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 第2页
-
防泌尿系结石最好办法 多喝白开水
进入夏秋季节,泌尿科的结石患者越来越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泌尿系结石发病率特别高呢? 首先,气候炎热干燥,人体大量出汗易导致体内缺水,尿液过度浓缩,尿浓度增高,沉淀增多从而加大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几率。同时,人们喜欢喝浓茶、可乐等饮料解暑,也会增加尿液的浓度,导致尿液中钙的成分增加,有助于泌尿系结石形成。其次,湖南地区夜晚很多人都喜欢吃烧烤,并爱饮用啤酒,而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食物和啤酒会产生尿酸盐结晶沉积于泌尿系,促进结石的产生。 因此,预防泌尿系结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喝白开水,保证尿量每天达到2000毫...
-
泌尿系感染伴高血压:用龙胆泻肝丸
案例47岁的王大姐患有高血压病,半个月前,她因工作过度劳累而致血压升高,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故到某医院中医科就诊。中医师诊断为肝阳上亢(高血压的一种证型)伴“尿淋”,开给她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口服。王大姐服用2天后症状基本缓解。 分析龙胆泻肝丸含龙胆草、山栀子、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泽泻、车前子、木通、甘草,具有清肝胆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如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胁痛、耳肿痛;以及湿热下注膀胱(如尿淋)引起的小腹急痛、小便混浊、生殖器瘙痒肿痛、妇女白带异常等症...
-
泌尿系感染伴结石:用八正散加味
案例40岁的刘先生1个月前因憋尿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而且小便有点血色,到医院拍片后,医生告诉他患有肾结石,但是结石很小,建议他口服中成药八正散,并多喝水,没事的时候多做原地跳动作。刘先生口服八正散4小时后症状缓解;1天后症状消失;3天后小便时就把那颗结石排出来了。 分析八正散含木通、矍麦、扁蓄、车前子、滑石、灯芯草、甘草梢、山栀子、大黄、海金沙、金钱草,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的小腹急痛、小便混浊伴石淋(即尿路结石)等症。成人每次15-20克,每日3次,或加水适量煎汤服用,...
-
运动可排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几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制造尿液并将代谢产物及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净化血液,使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尿液中的溶解物质,在肾脏或输尿管、膀胱等部位沉淀后凝结成块即为结石。 结石发生的原因多为饮水少、尿量少及饮水中含有某种致病杂质成分,或过食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或某种维生素缺乏,造成尿中胶体与晶体物质失调,尿中盐类代谢紊乱所致。根据其成分,泌尿系结石可分为尿酸结石、草酸盐结石、磷酸盐结石等。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见血尿、腰背或下腹部剧烈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恶心呕吐。疼痛可沿输尿管向大腿内...
-
治泌尿系结石方
基本方:金钱草40克,海金沙、滑石(包煎)、车前子(包煎)、黄芪各30克,鸡内金25克,石苇20克,枳壳、厚朴、牛膝、杜仲各10克,琥珀粉9克(分3次冲服)。 加减:阴虚者加生地12克;阳虚者加桂枝6克;血尿者加茅根30克,茜草20克;腰痛甚者加川断20克,元胡10克,合并有感染者加黄柏10克,鱼腥草20克;气滞血瘀加王不留行、赤芍各10克,丹参15克。 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分多次代茶饮,10天为一个疗程。 主治:尿路结石。疗效:治疗68例,治愈43例,其中肾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32例;显效21例,其中肾结石1...
-
泌尿系感染伴急性尿潴留:用滋肾通关丸
案例78岁的陈大爷患有前列腺增生症多年,前不久,他因喝酒过量出现排尿不出、腹胀难忍等症状,来到一家诊所,医生诊断为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因病情较急,且诊所无导尿器械,故先给陈大爷中成药滋肾通关丸口服,1小时后,陈大爷便出现尿意,排出小便了。 分析滋肾通关丸含知母、黄柏(盐水炒)、肉桂等成分,有清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之功效,主治湿热蕴结膀胱引起的尿路闭塞(即急性尿潴留)、尿路涩痛等症。成人每次20克,每日2次;3-7岁每次5克;7-14岁每次10克;3岁以下儿童禁用。值得提醒的是,急性尿潴留有条件者,最好导...
-
泌尿系统感染的食疗
泌尿系统感染这里指尿道和膀胱感染,尿液从膀胱通到体外去的通道叫做尿道,尿道和膀胱二者紧密相连,尿道感染常会上行引发膀胱炎症。泌尿系统感染来源于大肠杆菌,它们盘踞阴道,并进占尿道。这些细菌见于所有女性身上。男性也会得此病,但较为罕见,男性泌尿系统感通常是由性病所引起。非特异性尿道炎及淋病两种性病最常引起尿道和膀胱炎症。 内服方 方一 马齿苋(干品)120~150克(鲜品300克),红糖90克。若鲜品则洗净切碎和红糖一起,煎煮半小时后,去渣取汁约400毫升,趁热服下,服完药睡觉,盖被出汗。干品则加...
-
中医辨治中老年泌尿系感染
临床治疗中老年泌尿系感染患者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53~79岁。泌尿系感染症状初可见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可有肉眼血尿,或仅有排尿不畅,可伴下腹部不适,口干口苦,腰酸乏力,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白、薄黄或腻,脉滑数。日久不愈可伴见面色虚浮,倦怠乏力,纳谷不香,时有低热,五心烦热或形体消瘦、过劳即发,脉沉细等。 辨证论治:①淋证急发,湿热为患,热结膀胱型。基本药方:生槐米、白花蛇舌草、车前子各30克,鱼腥草、地榆、茜草、滑石各15克,甘草6克;②湿热滞留、气阴两伤型基本药方:生黄...
-
王家伟治泌尿系结石方
治泌尿系结石(湿热蕴结)方 处方:海金沙(包煎)、石韦、冬葵子、滑石、瞿麦、车前子(包煎)各12克,金钱草20克,鸡内金、牛膝、威灵仙、香附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加减:血尿甚者加白茅根、苎麻根、小蓟、藕节、生地各12克;伴发热、脓尿者加白花蛇舌草、马齿苋各20克,蒲公英、鱼腥草各15克,黄芩10克。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化石通淋。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型。症见腰或下腹痛,痛处觉热或兼重坠,小便浑浊黄赤,小便时常伴急迫、灼热等感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滑数。 创方者:...
-
急性泌尿系感染治疗三方
泌尿系统感染这里指尿道和膀胱感染,尿液从膀胱通到体外去的通道叫做尿道,尿道和膀胱二者紧密相连,尿道感染常会上行引发膀胱炎症。 方一:五月艾(根茎)45克,凤尾草、白茅根各15克,蜂蜜10克。将前三药制粗末煎取药汁后加入蜂蜜,代茶饮。一日两次,饭前饮用。 方二:木通6g,瞿麦10g,车前草15g,扁蓄10g,滑石3g,山栀10g,大黄6g(后下),灯心草10g,生甘草6g,石韦30g,蒲公英3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用。 方三:白花蛇舌草30克,马鞭革 30克,车前草30 克,白茅根30克,肉桂3克,黄柏10...
-
辨证准确泌尿系结石的冶疗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结石,中医药治疗肯定有疗效,关键在于辨证准确。泌尿系结石的冶疗,按中医学辨证论治原则,首当辨别湿热蕴结、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脾肾不足等各种原因,审因论治。然而,肾结石既已形成,则各种证型其相应的方药组成中,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牛膝等药均不可少,旨在强化排石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物有溶石作用。 湿热蕴结型 主症:腰或下腹痛,痛处觉热或兼重坠,小便浑浊黄赤,小便时常伴急迫、灼热等感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没或滑数。 治则:宜清热利湿,化石通淋。 方药:金钱草30克,海金沙(包煎)、石苇...
-
泌尿系统炎症 尿路感染治疗方
泌尿系统炎症治疗方 1.地榆、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各30克.琥珀、木通、黄柏、石榴皮各10克.白茅根、石苇、瞿麦、金银花、地肤子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服1~2剂。用于急性肾盂肾炎。 2.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 30克.石苇30克,金樱根30克,土牛膝30克,山栀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尿路感染,证属热淋,症见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色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荷叶12克.枣树皮12克,豆豉12克,半夏6克.枳壳6克,没药 6克.通草3克,白醋10 毫升(冲服)。水煎分2...
-
治泌尿系感染中成药有良效
中成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治疗泌尿系感染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泌尿系感染伴口疮溃疡:导赤散 病案举例:50岁的夏先生因不洁性 生活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又 因饮食不节而出现口舌生疮,故到医院 就诊。中医师诊断为尿淋(即泌尿系感 染)伴口舌生疮(即口腔溃疡),开给他中 成药导赤散口服。2天后夏先生症状缓 解;7天后病愈。随访半个月未见复发。 点评:导赤散含生地、木通、淡竹叶、 甘草梢。具有清热利尿、泻心火之功效。 主治尿淋、血淋(血尿)、小便发赤、溲时 刺痛、口舌生疮...
-
医治一例泌尿道畸形的复杂性尿路感染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对于慢性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常规应用抗生素消炎疗效欠佳时,中药治疗更显优势。 2013年底笔者医治一例泌尿道畸形的复杂性尿路感染,治疗效果很好,介绍如下。 患者,女,72岁,一月内反复肉眼血尿五次,尿常规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诊为“尿路感染”,反复抗炎疗效欠佳。2013年10月29日于第三人民医院查B超示:左肾中部混合回声包块,局部囊壁钙化,左肾上盏轻度积水。10月30日查增强CT提示:左肾中部低密度灶(直径25毫米),考虑感染可能;左侧双...
-
治泌尿系感染 补中益气汤加减
病例:厉某.女性,40岁。患者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近 2天加重。曾服西药治疗好转,但遇劳即复发。刻诊:少腹及阴部坠胀,精神困惫,乏力,食少,心慌,舌淡,脉细。尿常规:蛋白(一),脓细胞(+),红细胞(+)。辨证为中气亏损,膀胱气化不利。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5克,山药20克,蒲公英 15克,党参、菟丝子、五味子各10 克,炒白术、升麻、柴 胡、茯苓各10克。每 日1剂,水煎分3次 服。 服上方5剂后,尿 道症状消除,乏力、食 少症状好转,查尿常规 正常。继服补中益气丸 2瓶以巩固疗效。 点评:本病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