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 第145页
-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饮食疗法偏方大全
【病因与症状】 急性气管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及理化刺激或过敏反应所引起的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受凉和过度疲劳可降低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故可诱发急性气管炎。 急性气管炎发病往往较急,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咽痛、声哑等。同时可有畏寒、发烧、头痛、乏力。咳嗽初起并不严重,呈刺激性、痰少,1~2天后咳嗽加重,痰量逐渐增多,由黏液性转成脓性。症状较重的病例往往在晨起及晚上睡觉时体位改变或吸人冷空气、体力活动后,有阵发性咳嗽,有时甚至终日咳嗽。一般急性气管炎3~5天可恢复,但咳嗽症状却会长达数周方可...
-
咯痰变黄 治疗偏方
人人都会咯痰,正常的痰颜色发白,比较清稀,对人的呼吸道有湿润作用。随着天气转热,不少老年人的痰变黄、变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通过支气管上皮纤毛的运动,从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动,最后,通过人的正常咳嗽反射,从气管内咳出,排出体外,正常人痰很少,只是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的少量黏液。 当空气污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尘埃、致病细菌、病毒等有害物时,上呼吸道就可能发生炎症,或者肺部发生疾病,呼吸道分泌就会增加.痰量也会增加,痰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可由黏痰变成黄痰。黄痰不易咳出,如果黄痰在肺里越积越多...
-
咳嗽哮喘 冬季中医偏方
李女士的女儿6岁时得了支气管哮喘,每当受凉感冒就发作。在用止咳药控制病情的同时,有个老中医让给孩子用姜葱敷脚,效果不错。即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再取鲜葱白50克、鲜生姜15克,捣成泥敷在脚心,用纱布包住,第二天起床时去掉。每晚1次,两周为1疗程,一般使用1~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 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认为:此偏方主治风寒引起的哮喘,对受凉感冒后引发的咳喘有效。生姜性味辛温,能化痰止咳、发汗解表,多用来治疗风寒或寒痰咳嗽。葱白性味辛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多用于风寒...
-
哮喘偏方 胎盘入药方
1.猪胎盘1个,淮山药100克,枸杞子30克,党参15克。洗净胎盘,用水煮至半熟,取出切块,放沙锅中加水,加黄酒适量,入各药共炖熟,吃胎盘饮汤,连吃数剂。治哮喘偏方。 2.牛胎盘半个,柚皮15-30克。洗净牛胎盘,切成小块,洗净柚皮,切成长条小块,一起放锅内,加水适量煲汤,熟后饮汤吃肉,每日1次。治哮喘偏方。 3.牛胎盘1个,甜杏仁15 克,苦杏仁12克,生姜3克,红枣3个,酒适量。胎盘洗净后,水泡几小时后,再用开水焯透切块,炒锅烧热,加少量油再烧热,下胎盘块翻炒,加入适量白酒、姜汁,倒入沙锅煲至烂熟食用。治哮喘偏...
-
治疗支气管炎的偏方 慢性咳喘夏治冬补
慢性咳喘多见于慢性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发病特点主要系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气逆咳喘、痰湿壅盛为标,治疗此病宜敛补,不宜宣泄。对于慢性咳喘的治疗,主要应调整好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治肺在不兼表证的情况下,不可透表宣肺,用之反而更会耗伤肺气,致咳喘加剧,如麻黄、杏仁、桔梗、前胡之类皆不可取,应选用补肺气的党参、黄芪、山药等;敛肺气的五倍子、五味子、乌梅等。治脾以健脾化湿为主,注意不可伤及脾气,更不可伤及胃阴,可选用白术、莲子、芡实、山药等。治肾以补肾纳气为主,因肾为先天,为诸脏腑正气之根,所以应用菟丝子、山...
-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偏方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色黏稠痰,较难咯出,纳眠差,小便黄,大便3日未解,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查体:双肺满布哮鸣音。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哮喘的偏方 辨证属肺气失宣,腑气不通。当以宣肺通腑为基本治则。处方以射干麻黄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射干15克,麻黄10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黄芩...
-
止咳嗽实用小偏方
在季节转换的时节,人们往往容易发生感冒.咳嗽。现将收集、整理部分治疗咳嗽的偏方提供如下 1.秋梨汤秋梨1个,川贝母6克(研末),冰糖 30克,将梨剖开去核,将川贝母粉纳入梨内.然后用线扎住,放入锅内.加入冰糖,煮熟,饮水吃梨即可。适用于久咳不愈、痰热伤肺。老少皆宜。 2.生姜核桃杏仁汤核桃15克,杏仁10克,冰糖 15克,生姜15克,混合捣烂,每晚临睡前服10克,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老年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3.生麻黄红枣红枣 500克,生麻黄30克(包煎),加水2000毫升水煮之,留红枣备用,每次食3...
-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阴虚型) 处方:北沙参、麦冬、浙贝母、知母、枇杷叶(包煎)、火麻仁、炙全瓜蒌(打)、鱼腥草各10克,炙百部、五味子、天花粉各8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清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中医辨证属阴虚型。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或喘促,口干咽燥,盗汗便艰,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缓大无力。 创方者:李 吴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痰湿型)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苍术、白芥子、莱菔子、炙苏子(包煎)、紫菀、款冬花...
-
偏方对风寒咳嗽疗效显著
风寒咳嗽,病证名。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证见咳嗽声重,头痛身热,甚则喘急。咳嗽频作,咽痒声重,咳痰稀白,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风寒咳嗽治方:甜杏仁12克,大蒜3克,枇杷叶9克,紫苏叶9克。先把甜杏仁、大蒜捣烂成泥状,再将紫苏叶、枇杷叶用水煎,滤取汁液200毫升,随即冲入杏仁蒜泥中,搅匀加盖,待沉淀后过滤饮用,1日3次,每日1剂,连用3天。对风寒咳嗽疗效显著。(胡佑志) 风寒感冒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
-
慢性支气管炎偏方 长啸
我患慢性支气管炎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年轻那会在单位时,我绰号“痰缸”,尤其是到了秋冬季,更是我的“灾难日”,只要一感冒就会引发气管炎,咳嗽、吐痰、哮喘,严重时晚上连觉都睡不着。也曾跟在人家后面练跑步以增强呼吸功能,但终因上了年岁体质弱无功而返。 一天清晨,我来到公园散步,在一树木葱郁的避静处,我看见一老人在引颈长啸,其声发至肺腑,悠长清亮。好奇心驱使我上前问个明白,老人说他这是在健身。仰天长啸也能健身?老人见我心存疑惑,笑着说:“长啸可以调气、生气、运气...
-
哮喘偏方 治10余年哮喘病史
孙某,男,58岁,已婚,2009年2月13日初诊。患者素有哮喘病史10余年,每遇冬季或寒冷发作,两月前因受寒而诱发哮喘,呼吸急促,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咳痰稀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淡暗,苔白滑根腻,脉弦滑。辅助检查: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叩清音,呼吸音粗糙,在肺底可闻及哮鸣音,未闻及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音清晰,二尖瓣、三尖瓣听诊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胸膈角锐利,肺纹理清晰,未见片状阴影。血常规:白细胞:6.8×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0%,噬酸性粒细胞3.5%。...
-
止咳嗽偏方 感冒药不要与蜂蜜同服
生姜炒鸡蛋,有温化祛痰,特别适合于风寒咳嗽。做法:取生姜切丁或丝,将鸡蛋打入碗内拌匀,将少许油倒入锅中烧热,再将姜丝放入油中过一下,最后倒入鸡蛋炒熟,姜炒鸡蛋做好后趁热吃下,吃的量可自己决定。 注:一定要选用新鲜的生姜,鲜姜有疏风散寒的作用;如果选用老姜,容易上火。 感冒了多半会咳嗽,而蜂蜜有止咳的作用,于是很多人感冒时会喝蜂蜜缓解咳嗽症状。这里要提醒大家,感冒药最好不要与蜂蜜同服。 蜂蜜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嗽。如果咳嗽少痰,或痰少而黏,或者干咳无痰,可以冲蜂蜜喝。但如果正在服用退烧药或含退烧成分...
-
口干防治三个小偏方
饭后含一大口凉白开 天津北辰区天穆镇李振金 每天早上空腹喝温开水2~3杯,然后用盐水漱口。早饭后半小时口含凉白开,不咽,以喝在口中不刺激为准,待觉口里发黏,则吐出,再含一口。反复多次,数日后解决口干症。这个方法贵在坚持,坚持时间越长,口干症状解决得越彻底。 不吃辣,口不干 河北省无极县马中钗 我原来不喜欢吃辣的,从去年冬天开始,我觉得吃东西乏味,就想靠吃辣的增加滋味。谁知,越吃越想吃,我的嘴也成了铁嘴,食欲旺了,体重增加了,还常常也出现口干。从那以后,我便调整饮食习惯,不吃辣的了,以清淡为主,多喝水。20...
-
葱:民间治病偏方
葱是三大调味菜之一,几乎家家必备。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阴寒腹痛,痢疾泄泻,虫积内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大葱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有二烯内基硫醚、草酸钙等成分,气味辛香,能去除鱼、肉类的腥味,也有抑制、杀灭细菌的作用。而葱的发汗作用,在中医里常被用来治疗感冒伤风:切数段葱白,加上几片姜片,以水熬成汤汁服用,再穿上保暖的衣物或是加盖棉被,就可以让身体发汗,达到祛寒散热、治疗伤风的效果。 葱白(连须).生姜片5钱、水一碗煎开、加适量红塘称...
-
偏方治好我的下丘脑综合征
十多年前我刚退休时,觉得自己身体状况很差,于是到附近小医院就诊。医生告诉我,我得的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还说小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建议我转院治疗。我只好转到市人民医院,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院,病情仍不见好转。市人民医院给我的诊断是下丘脑综合征。医生建议我回家休养,并告诉我,我的大脑司令部已经不起作用了。 那年冬天我又回到了小县城。县城医院对我这种病已经失去了信心,我硬着头皮又住了6个月医院,仍无效果,只好出院回家听天由命。当时,我全身浮肿,眼睛肿得睁不开,只能进食少量食物,呕吐得很厉害,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在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