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第2页
-
心悸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治法养心祛痰利气机
张某,男,24岁。2014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胸闷伴心悸5年余;既往有病毒性心肌炎6年余。刻下:心悸怔忡,胸闷憋气,气短,劳则尤甚,面色无华,精神不振,烦躁失眠,舌质干苔白腻,脉细数。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律不齐,交界性早搏。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中医诊断:心悸。 辨证:心阴不足,痰气扰心。 治法:养心祛痰利气机。 方药:炙甘草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6克, 陈皮10克,姜半夏9克,丹参15克,苦参10克,太子参10克,远志6克,郁金10克...
-
吴春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 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柯萨奇B组病毒最为常见, 以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要病理改变, 从而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和/或心律失常的一种疾病[1]。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前会有病毒感染的前驱感染症状, 如发热、咳嗽、倦怠乏力、咽喉肿痛等症, 随后会出现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 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 损害心肌结构和功能, 随之表现为心悸、胸闷痛、呼吸困难, 甚则会造成晕厥、猝死。中医根据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将其归属于“心悸...
-
病毒性心肌炎 中药验方
方药:川桂枝6~10g,赤白芍各10~30g,济阿胶(烊化冲服)10g,苦参10~15g,丹参10~15g,玄参10~30g,太子参30~60g,柏子仁10g,酸枣仁10~30g,全瓜蒌10~30g,马齿苋10~30g,山豆根10g,连翘衣10~30,金银花10~30g,大青叶10~30g,炙甘草20~40g,生龙骨、牡蛎各15~30g(先煎),红枣5枚,生姜5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养心宁神。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
-
心肌炎发热 处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心肌炎是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少数可完全无症状,轻者可表现为发热、咳嗽、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引发死亡。潮热是指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临床中部分心肌炎患者发热多为夜间发热重,表现为潮热之象。近日,笔者治疗一心肌炎所致潮热患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35岁,2022年9月9日初诊。主诉:发热伴头晕5天。患者5天前夜间8点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寒战、头晕、头痛,咽痛,间断咳嗽、咳白痰,体温39.5℃,无心慌、胸闷、胸痛,无端坐呼吸、咳粉...
-
炙甘草汤治心肌炎 早搏 病窦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患者,女, 19岁,1990年11月24日初诊。9年前患过病窦,经西医治疗获愈,近日劳累而复发,心悸,失眠,气促乏力,头晕目眩,查体:心率每分钟56次,心律不整。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面色萎黄无华,四肢不温,畏寒,自汗,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沉滑迟。西医诊断为病窦综合征。中医辨证为心阳虚弱,脾虚湿困。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佐以健脾利湿。方用:附子、阿胶、肉桂各10克,炙甘草、人参、麦冬、桂枝、生地、当归各15克,川芎、黄芪、炒薏苡仁各25克,苍术20克,补骨脂、石菖蒲...
-
病毒性心肌炎(秘方数:12)
病毒侵犯心脏后引起心肌炎症性改变,称为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以小儿易患,近年来发现成人发病率有渐趋增高之势。本病患者通常在发病前1-2周内有病毒感染史,可有发热、胸闷、胸痛、心悸、气急以及心肌功能减退或心律失常所致的症状。胸闷可类似心绞痛症状,含硝酸甘油后也可缓解。胸痛则又可类似急性心包炎,其痛在心前区,向咽喉部放射,在活动或呼吸时可加重。重症者可骤起心源性休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听诊时可发现有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也有听到心包摩擦音、第一心音减弱,舒张早期及收缩期前的奔马律对诊断具有重...
-
心肌炎(秘方数:6)
心肌炎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常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重者症状明显,轻者可无症状,往往在临床上不易认识。本病是感染性疾病,有细菌性和病毒性。病毒性心肌炎以柯萨奇B组及埃可病毒所致者最为多见。心肌炎症状可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或恢复期。典型病例在心脏症状出现前数日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可伴有发热、咽疼痛、腹泻、皮疹等症状,继之出现心脏症状。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重悬殊很大,轻者可无症状,极重者则暴发心原性休克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和摔死。其中约1/4病例表现恶心、呕吐、胸痛为主要症状而易误诊为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