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痄腮 第2页

痄腮 第2页

  • 小儿“痄腮”赤小豆治

    小儿“痄腮”赤小豆治

    流行腮腺炎中医称为“痄腮”,多见于儿童,因风温邪毒侵袭卫表而发病,营卫不和而发热,热毒蕴结而致肿痛。若治之失当,则毒陷心肝,或邪窜肝经,引起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该病西医无特殊治法,外敷仙人掌为民间常用方法,但近年来临床观察其疗效缓慢,易致病情迁延。笔者用赤小豆粉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收效迅速,无并发症出现,现介绍如下。 一般处理:患儿及时隔离,直到腮部肿胀消退5天为止。患病期间,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为主,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治疗:赤小豆7...

  • 自制“蚯蚓液”治痄腮

    自制“蚯蚓液”治痄腮

    取新鲜白头蚯蚓5-6条,白糖适量,冰片少许。先清洁蚯蚓脏泥,然后将蚯蚓置于容器中,加入白糖适量搅拌,约半小时后成淡灰色粘液,弃去蚯蚓加入冰片少许,酒精少许即成“蚯蚓液”。 用此液浸湿纱布敷于痄腮患处,3-4小时换药1次。本药液有很好的消肿止痛及抑菌作用,临床上对痄腮,小儿丹毒,疔,疖等均有良效。...

  • 治疗痄腮:这些民间疗法行不行?

    治疗痄腮:这些民间疗法行不行?

      春夏季节,腮腺炎高发,中医称为“痄腮”。有的家长会带着发病的孩子到医院治疗,但有的家长可能会采用老一辈的“验方”自行给孩子治疗。这些验方到底有效吗?   本期,记者选取了几个常见的民间疗法,咨询了一些中医师的意见,他们认为,这些疗法有可取之处,但也要慎用。      仙人掌   病例:患者小宇12岁,无任何诱因发烧3日,不流鼻涕、不打喷嚏,嗓子不疼,家人自行给予消炎药服用效果不明显。3天后,小宇腮部肿胀,有疼痛感,他奶奶一看就断定是“痄腮”...

  • 升降散合银翘散治痄腮变证

    升降散合银翘散治痄腮变证

      刘某,男,18岁,1月20日初诊,一周前外感邪毒起病,致双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发热不适。于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9天,并口服三九感冒颗粒,腮腺肿痛消失,仍发热,伴寒战不适,遂来求治。症见:发热39℃,伴寒战,咽痛,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拒按。舌质红,苔黄,脉数。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医辨证为痄腮变证之毒窜睾腹证。嘱继续输液治疗5天,中药给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治疗,方用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连翘、牛蒡子、蝉蜕、僵蚕、橘核、荔核、川楝、甘草10克,山豆根6克,鱼腥草、土茯...

  • 外敷法治中医“痄腮”

    外敷法治中医“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之为“痄腮”,系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唾液中,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给他人。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本病好发于冬春两季,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成人亦可得病。多年来,笔者应用外敷法治疗本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药物组成:青黛、大黄、白芷、天花粉、陈皮各10克,生甘草5克。共研细末。   使用方法:将药末倒入杯内,用醋调成浓糊状,敷患处,每日3~4次。...

  • “痄腮”腮腺肿大不退中药治方

    “痄腮”腮腺肿大不退中药治方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属于中医“痄腮”范畴,临床以腮腺肿大为主要体征。 常用方:薏苡仁20~50克,夏枯草10克,玄参15克,连翘10克,天花粉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 田某某,男,8岁,2001年4月15日初诊。 患儿以“两侧腮腺肿大疼痛2周”就诊。3周前,患儿有与腮腺炎患儿接触。2周前始有发热,食欲不振,双侧腮腺逐渐肿大伴疼痛,遂到当地卫生院诊治,3天后,热退,食欲增加,腮腺肿大不退来诊。 刻诊:体温 36.8℃,双侧腮腺肿大、...

  • 板蓝根预防痄腮 虚寒体质慎服

    板蓝根预防痄腮 虚寒体质慎服

      在痄腮高发的时节,有专家提出,家长可以让小孩服用板蓝根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对于这种方法,以下简称中医一附院呼吸内科的翁惠主任医师认为,防治效果是有,但是如果是虚寒体质的小孩就不宜服用。   翁惠说,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自古以来传统医学用之治疗温毒发斑、痄腮、喉痹、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的热毒证。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服用板蓝根冲剂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儿童用量为半袋至1袋,每日3次。   但是,翁惠提醒说,如果常感脾胃不和、容易拉稀...

  • 小儿痄腮 野菊花治

    小儿痄腮 野菊花治

    我孙子今年5岁。前不久,他突然得了痄腮。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认为不需要用药治疗,只需让他好好休息就可以,而且不要让他去幼儿园,以免让他把痄腮传染给别的孩子。可我孙子总说两腮疼得厉害。于是我就想,有什么办法能解除孩子的痛苦,让他快点好起来呢?这时,我想起了以前母亲教我的一个用野菊花叶治疗痄腮的方法。 此方法是:取鲜野菊花叶一把(约重50克),赤小豆粉30克,鸡蛋一个。将野菊花叶洗净后捣成泥状。将鸡蛋打入碗中取出蛋清。将野菊花叶泥和赤小豆粉混合在一起,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将此药糊涂抹在患处,每日换药 1~2次。我的孙子使...

  • 紧抓少阳治痄腮

    紧抓少阳治痄腮

      张某某,男,18岁,学生。2008年5月18日初诊。因两腮颊肿痛伴发热,头身酸痛,纳差而来诊。查体温38.7度,两颊肿胀,左侧较甚,质软,拒按,有热感,中心无波动感,边缘不清,两侧颌下有瘰疬,张口不利,口臭,纳差,小便溲短赤,大便尚通。舌质红,舌苔微黄腻,脉数。诊断:痄腮。证属风温邪毒侵及少阳经络。治以小柴胡汤加减以透达少阳,清泻邪毒。处方:柴胡、金银花各15克,黄芩、半夏、党参、山豆根、连翘、桔梗各12克,生姜、甘草各10克。水煎服,2剂,早晚250毫升各一次。外用醋调五倍子粉敷贴。5月20日来诊,次日热...

  • 治咽炎 口腔溃疡 痄腮方

    治咽炎 口腔溃疡 痄腮方

    薄荷治咽炎 取2-3枝连枝带叶的薄荷,洗净,剪成3厘米左右长的小段,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汁后,将汁倒入碗内,加适量冰糖溶化,待凉后随意饮服,一般连服3天可愈。 此方治疗风热型咽炎,疗效甚佳。 治口腔溃疡经验 方法:将细辛(中药店有售)研为细粉,每晚清洗肚脐后,取3克用米醋调成糊状,贴敷脐中,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次日清晨取下。 主治:口腔溃疡,俗称口疮,常常疼痛难忍,反复发作,影响进食、睡眠。 石镇光 治痄腮经验 方法:取活蚯蚓数条,放到冷水中吐尽泥沙,洗净放碗内,撒上...

  • 野菊花叶加蛋清脸上一贴治痄腮

    野菊花叶加蛋清脸上一贴治痄腮

      痄腮,也就是流行性腮腺炎,是春季小儿多发的传染性疾病。中医上讲,痄腮是由于外感风邪、内有胃热,导致身体络脉失和、气血凝滞不通所致。   野菊花叶性味苦辛、微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还可以帮助消化,降低胆固醇,被誉为治痈必备良药;红小豆性甘平,能够解毒排脓,利水消肿;再加上有抗炎、黏附作用的鸡蛋清调和诸药,作用迅速,疗效确切。   方法:先用常规消毒法处理患部,取鲜野菊花叶一把(约50克),洗净捣烂如泥,加入红小豆粉30克,用适量蛋清调和上述药泥,涂在纱布上并贴于患处,加以固定。一般每日一换药,重者换两次...

  • 内外同治痄腮 以疏风清热散邪消肿为主

    内外同治痄腮 以疏风清热散邪消肿为主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15岁儿童,每年3-4月为高发期。中医称为“痄腮”,治疗主张以疏风清热、散邪消肿为主,内外同治效果更好。 [辨证施治] 1、风热在表 轻度发热恶寒,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边界不清,触之疼痛,咽红,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用银翘散加减。 2、热毒蕴结 高热不退,两侧腮腺肿胀疼痛,坚硬拒按,烦躁不安,或伴有头痛、呕吐、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滑...

  • 青黛食醋糊治痄腮

    青黛食醋糊治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为痄腮,是由于温热疫毒侵袭,壅遏少阳经脉所致,以发热、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发,冬春季多见。治宜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主。临床验证,采用青黛食醋糊治疗,效果显著。   取青黛粉、食醋各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一般敷药后10~30分钟局部疼痛明显减轻,8~36分钟体温退至正常,16~72小时腮腺肿胀消退。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止痛凉血之功效,故用于治疗痄腮有良效。(郭旭光)...

  • 车前草汤可治“痄腮”

    车前草汤可治“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冬春二季为多,儿童发病高于成人。以发热,耳下腮部肿大疼痛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 “痄腮”的范围。可用车前草治疗。 方法:取鲜车前草30克(干品15 克),水煎,加米酒5毫升,分3次服,每日l剂,连服3~5天,病情重者可酌加药量。据报道,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4例,均在2~5天治愈。 常致...

  • 公英调蜂蜜 外敷治“痄腮"

    公英调蜂蜜 外敷治“痄腮"

    用蒲公英调蜂蜜外敷治疗腮腺炎(即中医所说的痄腮),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治疗15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8l例,女性75例;年龄最大2l岁,最小 2岁,平均12岁。 二、治疗方法 将蒲公英研粉,用蜂蜜调成糊状,外敷患部,每日2次,一般5~7天可愈。用新鲜蒲公英捣敷,疗效更佳。 三、体会 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中医“痄腮”范畴。《医宗金鉴》称此证一名髭发,一名含腮疮,系肺经风热或胃经湿热所生。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蜂蜜也有解毒作用。两药合...

  • 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方药应用 验案一则

    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方药应用 验案一则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性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病因病机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张恩树认为该病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而引起,其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风温邪毒从口鼻肌表而入,...

  •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介绍几则外治方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介绍几则外治方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肿、疼痛为主要特征,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多见,发病年龄以5~9岁小儿居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则很少发病,年长儿童可并发睾丸炎,脑膜脑炎,但一般预后较好,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本病多为风温邪毒侵袭,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为。当以疏风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活血止痛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 青黛糊:青黛适量,择净,以醋或水调匀后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次。可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 痄腮、脓疱疮试试“长命膏”

    痄腮、脓疱疮试试“长命膏”

    处方 秋季采马齿苋5千克,沸水煮成汤,过滤后用砂锅浓缩成黑色稠糊状,置于玻璃板上,沾枯矾粉滚成棒状(可趁热时插一小竹棍),数小时后即成一根硬棒,大约20~30克重,可长期保存。 用法 用此棒蘸开水在患处每日涂抹数次,红肿很快消平。 禁忌 严禁药物与金属锅、刀叉等接触,以免降低药效。此药无任何副作用。 疗效 本人数十年间用此偏方治愈数千名儿童痄腮(流行性腮腺类)。另外,对一切皮肤疮疾、面疱、面疹带脓尖者均有特效。...

  • 痄腮外治三验方

    痄腮外治三验方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多发于学龄前 儿童,流行于春季。家长 一旦发现孩子患病可立 即照以下3个验方。进行 治疗。 1.赤小豆、青黛各30 克,大黄15克。先将赤小 豆、大黄研细末,再与青 黛粉混匀分成五包。用时 取一包以清水调为稀糊 状,拿棉棒蘸后涂两腮 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1-3天可见效。 2.鲜仙人掌100克 去刺捣烂,加入米醋和绿 豆粉适量,鸡蛋清1个,搅拌均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疗效显著。 3.黄柏50克,生石膏30克。共研细粉,混匀备用。用时取适量药粉,以水调敷...

  • 痄腮引睾

    痄腮引睾

    王先生33岁,两月前患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双侧睾丸炎,服药后热退,肿胀消失,剧痛减轻,但出现双侧睾丸变软、变小,伴有隐痛,来河南省中医院全面检查后发现患者已失去生育能力。近年来,像这样的病例在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春天这个万物生发的季节。 这位患者所患的疾病就叫“痄腮引睾”,中医学中把“流行性腮腺炎”称为“痄腮”,是由风温邪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因多为外感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外眦上行至...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痄腮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