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鼻衄 第9页

鼻衄 第9页

  • 栀子油塞鼻治鼻衄32例全部有效

    栀子油塞鼻治鼻衄32例全部有效

      配方及用法:生栀子25克,麻油100毫升。先将栀子碾碎,浸入麻油中24小时,用文火加热至油面起烟时止,候温过滤。用时取药棉少许(与鼻孔大小相仿)蘸透栀子油,塞入衄侧鼻孔,半小时后取出。每日2次,如双鼻孔衄血,可交替塞两鼻孔,7日为1疗程。   疗效:38例中治愈32例,治疗后3个月内未见衄血;好转6例,3个月出现衄血1~2次,继续用药仍可止衄,有效率达100%。   百姓验证:尤某,男,5岁。患者有过敏性鼻炎史,鼻衄反复发作已年余。常由咳嗽或喷嚏引发。经用西药血管收缩剂塞鼻及中医清热凉血、益气摄血等法治疗,收效...

  • 苦瓜治鼻衄 土茯苓治丘疹

    苦瓜治鼻衄 土茯苓治丘疹

    苦瓜治鼻衄 鲜苦瓜250克,荠菜50克,瘦猪肉100克,酒、精盐、味精各适量。将苦瓜去瓤,切成小块;瘦猪肉洗净,切成薄片;荠菜洗净切碎。然后把瘦猪肉放入锅中,调入酒和精盐,加水适量煮沸5分钟,再入苦瓜、荠菜同煮汤,放入味精即成,每日1次。 土茯苓治丘疹 土茯苓、薏米各80克,红萝卜500克,冰糖适量。将以上材料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煲至水开,然后改用中火,继续煲2个小时左右,放入适量冰糖,待冰糖完全溶化,即可以饮用。此方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利尿祛湿功效。...

  • 药浴治老年腰腿痛 鼻衄验方

    药浴治老年腰腿痛 鼻衄验方

    药浴治老年腰腿痛 苍术120克,艾叶300克,或松木刨花1千克。将以上药物装入纱布包内,放入单人浴池或大澡盆内,然后调整水温,达45℃~50℃左右。患者在洗烫时以温暖舒适而又无灼烫感为宜。每次洗烫20~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在洗烫中可再加添些热水,使水温保持恒定舒适。(石志菊) 鼻衄验方 桑白皮30克,黄芩10克,山栀炭10克,白茅根20克,茜草10克,侧柏叶15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三七10克,怀牛膝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连用5~7天。...

  • 快速止鼻衄简易法

    快速止鼻衄简易法

    有些人因为天气燥热,或饮食辛辣,导致内分泌失调,内火攻心,从鼻中出血是很正常的事。鼻出血又称鼻衄,是鼻黏膜小血管,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动静脉血管网破裂引起。发生鼻出血时,患者应保持镇静,因慌乱会使血压继续上升而加剧出血。现在介绍几个止鼻血的方法: 葱叶取鲜嫩葱叶剖引,用干净棉球蘸葱叶内膜,等葱汁渗湿棉球,然后塞入出血的鼻孔,尽量用口呼吸,即可止血。此法对血液病患者之鼻出血亦有效。 香油在夜晚或清晨流鼻血,可将香油涂于鼻中,便可安然无事。每晚睡觉前,取棉签蘸少许香油,涂抹于鼻孔中,便可安然入睡,不再流鼻...

  • 鼻衄分五型辨治

    鼻衄分五型辨治

    鼻衄,即鼻出血,是一种常 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上将 本病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论治. 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肺经热盛型鼻衄点滴 而出。颜色鲜红.量不太多。 鼻腔干燥,有热感.兼有咳嗽 少痰,口干身热,舌尖边红, 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或数。治 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方用 加味桑菊饮:桑叶、菊花、桔 梗、连翘、芦根、白茅根、牡丹 皮、栀子炭各10克,杏仁、薄 荷、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 日1剂。 胃热炽盛型鼻衄量多. 颜色鲜红或深红.鼻腔干燥. 口干口臭.烦渴欲饮.大便秘 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 厚而干,脉洪大而数...

  • 鼻衄鼻出血 急则冶其标原则

    鼻衄鼻出血 急则冶其标原则

    1.热邪犯肺症见口鼻干燥,或呼气有灼热感,衄血,血色鲜红,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洽宜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选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菊花12 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杏仁10 克,生甘草6克,芦根15克,白茅根30克,丹皮10 克,旱莲草15克,栀子炭12克。水煎服。 2.胃火炽盛症见鼻窍灼热干燥,衄血量多,血色红,口干口臭,渴欲饮凉,大便干或秘结,小便短赤,或兼齿衄,烦躁,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选清胃散加减: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当归10...

  • 治鼻衄方

    治鼻衄方

    海带50克,茜草10克,三七6克,可酌加冰糖或白糖。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5~7天。适用于鼻衄(鼻出血)。...

  • 治鼻衄偏方

    治鼻衄偏方

      1.生蜂蜜适量,凉开水调匀顿服。   2.鲜韭菜500克,捣烂绞汁顿服。   3.鲜茅根120克,鲜藕节25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服。   4.鲜荷叶3张,捣烂绞汁服。   5.丝瓜花30克,捣烂开水冲服。   6.鲜生地、鲜麦冬、鲜藕节各适量,共捣烂绞汁,温服2盅。   7.人乳数滴,注鼻孔内,一日数次。   8.百草霜适量,研末吹鼻内。   9.头发适量,烧灰研末,吹少许入鼻孔内。   10.地骨皮、侧柏叶各等量,焙干研末,每次10克,日服2次。(李祥农)...

  • 倒换法治顽固性鼻衄

    倒换法治顽固性鼻衄

      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由阴阳气不和,荣卫不通故也。”关格是由各种疾病发展到脾肾阳衰,阳不化湿,使水浊内生,浊邪壅塞三焦而发病。倒换散用大黄配荆芥穗,各等分为末,每服10克,温水调下。如小便不通,大黄减半;大便不通,荆芥穗减半。大黄苦寒,其性重浊,主沉降,力猛善行,为攻...

  • 治小儿鼻衄方

    治小儿鼻衄方

    处方与用法:黄连5克,龙胆草5克,水煎服,连服5日。 功效:清肝热,止鼻衄,主治小儿鼻衄,经常发生,唇舌红赤,尿黄便秘者。...

  • 气不摄血鼻出血 补气养血治鼻衄

    气不摄血鼻出血 补气养血治鼻衄

    患者徐某,男,12岁,2014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反复鼻出血3年余就诊。患者诉每月均会有鼻出血,次数不等,出血量在10~15毫升左右,曾于当地卫生院治疗,用药具体不详,未见好转,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畏寒,头晕,乏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二便调,舌淡,苔白滑,脉细。既往无特殊。 西医诊断:鼻出血 。 中医诊断:鼻衄。 病因病机:气不摄血。 治疗原则:补气养血。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

  • 鼻衄(鼻出血)选用验方治疗

    鼻衄(鼻出血)选用验方治疗

      炎热的暑夏,人们易于上火,上火后往往血热近血妄行,引发鼻衄(鼻出血),当发生鼻衄时,可选用下列验方治疗,多能获效。   验方1   大黄6克,代赭石30克,川牛膝10克,水煎服,一日2次,每能获效,对肺胃热盛之衄血尤佳。   验方2   生地20克,元参2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火热上炎、热伤血络之衄血收效满意。   验方3   黄芩10克,白芨10克,栀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2次。   验方4   茜草20克,藕节3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一日...

  • 鼻衄辨治

    鼻衄辨治

      热邪犯肺:口鼻干燥,或呼气有灼热感,衄血,血色鲜红,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治宜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方选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10克,菊花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芦根15克,白茅根30克,牡丹皮10克,旱莲草15克,栀子炭12克。   胃火炽盛:鼻窍灼热干燥,衄血量多,血色红,口干口臭,渴欲饮凉,大便干或秘结,小便短赤,或兼齿衄,烦躁。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选清胃散加减,药用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当归10克,生...

  • 论治中医鼻衄 鼻出血

    论治中医鼻衄 鼻出血

    鼻出血属于中医鼻衄的范畴,中医采用下法进行辨证论治。 1.肺胃热盛型:血色鲜红,鼻干疼痛,口干咽燥,口臭龈肿,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黄芩、苏子、藕节炭、牛膝、竹叶、荷叶各10克,白茅根、生地各15 克,仙鹤草12克,栀子、甘草各6 克。水煎服,每日l剂。 2.阴虚火旺型:出血量少色淡,时出时止,口干津少,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用:玄参、生地、白茅根各15克,麦冬、知母、藕节炭、仙鹤草、地骨皮、白薇、旱莲草各...

  • 主治鼻衄 白虎止衄汤

    主治鼻衄 白虎止衄汤

      组成生石膏60克(先煎),粳米、白及、藕节、地骨皮各30克,炒黄芩、生地、侧柏叶各20克,知母、桑白皮、丹皮、枳实各15克,炒栀子、炒荆芥、甘草各10克。   功效清泻肺胃,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肺胃实热证)。症见鼻衄,色红量多,或鼻燥齿衄,咽干,口渴或口臭,呼气烘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每日服1剂,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煎,3煎共取汁约450~600毫升,混合后分3次饭后1小时温服。   方解中医学认为,肺开窍于鼻,肺热上壅,迫血而上,血从清道而出,可致鼻衄。《外科大成》云...

  • 中药方治鼻衄为主 兼以治疗疝气

    中药方治鼻衄为主 兼以治疗疝气

    刘某,男,8岁,1985年7月22日初诊。 主诉:鼻衄2年,再发5日。患儿来诊时,手扶左腹部弯腰缓慢而行,其母在后大声喊:慢点、慢点。待询问方知,患儿于同年5月4日行睾丸鞘膜积液手术,7月4日因活动量大,出现刀口疝。此后经常脱出,曾到几家医院求治,都无好的保守办法,最后建议用疝气带,故一直用疝气带固定。但仍经常脱出,其母让其走路用手托住,故出现就诊所见一幕。 患儿鼻衄已2年余,此次鼻衄5日,出血6次,量多、止不住;西药治疗无效,故来中医求治。除上症外,患儿伴面黄无华,易烦躁,晚上睡眠不安,大便量少不利,腹压...

  • 治鼻衄几个小验方

    治鼻衄几个小验方

      鼻衄是鼻孔中出血,患者多是肝胃湿热,挟血上冲所致,或由肾虚火炎血不归经所致。以下几个小验方供患者选择。   1.用葱捣汁,入酒少许滴鼻中,立正站。   2.山栀炒黑为灰,吹鼻中。   3.鼻血不止,服药不效,用大蒜一枚,去皮细研如泥,摊一饼子如一块硬币大,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出血,贴两足心,血止后用温水洗去。鼻血过多,昏聩欲死,用多年沉香墨,浓研滴入鼻中可救。...

  • 鼻衄的辨治方药

    鼻衄的辨治方药

      鼻衄的辨治,有外感和内伤两类。内伤多以火热亢盛为多见,临床表现鼻衄血多急剧量多,速治以清热泻火降逆,气火平则血自止。亦有少数属于气血亏虚者,可参照气血两虚基本方药处理,或服用黑归脾汤亦可,即把归脾汤全方药物一同炒至微黑色,煎服。   血从清道出于鼻,称为鼻衄。鼻衄量多时,又称为鼻洪。清代林珮琴《类证治裁》说:“血从清道出于鼻为衄,症多火迫血逆,亦有因阳虚致衄者。火亢则治宜清降,阳虚则治宜温摄,……暴衄则治须凉泻,久衄则治须滋养。”   辨治方药...

  • 治疗高血压性鼻衄方

    治疗高血压性鼻衄方

      老年人因高血压而致鼻衄者,临床颇为常见;但人至老年,多病缠身,症状繁杂,治疗时往往顾此失彼,颇难措手。笔者老师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陈广恩创一效方,名为苏子降压止血汤,不仅止衄,降压亦颇有效。   方药组成苏子10克,降香15克,茜草10克,血余炭(打)30克,白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杜仲(炒)30克,山茱萸30克。   加减若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者,酌加龙胆草、丹皮、夏枯草;若火气上逆,兼见咽喉不利者,可加麦冬、半夏,取麦门冬汤之方义;若肝肾阴虚较甚,目涩耳鸣,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

  • 羊蹄根治疗反复性鼻衄

    羊蹄根治疗反复性鼻衄

      用羊蹄根治疗反复性鼻衄疗效较好,方法是取羊蹄根干品30克,泡水代茶频服,每日1剂,出血不止者,除填塞止血外,取干品30克,水煎顿服,然后再按上述方法泡水代茶饮。   羊蹄根别名土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羊蹄的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多生于房前屋后及田边路旁,药源丰富,可随时采用,其味苦、涩,性寒,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鼻衄、咯血、便血、崩漏等。...

  • 治中老年鼻衄单方

    治中老年鼻衄单方

    中老年鼻衄易反复、出血量大,有顽固性出血的倾向。除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外,应同时治疗原发病的并发症,方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现介绍一中药验方: 处方:桑白皮50~100克,水煎服。有效时,继续服2~3剂以巩固疗效。 功效:泻肺降气,降压止血,治中老年鼻衄,经常复发,咽痒,舌红,苔薄黄,脉弦等。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鼻衄,总因鼻中出血而使营血耗伤,故出血多者,每见血虚之象,如面色苍白、心悸、神疲、脉细等,故除按以上辨证用药外,可配合和营养血之法,适当加入黄精、首乌、桑椹子、生地等养血之品。若因阴血耗伤,涉及...

  • 大柴胡汤治便下血与鼻衄案

    大柴胡汤治便下血与鼻衄案

    袁某,男,11岁,小学生。患者既往有反复胃痛,反酸和烧心史。5天前突然上脘正中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按之更甚,腹胀,矢气极少,口渴,不食不便。曾就诊西医,诊断为胃溃疡,经服中西药治疗5天,其病不减。今诊并述昨日下午出现往来寒热,心烦欲吐,大便色黑(匿血试验阳性),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遂辨为阳明邪热挟瘀与少阳同病。治宜清少阳,泻阳明瘀热。方用大柴胡汤:柴胡18克,枳实 15克,黄芩、半夏各12克,白芍、大黄、芒硝各9克,生姜3 片,大枣4枚。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解稀便2次,腹胀痛消失,但见鼻衄色红,每日...

  • 笔者以多年经验方治疗鼻衄

    笔者以多年经验方治疗鼻衄

      近来门诊就诊的鼻衄患者日渐增多,笔者以多年经验方治疗该病,效果满意,简述如下。   方药:黄芩10克,丹皮6克,生白芍10克,炒白茅根30克,藕节10克。   功效:清热养阴,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血热型)。   用法:凉水浸泡1小时后,水煎,两次取汁约4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说明:鼻衄原因虽多,但均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且不离火热之邪为患,无论实火还是虚火,均可损伤经脉血络导致衄血,临床主要以肺、肝、胃火最为常见,如《外科正宗》卷四有云:“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

  • 偏方治鼻衄

    偏方治鼻衄

      鼻衄偏方1海带30~50克,冷水浸泡洗净切细,水煎服,可酌加冰糖或白糖调味。每日3~4次,连服5~7天。   鼻衄偏方2枇杷叶50克,焙干,研细末,茶叶泡水送服,每次6克,每日2次。   鼻衄偏方3侧柏叶30克,鸡蛋2个,加水煎煮,饮汤吃蛋,每天1次。   鼻衄偏方4鲜小蓟150~250克(干品50克),洗净,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数剂可愈。(郭旭光)...

  • 鼻衄治其标原则结合局部用药

    鼻衄治其标原则结合局部用药

    1.热邪犯肺症见口鼻干燥,或呼气有灼热感,衄血,血色鲜红,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洽宜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方选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菊花12 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杏仁10 克,生甘草6克,芦根15克,白茅根30克,丹皮lO 克,旱莲草15克,栀子炭12克。水煎服。 2.胃火炽盛症见鼻窍灼热干燥,衄血量多,血色红,口干口臭,渴欲饮凉,大便干或秘结,小便短赤,或兼齿衄,烦躁,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选清胃散加减: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当归10克,生地...

  • “倒行经”经期发生鼻衄 几个常用方剂

    “倒行经”经期发生鼻衄 几个常用方剂

    经行鼻衄 本病多见于少女,俗称“倒行经”。因以其血不下行,反上逆而出,且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之故也。但应与一般经期偶然发生之鼻衄(吐衄),或有五官之实质病变者相区别。 气者为阳而主动,血者为阴而主静。今血反妄动上行,升降之机失制。究其病机,皆因热盛,热伤冲任,热入营血,热入肝经,以致气受热而升动过度,血受热而离经妄行,热随气上,血随气升而为衄血或吐血。 本病之热,又有燥热、郁热之别。燥热者,多与肺有关,郁热者多责之肝。 总之,营热为本病之因,气逆为本病之变,...

  • 中医治疗(鼻衄)鼻出血

    中医治疗(鼻衄)鼻出血

    鼻衄又称鼻出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等则可致贫血。治疗鼻出血的关键在于查明原因,确定出血部位,迅速而有效地止血。 止血方法:  1. 指压法。用浸渍血管收缩剂棉片塞入鼻腔,用手指紧捏两侧鼻翼10分钟~15分钟。 2. 烧灼法。用30%~50%硝酸银、铬酸烧灼出血点。 3. 填塞法。适用于出血量较多、出血部位不明确者。用碘仿纱条先压...

  • 鼻衄一年 滋肾水清虚火治之

    鼻衄一年 滋肾水清虚火治之

      王某某,男,71岁,北京市某公司退休职工,2012年4月20日就诊。   鼻衄一年,近月来加重,多次去耳鼻科诊治,均未做出正确诊断,口服中药应用清肺法、清胃止血法及中西成药治疗皆未效。   诊时,每晚3时至5时之间鼻衄一次,每次流出约3~10滴,必以卫生纸或药棉塞紧方可止血,有时左鼻孔流血,有时右鼻孔流血,有时双鼻孔皆流血。平时鼻孔干燥,再无明显自觉症状,饮食、睡眠、二便皆正常,舌质色正常,苔薄白。脉沉细。   此为肾水亏虚,虚火上扰,治以滋肾水,清虚火,止鼻血。   处方:山萸肉20克,山...

  • 中医治鼻衄(鼻出血)

    中医治鼻衄(鼻出血)

      鼻衄俗称鼻出血,多由外感燥热之邪、恣食辛辣、嗜好烟酒或大怒之后,或用手乱挖鼻孔,造成鼻黏膜破裂出血,也有某些血液病所致者。轻者短时间可自止,重者流血过多,致气血亏虚,故治疗应以尽快止血为目的,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鼻衄较轻的患者,可应用以下简方治疗:   1、鲜茅根120克,鲜藕节25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代茶饮。   2、鲜荷叶3张,捣烂绞汁服。   3、丝瓜花30克,捣烂开水冲服。   4、鲜生地、鲜麦冬、鲜藕节各适量,共捣烂绞汁,温服2盅。   5、百草霜适量,研末吹鼻内。...

  • 二便下血与鼻衄治验

    二便下血与鼻衄治验

    袁某某,男,11岁,小学生。1985年7月4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反复胃痛、反酸、烧心史,6月28日突然上脘正中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按之更甚,腹胀,矢气极少,口渴,不食不便。西医诊断为“胃溃疡”。经服中药治疗5日,其病不减。今诊并述昨日下午出现往来寒热,心烦欲吐,大便色黑(匿血试验阳性),苔黄燥,舌质红,脉弦数等。遂辨为阳明邪热挟瘀与少阳同病。当清少阳,泻阳明瘀热。药用柴胡18克,枳实15克,黄芩、半夏各12克,白芍、大黄、芒硝各9克,生姜少许,大枣4枚。1剂。 二诊:药后下稀便...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