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流涕 第2页

流涕 第2页

  • 感冒发热 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方药组成

    感冒发热 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方药组成

    因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冒之后,容易化热,初起为寒象,可能第二天就转为热性表现,这一点也是和成人感冒不一样的。究其病因,小儿稚阴稚阳,肌肤娇嫩,脏气未充,肺脾尚虚,卫外不固,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以致阴阳失衡,营卫不调,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又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阳气相对比较旺盛,所以,感受外邪,更容易出现发热症候。 方药组成 玉屏风散加柴胡、黄芩、甘草。 功用 益气固表,补脾实卫,疏风散热。 主治 感冒发热,或同时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 方解 方中以玉...

  • 姜葱粥治疗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姜葱粥治疗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葱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健胃理气的功能。葱含有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油和辣素,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者。由于其有发散风寒的作用,民间常用姜葱粥热食,治疗外感风寒轻证。 ◎ 姜葱粥 材料 葱30克,生姜15克。 做法 切丝,加入刚煮好的白粥里,乘热食用。 功效 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临床治疗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葱中所含大蒜素,具有明显的抵御细菌、病毒的...

  • 外感病咳嗽鼻塞流涕 中医案整理分析

    外感病咳嗽鼻塞流涕 中医案整理分析

    近日张英栋老师运用经方四逆汤治疗笔者外感病获得速效,现将该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笔者女,26岁,学生,2023年2月26日初诊,主诉:咳嗽、鼻塞、流涕加重1天。笔者于2月25日受风后感冒,表现为恶寒、乏力、汗出明显、呕逆,伴随咳嗽、咳白痰、喘,鼻塞流涕、色白质清,头晕头重,上半身热、下肢冷。2月26日诸症加重,自己诊断为太阳病,拟使用葱白连须4根,沸水泡服。张英栋老师四诊合参进行诊断之后提示:第一,“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的病机本质在“浮”,笔...

  • 鼻塞流涕鼻痒不止 中药方

    鼻塞流涕鼻痒不止 中药方

    王某,女,32岁,产后2月余,2004年3月求诊于中医。自诉:产后曾外感,鼻塞流涕,经治好转,然鼻痒不止,鼻痒甚时,以手抠之。前医尽用清热泻火之剂治疗,鼻痒症状不解,且日益加重,观其形体肥胖,自汗涔涔,舌淡苔白,六脉细弱。 诊后医生(笔者父亲)云:“痒者多为虚也。治当补养气血可治也,归脾汤主之。”生黄芪20g,当归15g,焦术12g,党参10g,茯苓9g,炒枣仁12g,远志5g,桂圆肉12g,木香6g,生姜3片,红枣3枚,5剂水煎服。患者服药后,鼻痒即止。 此案余不解,遂...

  • 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不止 鼻鼽治方

    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不止 鼻鼽治方

    王保林,1947年出生,甘肃省名中医,中华医学会甘肃分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名中医馆特聘专家。数十年来坚持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主编论著3部,发表学术文章50多篇,临证擅治内科杂病及妇科、儿科常见病。 组成:黄芪30g,麸炒白术20g,防风15g,茯苓15g,猪苓15g,桂枝10g,泽泻15g,辛夷花15g(包煎),苍耳子15g,桔梗8g,细辛5g(后下),益母草15g,灵芝15g。 功效:健脾宣肺,通利鼻窍。 主治:鼻鼽(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以鼻痒、鼻塞...

  • 小孩流涕大人巧擤

    小孩流涕大人巧擤

    当家长发现孩子流鼻涕时,应该教孩子学会正确擤鼻涕的方法:先压住一侧鼻翼,然后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同样的方法排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假如擤不出,可教孩子先将分泌物倒吸到咽部后再从口中吐出。 对年龄偏小、还不会擤鼻涕的婴幼儿,家长可先用小棉签轻轻把鼻涕蘸出。若鼻涕较多,可用细橡皮管或塑料管将鼻腔的分泌物抽吸干净,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后,然后用清洁的棉签缓慢插入鼻腔,边转动棉签边向外将棉签抽出来,拭净鼻腔内残余的鼻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