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第16页
-
治崩漏 乳腺增生经验方
治崩漏方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荆芥炭9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主治:崩漏,中医辨证为气不摄血型,症见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薄,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四肢无力,心跳失眠,易出汗,食欲减退,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沉细弱。陈才溢 治乳腺增生经验 方法:取鹿角霜15克,丹参、香附、地龙各12克,仙茅、淫羊藿、柴胡各lO克,莪术、制乳香、制没药、土鳖虫、皂角刺、青皮各9克。每日 1剂,每剂水煎取液150毫升,浸湿透纱布,放在乳房结节处或疼痛处,每日1次,每次40分钟,15天为1 个疗程。...
-
治产后尿潴留 乳腺小叶增生经验方
治产后尿潴留经验 方法:让产妇蹲坐在便器上,操作者用左手扶在产妇的腰部,右手以拇指按压产妇脐下3寸处(即关元穴),向后向下的按压,指力由轻到重,同时嘱产妇将下腹部放松,屏气,用力解小便,直至小便解完后方放松按压。一次未成功者,可再次施术。 主治:产后尿潴留,表现为分娩后6~8小时后不能自主排尿,检查时可触及胀大的膀胱,压之有胀痛。 朱小宇 治乳腺小叶增生经验 方法:取制乳香、制没药、附子、天南星、半夏、磁石、白芷、白僵蚕、三棱、莪术、橘叶、香附、川芎、当归各7克,制穿山甲4克,麝香l克。诸药除麝香外共研...
-
中医治乳腺增生经验
乳腺增生足乳房一种非炎症疾 病。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其特点是 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 好发于30~40岁妇女。中医采用地肤 子汤治疗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地肤子60克,橘核30克, 柴胡12克,枳实9克,白芍10克,甘 草6克。 加减:证属肝郁痰凝,伴有心烦易 怒,失眠多梦,情绪急躁,乳房胀痛,苔 薄白,脉弦滑者,加陈皮、郁金各10 克,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证属肝郁 气滞,伴有两胁及乳房胀痛,低热,舌 红少苔,脉弦数者,加陈皮、生地、玄 参、...
-
魏北涵名老中医经验方柴贝汤治疗乳癖
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乳房增生疾病。多由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本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囊性增生症,有一定的癌变危险。笔者采用鄂州魏北涵名老中医经验方柴贝汤治疗乳癖,疗效显著。 柴贝汤药物组成:柴胡、皂角刺、蒲公英、紫花地丁、橘核、白芷、白茯苓、瓜蒌各10克,射干、夏枯草各15克,连翘20克,浙贝母、甘草各6克。加减:伴带下色黄量多,加板蓝根、半枝莲各20克;肿痛明显加制乳香、制...
-
治乳腺增生 妊娠呕吐经验方
治乳腺增生经验方 经验方:麦芽、生牡蛎(先煎)、天冬各30克,象贝母、荔枝核、橘核、鹿角片(先煎)各12克,昆布、海藻各15克,三棱、莪术、白芥子、僵蚕、露蜂房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月经期停服。 疗效:本方治疗乳腺增生患者 110例,治愈67例,好转35例,无效 8’例。 治妊娠呕吐经验方 经验方:酸枣仁、珍珠母各20克,丹参12克,半夏、白术、赤芍各10克,木香 3克。 用法:水煎频服。 疗效:本方治妇女妊娠呕吐患者60 例,显效32例,有效22例,无效6例。...
-
调和冲任治乳腺增生 乳腺炎经验方
治急性乳腺炎经验 方法:取白鲜皮适量,研成粉末,鸡蛋清调敷患处,纱布包覆固定,每日换药 2次。 主治:急性乳腺炎初起,红肿疼痛,局部硬结,乳汁不通。对已化脓者无效。 高文继 赤芍甘草治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症见乳房肿胀,跳痛,乳房包块,边界清楚,质硬,压痛,无波动感,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用赤芍、甘草治疗,有良好效果。 方法:取赤芍30克,甘‘草20 克,加水500毫升,煎取150毫升,稍温服下,间隔3小时后,原药同法煎取第2煎服下,再隔3小时服第3 煎。每日1剂,煎3次,2~3剂可愈。如见...
-
月经先后无定期 江淑安经验方
处方:当归20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薄荷10克,益母草30克,柴胡12克,党参10克,熟地15克,生姜3片,甘草6克。 加减运用:伴肾虚者加菟丝子15克,补骨脂15克,肉桂3克;伴热血或阴虚火旺者加黄柏10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伴肝郁气滞者加青皮15克,枳壳10克;伴瘀血者加桃仁10克,红花6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周为1疗程,每月用药1次,在月经干净后第5天开始服用,连用2~3个月。 说明: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月经愆期或经乱,临床较为常见。是指每月...
-
治闭经痛经方 外阴瘙痒经验方
治闭经方 处方:桑椹15克,鸡血藤12 克,红花3克。上药加水和少许黄酒 煎煮,取药液分3次温服,每日1 剂。 主治:闭经,中医辨证为肾瞧血 瘀型,症见月经停闭,腰酸腿软,少 腹坠胀,舌有紫点,苔自,脉沉细涩。 治痛经方 处方:丹参60克,制香附30 克,炒小茴香15克。共研成粉,混匀备用,于经前、经后,早晚各取黄酒少许冲服药粉9克。 主治:痛经,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症见经前乳房胀,胸胁、小腹胀痛,月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黑,舌紫暗,少苔,脉弦。 程龙 治外阴瘙痒经验 方法:取苦参、白芷各30...
-
治未婚未产妇女之闭经验方
中医将闭经称为经闭,多由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大病、久病、产后失血,或脾虚生化不足,冲任血少;情态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气血郁滞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冲任等引起。 组方:石榴皮30克,红花20克,路路通12克。 用法:水煎两次取汁混合,分两次服,每日1剂。至月经来潮后,再隔24天服1-2剂(即下次月经来潮前三天)。 注:此方适用于未婚、未产妇女之闭经。一般有月经征象前服用二剂为妥,然后在下次月经前继服,效果良好。 做好计划生育,尽量减少宫腔手术,能有效预防闭...
-
妇科带下病 刘启廷多年临床经验方
带下病指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颜色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旺,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黏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霉菌、阴道滴虫、念珠菌等细菌感染后引发妇科炎症,常出现白带色、质、量、味的异常,引发带下病。 病因脾肾亏虚,湿热入侵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气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