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第2页
-
劫营饮治疗杨梅毒喉,痒而且痛,饮食妨碍,其状如石榴去皮,颗颗分明有界而成板,生于喉咽之内,其色淡红而通亮,无涎丝,无垢腻,日久糜烂。劫营饮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劫营饮的秘方制作方法,劫营饮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杨梅毒喉,痒而且痛,饮食妨碍,其状如石榴去皮,颗颗分明有界而成板,生于喉咽之内,其色淡红而通亮,无涎丝,无垢腻,日久糜烂。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劫营饮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杨梅毒喉,痒而且痛,饮食妨碍,其状如石榴去皮,颗颗分明有界而成板,生于喉咽之内,其色淡红而通亮,无涎丝,无垢腻,日久糜烂。...
-
化积散治疗眼生鱼子石榴症,其状一片,外面累颗聚萃而生,或淡红,或淡白色,状如榴子绽露于房,其病红肉颗,或四、或六、或八,四角生来,障满睛珠,视亦不见,是血部瘀实之病。化积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化积散的秘方制作方法,化积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眼生鱼子石榴症,其状一片,外面累颗聚萃而生,或淡红,或淡白色,状如榴子绽露于房,其病红肉颗,或四、或六、或八,四角生来,障满睛珠,视亦不见,是血部瘀实之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化积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眼生鱼子石榴症,其状一片,外面累颗聚萃而生,或淡红,或淡白色,状如榴子绽露于房,其病红肉颗,或四、或六、或八,四角生来,障满睛珠,视亦不见,是血部瘀实之病。...
-
吃石榴可治溃疡杀虫止痢
石榴其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高于苹果和梨。红粉皮石榴含维生素C高,青皮石榴含维生素E高。患口腔炎及口腔黏膜溃疡者可每日用石榴汁含漱几次,能得到缓解。石榴皮含有苹果酸、石榴皮碱和鞣质等成分。石榴皮碱有驱虫作用,因此,肠炎、细菌性痢疾可用鲜石榴皮洗净加水煎服。但因其含有鞣质,刺激胃、肠黏膜,易引起恶心呕吐,故有慢性胃炎的人也不宜多喝。位于以色列的西加利利医院最近初步研究发现,石榴似乎有益于肾病患者。透析是为了清除体内代谢毒性产物,透析的同时也增加了体内营养素的消耗,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会严重下降,所以应该及时补充维生...
-
秦皮,石榴皮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药物
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并擅长从浊毒论治肿瘤及多种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诊李佃贵教授学习数月,现介绍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所用一组对药,撷其精华,以飨读者。 “双皮”即秦皮、石榴皮。李佃贵教授临床运用此组对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秦皮,别名:秦白皮,蜡树皮等,为木樨科植物白蜡树、尖叶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出自《雷公炮灸论》,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止痢,止带, 用于湿热泻痢,带下阴痒,...
-
腹泻吃什么药:番石榴叶
急性腹泻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病理产物均可引起腹胀、肠道痉挛性腹痛等不适。有研究发现,在急性腹泻患者中,湿热型(腹痛、腹胀、发热、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占较高比例,腹泻吃什么药 临床采用单药番石榴叶治疗效果较佳,其价格低廉、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具体方法是:番石榴叶30克,水煎服,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 点评:番石榴叶味甘、涩,性平,无毒,归脾、胃、大肠、肝经,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功效,能迅速止泻、止腹痛,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番石榴叶可抑制细菌及病毒生长...
-
石榴皮汤缓解秋季腹泻
秋末石榴已经大量上市了。专家指出,石榴富含营养,而且有药用,但也不可多吃,否则会引起上火。 专家介绍,石榴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溃疡、软化血管、降血脂等多种功效。中医上讲,石榴性温、味甘酸涩,具有生津止渴、止泻止血的功效;可治疗口燥咽干、烦渴等病症。对于饮酒过量的人,石榴还有解酒的功效。 除了石榴果肉外,石榴皮也有药用。据介绍,石榴皮所含根皮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及各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有明显的抑菌和收敛功能,能使肠黏膜收敛,分泌物减少,所以能有效治疗腹泻、痢;疾等症...
-
石榴药用简便方
石榴药用简便方 石榴品种很多,有月季石榴、重瓣石榴、白花石榴、黄花石榴、玛瑙石榴等多种。石榴皮味酸涩,性温、有小毒。主治久痢久泻、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蛔虫病、绦虫病等。临床应用治如下疾病: 1.支气管扩张咯血:石榴皮10克,侧柏炭15克,栀子炭45 克,大黄炭10克,水煎代茶饮。 2.白带过多:石榴皮10克,乌贼骨20 克,泽泻10克,水煎服,每天1剂。 3.手足癣:石榴皮 50克,地骨皮50克,丁香50克,75%酒精 500毫升,浸泡半月后取液外搽。 4.脱肛:石榴20 克,五倍子20克,煎汤洗脱出部分。 5.口...
-
五更泻 方药 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余从1965年离开陕西省渭南市程家村老家后,几十年来一直在外漂泊,但思乡之情甚笃,每隔三年五载都要回家看一看。1980年前后回家探亲时,邻居一位30岁上下小名叫灶娃的老乡前来求治。他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形寒肢冷,浑身乏力,舌苔淡白,脉象沉细。1米70的个头儿,体重尚不足100斤,难以胜任农活之重,只能在家中坐吃山空。询之,则曰患五更泻已十多年,每天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泄,泻后则安。已经四处投医,花了上万元,痼疾依然如故。诊之为五更泻,处以三味止泻散治之。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