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丹毒 第7页

丹毒 第7页

  • 丹毒分五型辨治

    丹毒分五型辨治

      丹毒,中医认为多由血分有热,火毒侵入肌肤,或因肌肤黏膜破损,毒邪趁虚而入,郁蒸血分所致。本病好发于面部、小腿,多见于夏秋季节。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疼、恶心等全身症状。笔者在临床上对丹毒分5种证型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疗效。   风热火炽型   常发于头面、颈部等处,红肿灼痛,伴口渴喜饮,便秘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处方:生石膏30克,丹皮、生地、玄参、知母、黄连、人中黄、连翘各10克,桑叶、牛蒡子各9克。   脾经郁火型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又名内发火丹。红肿向四周扩展...

  • 治丹毒新鲜蒲公英捣烂敷于患处治疗

    治丹毒新鲜蒲公英捣烂敷于患处治疗

        女性患者,58岁,菜农,2014年6月5日初诊。因右小腿红肿7天,以“右小腿丹毒”在某医院住院治疗5天无效,经人介绍来诊。刻下:右小腿红肿热痛,恶寒,发热,局部烫手,精神差,大便干,小便黄,体温38.6℃,脉搏85次/分。诊断为丹毒,湿热蕴盛,热毒瘀阻。时正值野菜上市时,建议用新鲜蒲公英捣烂敷于患处治疗:取新鲜蒲公英500克,洗净捣烂,敷于小腿周围,再用塑料薄膜覆盖,用胶布固定,保持湿度,每隔6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天,病情明显好转,皮肤出现皱纹。再续用药5天,患者症状消失,皮肤颜色转正常,痊愈。  ...

  • 熏洗治丹毒民间方

    熏洗治丹毒民间方

    应用民间验方熏洗治疗丹毒,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 一、I临床资料 本组共43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性 16例,女性27例;年龄42~75岁;合并甲沟炎者3例,足癣者36例;丹毒全部发于小腿和脚背部。 二、治疗方法 处方:独活、白术、当归、甘草、乳香、没药各lO克,葱白7个。 用法:用清水3000毫升将上药浸泡30分钟,小火煮沸30分钟,倒人浴盆,先熏后洗患部(皮肤无破损处),每次30分钟,每日l~2 次。每剂洗2~3天。 三、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患部不肿胀,无压痛,边缘皮肤高度恢复正常为痊愈。 疗效:本组经3~8...

  • 治丹毒方

    治丹毒方

    取云南白药8克,用醋拌匀,以无菌棉签蘸药涂搽患处,再用无菌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天更换4~6次。 用药后患处疼痛明显减轻,2~4天病情好转。一般治疗7~8天即愈。...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丹毒
  • 主治丹毒,脓肿疖肿毛囊炎

    主治丹毒,脓肿疖肿毛囊炎

    【简介】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 【治法】 1     组成  龙葵15克虑杖15克黄连6~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蚤休10克?     制用法  上药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共煎2次,将2次药汁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用  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丹毒,热性脓肿,多发性疖肿,慢性毛囊炎等。 2     组成  怀牛膝12克当归9克赤芍9克银花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炒桑枝60克槟榔6克川萆薢9克大腹皮12克防己9...

  • 丹毒为心脾火毒之症 夏季防治脚气

    丹毒为心脾火毒之症 夏季防治脚气

    就像定了闹钟,每到夏天,张先生的老毛病就会按时发作。“先是发烧,很快小腿也跟着肿起来,有几回没有及时医治,小腿肿成了‘大萝卜’,不只痛苦难忍,连走路都成问题。”这是什么病呢?经江苏省中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夏成勇确诊,困扰张先生的是丹毒。夏成勇说,进入夏天以来,丹毒患者显着增多。轻信民间传言 烂脚丫拖成“萝卜腿”本年40出面的张先生近来又一次因为丹毒复发到医院就诊。“原本只是小毛病,愣是给自己拖成这样。”说起病史,张先生后悔不已。原来,五年前他因为淌水没有擦干脚,成果导致右脚呈现溃烂。民间有传言以为烂脚丫是人体排毒的体现...

  • 丹毒(湿热下注)方药:三仁汤加味

    丹毒(湿热下注)方药:三仁汤加味

    任某,男,32岁。2018年5月9日初诊,诉半年来右小腿反复红肿疼痛,用消炎药虽可缓解,不久又犯。本次发作小腿红肿半月,发热疼痛,活动受限,经抗生素治疗一周,不见好转。右小腿中下约三分之一面积焮红肿胀,舌苔灰白厚腻。   诊断:丹毒(湿热下注)。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四妙汤加味:苍术12g,黄柏15g,川牛膝15g,生薏仁20g,金银花20g,苦参12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15g,半夏10g,厚朴10g,土茯苓15g,党参18g,炒白术15g,黄芪30g,生甘草8g...

  • 丹毒和蜂窝组织炎

    丹毒和蜂窝组织炎

    在外科常能见到各种表现为红肿热痛的疾病,其中丹毒和蜂窝组织炎均有典型的皮肤红肿表现,并且二者症状很相似,除了医务人员,患者常常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其实弄明白二者发病原因以后可以很轻松地分辨。   (出自北京中医医院) 首先,蜂窝组织炎是一个西医病名,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腐生性细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与中医学的“发”类似。而丹毒作为一个中医病名,可以与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相对应,是指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族β溶血性链球菌。两种疾病不同点很多,第...

  • 治丹毒予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四妙丸加减

    治丹毒予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四妙丸加减

    马某,男,72岁。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后,双下肢踩棉感,扶杖勉强行走,经钩活术治疗下肢踩棉感明显好转,针口无红肿。治疗后第3天,患者自觉周身乏力,测体温38.5℃,无寒战,无自觉发热,予静点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2天后体温无明显下降,继而出现右足及右臁骨部橡皮样肿胀,皮色红,皮温升高并伴有灼痛感。追问病史,患者足癣病史多年,查看其右足趾间足癣处存在皮肤破损,经科室会诊并结合相关检查诊断为“丹毒”。舌绛红,苔黄腻,脉沉数,属火盛湿热证,治当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治疗经过:明确诊断当天予中药...

  • 李佃贵分型论治丹毒经验

    李佃贵分型论治丹毒经验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佃贵,结合临床经验首创“浊毒理论”,指导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李佃贵学习,现总结以浊毒理论为指导治疗“丹毒”用药浅析如下。 病因病机 丹毒是中医的病名,是以患处突然表皮灼热伴随肿胀,颜色鲜红,病界清楚成片,色红如丹砂,蔓延速度快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患处表皮灼热,色红如丹砂,因此得名丹毒。中医浊毒论学说创始人李佃贵认为,丹毒患者多因正气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感湿热之邪等诸多因素伤及脾...

  • 下肢丹毒 中药洗患足

    下肢丹毒 中药洗患足

    金银花、薏苡仁各25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茯苓、滑石、当归、川牛膝各15克,黄柏、萆薢各10克,丹皮12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可将药渣放入瓷盆内,加水1500毫升,煮沸20分钟,待温,洗患足20~30分钟,每晚1次,并抬高患足。7天为1疗程。治下肢丹毒。 有足癣者加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各15克,肿甚者加土茯苓20克,海桐皮10克。 三叉神经痛验方 细辛3克,麻黄9克,黑附子9克,疼痛偏左者加龙胆草10克,偏右者加生石膏10克,水煎服。(王民栋)...

  • 中暑发热 腰痛丹毒 治方

    中暑发热 腰痛丹毒 治方

    腰痛:西瓜皮、青皮各30g,阴干研磨成面,用黄酒调,空腹服15g,每日2次。 高胆固醇血症:花椒、绿豆各9g,研末,加芹菜汁20ml混合拌匀,做成降脂冲剂,内服,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 中暑发热:鲜苦瓜1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6~9g。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 过敏性皮炎:干燥荷叶500g,用水5000ml,煮至2500ml,擦洗患处,并用贯众末和油涂患部,每日2次,数次即愈。 丹毒:土茯苓、野菊花各30g,冷水浸泡片刻,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

  • 防治复发性丹毒

    防治复发性丹毒

    丹毒是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丹毒的先驱症状为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好发部位为小腿或脸面部。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同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患者自觉症状是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导致反复发作,称为慢性复发性丹毒。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橡皮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加以检出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

  • 中医辩证施治丹毒

    中医辩证施治丹毒

    (一)临床表现 丹毒是由丹毒链球菌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感染,好发于头面部及小腿。中医称其为“抱头火丹”或“大头瘟”;生于小腿的叫“流火”;游走全身的叫“赤游丹”等。表现起病急骤,先有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而皮肤发,红,色泽鲜红如丹,按之褪色,压力除去后,红色立即恢复。局部有烧的感,疼痛轻微,但在头皮盖上之丹毒,疼痛较重。红疹向四周扩大,与正常皮肤界限明显。有时可出现水泡,但很少化脓。...

  • 丹毒(秘方数:15)

    丹毒(秘方数:15)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淋巴管所引起的淋巴管和淋巴管周围急性炎症,亦可由血行感染所致。本病好发于小腿及面部,足癣和鼻炎常是主要诱因。临床特征为发病急剧,常先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继而患部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边界清楚,表面灼热紧张,迅速向四周扩展,严重时损害上可发生大疱,自觉灼热疼痛。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加速,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等。本病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称慢性复发性丹毒;下肢复发性丹毒,日久可继发象皮肿。若发生于颜面部,可形成慢性淋巴水肿样改变。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相区别。本...

  • 小儿丹毒5方

    小儿丹毒5方

    【简介】小儿丹毒:小儿体表忽患焮赤如丹涂之状者 【治法】   1方(桑白皮汤)   [药物] 桑根白皮适量。  [制法] 上药煮汁备用。  [用法] 取汁浴儿。主治小儿火丹  [出处] 《干金方》。   2方(苎根汤)   [药物] 苎根适量。  [制法] 上药煮浓汁备用。  [用法] 取药汁浸浴患儿,每日3次。主治小儿五色丹毒。  [出处] 《外台秘要》。   3方(大黄液)   [药物] 将大黄浸泡于30毫升水中1夜,取液备用。  [用法] 取药液,1岁左右患儿日服一半,余液涂于囟门及头项上。用于治小儿丹毒。 ...

  • 金黄散外治丹毒

    金黄散外治丹毒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侵入皮肤或黏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下肢丹毒又称“腿游风”、“流火”等,多由足癣而引发,夏秋季比较常见。临床研究发现,如意金黄散外用对于丹毒有疗效。 方法:丹毒初起时,可取如意金黄散适量,食醋调糊后局部外敷,每日换药2次;热退、肿消后,局部再改用香油调如意金黄散外敷,一般连用5~7天见效。忌食辛辣食品。 说明:如意金黄散配方载于明代《外科正宗》,是中医外科常用药物,具有清热解毒、 除湿散瘀、化痰消肿等功效。在漫长的中医外科临床实...

‹‹ 3 4 5 6 7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