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律失常 第3页

心律失常 第3页

  • 肾阴不足心律失常药膳

    肾阴不足心律失常药膳

    肾阴不足心律失常见经常眩晕、心悸、心慌、耳鸣、眼花转旋,脉来参伍不调,餐时或偶劳则心悸怔忡,寐中时有惊跳、潮热、盗汗等症。 可选用的中药有:白人参、干菖蒲、丹参、白芍、煅龙齿、麦冬、制半夏、远志肉、柏子仁、煅牡蛎、珍珠母、茯苓、陈皮等。 可选的食物有:甲鱼、龟、牛肾、猪腰子、禽蛋、鱼类、蔬菜、水果等。 人参自芍麦冬饮 【配方】人参10克,白芍、麦冬各9克,白糖lO克。 【制作】 1.把人参润透切片,白芍润透切片,麦冬去心。 2.把人参、麦冬、白芍放人炖锅内,加水300毫升。...

  • 苗医苗药云南精髓 中药防治心律失常

    苗医苗药云南精髓 中药防治心律失常

    4月25~26日,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和研习(第2期)平脉培训班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云南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共260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采取授课+互动方式进行教学,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及弟子就“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等主题进行讲授。培训期间,李士懋及弟子对云南省中医院进行了调研和临证指导。 培训班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省中医医院联合承办。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郑进等出席。...

  • 老年人服抗心律失常药须知

    老年人服抗心律失常药须知

    药物治疗是纠正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但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安全范围小,老年患者用药不当,会使不良反应增加。所以,老年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药物作用特点、心功能和发作频率等情况,由有经验的医师做出适当的药物选择。老年患者应当严格遵医嘱用药,切莫自当“医生”,随意买药服用。更不要偏听偏信,自行服用所谓的“特效药”、“新药”。 二、老年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宜小,即使没有肝肾...

  • 抗心律失常药也会诱发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也会诱发心律失常

    冠心病病人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十分普遍,但同时应注意,抗心律失常药均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愈强,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性愈大。当患者心力衰竭或低血钾、低血镁时,引起严重的或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的可能性会增大。 此外,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乙胺碘伏酮可使10%的患者发生肺纤维化;而慢心律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 所以,患者在使用某一抗心律失常药物之前,除应考虑该药的有效性和危害性之外,在服药期间还应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尤其是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并应定期对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进行...

  • 心律失常练“松静功”

    心律失常练“松静功”

    心律失常的表现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自觉心律不规则,有的心脏跳动加速,或心动有间歇感,当发作过频或连续发作时,可伴有心前区绞痛。 心律失常患者可练松静功治疗,练法是:自然站定或坐定后,两眼微闭,宁神调息,即开始放松人静。呼气时从头部缓缓放松,一直到丹田(肚脐下三横指)和命门(两肾所在位置),两上肢也同时放松到肘部。自然吸气后再配合呼气,从丹田命门放松到髋骶部,两卜肢同时从肘部放松到两手,再配合呼气,从髋骨经两大腿放松到两脚心,呼气时配合默念“松”字,以引导形体和精神的放松人静;同时引气下...

  • 松散功治疗心律失常

    松散功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表现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自觉心律不规则,有的心脏跳动加速,或心动有间歇感,当严重发作过频或连续发作时,可伴有心前区绞痛。 心律失常可见于非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正常人和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原因,如有明显诱因或器质性疾病者需认真接受中西医药的对症治疗,以控制病情;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气功自我保健锻炼,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无论器质性心脏病还是非器质性疾病的心律失常,都与精神、性格及烟酒茶嗜好密切相关,故患有心律失常的人应重视精神、情志调养,冶情悦志,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分情绪激...

  • 心律失常 心衰的食疗

    心律失常 心衰的食疗

    ◎ 心律失常的食疗 ◎   ■ 酸枣仁粥:酸枣仁20克(炒黄研末),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空腹食之。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心悸不安。   ■ 白鸽参芪汤:白鸽1只,北芪30克,党参30克。将白鸽去毛及内脏,洗净,同北芪、党参一起放锅内煮汤,吃鸽肉饮汤。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慌气短。      ◎ 心衰的食疗 ◎   ■ 白茯苓粥: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早、晚餐食用。利尿效果较好。...

  •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五脏相关 整体调治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五脏相关 整体调治

    邓铁涛教授潜心研究中医学理论数十载,提出“五脏相关”理论与“五诊十纲”诊疗思维,简称“双五”理论,也将其应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治。邓老提出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医学具有整体调治优势,中西医结合疗法相辅相成。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心律失常既可呈特发性又可继发于其他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危及生命。心律失常可属中医学“心悸”“怔忡”“惊悸”等范畴。《素问&middo...

  • 转动调节心律失常

    转动调节心律失常

    中老年人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慌、心跳加速、心悸,甚至晕厥,常常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这些症状与情绪紧张、受刺激有关,诊断必须依靠心电图。纠正这种心律失常并不困难,只需做好以下两个动作。 转动眼球 取坐位.上身正直头颈部不动,将眼球先尽量向左看,然后再尽量往右看,转换要迅速,每分钟可转动30次以上。然后将眼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转动30次,动作也要快。最后,双目凝视自己的鼻尖1分钟无效可重复做2~3次。此法主要以刺激迷走神经来达到缓解心动过速的目的。 转动颈部 取坐位,两臂平放在扶手上。先将头向左侧偏转,然后再向右偏转,...

  • 冠心病心律失常睡眠护理

    冠心病心律失常睡眠护理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在夜间睡眠时,容易令冠心病患者发生意外,因此,睡前必须做好细致准备。 1.患者睡前不宜喝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曾经有过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睡前也不宜看令人兴奋、激动的比赛或节目。睡前30分钟不要长时间的谈话,进入睡眠时间安排在22点~23点。睡前15分钟用45℃左右温水泡脚10分钟,可帮助入睡。 2.睡眠应采取右侧卧位,身体自然屈曲,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减少心脏担。若有心功能不全,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而不能平卧者,应采取半卧位或上身抬高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