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1924页
-
维生素降低血压偏方
1.拌菠菜新鲜菠菜250克,洗净,置于加入少许食盐的沸水中烫2分钟取出,加适量麻油拌食。此道菜有疏通血脉、下气调中、益血润肠的功效,常用来治高血压患者出现便秘、头痛、面红、目眩等。2.糖醋饮陈醋100毫升,冰糖500克,拌和使之溶化,贮瓶中备食用。每次饮用时取出两汤匙,放入冰块适量,慢慢呷服。冰糖陈醋甘酸化阴,既能养阴平肝,又能祛淤通脉,用于伏暑清凉降压,较为适宜。3.山楂荷叶茶山楂15克,荷叶12克,煎水代茶饮。山楂有扩张冠状动脉、调脂、降压等多方面的功效;荷叶能清热解暑、健脾开胃。此茶适宜于高血压兼血脂异常...
-
脚气偏方内科单方
.黄豆米皮糠(民间方)主治:脚气。配方:黄豆100克,米皮糖160克。用法:将黄豆与米皮糠用水炖熟吃。.红枣陈皮赤豆汤(民间方)主治:脚气肿痛。配方:陈皮4克,赤豆70克,花生仁120克,红枣10枚。用法:将陈皮、赤豆、花生仁、红枣用水煎煮熟食用。按注:一方无陈皮,一方再加大蒜无陈皮。.麦芽煎(民间方)主治:脚气。配方:麦芽适量。用法:将麦芽用水煎服。.冬瓜赤小豆(民间方)主治:脚气。配方:大冬瓜一个,赤小豆130克。用法:将冬瓜切盖去内瓤,装入郝小豆,放糖水中煨熟淡食,或焙燥为丸食,或加水煮至烂熟,分二、三次...
-
治疗鼻息肉验方
1、鼻中生息肉。用釜脐墨一钱,水送下。连服三、五天。2、鼻息肉。用蚯蚓(炒)一分、皂荚一挺,共研为末,调蜜涂患处,清水滴尽即愈。3、治鼻中息肉。用白矾烧成末,和猪油、棉花裹好,塞鼻孔中。几天后,息肉脱落。又方:白矾一两,蓖麻仁七个,盐梅肉五个,麝香少许,捣匀,捏成丸子,用棉花裹着塞鼻内,息肉自下。4、鼻息肉的治疗便方:用细辛末时时吹入。5、鼻息肉的治疗验方:用棉裹丁香塞鼻内。6、鼻中息肉:用梁上尘吹鼻中,有效。7、鼻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点息肉上。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若采用本站偏方验...
-
3个食疗偏方治疗风寒感冒
每到秋冬换季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会因为天气寒冷而感冒,这种感冒就是风寒感冒,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三种治疗风寒感冒的偏方。 治疗风寒感冒的汤1:五神饮 材料:荆芥、苏叶、生姜的用量各10克,茶叶为6克,红糖为30克。 做法:将荆芥、苏叶、生姜切成粗末,和茶叶一起同开水冲泡,稍许片刻,再放红糖一起搅拌,然后在煮沸后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如出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 功效:可以使畏寒、身痛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有效治疗感冒。 治疗风寒感冒的汤2:火腿豆腐芥菜汤 材料:豆腐100克,火腿50克,...
-
老年人感冒 中医偏方
治疗老年人感冒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理脾胃:因为人至衰老,肾精先枯,累及各个脏腑,这时就要靠脾胃运化、吸收饮食的营养物质来供养全身,培补元气,以祛病延年。因而用药时需顾及脾胃,伤胃碍胃之药要慎用,并应辅以健脾开胃之品。苦寒之品易伤脾胃,药如龙胆草、黄等、黄柏、桅子等。滋腻之味妨碍消化,药如熟地、阿胶等。健脾开胃药有党参、白术、木香、砂仁、焦三仙等。 (2)注重补益: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凡人40岁以下,体质一般比较健壮,“有病可服泻药,不甚须服补药”。40岁以上,体质渐渐趋衰,则“不可服泻...
-
急性阑尾炎偏方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而老年人和婴幼儿则较少见。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时多在中上腹或脐周围,为阵发性疼痛,逐渐加重,经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阑尾所在部位呈持续性疼痛。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体温可能正常或有轻度升高,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可在38-39℃左右,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后体温可高达39-40℃左右,体检右下腹象限有固定压痛点,或伴有反跳痛及肌卫。并发局限性腹膜炎时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范围不超过下腹部一个象限,无扩散趋势;...
-
抗击病毒 抵御流感饮食偏方
茶酸奶既补水又抗毒说起我们身边能预防甲流的食物,排名头两位的就是茶和酸奶。在干燥的秋冬季,多喝茶和酸奶不仅能补水,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减缓咽喉肿痛和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还能抗击病毒,抵御流感。哈佛大学的免疫学者发现,连续两周每天喝5杯红茶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病毒干扰素,其含量是不喝茶者的10倍,这种抵抗感染的蛋白可以有效帮助人体抵御流感。当然,喝绿茶、花茶也具有同样的效果。酸奶则是保护肠道的高手。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负责产生人体一半以上的抗体,在免疫防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是提...
-
中医密不外传偏方 养护面部红润光泽
[方一]牛髓、炼过白蜜各500克。将2味合而收贮入磁罐内,另3取匙熟麦面和2匙髓蜜拌匀,用滚水或酒送服。本方润泽肌肤,活血荣筋,可使五脏功能得到调整,肌肤自然润泽,筋血自然荣活,故可延缓衰老,驻颜美容。[方二]防风、川芎、白芷、白僵蚕、蜀水花、白蔹、细辛、茯苓、藁本、玉竹、青木香、辛夷仁、当归、土瓜根、瓜蒌各10克,桃仁20克、猪脂、鹅脂、羊肾各100克。上药切细、用布包裹,加酒删毫升,浸1日1夜,再放入诸脂急水煎之,3上3下,然后慢火熬1夜,药成去渣,以水石粉10克,纳脂中,用柳木蓖熟搅,随意涂用之。本方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