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流 第3页

风流 第3页

  • 迎风流泪的元凶与中药治方

    迎风流泪的元凶与中药治方

      昨天是立春,预示着春天的脚步近了。但二月的春风依然有丝丝寒意,吹到身上冷飕飕的。在这样的欲暖还寒的天气里,不少人都会迎风流泪。对此,解放军四五一医院眼科李鹏医师提醒,迎风流泪有些是人体正常生理反应,但干眼症、沙眼、慢性结膜炎等眼疾也会导致这种情形。   √正常:生理现象   当人从温暖的室内到户外时,角膜受到冷空气刺激,就会反射性地引起泪腺分泌增多,与此同时泪管也会受冷发生痉孪性收缩,一时不能引流过多的眼泪,于是就产生了流泪现象。这种迎风偶尔、少量流泪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担心。“但如果...

  • 迎风流泪 热敷应对

    迎风流泪 热敷应对

    大风天气,不少人会迎风流泪,过去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如今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迎风流泪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遇冷风流泪,多由肝肾两虚、肾不纳气、外受冷风刺激所致;一种是遇热风流泪,多由肝胆火盛,再加上外感风热侵袭引起。治疗上,前者最好多用热毛巾敷眼周,同时配合服用“杞菊地黄丸”;后者则可去药店买些袋装的 “决明子”长期泡水代茶饮,其有很好的清热、明目、祛风功效,对眼睛非常有好处。 疲劳的人除可采用以上方法,还要注意少用眼,每天不少于两次按揉“睛明&rdq...

  • 迎风流泪饮杞菊茶

    迎风流泪饮杞菊茶

    在秋冬寒冷干燥季节,约有26%~43%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迎风流泪症状,医学上称这为溢泪。常饮杞菊茶有助干治疗迎风流泪。 枸杞可清肝明目,能改善眼睛肿痛、红赤多泪症状,防止视力减弱,又称“明眼子”。《本草纲目》记载菊花“味甘、性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可缓解眼部疲劳、提高视力,特别对双眼干涩有较好疗效。 取枸杞、菊花各10克,同时放入杯中,用沸水500毫升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饮用,一般可冲泡3~5次。...

  • 左眼迎风流泪1月余 治以疏风通窍

    左眼迎风流泪1月余 治以疏风通窍

    高某,女,62岁。左眼迎风流泪1月余。曾于某眼科医院检查有“泪道堵塞”,欲行“疏通泪道”手术,患者拒绝,故来诊服中药调治。患者除流泪外,尚觉耳堵。脉浮软,舌红苔薄白,边有齿痕。 辨证:风邪外袭,治以疏风通窍。 方药组成:天麻15克,钩藤(后下)30克,川芎15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白蒺藜30克,木贼草15克,白芷15克,龙胆草6克,黄芩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佛手10克,炙甘草6克。3...

  • 迎风流泪 多按“瞳子髎”穴

    迎风流泪 多按“瞳子髎”穴

      很多人到了冬天,只要一走出去,风一吹就会“哭”成了“泪人”。中医认为,迎风流泪是肝胆二经出现问题所致。建议不妨经常按摩眼眶外侧边缘、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的“瞳子髎”穴。   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

  • 秦伯未 拼将热血勤浇灌 金石书画皆风流

    秦伯未 拼将热血勤浇灌 金石书画皆风流

    秦伯未(1901—1970),字之济,号谦斋,上海市浦东人,出身儒医世家。其祖父笛樵,名乃歌,工诗词古文,余事攻医,活人甚众,著有《读内经图记》《玉瓶花馆丛书》《俞曲园医学笔记》等。其父锡祺、伯父锡田均精医通儒。秦伯未出此门庭,耳濡目染,髫年即好读经书,凡经史子集、诸家医典、琴棋书画、金石诗词,无所不涉,为后来医学造诣奠定了基石。 拼将热血勤浇灌 秦伯未初学医于曹颖甫,1919年入丁甘仁创办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进一步探求岐黄之术,毕业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并创办上海中...

  • 吃蟹饮酒赏菊赋诗 金秋四大风流雅事

    吃蟹饮酒赏菊赋诗 金秋四大风流雅事

    吃蟹一直被文人雅士视为高雅闲适的情趣,有人将吃蟹、饮酒、赏菊、赋诗视为金秋四大风流雅事。 自古文人皆好蟹。晋代有个文士毕卓,他对人说:“左手持着蟹螯,右手擎着酒杯,浮在酒池里面度过一生,于愿足矣。”他被称为“蟹神”。宋代有个任性的京官钱昆,一次朝廷决定将他调任地方官,有人问他愿外放到哪里,他说:“只要有螃蟹而又没有通判(地方监察官)的地方都可以。”清代还有个画家李瑞清,自号清道人,可吃起蟹来却馋相毕露,一顿不剥食一百只蟹决不能止住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