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 第5页
-
咳喘10余年加重半月 典型医案
张锡纯原解 理饮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痰饮方中,主治因心肺阳虚,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不能正常运化精微,变为饮邪。饮停于胃口则满闷,溢于膈上则短气,渍满肺窍则喘促,滞腻咽喉则咳吐黏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其脉弦迟细弱。方药组成为于术四钱、干姜五钱、桂枝尖二钱、炙甘草二钱、茯苓片二钱、生杭芍二钱、橘红钱半、川厚朴钱半。加减法:服数剂后,气分若不足者,酌加生黄芪数钱。张锡纯分析:“人之脾胃属土,若地舆然。心肺居临其...
-
曹颖甫治张大元久患痰饮案 刘渡舟治疗周某咳喘多年案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载:“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本方组成: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临床症见咳而上气、痰多清稀色白、咽喉痰鸣似水鸡声而连连、舌质淡、苔白滑腻、脉浮紧或沉弦而滑,属寒饮郁肺,浊气上逆之象。浊气搏结于咽,则喉间生痰,痰碍其气,气触其痰,故作此症,后世寒饮咳喘多用本方。 曹颖甫治张大元久患痰饮案中,患者开始夜咯痰甚多,后来咯痰渐少,常觉出气短促,夜卧时喉中如水鸡声,彻夜不得安,径投射干麻黄汤,...
-
治疗咳喘的名方 主治外寒内饮之咳喘证
【病案】 王某,男,8岁,2013年11月9日初诊。家长述其素有哮喘,平素稍一受凉或喝饮料、凉开水时即哮喘发作。3月前感冒后咳嗽气喘,经服中西药(具体用药不详)后,时愈时发。刻诊:患儿咳嗽,晨起受凉时咳嗽一阵,夜晚入睡前亦咳,咳时气喘憋闷,直至吐出清稀痰后方觉少舒,而咳喘止。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弦。诊为哮病,辨证属于外寒内饮。因患儿不愿服药,故处以中药外洗。 处方:麻黄、白芍、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茯苓各30克,细辛、杏仁各15克。2剂,每剂药用3天。水煎煮两次,取汁2...
-
总结李其忠教授临证辨治咳喘的经验
李其忠辨治咳喘经验 李其忠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专家 学术委员会委员, 原基础医学院院长、 中医基础理论研 究所所长。其精研岐黄之术 40 余载, 临床擅长调治急 慢性咳喘。笔者有幸随其临证学习, 耳提面命, 获益良 多。兹对老师临证辨治咳喘的经验作初步总结, 以求 斧正。 1 推景岳之说, 崇钟龄之喻 咳喘之病因繁多, 病机复杂, 六淫外感, 七情内伤, 水湿痰饮蕴生, 脏腑功能失调, 均可导致咳喘。李其忠 教授对张介宾治咳喘立 “外感内伤” 之论最为推崇 :&ldquo...
-
治咳喘 单兆伟教授诊治补中法
杨某,男,72岁,2008年5月7日就诊。近半月以来,自觉气喘稍咳,动则尤甚,面色少华,不思纳谷,胸胁胀闷。全胸片检查发现左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心电图正常。延请导师江苏省中医院单兆伟教授诊治。 刻诊:察其舌苔白腻,舌质紫斑,脉弦。辨为肝肺不调,饮停胁下。治宜四磨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药用:白参5克(另煎兑入),槟榔10克,葶苈子15克(布包煎),乌药10克,枳实10克,桔梗10克,沉香3克(后下),姜半夏10克,泽泻30克,生甘草5克,大枣7枚。药用3天后,气喘明显减轻,咳嗽止,胸闷亦缓。效不更方,继服1...
-
治气虚咳喘验方
气虚咳喘多是老慢支、肺气肿 等引起的,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 气短乏力,活动气促,气喘,畏寒肢 冷,苔白,脉细等,中医有验方如下。 具体方法:核桃仁30克,党参、 生姜各10克,水煎分多次服,每日 1剂。 中医认为,气虚咳喘多与肺脾 两虚、肺肾不足有关。。党参补肺气, 核桃补肾温肺定喘,本方有肺。肾双 补、益气定喘的功效,最适合肺气虚 弱者,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咳 喘病人一般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对正常人无明显影响的各种刺激均 可诱发老年人咳喘。所以老人居住 的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无刺 激性气味。尽量...
-
咳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典型医案经验
全国名中医曹利平是陕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内科疑难杂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属于中医“肺胀”范畴,是呼吸科常见疾病,常反复发作、逐年加重,治疗具有一定难度。曹利平在临床经验中,逐渐形成了对该病独特的诊治特点。笔者跟随曹利平临证抄方一年余,现将学习心得整理成文,供临床参考。 抓住两个阶段 曹利平强调慢阻肺辨治首先要按照病情是否发生变化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两个阶段进行辨治。在慢阻肺的稳定期,病情常常呈现出虚实夹杂、病势缠绵...
-
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咳喘固本冲剂经验方
国医大师洪广祥是著名中医内科临床家,尤其擅长呼吸病治疗。洪广祥通过多年对哮喘的防治研究,提出了哮喘的发病观:“气阳虚弱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内因,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外感六淫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形成了哮喘防治新概念,对临床治疗哮喘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 扶正固本补而不壅 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咳喘固本冲剂经验方,由生黄芪、防风、白术、怀山药、胡颓子叶、牡荆子、鬼箭羽等药组成。已做成院内制剂,方便服用。其中前4味药益气固表,健脾补肺,后3味药利气祛痰行瘀,全方补中兼疏,以防气...
-
小青龙汤浴足 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详解
《伤寒杂病论》有丰富的外治法内容,近十余年来,笔者对其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而疗效颇佳。除对原著中的外治法拓宽应用之外,还将书中内服汤剂变为外用。清代医家吴师机长于外治法,其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变汤剂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临证时凡遇不愿服药者,或服药困难之病,便可把内服汤剂变为外用,亦殊途同归而取效甚捷。本文将小青龙汤浴足、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体会分述如下,与同道共赏。 小青龙汤释义 小青龙汤方证出现在《伤寒论》第40、41条,《金匮要略·...
-
咳喘治肺不远温 痰瘀伏肺为哮病的夙根 肺阳虚弱为咳喘发病的内因
国医大师洪广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其学术观点渊源于中医经典著作,并善于撷取诸家精华,有继承、有发展,尤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临床风格。 痰瘀伏肺为哮病的夙根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特征。洪广祥认为,哮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气痹阻,宣降失常,必然会影响肺的布津行血,而使津停成痰,血滞为瘀,痰阻血瘀,相互为患。就痰与瘀的关系来说,痰瘀同源,痰是瘀的基础,痰可酿瘀,瘀亦能变生痰水,故痰夹瘀血,结成窠臼,伏于肺窍,遂成哮病反复发...
-
痰饮咳喘 温肺解表 治则方药
痰饮咳喘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多种疾病,病程多较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国医大师韩明向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数十年致力于中医肺系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积验甚丰,基于肺喜温而恶寒的理论,善用温法治疗痰饮咳喘。笔者跟师学习,现将其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治疗方法 温肺解表,散寒蠲饮痰饮咳喘常因外感诱发,尤以感寒居多,治疗上既要外散风寒,又要内蠲痰饮。寒痰伏肺是哮喘发病的主要病理环节,而阳虚(或兼外寒)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韩明向临...
-
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空调病
空调病为夏季常见病,多由于一身大汗直吹空调;或久居空调室内引起。其症状表现为身重困倦、恶心、少汗、口渴、心烦、胸闷、咳嗽痰多等。临床实践发现,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空调病,效果显著。 桂龙咳喘宁胶囊由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蒌皮、苦杏仁等组成,具有镇咳化痰、降气平喘之功效,传统用于治疗属风寒证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或痰湿阻肺证者。临床用以治疗空调病,口服每次3-5粒(每粒0.3克),每日2-3次,白开水送服,小儿酌减,3天为1个疗程。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郭旭光...
-
苓豆粥护肝 肺虚咳喘乌梅粥
吃苓豆粥 降脂护肝 有些人过食油腻食物,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过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喝黄豆茯苓粥可降脂护肝。方法:取泡好的黄豆30克,茯苓10克,与粳米50克煮粥食用。每天1次,每周2~3次。 向明洁 肺虚咳喘 乌梅粥治 很多老人长期慢性咳喘,多由肺气虚引起,可食乌梅粥来治疗。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老年人一般身体虚弱,或久病致虚,导致耗气伤阴,出现咳喘症状,治宜止咳平喘。乌梅粥可缓解久咳少痰、干咳无痰等症状。方法:取乌梅10克,洗净浸泡l小时,加水煮20分钟后,放入50克粳米熬粥食用。每周3次,连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