-
治疗脾胃虚弱性脘腹胀满体会
我在门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自觉脘腹胀满,嗳气则舒,进食则满,不思饮食,乏力,便溏,喜热,喜按,时轻时重,触之无形,按之柔软,无压痛,脉沉细弱,舌淡、舌苔薄白,胃透、B 超等检查,无实质性病变,缠绵难愈。 方药:党参30克,白术15 克,云苓12克,升麻9克,柴胡 10克,陈皮10克,当归12克,炒枳壳10克,白扁豆12克,甘草3克。 如脾阳不振、手足不温,大便溏,加补骨脂10克,干姜9 克,神曲l 2克,苍术10克。若胀满较重,气虚失运,加广木香 12克,厚朴12克,以助脾阳,上方水煎,早、晚温服,每天一剂。...
-
慢性胃出血分四型论治
胃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部血管破裂而导致血液溢出,经口吐出或由大便排出的一种临床症状。引起胃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和部分胃炎。胃穿孔大出血病情危急,应立即施行手术及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少量的慢性胃出血应用中药治疗比较合适。笔者在临床上将胃出血分为四种证型予以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气虚失血症见胃病日久,胃脘隐痛绵绵,时而痛甚,饮食减少,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常排柏油样便,舌质淡,舌苔薄,脉弱。治宜益气补虚,清热止血。方用:生地30克,黄芪、大黄各15克,黄连9克,生甘草6克。上药共为粗末,每次取...
-
助阳固本治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由多种疾病引起肠道功能紊乱所致。《内经》认为,肾为五脏之本,脾阳根于肾阳,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肾虚不足,无以温煦脾阳,则脾失健运,可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因此,治疗慢性腹泻,根本在于温肾阳,经常练习导引功可达到固本止泻的目的。 第一步:自然松静站立,两脚与肩同宽,下肢微屈,两手插腰,头部和下肢不动,口眼微闭、舌抵上腭。吸气时足趾用力抓地,大腿向里挟紧、,同时收腹提肛缩睾,双手握拳,舌抵上腭,闭气不呼;憋不住时再呼气,舌放下,全身突然放松。自然呼吸,稍事休息和调整,再开始运气,共做9次。 第...
-
胆汁反流性胃炎偏方
处方:柴胡、香附、川楝子、延胡索、茯苓、陈皮、枳壳、姜半夏、姜竹茹各10克,炙枇杷叶、炙甘草、炒白术各15克,黄连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煎2次,药液混合,分3次温服。 加减:脘腹胀痛,连及胁肋,气郁较甚者,酌加香橼、佛手、青皮;口苦心烦,急躁易怒,肝郁化火者,酌加龙胆草、栀子;腹部胀满,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者,酌加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失眠多梦,心神不安者,减茯苓,酌加茯神、合欢皮、合欢花、夜交藤;泛酸较剧者,酌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嗳气不止,呃逆频频,胃气上逆者,酌加丁香、柿蒂、旋覆花;神疲乏力,腹胀便...
-
中医食疗解决夏秋季慢性腹泻
夏秋季是腹泻的高发期。中医认为, 腹泻可分为寒湿泄泻、湿热泄泻、阳虚泄 泻、伤食泄泻、脾虚泄泻五种证型,对于不 同的辨证分型,其食疗方法也不同。慢性 腹泻患者配合食疗,有较好的疗效。 一、寒湿泄泻症见泄泻清稀,腹痛 肠鸣,脘腹胀满,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 痛,不思饮食,苔薄白,脉濡缓。可服用以 下食疗方。 干姜粥干姜5克,大枣3枚,粳米 50克。先将干姜水煎取汁,与红枣、粳米煮 粥。每日服1次,当早餐食用。可温中健 脾,散寒止泻。 二、湿热泄泻症见腹痛而泻,泻物 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 或有身...
-
治胃下垂 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治胃下垂方 处方:黄芪20克,白术、升麻、 枳实、青皮、女贞子、构杞子各lO 克,砂仁、甘草、西洋参(研粉冲服) 各6克。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苍 术、藿香各lO克,黄连6克;胃胀 者,加苏梗、木香各6克;伴溃疡者, 加乌贼骨20克,白及15克。每日l 剂,水煎分3次服,19剂为1个疗 程。 主治:胃下垂。据报道,本方治 疗胃下垂患者lOl例,其中治愈者 (胃下垂恢复正常,主症消失)95 例;显效者(主症基本消失,胃上提 3。5厘米以上)4例;无效者(治效前 后无明显变化)2例。服药期最短者 1个疗程,最长者3...
-
刺阳陵、承浆治反流性胃炎、食管炎
临床实践发现,治疗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一般取穴较多,如内关、足三里、中脘等。但唯取阳陵泉穴或承浆穴见较快,疗效高。一般在30秒~1分钟,症状即可缓解,患者顿感轻松。 反流性胃炎、食管炎,是由于贲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幽门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食道,刺激黏膜引起的炎症。主症为胃脘、胸骨后烧灼性疼痛不适,吐酸、吞酸,胃脘胀满,呃逆反酸。本病常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并存,也可单独存在。属于中医反胃、吐酸、胃脘痛等范畴。 中医认为胃与脾相表里,食道下连胃,脾胃功能与肝疏泄相关。因此反流...
-
胃痛 慢性胃炎 中药治方
某男,56岁。2008年12月21日初诊。诉胸骨后、胃脘部灼热隐痛反复20年,每于进食酸辣、生冷或午夜后发作,泛酸,纳食正常,口和不渴,二便调,舌质红,舌苔中根部淡黄而厚,脉弦。既往胃镜检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梅国强仔细诊察病症后说:胃痛历20年,乃痼疾也。痛呈灼热隐隐,舌苔中根部淡黄而厚,脉弦等,皆痰热之象。而胸骨之灼痛,既与痰热中阻有关,又与痰热上犯,少阳经气不利有关。故中医诊断:胃痛(痰热痞结);西医诊断:慢性胃炎。治宜柴胡陷胸汤化裁,和解枢机,清化痰热,活血通络。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
-
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逆
顾某,女,51岁,2014年5月31日初诊:壶腹部低分化性腺癌2年,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化疗8次,化疗时及食刺激性食物后右上腹部痉挛性疼痛难以忍受,体虚乏力,纳差,稍畏冷,多汗,便干,常以开塞露通便,苔稍厚腻,脉偏沉弦。 气象脉象症象三象结合,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逆、承气汤化裁:北柴胡30克,川桂枝20克,淡干姜20克,炙甘草15克,天花粉15克,左牡蛎20克,淡黄芩15克,生川军(后下)12克,炒枳实20克,川厚朴15克,熟附片(先煎2小时)60 克,生晒参10 克。14剂,每日1剂,以水180...
-
泄热和胃理气止痛 肖卫东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方
名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气滞)方 处方:柴胡、香附、陈皮、枳壳、郁金、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10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气滞型。症见胃脘部胀满,攻撑作痛,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创方者:肖卫东 山西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郁热)方 处方:柴胡、黄芩、陈皮、清半夏、川楝子、元胡、枳实、竹茹、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10克,全瓜蒌、茯苓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
急性胃肠炎的中医辨治
1.寒湿泄泻 证见泄泻清稀,或如水样,肠鸣腹痛,胸膈痞闷,头晕纳呆,或伴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舌苔白腻,脉象濡弱。治宜芳香化浊、散寒燥湿。方用藿香正气散。药用紫苏叶、藿香、茯苓、苍术、法半夏、陈皮各10克,桔梗、厚朴、白芷各6克,甘草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功效: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2.湿热泄泻:证见吐泻频作,吐物酸腐,便时暴注下迫,肛门灼热,大便泻后不畅,可伴有发热、口渴心烦、腹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调整肠胃。方用葛根芩连汤。药用黄芩、扁豆花、车前子(布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