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茵陈 第7页

茵陈 第7页

  • 茵陈车前饮

    茵陈车前饮

       [原料]茵陈 车前草各100克(或车前子20克)     [制法]取茵陈、车前草(或车前子用纱布包煎)加水1000克浸10分钟,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0分钟,煮取800克。     [用法]分4次加糖适量,一日饮完。     [功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清热利尿,渗湿止泻。     [主治]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按语]茵陈能清热利湿、褪黄疸;车前能利尿止泻,两药常相伍增强疗效。 ...

  • 茵陈治疗痤疮的偏方

    茵陈治疗痤疮的偏方

      方药茵陈50克。   用法水煎,每日分2次口服,7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个别患者服用3个疗程。服药期间禁用油脂化妆品和外搽药物。   说明茵陈一药,临床上多用以治疗黄疸,风痒疮疥多因湿热所致,故茵陈亦可治之。《医学入门》即谓之“消遍身疮疥”。《本草再新》亦谓之“疗疮火诸毒”。《圣济总录》茵陈蒿散,“治风瘙瘾疹,皮肤肿痒”。   《千金方》用茵陈煎汤,“洗遍身风痒生疥疮”。足见其治疮之功不同凡响...

  • 茵陈薄荷 巧治肤痒

    茵陈薄荷 巧治肤痒

    皮肤瘙痒临床上较 为常见,用茵陈和薄荷水 煎外洗治疗,效果显著, 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茵陈20克,薄 荷15克。 用法:加水200毫 升,大火烧开,文火煎30 分,晾凉后去渣留液。皮 肤瘙痒处用纱布蘸茵陈 薄荷汤湿敷20分钟,每 日敷3次。 二、体会 茵陈味苦、辛,性微 寒,归脾、胃、肝、胆经,清 热利湿。药理学研究发 现,茵陈有解热、抗炎的 作用,可治风痒瘾疹,皮 肤肿痒。薄荷是常用中 药,幼嫩茎尖可作食物, 全草可入药,治疗皮肤风 疹瘙痒、‘麻疹不透等症。 两者合用,具有明显...

  • 茵陈治急性胆囊炎

    茵陈治急性胆囊炎

      茵陈擅退黄疸众所周知,《别录》谓其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也进一步阐述其清热利湿退黄之功。但茵陈尚有宣湿郁之功,善治湿温病往往为世人所忽视。吴鞠通云:“茵陈宣湿郁而动生发之气。”甘露消毒丹中即以茵陈宣湿郁,配合蔻仁、藿香、滑石、木通以化湿泄浊,配合连翘、黄芩以清热解毒,清热化湿治湿温病。茵陈的宣湿郁作用在加减正气散中也有体现。茵陈五苓散中茵陈更有开郁而清湿热之功。   笔者在临床应用茵陈,除用于湿热黄疸外,也常治疗湿阻中焦之无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症...

  • 茵陈大枣大黄治肝炎方

    茵陈大枣大黄治肝炎方

    治疗肝炎有二验方 一方:取茵陈、丹参各10克,红糖5 克。先水煎茵陈与丹参,取汁200毫升, 用药液冲开红糖后服用,每天1次。连用 7天。茵陈有保肝解热、降压抗病毒之功 效;丹参活血凉血祛瘀,再配合能促进肝 细胞再生的红糖一起服用,尤其适用于 治疗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 二方:取茵陈15克,夏枯草10克, 大枣5枚。先煎前2味药,剥开大枣待药 液煮沸时放入,取汁200~300毫升口 服。每天1次,5天为1疗程。夏枯草可 散郁结、清肝火。与茵陈配伍除了能增强 其效果外,还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并纠正 异...

  • 治乙肝处方: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治乙肝处方: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谢蕴峰,男,1984年12月生。 就诊日期:2015年4月11初诊。 主诉:反复身目黄、腹胀2年,再发伴气促1月,发热、腹痛7天 现病史:患者2013年1月因“腹胀”就诊,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12月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在我科住院28天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愈。由于经济拮据,直至此次再复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入院治疗。入院时发热,腹胀,腹痛,胸满气促,口干苦,口臭,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深黄。另有轻度性格改变及昼夜睡眠规律改变。既往有慢乙肝病史十余年...

  • 湿热郁遏黄疸 治以茵陈四苓散合二金汤

    湿热郁遏黄疸 治以茵陈四苓散合二金汤

      龙某,男,42岁,门诊病例。   2009年3月23日初诊:诉“肝病”多年,曾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检查,有“肝实质性慢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转氨酶增高。面目皆黄,小便黄,腹胀,足肿;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   辨证:湿热郁遏黄疸,水饮停聚之肿胀。   治法:清热化湿,利水消肿。治以茵陈四苓散合二金汤。   组方:茵陈30克,茯苓20克,猪苓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栀子10克,鸡内金20克,海金砂15克,厚朴15克,大腹皮10克,通草6克,虎...

  • 慢性胆囊炎验方 茵陈黄柏川楝子治之

    慢性胆囊炎验方 茵陈黄柏川楝子治之

    茵陈、黄柏、川楝子各20克,诃子肉、 黄芩、大黄各10克,余甘子、金钱草、枳壳、 丹参各15克,红花5克。水煎分3次服,每 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小儿酌减。 此方有泻肝利胆、清利湿热之功。用于 慢性胆囊炎,证见反复发作,腹胀腹痛,以 右上腹及上腹为甚,常放射至右肩背,可伴 嗳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油腻食物症 状加剧等,舌红苔黄。 治案:方某,45岁。患慢性胆囊炎十余 年,痛苦不堪。本次发病后,坚决要求中医中 药治疗。查面色轻度黄疸,无蜘蛛痣,无颈静 脉曲张,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舌红,苔边黄 腻,脉弦细。...

  • 主治湿热黄疸症 茵陈栀子

    主治湿热黄疸症 茵陈栀子

      组成:茵陈6两、栀子14枚、大黄2两。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症。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只有头出汗,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胀,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之症为湿热蕴结,浸淫内外所致。治疗上强调清热利湿退黄。方中重用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降泄浊逆,为治黄之要药,为君药。湿热蕴结,故臣药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逐瘀泻热,通导大便,推陈致新,导湿热从大便而去。诸药配伍,...

  • 治疗结膜炎汤剂(茵陈防己汤)

    治疗结膜炎汤剂(茵陈防己汤)

    组成:茯苓皮10克、茵陈12克、 防己12克、薏苡仁30克、防风10克、 白芷10克、地肤子3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鱼腥草30克、焦山栀6克、乌梢蛇15克、老鹳草20克。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 主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及一切过敏性眼炎,眼睑湿疹等。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方解:方中茯苓皮、茵陈、防己、苡仁除湿利水;防风、老鹳草、乌梢蛇等疏风除湿;连翘、焦山栀、鱼腥草清热解毒;白芷清热止痒。 加减:使用本方时,要因症而用,随症加减。若痒甚者,加苦参12克;睑皮湿烂,体壮者,加石膏30克。 按语:...

  • 茵陈可防流感

    茵陈可防流感

    茵陈,又名绵陈,性微寒,味苦、辛,入脾、胃、肝、胆经,具除湿清热退黄之功效,在中药里属利水渗湿类药物。将茵陈用于防治流感和普通感冒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是取茵陈全草加入 45%~47%的乙醇,浸过药面。静置。一般每3000克茵陈制取200毫升药液 (每毫升浸液相当于原生药15克),作为预防用,每日口服1次.每次4~5毫升,或每日服2次,每次2~ 3毫升;作为治疗用,每日服2次.每次3~5毫升,或每目服3次,每次2~3毫升。 临床用于普通感冒,亦获满意疗效。方法也十分简单:取茵陈全草,按每人6~10克量,水熬至...

  • 间断胃脘疼痛 萎缩性胃炎 处方茵陈行气止痛方

    间断胃脘疼痛 萎缩性胃炎 处方茵陈行气止痛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伴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免疫因素、胆汁反流、长期饮酒以及生活无节律等。正常的胃黏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影响下,逐渐从炎症发展至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最终演变成胃癌。其中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有胃癌发生风险,有效干预胃癌前病...

  •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

    来源: 《伤寒论》。 处方: 茵陈15克,栀子10克,大黄5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身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方解: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的第一要方。方中重用茵陈清利湿热退黄,是为君药;配伍栀子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是为臣药;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是为佐药。...

  • 汗出色黄 黄如柏汁 方选茵陈五苓散

    汗出色黄 黄如柏汁 方选茵陈五苓散

      王某,女,43岁,2013年8月3日初诊。   诉:二周前发现两手发黄,曾来院化验肝功,检查结果各项指标均正常。时逢木耳生长旺季,患者常冒雨劳作采摘木耳,劳累时喜饮酒以解除疲劳,且平素有饮食辛辣之嗜好。后渐出现身困重,乏力、纳呆、发热烦躁,口黏腻,口苦,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黄汗出。遂来中医求诊。   刻诊:形体肥胖,汗出色黄,黄如柏汁,用白色毛巾拭之,毛巾即刻着色染黄。肝胆超声显示:“胆囊壁毛糙。”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属湿浊中阻,蕴久化热,湿热蕴蒸肝胆,胆汁随...

  • 茵陈蒿汤加减外用治手黄

    茵陈蒿汤加减外用治手黄

      患者万某,女,28岁。于2012年6月5日就诊,诉双手掌发黄逐渐加重半年,黄色鲜明,伴时觉乏力不适,纳可,夜寐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薄黄。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经中药调理,胃炎已愈。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无甲肝、乙肝病毒。观其脉症,诊断为湿热蕴结型手黄,给予中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15克,栀子10克,金钱草15克,黄精10克,黄柏10克,土茯苓20克。5剂,日1剂,水煎取汁,浸泡双手,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6月10日复诊,双手掌发黄已消退大半。复守方5剂,用法如前。6月15日电话问诊,诉手黄已退,疾病痊愈...

  • 茵陈解毒汤

    茵陈解毒汤

    该作品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科完成,作品材料包括茵陈、薏苡仁、滑石、栀子、连翘、蒲公英、赤芍、丹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中药材饮片。茵陈、薏苡仁、滑石清热除湿,栀子、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赤芍、丹参凉血活血,白术、茯苓、甘草顾护脾胃,并根据热重、湿重、血热重加减。 此方出自《孙同郊临证随笔》,孙同郊多年来践行“仁心仁术,佑护生命”的理念,以“赤胆忠诚、甘于奉献”摸索出治疗慢性肝炎的良方——茵陈解毒汤。多年来,此方为广大患者解除...

  • 茵陈 蒲松龄

    茵陈 蒲松龄

    一年一度草木青, 春风吹拂万物生。 踏春揽青唤童心, 渭河滩上采茵陈。 茵陈,又称茵陈蒿、白蒿、绵蒿蒿、因尘、野兰蒿、细叶青蒿、绒蒿、婆婆蒿。主要产地为陕西、山西、安徽。茵陈具有清利湿热,退黄疸的功效,是一味医治传染性黄疸肝炎、胆囊炎、高血脂、高血压、杀蛔虫、平咳喘的良药。只有在每年的3月份左右采摘来才有药用价值,过时不可入药。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曹元成又一部力作《中医聊斋》出版。曹元成教授多年来研究《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中医药论述,相关内容在《...

    养生秘方 2024-03-07 13 0 茵陈
  • 茵陈粥可退黄

    茵陈粥可退黄

    黄疸既是一种单独的病症,也可是肝炎、胆结石等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中医认为,黄疸主要由于湿热之邪熏蒸肝胆、脾胃,而使胆汁失于疏泄而致,可以喝茵陈粥来治疗,达到退黄的效果。 取茵陈30克(中药店有售,鲜品加倍),常法煎煮,去渣取汁备用。粳米50克熬成粥,熟后对入茵陈汁即可。分 2次当日吃完,连续7日为1 疗程。 茵陈味苦,性微寒,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为治肝胆湿热专药.古今皆以此治疗黄疸,其效甚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茵陈含有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茵陈酮、茵陈烃,有显著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能增加...

  • 茵陈美味药膳三款

    茵陈美味药膳三款

    茵陈,又名绵茵陈、茵陈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嫩苗。每年春季采收,以质嫩和香气浓郁者为佳。中医认为,茵陈味微苦,性微寒,有清热利湿,消黄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茵陈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还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益身保健功效。以下介绍几款茵陈药膳,供读者朋友参考选食。 1.凉拌茵陈 茵陈蒿嫩茎叶250克,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具有...

  • 杨奕养生茵陈食疗方

    杨奕养生茵陈食疗方

      茵陈,又名茵陈蒿。每年春季采收,以质嫩和香气浓郁者为佳。   中医认为,茵陈味微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利湿、消黄散结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强身保健功效。下面介绍几款食疗方,供选用。   凉拌茵陈:茵陈蒿嫩茎叶250克,白糖、麻油、味精、精盐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可。此方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之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两目昏花等症...

  • 治黄疸喝茵陈粥 疗效好

    治黄疸喝茵陈粥 疗效好

    黄疸病人不妨喝碗茵陈粥。《粥谱》记载,“茵味粥,逐水湿,疗黄疸”。黄疸,主要由于湿热之邪熏蒸肝胆脾胃使胆汁失于疏泄而致,多见于甲型(黄疸型)肝炎。采用茵陈粥治疗,疗效满意。 取茵陈30克,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 100克,煮成粥。快熟时加入适量白糖,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需注意的是,粥宜稀薄,不宜稠厚。此为一日量,分两次服用,7天为一疗程。 茵陈味苦,性微寒;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为治脾胃湿热专药,古今皆以此治疗黄疸;其效甚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茵陈含有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茵陈酮...

  • 祛湿养肝健脾 绵茵陈煲鲫鱼

    祛湿养肝健脾 绵茵陈煲鲫鱼

    材 料: 绵茵陈30克、蜜枣2个、鲫鱼1条、生姜3片(2-3人量)。 做 法: 先将绵茵陈、清洗后浸泡片刻;鲫鱼去腮、去内脏、刮鳞、刮去腹腔内黑膜后洗净,放至锅里加少量油略煎至两面鱼身金黄色;将全部材料放入汤煲内加水,武火煲10~15分钟后改文火煲1小时左右,调入适量食盐调味,饮汤吃鱼肉。 功 效: 此汤具有祛湿、养肝健脾的作用,适合湿气重、易疲劳,肝火旺盛的人食用。 【茵陈微百科】 茵陈,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 3 4 5 6 7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