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胃气,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灵枢·海论》曰:“胃者,水谷之海。”金元医家李杲《脾胃论》曰:“人以胃气为本。”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曰:“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清代医家陈修园《伤寒论浅注》曰:“胃气者,柔和之气也,病在胃气者不可攻。”
	
	自古“胃气”内涵不一,但不同内涵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即:皆以胃的吸收消化功能为基础。
	
	胃气在经方理论中的概念
	
	经方理论中的胃气是指谷气。胃气是人的后天之本,担负着为人体运化给养的功能,关系到人体正气强弱,营卫气血生成、运行、输布,是人身生长发育及抗病愈病的能源,须时时顾护。胃气旺盛则人体化生有源,阴平阳密,精神乃治;胃气虚损衰败,则人阴阳失衡,百病丛生。
	
	《伤寒论》条文谈误治最多,救误方法亦最多。汗、吐、下法的误用,皆伤及胃气,胃气一伤,则中气虚损,营卫失和,气血失调。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危。危症痼疾,必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伤寒论》保胃气思想贯穿全书,处处以养、和胃气为第一要义,为医临证须臾不可离此理念。
	
	医案
	
	朱某,女,38岁,胃痛伴泄泻1月余,2015年9月24日初诊。
	
	主诉:胃隐痛,时轻时重,医院诊为胃炎,多方求治无明显疗效。
	
	刻诊:胃脘处隐痛并觉胃凉,时胀满泛酸,晨起头懵干呕,便溏不爽,1日2次。口干、苦,口臭,不渴,纳可,眠差,双膝下轻度水肿,无畏寒,正常汗,心烦,近1周来小便稍频,便时热痛,月经、带下正常,舌淡舌边尖红,苔白滑,脉弦细。
	
	辨证为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合病。寒热互结痞证,溢饮轻证。
	
	病机:上焦郁热,中焦水饮,下焦湿热,水饮滞于表位(溢饮)。该患者有胃虚寒,有津伤,又有湿热,又夹杂表位水饮阻滞。胃虚寒与湿热夹杂,寒热错杂,热多寒少,治疗很难下手,但重点是要抓住胃虚的关键病机。中焦胃气得和则气机升降复常,诸症都能迎刃而解。
	
	治疗重点为温中、补津、和胃,同时还要降逆、除痞、治表,以及利尿、除湿热。
	
	方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其中生姜与干姜合用,生姜温中发越表位水气寒湿,干姜温中散寒固护胃气。
	
	患者诉5剂后诸证减轻。二诊仍然感觉胃凉,加重干姜量,又服10剂愈。
	
	方中生姜、干姜、甘草、大枣配伍既相须又相使,共奏温中和胃、养胃固胃之功。(毛进军)           
                
                
      相关文章
- 2024-03-07小寒节气时令勤御寒
- 2024-03-07中医退热 无发热汗已止
- 2024-03-07老中医田淑霄治杂病
- 2024-03-07中医养生 适合国人
- 2024-03-07向古人学呼吸
- 2024-03-07养生之道 正如煮一锅腊八粥
- 2024-03-07“雾笼全国”上焦如雾
- 2024-03-07严重口苦 泡脚拍打大腿
- 2024-03-07平衡养生
- 2024-03-07阳虚者食核桃红枣露 补肾阳养气血
最近发表
- 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的精品中药秘方
- 成为VIP用户,免费查看本站99.99%秘方!
- 亲测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 尖锐湿疣和尿道口尖锐湿疣和各类尖锐湿疣的治疗小偏方配方,防复发性极高!亲测防复发!!
- 痛风的中医中药降尿酸配方,亲测,绝对有用!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来自于中医国药大师!!
- 内补黄芪汤治疗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内补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防己黄芪汤治疗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己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痛泻要方治疗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秘方制作方法。
- 参术补脾汤治疗疟疾。参术补脾汤秘方制作方法。
- 人参胡桃汤治疗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人参胡桃汤秘方制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