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汗 第6页

多汗 第6页

  • 八解散治疗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疗劳伤过度,骨节痠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黄,怠情少力,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八解散秘方制作方法。

    八解散治疗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疗劳伤过度,骨节痠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黄,怠情少力,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八解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八解散的秘方制作方法,八解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疗劳伤过度,骨节痠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黄,怠情少力,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八解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疗劳伤过度,骨节痠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黄,怠情少力,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

  • 艾煎散治疗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有汗,思虑多汗亦多。艾煎散秘方制作方法。

    艾煎散治疗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有汗,思虑多汗亦多。艾煎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艾煎散的秘方制作方法,艾煎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有汗,思虑多汗亦多。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艾煎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有汗,思虑多汗亦多。...

  • 治疗多汗偏方大全

    治疗多汗偏方大全

      本治疗多汗的偏方摘取自《使用偏方验方大全》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1. 黑豆黄芪固表止汗       【药方】黑豆、黄芪各30克。    【制用法】将黑豆和黄芪加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    【效用】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用于治疗多汗,怕风,易感冒的表虚自汗,或盗汗。       2. 凤凰衣荔枝汤治疗盗汗       【药方】凤凰衣(孵小鸡的鸡蛋壳内之衣)7个~ 10个,荔 枝7枚,红枣10枚。    【制用法】将以上3味加水煎服,每日1剂。    【...

  • 口渴 多汗 尿频皆是肾阳不足

    口渴 多汗 尿频皆是肾阳不足

      症状:口渴得厉害,喝多少水都没用、夜尿多、多汗。   用料:茯苓15克,菟丝子、枸杞、山茱萸、煅牡蛎各30克。   方法:煎水喝。每日一剂,每天早晚各喝一半,饭后半小时服用。   穴位治疗法:每天按揉肾俞、膀胱俞3~5分钟。     手脚冰冷、腰膝酸软就按肾俞、膀胱俞   前阵子,一个身材有点臃肿的40多岁的女性来找我看病。我问她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她叹了口气说:“王大夫,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口渴得厉害,好像喝多少水都不管用,七八年了。您看,我一出门就得带个水杯。但水喝多了,稍一活动就大汗淋漓,尿还特别多,每天晚...

  • 产后多汗不可一味滋阴

    产后多汗不可一味滋阴

    产后妇女一般常有多虚(血虚、津液亏虚)、多瘀(血瘀)、多寒(外感风寒)等特点,诚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言:“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然而,临床上不仅如此,有少数患者由于素体为阳旺之躯,再兼怀胎时过食辛辣或温补之物,导致体内火气有余,即便产后,仍然火气不降,内蒸津液,使其外泄;或火热上冲,出现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针对这种内热盛导致的多汗症,治疗不宜再补血、滋阴,而应当以辛寒清气为主,生津为辅。   上官某某,女,32岁。   2019年10月15日一诊:产后自汗4月余...

  • 冶小儿多汗症

    冶小儿多汗症

    处方与用法:黄芪15克,茯苓、白术、扁豆、浮小麦各10克,猪苓、五加皮、糯稻草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固摄,收涩止汗治小儿多汗症,稍动即汗,面色不华不愿活动少语。面色不华,腹胀腹泻,舌苔白腻等。...

  • 桂枝龙牡汤治小儿多汗

    桂枝龙牡汤治小儿多汗

      一般来说,小孩比大人爱出汗。如果排除佝偻病、结核病等器质性多汗,孩子仅在刚入睡时、游戏后出汗多,多属正常的生理性多汗。但如果白天或夜晚入睡后,孩子始终多汗,甚至汗湿头发、衣被,中医认为多是营卫失和之象。   对此,中医有个经典验方,即桂枝龙牡汤。具体方法是:取桂枝3克,白芍9克,龙骨、牡蛎各15克。将上药与大枣2枚、生姜2片共煎,取汁100毫升,于早中晚3次分服,一般5~10剂可见效。此方尤适宜3~5岁小儿。方中桂枝能和阴阳、调营卫;龙骨可入心;牡蛎可入肾,使心肾相交、阳固阴守。...

  • 腋下多汗症 中药内服外治法

    腋下多汗症 中药内服外治法

    腋下多汗症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发病有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中医则认为,汗之多生乃营卫不和、卫外不固、气虚不能摄运津液,治疗方法如下: 中药内服法: 1.加味生脉散:生地、党参、麦冬、大枣各 10克,炙甘草3克,地骨皮,五味子各5克,煅牡蛎、煅龙骨各15 克(先煎),每日1剂,水煎服。 2.止汗汤:当归6 克,牡蛎5克,生地、益智仁各lO克,甘草3 克,水煎服,每日1剂。 3.逍遥散加减:白芍、当归、白术、炙甘草各6、克,柴胡、丹参各 5克,五味子、麻黄根各3克,水煎服,每目 l齐0。 4.龙胆...

  • 治小儿顽咳 小儿顽固性多汗 小儿紫癜方

    治小儿顽咳 小儿顽固性多汗 小儿紫癜方

    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方 处方:自茅根、生地各12克,金 银花、小蓟各10克,丹参、紫草、丹 皮、茜草各6克,桃仁5克,防风3 克。瘙痒者,加荆芥穗、蝉蜕各6克。 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疹退后可 用生地12克,芡实、鸡内金、自茅 根、连翘各10克,丹皮、赤芍各6克 水煎常服,以防复发。 主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辨 证为血热型,症见初起疹高于皮面, 色淡红,随后变为深红色,多见于下 肢,出没无常,伴关节疼痛,甚至尿 血。 徐灵 治小儿顽固性多汗方 处方:黄芪、防风、白茅根各lO 克,白术、连翘各6克,麻黄根3...

  • 内热熏蒸多汗症 临床辨治

    内热熏蒸多汗症 临床辨治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 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 现象。中医认为本病多因 阳气亢盛,内热熏蒸;或湿 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或 阳气虚弱,腠理不固,津液 外泄所致。根据临床表现 的不同,中医可将其分为 以下六型辨治。 1.卫气虚弱型:证见 动则汗出,恶风,出汗后感 觉肢体寒冷,倦怠乏力,舌 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益气固表。方用:黄芪 30克,党参10克,白术10 克,防风10克,当归20 克,白芍10克,川芎10 克,龙骨_30克,牡蛎30 克,五味子6克,甘草6 克。水煎取液,早晚分服, 每日1剂。 2.胃热...

  • 验方治小儿多汗临床常自汗 盗汗

    验方治小儿多汗临床常自汗 盗汗

    桂枝加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黄疸病》:“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全方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黄芪组成,具有调和营卫,通阳除湿之功,为仲景治疗黄汗,黄疸而有脉浮,表虚症状之主方。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孙浩老中医根据其中桂枝汤可解肌和营,调和阴阳,黄芪可补气固表之功用,临证多有发挥,现举四例验案简析其用此方经验。 小儿汗证 赵某,男,7岁。自3岁入托以来稍稍运动则大汗出,夜间睡眠时背部及头汗出,汗湿衣被,...

  • 多汗症偏方 治老人多汗

    多汗症偏方 治老人多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稍活动就会出汗,或在夜间睡眠时出汗,此时服用乌梅黑豆汤治疗有良好效果。 乌梅黑豆汤的做法:取乌梅15克,黑豆30克,淮小麦50克。加清水适量水煎浓汤,去渣取汁,加蜂蜜适量即可。喝汤,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喝一周即可。 乌梅味酸收敛,有滋阴敛汗之功;黑豆有益肾,除热,止汗之效;淮小麦有固卫敛汗之用。诸味合而煎汤服之,治疗多汗有良好效果。(朱本浩)...

  • 更年期多汗症 治当温阳固表止汗

    更年期多汗症 治当温阳固表止汗

      2003年秋,患者范某,女,49岁,前来求诊。   主诉:睡眠多梦,心烦乏力,每日汗出不止,衣被尽湿,汗出以头面部为主,精神不振,纳食减少,四肢倦怠无力。曾经中、西医治疗一年有余,诸医投以玉屏风、补中益气汤等,药多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之辈,收效不明显。   刻诊,观其面目稍有浮肿,其色少华,下肢略肿胀。舌淡红少苔,有齿痕,脉虚无力。   家父诊后认为,此症为更年之期,阳气内虚,故卫外不固,津液失其常道,浮越而上,故发为头面汗出。治当温阳固表止汗。   方药:附子9克,肉桂6克,山茱萸20克...

  • 治小儿多汗药粥

    治小儿多汗药粥

    多汗症常见于 2~6岁体质较为虚弱的儿童,故通常又称为 “虚汗”。临床常见三种证型,应用药粥治疗,不仅患儿易于接受,且疗效也较显著。 ◆表虚不固型 出汗以自汗为主,头额、肩背部明显,动则尤甚,平时还易感冒,易感疲劳,肢端欠温,舌质淡白,脉象较弱。治宜益气固表。 药粥方:党参 15克,白术10克,糯稻根15克,大枣 6枚(去核),粳米 50克,白糖适量。先将党参、白术、糯稻根洗净,加水适量,煮沸30分钟后去渣取汁,加人大枣、粳米用文火煮至粥熟,加白糖调匀即可,分 2次温服,每天...

  • 中医治疗多汗症 几则方药

    中医治疗多汗症 几则方药

      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就出汗,称为多汗和自汗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而致,或素体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时亦与精神紧张、焦虑、恐怖、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甲亢等密切相关。多为对称性发生于手掌、足底、前额、腋部和外阴等处,尤以手掌、足底为多见。若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汗珠可呈点滴状滴流。中医治疗多汗症有较好疗效,其治则为清热利湿止汗,益气固表止汗。这里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方药。   1.熟附片30克(先煎),肉苁蓉、生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各12克,党参...

  • 中医辩证“多汗症”

    中医辩证“多汗症”

      如果说在炎炎夏日,身体出汗是再寻常不过的了。但有的人,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吃顿饭、做点事或稍一紧张便汗如雨下,这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在作怪了。   在医学上,多汗症可分为全身多汗和局部多汗。      全身多汗症   低血糖症: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怕热多汗外,还表现有食欲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心慌,精神紧张等症状。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患者还伴有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

  • 小儿汗证(多汗)敛肺止汗方

    小儿汗证(多汗)敛肺止汗方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国医名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第五代继承人。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临证擅治儿科内科杂症。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60余年,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150余篇。   组成及用法:五味子、五倍子各等...

  • 中医对小儿多汗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对小儿多汗进行辨证论治

    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和生理现象,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过泄则耗,伤人之正气,导致体质虚弱,疾病缠身。中医对小儿多汗进行辨证论治,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气阴亏虚 以盗汗为主或有自汗、身体消瘦、心烦少寐、寐后多汗等症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舌质淡、苔少、脉细数等症。治则:益气养阴、止汗。方用党参、麦冬、五味子各6克,酸枣仁4克,茯苓、黄芪各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服,连服3~7服。 肺气不足 见汗出怕风、动则多汗、容易感冒咳嗽、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

  • 中医看待小儿多汗 如何调理

    中医看待小儿多汗 如何调理

    在门诊,经常遇到家长们说小朋友汗比较多,特别是活动后或者睡眠时;很多家长疑惑这个多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来说说多汗这些事。 从西医生理来讲,小儿时期由于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大,微血管分布较多,且小儿多活泼好动,故出汗一般比成人多。由于环境温度过高,衣被过厚,剧烈运动等原因,导致多汗是机体调节体温所必须的过程,这种称生理性多汗,属正常现象。如夏季气候炎热而致小儿多汗;婴幼儿刚入睡时,头颈部出汗,熟睡后汗就减少;宝宝游戏、跑跳后出汗多,一般情况很好;冬天宝宝衣服穿得过多,晚上被子盖得太厚,加上室内空调...

  • 多汗症 反复全身汗出夜间尤甚 滋阴降火安神方药

    多汗症 反复全身汗出夜间尤甚 滋阴降火安神方药

    患者周某,女,67岁。2020年1月10日初诊,反复全身汗出3年,加重1周。患者3年来反复全身汗出,夜间尤甚,汗如水滴,浸衣湿被,近1周来因烦心事加重,平时亦多心烦、焦虑,情绪激动、焦躁不安时易出微汗;口渴不欲饮,纳差,大便稍干每日1行;舌红降、无苔,脉细数。 诊断:(阴虚火旺型)汗证(西医称为多汗症)。 治疗:滋阴降火安神,兼以健脾和胃。 方药:黄连12g,黄芩6g,白芍10g,阿胶(烊化)10g,鸡子黄2枚,石斛30g,生地黄30g,焦山楂15g,神曲15g,炒麦芽30g,炒谷芽3...

  • 分型辨治房事多汗症

    分型辨治房事多汗症

    本病属中医学中“汗证”、“虚劳”等范畴。男子房汗不足为怪,然汗出过多则属病态。本病以虚证为主,多为气血阴阳不足。《黄帝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相当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精血液关系密切。本病与五脏相关,尤与心、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汗为心液,肾藏精,主生殖,故与房劳所致疾病关系密切。房劳过度,耗伤阴精阳气,若阴津被扰,虚火内生,可见潮热盗汗;若阳气损伤,则腠理不固,更使气随汗泄。本病的中医治疗需立足于辨证治本,在此基础上酌加收汗...

  • 当归六黄汤治愈更年期多汗症

    当归六黄汤治愈更年期多汗症

    临床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更 年期多汗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46~ 58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7年; 绝经前36例,绝经后24例。主要 表现为月经不调,潮热多汗,失眠 健忘,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舌红 少苔,脉细数或弦细。以潮热多汗 为主要症状。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贝必(第3辑)为准。 二、治疗方法 治以滋阴泻火、固表止汗,方 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处方:黄芪15 克,当归、生地、熟地各10克,黄 芩、黄连、黄柏各6克。心烦易怒 加丹皮、...

  • 治更年期多汗方

    治更年期多汗方

    处方:龟版胶、鹿角胶各12克,党参、山茱萸各15克,肉苁蓉、生地、枸杞子、当归、佛手、菟丝子、酸枣仁各10克,木香、五倍子各6克。 加减:心烦易怒者、失眠加合欢皮、夜交藤、地骨皮各10克;伴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者加去龟版胶、鹿角胶,加麦芽30克,陈皮6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5天为1疗程。 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生冷食物。 主治:妇女更年期多汗肾气不固型,症见自汗或盗汗。疗效:治疗68例,治愈38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2%。...

  • 治更年期潮热多汗经验

    治更年期潮热多汗经验

    经验方:浮小麦30克,生地、牛膝、白芍、代赭石各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5克,生鳖甲、生龟版、元参、天冬、白薇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更年期午后潮热汗多患者35例,治愈28例,好转7例。...

  • 诊治妇人产后多汗出

    诊治妇人产后多汗出

      王氏妇科脉诀有云:“产后诸症是本虚,恶露流通是所宜,更有多般发热病,不可轻教汗下流。”   家父一生诊治妇人病,十分强调重视阴血。尤其对产后病,认为妇人妊娠到产后,就是阴血消耗的过程。倡导产后应养营血,同时护脾胃,以资气血化生,促进产妇恢复。   对妇人产后多汗出,其指出:汗出适可而止,不可大汗淋漓。因为汗是人体津液的组成部分,“血汗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特别信奉叶天士的“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rdq...

  • 产后多汗 生脉饮加味

    产后多汗 生脉饮加味

    吴某,女,26岁,2010年2月23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顺产1男婴,产后多汗,每吃饭、稍活动即出汗,夜间入睡出汗更甚。在当地农民不问其因,凡产后有患皆谓曰:“是产后受风,”须服“苍术鱼”(民间土法),服后盖厚被使其出汗,从此汗出不止,疲乏无力。 来诊时,穿棉衣盖棉被,用轮椅推进诊室,揭开棉被,头汗涔涔,热气蒸蒸。精神不振,语言清晰,声音怯弱,畏寒肢冷,四肢活动自如,手足不温,口干欲饮,面色淡黄,舌质淡红,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自述汗出怕冷,昼日稍劳即...

  • 围绝经期多汗证病案1则

    围绝经期多汗证病案1则

    患者,女,57岁,2019年5月6日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诉:汗出过多5年余。现病史:患者5年前出现前额、前胸部及背部出汗过多症状,动辄出汗,后病情进展,静坐时亦汗出较甚,体倦乏力,汗出时间长达1~2h,每日2~3次,每日需换衣3次,手足偏冷,肤冷黏腻,伴潮热,偶有盗汗,无家族史,不嗜食辛辣刺激食物,喜饮温水,5年前出现月经周期紊乱,3年前已绝经,舌质红,苔薄白有裂纹,脉细弱。西医诊断:围绝经期多汗证。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汗证)。治法:患者取俯卧位,选取肺俞(双)、心俞(双)、肾俞(双)穴,采用0.25m...

  • 自汗多汗苠陈散治 肾炎水肿服苠苓汤

    自汗多汗苠陈散治 肾炎水肿服苠苓汤

    自汗多汗苠陈散治 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就出汗, 称为多汗和自汗症。中医认为本症 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 泄而成;或素体阳气不足,腠理不 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溢而成。黄 芪、陈皮有固营卫,益气不滞之功, 可改善多汗症状。 方法:黄芪60克,陈皮50克。 研为细粉,每次服9克,温开水送 服。 秦珍 肾炎水肿服苠苓汤 中医将慢性肾炎归属“水肿”、 “虚劳”等病证范畴。黄芪茯苓汤 具有健脾益气、温阳利水的作用,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面浮足肿、略感 胃寒、疲乏无力等...

  • 多汗成汗斑 苦瓜陈醋汁外涂来治疗

    多汗成汗斑 苦瓜陈醋汁外涂来治疗

    天热皮肤多汗潮湿,容易被真菌感染形成汗斑,皮肤出现鳞屑且瘙痒,可用苦瓜陈醋汁外涂来治疗。 苦瓜中的苦瓜几丁酶有破坏真菌的作用。同时,苦瓜还含有苦瓜素,能增强皮肤的生理活性,起到护肤洁肤的效果。 另外,陈醋中富含的氨基酸、有机物也有收敛皮肤、促进皮肤血液循环的作用,与苦瓜合用,杀菌抑菌效果更佳。 具体方法:苦瓜200克(不用去籽)榨汁,加入陈醋60毫升,涂擦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

  • 多汗喝碗姜枣汤

    多汗喝碗姜枣汤

    有的人动则大汗淋漓,还伴有后背怕冷、手脚发凉等不适。这种情况的多汗症,属于体内阳气不足。在自我调节时,一方面要温补体内的阳气,另一方面则需要补血养阴,以达到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简单易行的姜枣汤,就是一款适合于体弱多汗者的对症药方。 其制作方法是:取生姜3片,大枣4个,桂枝、白芍各6克。以上原料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改成小火,再煮15分钟关火。倒出药汁,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饮用。桂枝、生姜有温和的补阳作用,桂枝还有助于疏通经络。 大枣、白芍、红糖补血养阴。此方调补阴阳,使之恢复平衡而使机体达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