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 第13页
-
半夏泻心汤治疗内伤痞证
说到半夏泻心汤治疗内伤病,自然我们会想到一个问题:李东垣是如何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内伤痞证的? 后世治痞名方中有一张方剂为枳实消痞丸,出自李东垣之手。我们不妨从分析这张方剂入手,看看李东垣如何使用半夏泻心汤。 《兰室秘藏·心腹痞门》:“失笑丸,一名枳实消痞丸,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干生姜一钱,炙甘草、麦蘖面、白茯苓、白术,以上各二钱,半夏曲、人参,以上各三钱,厚朴四钱(炙),枳实、黄连,以上各五钱。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七丸,白汤下,食远...
-
中医传统思维发展之“伤寒论”“内伤学说”到“外损致虚”的认识
意大利医史学家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 [1] 曾指 出, 观念、 事实和人物三方面的历史将医学思想的起 源和范围统一起来。 观念的起源与目的相同; 事实的 历史展现了个人和群体的体质病理改变与时间和环 境的关系; 而人物的历史, 其宝贵之处在于, 伟大的 先驱者及在医学进展上有不朽贡献的人物, 他们与阻 碍自由研究的敌对者及医界内顽固派斗争的过程。 中 医学自秦汉时期《黄帝内经》 奠定理论基础以后, 东 汉张仲景撰《伤寒论》 , 形成中医外感病证治的系统 理论。 其后直至唐代, 孙思邈将诸多杂证概括于脏...
-
王静斋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王静斋〔1883-1953〕,名功镇,山东历城人。世代业医,自学成才。青年时代在当地即有医名,后悬壶济南,一九二八年起在天津操业,井巡诊于京、唐、保等地,声誉日隆,成为一时名医。精通医理,擅长湿病,又精儿科,著有《养生医药浅说》等。解放后,被天津市卫生局聘为市中医考试委员会委员。 我家世代业医,曾祖父王允中,祖父王晋封,均为当时名医,事迹载历城县志。先父王静斋幼失怙恃,惧祖业之将坠,乃勤求古训,努力钻研,年甫弱冠而医名已著。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一面设塾课徒,一面在当地行医,一时颇具威望。后移寓济南,设一小药...
-
瘀血内伤发热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医案 瘀血发热案 王某,女,44岁。2014年10月20日初诊:间断性发热2月余。症见:面色晦暗,形体适中,语声正常,低热,乏力,口渴不欲饮,时有小腹部疼痛,纳差,月经先期,量多,睡眠和二便尚可,舌质紫暗、苔白,脉细涩。 诊断:(瘀血发热型)内伤发热。 治法:活血化瘀、凉血清热、益气养血。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20g,生地15g,熟地15g,鸡血藤20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5g,枳壳15g,桔梗15g,牛膝15g,甘草15g,黄芪20g...
-
中医泄泻案 喉痹案 内伤发热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丽坤是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其治学严谨,中医遣方用药构思巧妙,临床擅用经方治疗肿瘤,笔者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整理随刘丽坤学习治疗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医案一:泄泻案 患者,男,50岁,首诊2010年9月8日。诉胆囊癌术后近一年。患者于2010年7月因腹痛经检查诊断为胆囊占位,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胆囊癌,术后未行特殊的检查处理。患者于2010年7月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日行十余次,腹部胀满,下...
-
韩明向用升降散治内伤发热经验
升降散最早载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该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而成其方。方中僵蚕、蝉蜕有升浮之力,能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有降泄之功,可降阴中之浊阴。全方升降相成,可调气机升降出入,使清阳之气升发上行,浊阴排出体外,使人五脏调和。全国名中医韩明向在近60载的临床、科研工作中治学严谨,抉微探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跟随韩明向临诊中发现其运用升降散治疗内伤发热每收佳效。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