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 第6页
-
治消化不良有效便方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症状表现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 病因:患有此症之人大多是小孩,小孩不能控制饮食,常常吃过多的糖果,饼干,青果,以致消化器官过度繁忙,而致消化不良。此症良方吃下无副作用。 药方: (1)梅子茶半碗(梅干里面的种子)。在下午二点喝下。做法:梅干30粒剥去外皮,再将梅子下锅放下1碗半水,滚10分钟就好,掺下些白糖。 (2)梅干1粒,梅干有很多种,有甜的,有渗甘草的,有咸的,吃下渗甘草的比较有效,其次...
-
针刺及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1例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中医科 林佳,刘小琼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董氏奇穴;毫刃针;龙氏正骨手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 临床常见疾病,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 化不良,是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疼痛,胀 满,早饱,食欲不振,嗳气,恶心,烧心等消化不良症 状,经化验,消化内镜和影像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的 临床症候群 [1] 。目前 FD 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缺乏 特异性的治疗手段。笔者从 2010 年 05 月—2013 年 05 月采用毫针...
-
“百花之长”桂花治疗胃寒疼痛消化不良
桂花又称木犀花,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花之长”。每年农历八月开花,香飘十里,除供人们观赏,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桂花性温味辛,含有挥发油、蜡质及木犀苷等成分,具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饮喘咳、肠风血痢、胃腹寒痛、牙痛、口臭等症。可煎汤内服,或开水冲泡代茶饮;外用可煎水含漱或蒸热外敷。 治疗胃寒疼痛、消化不良,可取桂花、玫瑰花各3克,开水冲泡后饮用,每日2-3次;治胃热口臭,可取桂花、菊花各3克,水煎后漱口,...
-
胃下垂、消化不良 吃大蒜
我原来身体孱弱,加上工作艰苦紧张,曾经患上胃下垂、消化不良、心跳过速等毛病。退休后,有朋友向我介绍大蒜的健身疗疾功效。于是,我开始常吃大蒜,还注意运动和饮水,迄今已有六年多,想不到消化不良大为改善,胃下垂的不适也基本消失。有一次,膝盖有疼痛感觉,试用大蒜捣成泥涂上,两三小时竟然也大见成效。由此,我对大蒜颇有感情。 但是大蒜该如何吃也有讲究。我的吃法是:要坚持吃,我每天吃3瓣左右;要捣碎吃,把大蒜捣碎并暴露在空气里至少15分钟,从而产生发挥作用的大蒜辣素;要生吃,如果煮熟,大蒜所含的活性和生效物质就大受破坏;...
-
中药治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
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 围绝经期女性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抑酸、促进胃肠动力、抗感染等治 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近来运用中 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治108例患者,年龄40~60 岁,明显月经变化,激素水平的变 化,伴烘热盗汗心烦,兼有反复的 上腹不适,伴食少嗳气,恶心呕吐, 经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 疾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等。中医辨证 为胃阴虚型:胃脘嘈杂,食欲不振, 舌红苔少,关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处方:合欢花20克,玫瑰花、 郁金、炒麦芽、炒谷芽各10克,陈 皮、茯苓、白术...
-
缓解胃肠不适及消化不良方
老年人因消化功用削弱,简单食滞、食积导致消化不良,胃口变差,从而引发胃肠道疾病,山楂麦芽当茶饮,可很好地缓解胃肠不适及消化不良症状。 取山楂15g,麦芽20g,白糖5g。先把山楂洗洁净,去除核,切成片状;麦芽洗净后,与山楂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滤取汁液,参加白糖,搅拌均匀,分迟早2次饮服,每日1剂,连服3~5剂。用于防备消化不良时,则每日服用1剂即可。 山楂酸甜味美,能够促进消化液的排泄,增加胃中酶类,增进胃口,帮助消化;麦芽味甘、归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二味...
-
治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致的上腹胃脘部胀满方
作者:杨宇玲 丁国宁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何复东:补肾消痞汤 何复东,男,汉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50余载。被评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初,他带领的工作室确定为“自治州首批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同年又被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系昌吉州首个获此殊荣的名老中医。他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病,对心脑系病、肺病、脾胃病、经络肢体病等的研究尤为突出,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学术思想。...
-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平胃散为基本方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餐后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嗳气、恶心等为临床表现,胃镜、X线钡餐造影,除了轻度慢性胃炎表现外,常无其他表现。临床观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与情绪因素有关,多伴有抑郁、焦虑等症状。 FD属中医“痞满”“胃脘疼”的范畴。多由于精神抑郁,饮食不节、食谷不化、损伤中阳等影响脾胃运化。食滞中脘,损伤脾胃,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之邪聚于中焦,气机不利,所以胃脘疼痛、嗳气、饱胀;水湿聚于...
-
婴儿腹胀有四因 脾胃消化不良 中医预防和调理
很多新手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宝宝总是哼哼唧唧、闹个不停,一看小宝宝的肚子胀得鼓鼓的,像个皮球。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宝宝腹部胀气的情况? 婴儿腹胀有四因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一纳一运,纳运相成,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二者有一方功能失调,就会导致脾胃失和,出现脘腹胀满等症状。此外,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胃主降,升降协调,斡旋气机,才有利于体内气机运转的通畅。以下几种情况,宝宝容易出现腹部胀气。 吸奶或大哭时吞入空气 《小儿病原方论》指出:“儿...
-
郑亮治疗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撷萃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指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具有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但缺乏解释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证据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目前,众多学者认为FD的发病机制为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其中精神心理因素与本病密切相关[2],焦虑、抑郁为其常见的表现。中医认为,FD的发病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有关,其中情志因素对FD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
消化不良首选中成药:保和丸
保和丸是许多人家中常备的中成药。保和丸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所创制,也是朱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名方之一。 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麦芽、莱菔子八味中药配制而成。具有较强的消食和胃、健脾化滞、理气消痰的功效,适用于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痛吐泻、嗳气酸腐、厌食、痰饮内停、严重消化不良等症。 【处方】 山楂 (焦)300g 六神曲 (炒)100g 半夏 (制) 100g 茯苓 100g 陈皮 50g 连翘 50g 莱菔子 (炒)50g 麦芽 (炒)50g 【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
-
小儿大脑发育不良(秘方数:2)
本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小儿的大脑发育不良,因而出现智力、言语和运动能力的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小儿的一类疾病。正常小儿一般出生2个月,俯卧时能勉强抬头;3~4个月能抬头、挺胸,把腿伸直;6~8月会独坐,扶着能站立;12个月能自己站立,扶一只手能走;15个月站得稳;18个月走得较稳。智力和言语发育方面,1个月会注视正前方的亮光,会呱呱哭;4个月会认人,咿呀学语,会大笑;8一10个月会叫爸、妈,能自行拿玩具;12个月会配合大人穿衣服,用杯喝水,并能用简单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思;18月会自己吃东西,有困难会找人,并能叫出图...
-
营养不良(秘方数:5)
营养不良常泛指营养物质的全面缺乏,以致能量不足。一般多发生子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进行性消瘦,生长发育停滞,同时伴有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及抵抗力低下,引起各种并发症。体重不增是本病的早期表现。临床上根据症状与体征分为轻型与重型。轻型:体重比正常者减少15~25%,精神尚可,皮肤弹性稍差,腹部皮下脂肪少于0.8厘米,器官功能改变不明显。重型:体重比正常减少25%以上,精神萎靡或烦躁,皮肤弹性差或消失,腹部皮下脂肪层几乎完全消失,头发干枯成束,四肢常易挛缩,体温低于正常且不稳定,腹部胀大,腹壁...
-
营养不良性贫血(秘方数:4)
营养不良性贫血是指营养成份的缺乏而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类贫血。本病多发生于四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临床表现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缓急有关,一般以面色萎黄或苍白,指甲、口唇、眼睑膜颜色苍白为主要指征。年长儿童可有头晕目眩、耳鸣、心悸、气短、困倦、乏力等。重症患者可见四肢浮肿、口腔炎、舌炎、口角浅裂、蒌缩外胃炎、浅表性胃炎等表现;或可见皮肤干燥、瓜甲扁平发皱成脆裂、毛发干燥脱落,甚则有出血、发热等症。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未及时添加补食,铁质或叶酸等营养成份投入量不足;或因肠胃吸收功能障碍,或因肠寄生虫、慢性腹泻等导致损耗过多等均...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秘方数:2)
本病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的,以一定随意肌变性逐渐进行,终至萎缩而不能运动为特征的疾病。由于发病年龄的早晚、变性肌肉的部位等差异,本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分若干类型,而其中以假性肥大型为最多。本病在婴儿期起病者甚少,一般在五六岁时开始发病。患儿通常先觉得下肢无力,步行摇摆如“鸭步”,容易跌跤。上楼梯困难是本病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由于大腿的伸肌衰弱,无力抬举躯干上升,患儿必须一手抓住楼梯的栏杆,另一手撑在大腿上面,以帮助膝股关节伸直。这种病儿从仰卧爬起到直立,有一连串典型的动作,即先翻身成俯卧位,屈起膝关节和股关节,并用上肢支撑...
-
小儿营养不良 中医疗法详解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由于摄入不足或由于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组织。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本病在贫困地区较多见,随着人民生活条件改善,本病的发病减少,目前主要由于喂养不当引起。 相似于中医的“疳证”,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辨证论治 1.疳气证 [证候]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萎黄,食欲缺乏,或食多便多,大便于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舌苔腻,脉细滑,...
-
宁心安神助睡眠 缓解不良情绪《普庵咒》古琴曲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为焦虑、不安、失眠困扰,笔者推荐一首古琴曲《普庵咒》,可在睡眠前听听,有缓解不良情绪作用,宁心安神助睡眠作用。 古琴曲《普庵咒》,又名《普安咒》或《释谈章》,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公元1592)。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相传这一神咒可消灾解厄,令虫、鼠、蚊、蚁远离,凶神恶煞走避,常予持诵可普安十方、安定丛林、驱除虫蚁、蚊蚋不生。 古琴曲《普庵咒》,...
-
服膏方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秋冬时节进补服用膏方是不错的方法,但有些人也会出现不适,以下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荐的应对技巧,赶紧学上一手吧! 咳嗽痰多服膏方期间出现咳嗽痰多,说明膏方不能很好地被吸收,反而助湿生痰,此时应停服膏方,并适当服用一些健脾理气化痰的药。待咳嗽痰多好转后再服膏方,同时最好要加服陈皮茶以健脾化痰。 腹泻如是因膏方服用量太多引起的腹泻,停服后腹泻会停止,再服时则应减量。 便秘服膏方后出现便秘,首先要停服膏方。如果停用膏方后大便通畅了,说明便秘与膏方有关。继续服用时应适当减少膏方的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