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调 第2页
-
治气血失调静脉性阳痿 充润宗筋方
血管性阳痿是器质性阳痿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血管性阳痿又可进一步分为动脉性、静脉性、动静脉混合性三种类型,其中以静脉性阳痿最令人们关注,它在血管性阳痿中占绝大多数。静脉漏多数是自发形成的,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中医论治阳痿的理论和经验虽较为丰富,但缺乏客观的诊断依据,临床治疗以功能性阳痿为主,对静脉性阳痿治疗少有总结。王琦教授从事中医男科临床、科研多年,其“阳痿从肝论治”的理论对中医治疗阳痿产生较大的影响。笔者作为王琦教授的博士生,跟随临诊学习,深感其对静脉性阳痿论治的思路与经验较为丰富...
-
内服外敷治女性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内分泌失调,身体内激素不平衡所致的一种周期性症状,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 内服方:佛手、枳实各 8克,炮穿山甲、乳香、没药各6克,郁金、昆布、仙灵牌、补骨脂、夏枯草、海藻、路路通各10克,炒麦芽、鹿角霜、蒲公英、橘核、荔枝核各12克。水煎分3 次服,每天1剂,30天为1 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经期不服药。 外敷方:制草乌6克,制川乌10克,蟾酥3克,蜂蜜适量。将上药研成细粉,每次取药粉3克,以蜂蜜调膏敷贴于患者脐部及乳核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1次,20天为 1个疗程。孕期及哺...
-
月经失调 调理脾气精神调节
刘姓患妇,33岁,1987年7月初来诊。自诉一年多来,月经不调,经水先期而至,量少,延日不止。观其精神倦怠,纳食不佳,胃脘不适,反胃,嘈杂,双下肢轻度浮肿,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细虚。实乃气虚无力固摄所致。即立方补中益气汤加海螵蛸、炒芡实、川断、地榆,以益气收敛,固涩止血。连服3剂,经水仍漏下不止,诸症未减。 带着问题向家父请教,父详问病情,见患者精神不悦,细问知其生性内向,多愁善感,沉思积闷,少与人交流。中医认为,思忧伤脾,日久便成脾郁之症。脾结者,气机不畅,升降失调,百病由生。脾是产生月经的渊源...
-
青春期月经失调中医补肾疗法
少女青春期月经初潮,经来或先期而至,或延后而来,或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经期延日不止,皆为月经失调,究其原因多为肾气未实,或阴阳失调之故。 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乃先天之本,以藏精气,主骨生髓,髓通于脑,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之本,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肾精不足可出现生殖功能不全或衰退而致冲任失调,月经紊乱;肾气虚而致月经失调者,多因素体肾气虚弱,冲任难固。人体的生长发育依赖肾的阴平阳秘,不可偏盛偏衰。医者云:&ld...
-
治疗月经失调民间方
月经失调在临床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无规律性,出血持续时间延长,有的表现在经血量、质、色的变化,有的还兼有痛经、闭经等其他病态。中医认为,由于精神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宜等,可致肾、肝、脾、冲、任二脉致病,发生气血失调,冲任损伤。本病治疗应着眼于全身,立足于局部器官,重在调理气血,补养肝肾和胃健脾,可试用以下民间小方。1.西瓜秧120克,晒干研末。加入红糖250克,分作3剂。每晚临睡时用开水冲服1次。2.棉花予250克。焙黄,研末分为14包,以黄酒为引,或红糖水送服。每天 1包,服完为1个疗程。3.干芥菜...
-
月经失调 中药处方治月经量少夹有血块
月经失调 郑某, 女, 19 岁, 2015 年 3 月 21 日来诊。患者多 囊卵巢综合征病史, LMP: 2015 年 1 月 12 日, 量少, 夹 有血块, 经前乳胀, 小腹胀痛, 至今月经尚未来潮, 平时 服用黄体酮后月经可来潮, 舌质黯红, 舌苔薄白, 脉弦 细。未婚, 无性生活。辅助检查: 2014 年 11 月 30 日 性激素六项检查提示: 睾酮: 2. 34 nmol·L -1 。2015 年 4 月 29 日妇科 B 超提示: 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 双侧 附件区未见包块, 内膜...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基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又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排除全身及内外生殖器等器质性病变,由于神经内分泌失常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该病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或周期异常,甚至出现贫血、失眠、焦虑、休克等。临床常见无排卵性DUB和排卵性DUB两类,其中无排卵性DUB约占4/5[1]。DUB属于中医“崩漏&rdquo...
-
月经后期 月经失调 方用傅青主的温经摄血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韩婷芬、王俊月 指导老师:谢文英 月经后期又称经迟,相当于西医的月经失调,可伴见于卵巢、子宫等器质性疾病,或手术创伤,或精神刺激等。“经以月至,有常也。其来过与不及,皆谓之病。”中医认为月经后期多可分为虚实寒热,有血虚、阳虚、血寒、肝郁等。血虚是因久病体虚、产后失血、脾胃虚弱化源不足;阳虚是因素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不能温运,气为血之帅,阳气虚则血亦少,血寒则是因感受寒湿邪气,阻滞冲任,寒主收引、凝滞,运行不畅亦不得如约而至;肝郁常见于妇女多忧思郁怒,素体阴...
-
月经失调 调经处方简而精 用药轻而灵
海派中医蔡氏妇科,源远流长,久负盛名,上溯清乾隆年间,至今已传承九代二百余年。蔡氏妇科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黄素英回顾了蔡氏妇科的源流并介绍了其学术特点。 源远流长 桃李天下 海派中医蔡氏妇科历经二百余年传承发展,逐步形成了鲜明的诊疗特色,积淀了深厚的流派文化。据记载,其始祖杏农公,素有济世利民之愿,精研岐黄,内妇各症,每多应手,医名渐噪。子半耕、孙枕泉,能绍祖业。四代砚香公,清同治癸亥科贡生,封中宪大夫,花翎同知,擅妇科,署令赠“功同良相”额。五代小香公,光绪甲申黄科廪生,...
-
治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调 名中医闫良“分层” 辨证论治
闫良 (1964-) , 男, 安徽省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 精 研安徽 “南新安、 北华佗” 两大医学流派数十年, 擅长 诊治妇科及内科疾病。 随着阴道微生态医学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生殖道 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密切。如廖秦平等 [1] 学者认 为临床上的各种阴道炎症 (包括能够明确诊断或不能 明确诊断的)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女 性的阴道为人体下半身开放性腔道之一, 其内生活着 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是人体内重要微生态区域之一。 女性阴道内微生态系统是一个独特的、 动态变化的体...
-
卵巢癌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推荐食疗
卵巢癌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痰瘀阻于冲任督带,结聚胞宫。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利湿解毒,养肝滋肾。 推荐食疗 5 小茴香猪肚汤 [组成]小茴香籽(炒)30克,大猪肚一个。 [用法]先将猪肚外翻,用细盐搓洗干净,然后将小茴香籽装入猪肚,最后用竹签或粗线缝上猪肚避免里面的药材漏出,和冷水一起放入砂锅,水开后,中小火炖约2小时,直至猪肚熟透。和盐调味食用,可把猪肚切小块分食。 [功效]散寒止痛,温肾养胃。 [适应]卵巢癌、子宫体癌等腹水胀满、脘腹隐痛、消瘦纳呆者。 小茴香性味...
-
胁痛(肝郁气滞脾胃失调)国医大师路志正经验方
国医大师路志正经验方木土和合汤有疏肝解郁,理脾和中功效。主治肝脾失和的胁痛,来源于小柴胡汤和四逆散。由党参12克,柴胡12克,黄芩8克,佛手10克,郁金12克,炒枳实12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组成。小柴胡汤中柴、芩并用,可疏利枢机;柴、芩与姜、夏又成辛开苦降,可宣畅三焦;再配参、枣、草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剂。四逆散用柴胡疏肝利胆、透达阳郁,枳实降胃导滞、行气散结,二者一升一降,运转枢机,透达阳气;芍药平肝养营,甘草补中益气,二者一柔一缓,调和肝脾。四味相伍,使邪去郁开,气血调畅,清阳得...
-
脊髓空洞症、小脑共济失调症的临证运用
脊髓空洞症 本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 病,由于脊髓中心有空洞形成而 引起分离性感觉障碍、肢体瘫痪 和营养障碍等症状。起病缓慢, 多数在30岁以前起病,最早的 症状是两侧上肢对称性的节段 性痛觉消失(不知疼痛),温觉也 消失(手不知烫),而触觉保存 (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有的患 者从胸到脐无痛觉(针刺也不知 痛),但触觉存在。病情继续发 展,则出现上肢无力,手指伸不 开。有的患者还有手部出汗异 常、紫绀、水肿、指甲角化过度等 症状,严重者指尖可自动脱落; 有的患者下肢瘫痪,步履艰难; 有的患者面部感觉障碍,眼球震...
-
主治脾胃失调之厌食呕吐腹痛验方
宋氏悦脾汤由原北京中医院儿科主任宋祚民老中医所创,基本方为:藿香10克,苏梗10克,竹茹10克,佛手10克,天花粉10克,乌梅6克,焦三仙10~30克,砂仁3~6克。其功效是调脾和胃,升清降浊,主治脾胃失调之厌食、呕吐、腹痛等疾病。 方中多为芳香平和之剂,调理中焦,协调升降,使阴阳平和,脾胃功能达到平衡,其中藿香辛微温为方中主药,《本草纲目》所记:藿香主治风水囊肿,助胃气、开胃口、为脾胃吐逆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苏梗畅气和胃,升降枢机;佛手疏肝理气,砂仁芳香醒...
-
失眠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是脏腑失调失去平衡的结果
失眠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就是人体的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导致人体气血脏腑失调,失去平衡的结果。 临床上主要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五种类型。 肝火扰心: 这种类型的人一般都会失眠多梦,严重的彻夜不眠,容易烦躁发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等症状。 治疗这种类型的失眠需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中成药可以试试龙胆泻肝丸、泻肝安神丸、养血清脑颗粒、解郁安神颗粒、百乐眠胶囊等等。 注意要多调节情绪,多与家人...
-
肺炎(营卫失调,肺肾两虚)合参蛤散加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袁检仔 患者熊某,男,59岁,于2016年12月6日就诊,诉半年来反复感冒,发热,日渐加重,近3月出现高热,咳喘,被诊为肺炎,住院治疗5次。为求根治此病,遂求治于吾师陈五一。 陈五一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南省开封市名老中医,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返聘专家,主任医师。 刻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沉,面色萎黄少华,手足冰凉,诉近半年天气稍变即鼻塞流涕,继而咳嗽不已;平日倦怠乏力,恶风自汗,动则气喘吁吁;食少,稍多食即胃脘饱满,...
-
耳鸣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简易疗法
耳鸣是指未有外源性声刺激,但感觉耳内、头中存在声响的主观感受,现代医学的听神经瘤、外耳道异物、中耳疾病、内耳神经鞘瘤、颅内压增高等均可引起。中医认为,耳鸣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可分为肝胆火旺、肝气郁结、痰湿困阻、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肾精亏虚等类型。 肝胆火旺 此类耳鸣类似潮水、狂风、打雷之声,时轻时重,常见于性情暴躁易怒之人,兼有夜寐不安、头痛眼胀、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等症状。这类患者应先安定情绪,调整心态,配合中医清肝降火之方,如龙胆泻肝汤或栀子清肝汤加减等,也可用菊花、...
-
老中医张海峰治肝脾失调
张海峰,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专家、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张老常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取效良好。张老认为,肝脾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多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脾抑肝、健脾养肝等。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临床应用。 一、疏肝健脾法: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土阴凝板滞的木郁土中之证(注:木郁土中为中医术语。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即肝郁脾虚。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窜痛,善太...
-
肾脏功能失调 用真武汤或猪苓汤治疗
肾主水,肾脏功能失调,最容易引起水液内停,《伤寒论》根据不同情况用真武汤,或猪苓汤治疗。 肾主水的生理与病理 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一个核心器官,有主水的作用,这一点中西医的认识是相同的,《黄帝内经》称肾为水之根本。肾主水是依靠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肾中的阳气是一身阳气的根本,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及气、血、津、液等都需要肾阳的温煦,才能维持各自的正常功能。肾主管水液的代谢,就是通过肾阳的温煦、蒸化,把水变成气运行到全身。 所以,一旦肾阳不足,体内的水液就会寒而不化,积存到...
-
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性闭经(秘方数:5)
因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失调而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为下丘脑一垂体功能失调性闭经。临床表现为闭经、不孕,但无烘热现象,基础体温单相,妇科检查子宫偏小,有时可扪及略大的卵巢。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宫颈粘液检查显示体内雌激素作用水平偏低,子宫内膜呈增生反应。血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长激素(LH)水平偏低或LH/FSH比值<3,血泌乳素(PRL)正常水平。其病因可由精神因素如情绪过度波动、紧张,环境或外周温度的较大变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与下丘脑一垂体间的功能失调,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卵泡成熟和排...
-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秘方数:4)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是指更年期妇女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不规则变化。简称“更年期功血”。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巢的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作用,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卵巢中残存的卵泡虽然也有发育,但并不排卵,子宫内膜腺体在长期雌激素的作用下呈持续性的增生反应,可以发生轻度增生过长、腺囊型增生过长或腺瘤型增生过长现象,当雌激素水平出现较大波动时,子宫内膜就不完整的脱落,发生不规则子宫出血。更年期功血的特点是无规...
-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秘方数:6)
本病是由于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不正常的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简称“青春期功血”。青春期由于中枢调节月经周期的功能尚未健全,促卵泡生长激素的水平高于促黄体生长澈素,而且垂体对卵巢的反馈也不够敏感。因此卵巢虽然有促使卵泡生长的雌激素,但是缺乏排卵所必须的促黄体生长激素的高峰,所以不能排卵,子宫内膜仅仅受雌激素的作用而发生增生变化,甚至增生过长,当体内雌澈素水平发生较大波动时,就发生不规则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不判测子宫出血,往往先有一段时间停经,然后突然大量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