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 第2页
-
升降散合银翘散治痄腮变证
刘某,男,18岁,1月20日初诊,一周前外感邪毒起病,致双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发热不适。于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9天,并口服三九感冒颗粒,腮腺肿痛消失,仍发热,伴寒战不适,遂来求治。症见:发热39℃,伴寒战,咽痛,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拒按。舌质红,苔黄,脉数。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医辨证为痄腮变证之毒窜睾腹证。嘱继续输液治疗5天,中药给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治疗,方用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连翘、牛蒡子、蝉蜕、僵蚕、橘核、荔核、川楝、甘草10克,山豆根6克,鱼腥草、土茯...
-
板蓝根预防痄腮 虚寒体质慎服
在痄腮高发的时节,有专家提出,家长可以让小孩服用板蓝根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对于这种方法,以下简称中医一附院呼吸内科的翁惠主任医师认为,防治效果是有,但是如果是虚寒体质的小孩就不宜服用。 翁惠说,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自古以来传统医学用之治疗温毒发斑、痄腮、喉痹、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的热毒证。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服用板蓝根冲剂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儿童用量为半袋至1袋,每日3次。 但是,翁惠提醒说,如果常感脾胃不和、容易拉稀...
-
小儿痄腮 野菊花治
我孙子今年5岁。前不久,他突然得了痄腮。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认为不需要用药治疗,只需让他好好休息就可以,而且不要让他去幼儿园,以免让他把痄腮传染给别的孩子。可我孙子总说两腮疼得厉害。于是我就想,有什么办法能解除孩子的痛苦,让他快点好起来呢?这时,我想起了以前母亲教我的一个用野菊花叶治疗痄腮的方法。 此方法是:取鲜野菊花叶一把(约重50克),赤小豆粉30克,鸡蛋一个。将野菊花叶洗净后捣成泥状。将鸡蛋打入碗中取出蛋清。将野菊花叶泥和赤小豆粉混合在一起,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将此药糊涂抹在患处,每日换药 1~2次。我的孙子使...
-
野菊花叶加蛋清脸上一贴治痄腮
痄腮,也就是流行性腮腺炎,是春季小儿多发的传染性疾病。中医上讲,痄腮是由于外感风邪、内有胃热,导致身体络脉失和、气血凝滞不通所致。 野菊花叶性味苦辛、微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还可以帮助消化,降低胆固醇,被誉为治痈必备良药;红小豆性甘平,能够解毒排脓,利水消肿;再加上有抗炎、黏附作用的鸡蛋清调和诸药,作用迅速,疗效确切。 方法:先用常规消毒法处理患部,取鲜野菊花叶一把(约50克),洗净捣烂如泥,加入红小豆粉30克,用适量蛋清调和上述药泥,涂在纱布上并贴于患处,加以固定。一般每日一换药,重者换两次...
-
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方药应用 验案一则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性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病因病机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张恩树认为该病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而引起,其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风温邪毒从口鼻肌表而入,...
-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介绍几则外治方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肿、疼痛为主要特征,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多见,发病年龄以5~9岁小儿居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则很少发病,年长儿童可并发睾丸炎,脑膜脑炎,但一般预后较好,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本病多为风温邪毒侵袭,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为。当以疏风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活血止痛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 青黛糊:青黛适量,择净,以醋或水调匀后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次。可清热解毒,软坚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