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敷 第4页

外敷 第4页

  • 外敷方消妇人包块

    外敷方消妇人包块

      妇人之病,多气血失调。或因热盛,或因气滞血瘀,或因痰湿壅结,而致冲任失调,胞脉瘀阻,久则成块。临床常见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   组成: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降香,莪术,延胡索。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干面粉少许,白酒2盅,调湿摊铺于纱布,置于包块处,上用热水袋热熨,每日2次,1周为1疗程。   提醒:此方药有温通香开作用,可软坚化结,活血化瘀,促进局部包块消散;上方具体用量,建议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给予合理剂量。...

  • 中药外敷内服同治盆腔炎

    中药外敷内服同治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不愈所致。下面介绍内外同治慢性盆腔炎的方法。   中药外敷黄柏、透骨草、艾叶、当归、川芎各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千年健、刘寄奴、小茴香各12克,花椒10克。共装入布袋内,浸湿透后放锅内蒸30分钟,热敷下腹部。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0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中药内服红藤、败酱草、路路通各15克,丹参、赤芍、生地各10克,山药、制香附、土茯苓、薏苡仁、延胡索各12克,甘草3克。水煎两次,合并两次所煎药液约3...

  • 输卵管堵塞的治疗方法:外敷热疗

    输卵管堵塞的治疗方法:外敷热疗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外敷热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采用中药外敷热疗法治疗。药物组成:透骨草、伸筋草、丹皮、水蛭、虻虫各100克,红藤、赤芍、路路通、三棱、莪术、没药、乳香各150克,皂刺200克,艾叶、当归各300克。将上药研细末,取250克装入布袋中,淋洒白酒30毫升置锅内蒸20分钟,取出后待湿温适度后敷于小腹部,药袋上加敷热水袋保温,使温度持续在40℃左右。每晚1次,每次40分钟,5天更换药袋1次。行经期间停用,15天为1疗程。...

  • 治盆腔炎性包块 透骨草外敷方

    治盆腔炎性包块 透骨草外敷方

    盆腔炎症包块是一种常见的妇 科疾患,多为急、慢性盆腔炎未能彻 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 致,发病率高且难治愈。患者主要以 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肛门坠痛、白 带量增多、痛经为主症,个别病例有 不规则阴道出血、低热,还有个别患 者继发不孕。由于其病情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 康,甚至造成不孕,增加了患者家庭 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临床上单纯西医 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在常规治疗基 础上给予中药外敷下腹部治疗,疗效 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42例,年龄23~52岁;病程7 天~15年;...

  • 内服外敷治女性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症

    内服外敷治女性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内分泌失调,身体内激素不平衡所致的一种周期性症状,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 内服方:佛手、枳实各 8克,炮穿山甲、乳香、没药各6克,郁金、昆布、仙灵牌、补骨脂、夏枯草、海藻、路路通各10克,炒麦芽、鹿角霜、蒲公英、橘核、荔枝核各12克。水煎分3 次服,每天1剂,30天为1 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经期不服药。 外敷方:制草乌6克,制川乌10克,蟾酥3克,蜂蜜适量。将上药研成细粉,每次取药粉3克,以蜂蜜调膏敷贴于患者脐部及乳核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1次,20天为 1个疗程。孕期及哺...

  • 外敷法巧治乳头皲裂

    外敷法巧治乳头皲裂

    乳头皲裂是哺乳期常见症状。多见于初产妇及哺乳方法不当者。轻者可继续哺乳,严重者则应停止哺乳。运用天花粉研粉加鸡蛋清调和外敷治疗哺乳期乳头皲裂106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106例病例中初产妇 95例,二胎以上者11例;发生在产褥期15日内者82例,15~30日11例。产褥期以外者13例。除7例严重皲裂停止哺乳外,其余均边哺乳边治疗。 治法:选用天花粉30克,研成粉,用鸡蛋清调和后备用。用时将乳头用温开水洗净,涂上天花粉调和膏,每次哺乳前要洗净乳头,7日为1个疗程。 疗效:1个疗程痊愈者83例,2个...

  • 乳腺癌手术后中药外敷消水肿

    乳腺癌手术后中药外敷消水肿

      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过程中对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切断了上肢淋巴液的回流通路,导致淋巴液回流障碍,淤积在胳膊上,致胳膊肿胀、疼痛;同时淋巴液回流障碍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局部炎症和纤维化,进一步加重水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袖带压迫消肿是有效的,但是容易反复。中医认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多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导致上肢水停血瘀,出现肿胀疼痛。采用补益气血、化瘀消肿的中药外敷,配合中药口服、点刺放血、拔罐,具有很好的消肿效果。   外敷的具体方法是:桂枝15克,茯苓20克,姜黄20克,炒白术15克,当归1...

  • 外敷膏药治疗女性痛经

    外敷膏药治疗女性痛经

    现代很多女性被痛经困扰,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痛经重在预防。首先饮食调养要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E类...

  • 缓解痛经 中药外敷疏通经络气血

    缓解痛经 中药外敷疏通经络气血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甚至波及腰骶部的疼痛,以及其他相关伴随症状,如冷汗淋漓、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呕吐……专家指出,痛经发病是子宫局部气滞血淤导致的,可以通过中药外敷来疏通经络气血,缓解痛经。   通过临床辨证,痛经以气滞血淤症、寒凝血淤症为最常见类型。   ●寒凝血淤症   主要表现:月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痛感遇热(热敷)后有所缓解,月经颜色暗,或夹有血块,身体怕冷。   敷药方案:用吴茱萸热奄包热敷小腹。   方法:先将吴茱萸(150~300克)研成...

  • 肉桂治神经性皮炎 外敷消乳腺癌术后水肿

    肉桂治神经性皮炎 外敷消乳腺癌术后水肿

    肉桂治神经性皮炎 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树的树皮,亦称桂心。其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温补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临床用肉桂研末外敷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颇佳。 方法:取肉桂200g,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密闭备用。使用时,根据病损大小,取肉桂末适量,用米醋调成糊状,涂敷病损处,两小时后糊干即除掉。一般轻者1次,重者2~3次即可见效。(韦良渠) 中药外敷消乳腺癌术后水肿 中医认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多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导致上肢水停血瘀,出现肿胀疼...

  • 外敷姜芋泥缓解肩周炎

    外敷姜芋泥缓解肩周炎

    天冷肩周炎易反复发作.可外敷姜芋泥来缓解病痛。 生姜中的辛辣成分可使肩周血管扩张、充血,从而改善肩关节血氧供应.还可松弛肩周肌肉,减轻肩周肌紧张:芋头中的有效成分可缓解肩关节的红肿热痛.有利于炎症吸收。将芋头1[)0克去皮,捣成泥状,姜50克洗净捣烂榨汁,姜汁放入芋头泥中.再加少许面粉(可减少生姜及芋头对皮肤的刺激性).搅拌成糊状.摊在干净纱布上敷于痛处,并用保鲜膜覆盖固定即可。 每天2次.一般 3~5天见效.若出现皮肤发痒则应停用。皮肤敏感者可在患处涂一层油后再敷。 (雷蒙)...

  • 治急性腰扭伤内服外敷药

    治急性腰扭伤内服外敷药

      内服药桃仁、红花各12克,续断10克,泽兰、木瓜、延胡索各15克,川芎、川牛膝、甘草、木香、小茴香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黄酒送服,一般用3~5天。   外敷药栀子、大黄各2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骨碎补15克,威灵仙10克,红花30克,细辛12克,白芷、冰片各10克。将上药研末混匀,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摊于牛皮纸上(厚约0.3~0.5厘米,范围大于伤痛点3厘米),敷于患处,外用胶布粘贴或绷带捆扎固定,每3天换药1次。...

  • 风湿痹证川芎外敷

    风湿痹证川芎外敷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困扰着许 多中老年患者,中医归属于“痹证”范 畴。此病常见的症状为关节的红、肿、 热、痛,活动受限,阴雨冷天加重,常伴 周身发热,疲倦,头痛,舌暗红,苔厚腻 或黄腻,脉弦数。辨证为风湿闭阻,血 行不畅。川芎具有祛风燥湿,活血止痛 之功,以川芎外敷,可有良效。 方法:取川芎300克,研极细粉末 备用。用时取川芎粉少许,痛剧时用 醋、痛减时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抹在消 毒纱布上,敷于患处,再以纱布条固 定,2天换药1次,连用1个月,停药 待下次再发作时依法敷之,约治疗1...

  • 缓解肩周炎外敷姜芋泥

    缓解肩周炎外敷姜芋泥

    天冷肩周炎易反复发作,可外敷姜芋泥来缓解病痛。 生姜中的辛辣成分可使肩周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肩关节血氧供应,还可松弛肩周肌肉.减轻肩周肌紧张;芋头中的有效成分可缓解肩关节的红肿热痛.有利于炎症吸收。 将芋头100克去皮、捣成泥状,姜50 克洗净捣烂榨汁,姜汁放入芋头泥中.再加少许面粉(可减少生姜及芋头对皮肤的刺激性),搅拌成糊状,摊在干净纱布上敷于痛处,并用保鲜膜覆盖固定即可。每天2 次,一般3~5天见效,若出现皮肤发痒则应停用。皮肤敏感者可在患处涂一层油后再敷。 (岳媛)...

  • 大黄粉外敷治腱鞘炎

    大黄粉外敷治腱鞘炎

      四肢、关节部位腱鞘炎为常见病,症见红肿、疼痛。用大黄外敷效果很好。   取大黄10克(视面积大小加减剂量)研成粉末状,用白醋调和成泥糊状,敷于患处。注意白醋要随干随加,以保持大黄粉湿润。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大黄具有凉血、泻热、行瘀、消肿作用,配合白醋软坚散结而止痛。...

  • 急性乳腺炎 运用内服方药和外敷药

    急性乳腺炎 运用内服方药和外敷药

    笔者临证20年来,时遇因初次母乳喂养不当、不愿意母乳等,导致乳汁壅滞于乳房,引发急性乳腺炎病例,尽早运用内服方药和外敷药,疗效满意。 内服方:王不留行8g,通草8g,鸡血藤12g,丝瓜络10g,路路通6g,熟地黄15g,川芎10g,大枣10g。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一般连续服用1周即可。 外用方:黄柏20g,金银花20g,紫花地丁20g,蒲公英15g,千里光15g,每次用500ml,水煎开后待温热敷患病部位,早晚各1次,每次热敷半小时左右,热敷后可继续喂奶。每日1剂,连续用3~5天。...

  • 雄黄桃仁外敷治愈阴痒

    雄黄桃仁外敷治愈阴痒

    阴痒是妇科常见病,应用西药治疗往往疗效小甚满意。用中药雄黄与桃仁外敷治疗,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100例患者,年龄为 25~40岁。经妇科检查分别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炎等。 治疗方法 取雄黄5克,桃仁适量,混合捣烂如泥,摊于纱布上,敷于外阴部固定。每日1换,每3口为1个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1 个疗程后,阴痒症状完全消失,妇科常规检查无异常;好转:治疗1 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达到痊愈标准;有效:经治疗 2~3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 疗效...

  •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 内服外敷食疗方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 内服外敷食疗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沈宁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也是中医优势病证之一。上海沈氏女科认为,痛经不可单纯见痛止痛而堆叠止痛之品,必须辨证论治,分清虚实,追究病因以对因治疗为主,止痛为辅,配合内服、外治,包括针灸、食疗、意疗等方法,方能奏效,达到根治的目的。临床常见病因有寒凝、肝郁和血亏3类。   内服   寒凝胞宫证:苔薄白,脉弦迟,经前形寒肢冷,经期下腹凉痛,得暖稍舒,经行不畅,四肢不温,纳谷不香。以温经散寒为治则,方用温经汤化裁: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炮姜10克,...

  • 治子宫肌瘤内服外敷方

    治子宫肌瘤内服外敷方

      内服方桔梗、茯苓、丹皮、赤芍、桃仁、三棱、莪术、大黄各10克,鳖甲15克,乌贼骨40克。共研为末,每次10克,每日2次,黄酒送服,3周为1疗程。   外敷方当归尾、白芷、赤芍、丹参、小茴香、生艾叶各30克,穿山甲20克。将诸药装入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纱布袋,先用水浸泡数小时,再隔水蒸15分钟,取出待温热后置于小腹上热敷,如冷却再放置热水袋加温。每日1剂,每日热敷2次,每次20~30分钟,20次为1疗程。...

  • 腱鞘炎外敷治疗

    腱鞘炎外敷治疗

    腱鞘炎可表现为手指、足趾、手腕或足踝部等处的压痛、硬结或活动障碍等,采用地肤子外敷可以治疗。 一中医认为,本病可因外伤筋膜,血瘀气滞.壅滞不通所致。治疗以理气养血、通络止痛为主。藤黄性味酸涩。具有解毒、消肿、消炎镇痛的作用;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其一方面具有治疗湿热毒疮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制约藤黄的毒性,防止皮肤损伤。二药合用,外敷治疗腱鞘炎效果良好。 将地肤子、藤黄各200克混匀研粉,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拿蜂蜜调成膏状,敷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日更换1次,一般7天后改为1日2次换...

  • 治寒湿或阳虚腰痛 外敷肉桂

    治寒湿或阳虚腰痛 外敷肉桂

    肉桂10克,研细末 (亦可购买肉桂粉),用白酒调成稠糊状。每晚睡前,取1分钱硬币大小的药糊,敷贴于双侧足心涌泉穴(屈足时,脚掌前1/3 人字纹中央凹陷中),用伤湿止痛膏或脱敏胶布外贴固定,次晨取下即可。 本方用于治疗寒湿或阳虚腰痛。清代名医吴师机认为:“凡下部脾肾之病.,皆宜贴足心,腰为肾之府,腰痛多因劳伤过度,感受风寒湿之邪,经络阻滞,不通则痛……”肉桂人药,其药性温热,可散寒止痛、温阳助火,故治疗虚寒性腰痛有良效。 (李笠铭)...

  • 小腿慢性溃疡外敷中药

    小腿慢性溃疡外敷中药

      生于小腿下部内外侧的慢性溃疡,称为臁疮,此病治疗效果一般方法不太明显,且愈后肢体受损又易复发,又称“老烂脚”,溃疡日久难收口,创口凹陷,边缘如口唇外露,治疗失误易于恶变。创面肉上有灰白、灰绿、灰黄脓液秽臭黏附,不易清洁干净,周围皮肤发白、发黄、发黑、发绿不等,年久病甚者,肉烂现(胫)骨。病患自觉有痒、痛等不适。患有下肢经脉不畅,气血痰火郁结顽劣者易发本病,如静脉曲张、下肢脉络反复损伤等。笔者多用以下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取双氧水反复冲洗溃疡面,再用生理盐水洗净后,用仙鹤草(鲜...

  • 焙姜外敷治闪腰

    焙姜外敷治闪腰

    随着年淤的不断增加,中老年人因腿脚不灵活、动作相对迟缓等原因,很容易出现“闪腰”现象。当发生闪腰时,会有腰部疼痛、不能自然弯腰或直立,有时卧床亦不能缓解症状。 这时我们可取中等大小新鲜生姜2块,将其内层挖空,把适量雄黄(药店有售)研细后放入生姜壳内,并压紧。放入平底锅内用微火焙干,把生姜焙成老黄色,放冷,研细末,撒在伤湿止痛膏(药店有售)上,贴在腰部疼痛处,每日换药1 次。 (王星钧)...

  • 中药外敷治疗褥疮

    中药外敷治疗褥疮

    褥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住院病人褥疮的发生率为5.1%— 32.1%,中药外敷治疗褥疮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黄药酒外敷 取黄连 10克,黄柏20克,金银花20 克,连翘20克,生大黄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75%的酒精500克,浸泡1周,滤取药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装罐备用。方法:先洗净患处,后将药液温热至38— 41t为宜,将敷料(3~4层纱布) 浸透,拧至不滴水后,敷于患处,3—5分钟更换1次,每次敷 20-30分钟,每日3-4次,直至愈合。方...

  • 骨髓炎选用不同的外敷经验方

    骨髓炎选用不同的外敷经验方

      何天佐,男,1941年生,蒙古族,四川成都人,四川何氏骨科第五代传人。解放军现役文职1级、技术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自幼跟随父亲四川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名医何仁甫学医习武、行医。1981年特征入伍成都军区,任成都军区体工大队军医。1986年经上级批准创建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1987年创建海南骨科医院。曾任全军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军骨伤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师进修学院中医师承制硕士导师,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成都军区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

  • 急性关节扭伤蓖麻榕叶外敷

    急性关节扭伤蓖麻榕叶外敷

    笔者采用榕树叶、蓖麻叶外敷治疗非骨折性四肢 关节扭伤49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用鲜榕树叶、蓖麻叶各30克,生姜2~ 3片,将3味药捣烂,加’75%的酒精适量拌匀,外敷患 部。每日1次,一般3~5次即愈。 本方药源丰富,方法简便宜行,适于农村推广。 广东云浮 刘 华...

  • 骨折肿痛中药外敷

    骨折肿痛中药外敷

    药物组成:栀子、生蒲黄、桃仁各20克,红花15 克,大黄60克。先将栀了、桃仁、红花、大黄共研成细粉,再加入生蒲黄混匀待用。 适用症及用法:适用于骨折、软组织损伤早期局部肿痛者。根据骨折肿胀部位大小取化瘀止痛散适量,加入陈醋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厚约0.5厘米,外敷以塑料薄膜,再用绷带包扎。骨折有移位者,需先行复位,方可敷药,最后施以适当外固定。每日换药1次:有外同定者,2~3天换药1次。一般5天肿痛即可消退。 河北石家庄张国发 点评:骨折肿痛属气滞血瘀之症,桃仁、红花、生蒲黄属通经活络、化瘀消肿之品;栀子...

  • 中药外敷治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外敷治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笔者临床用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取肉桂、干姜、自胡椒、细辛各100克,公丁香50 克,共研为细粉。另取200克蜂蜜,熬成膏后拌入药粉调匀,摊在纱布上,贴于患处。 广西贺州 陈方 点评:肉桂性辛温,有温中散寒、行瘀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干姜为生姜晒干所得,辛辣温散,有辛散风邪、清除寒痛之功效;白胡椒有温散寒湿、行气止痛之功效;细辛辛香温燥,有祛散风寒、解痉止痛功效;公丁香性味温香,有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作用;蜂蜜香甜甘辛,有润肠和中、生津止渴功效,外用润肤护伤、赋形调护。以上诸药调和外敷,具...

  • 土豆外敷治疗烫伤

    土豆外敷治疗烫伤

      1、治疗烧烫伤先将土豆洗净,置沸水中煮20分钟,然后剥取与伤口同样大小的土豆皮敷于伤口表面,然后用消毒纱布及绷带固定。或用土豆磨汁涂患处,每日换药3-5次。   2、治疗湿疹将土豆适量去皮榨汁涂患处,每天擦2-3次,直至痊愈。   3、治手足皲裂土豆1个,煮熟后去皮捣烂,加少许凡士林调匀,每日1-3次涂患处,数日可愈。   4、治疗注射后的硬结将土豆洗净,切成片,把土豆片覆盖在硬结上,用胶布固定好,24小时后取下,数天即可见效。...

  • 外敷栀子治挫伤

    外敷栀子治挫伤

    秋高气爽之时,外出游玩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扭伤、挫伤也成为此时的常见急症。若是轻度的扭挫伤,只是皮肤肿胀青紫、局部疼痛、表皮未溃,可以自己在家处理。 在中药店购买10 克生栀子,并研成粉末。每次取若干(根据扭挫伤面积大小而定)栀子粉,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涂于患处,表面盖上一层保鲜膜,再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 1次。需注意,敷药后要少活动,多休息。 (张富杰)...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